配套课件-现代通信新技术.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配套课件-现代通信新技术.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配套 课件 现代 通信 新技术
- 资源描述:
-
1、现代通信新技术现代通信新技术第一章第一章 通信与网络基础通信与网络基础通信,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人类在从野蛮向文明的进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通信手段和通信方式的不断进步。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在物理学、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通信手段。今天,通信技术早已不再是当年科学家和工程师养在闺中的高深技术,而是以现代文明的代表和结晶的姿态成为每个现代人的时尚和生活必需品。人们迫切地希望能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自己身边做起,了解最新的通信技术和原理,学习各种全新的通信手段,理解和适应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1.1 1.1 无线电波无线电波每个学通信的学生都知道,
2、现代通信这座宏伟大厦的奠基石就是麦克斯韦堪称完美的四个偏微分方程,就是用这四个偏微分方程描述的无线电波(电磁波)。本书讨论的通信是指以无线电波(电磁波)为媒介的通信方式,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信息都被装载在电磁波上来进行传递。自从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人类就进入了现代通信的时代。1.1.1 1.1.1 电磁波频段的划分电磁波频段的划分频率范围波长/m名称/符号典型用途3Hz30Hz108-107极低频ELF水下通信、远程导航30Hz-300Hz107-106超低频SLF水下通信300Hz-3000Hz106-105特低频ULF音频电话3kHz30kHz105-10
3、4甚低频VLF甚长波水下通信、声呐、导航、30kH300kHz104-103低频LF长波水下通信、导航、信标、电力线通信、RFID300kHz3MHz103-102m中频MF中波调幅广播、移动陆地通信、业余无线电3MHz30MHz102-10m高频HF短波移动无线电话、短波广播、定点军用通信、业余无线电30MHz-300MHz10-1m甚高频VHF米波电视、调频广播、超短波通信、集群通信、导航300MHz-3GHz100-10cm特高频UHF分米波电视、空间遥测、雷达导航、短距离通信、移动通信3GHz-30GHz10-1cm超高频SHF厘米波微波通信、卫星和空间通信、雷达30GHz-300GH
4、z10-1mm极高频EHF毫米波雷达、微波通信、射电天文学、卫星和移动通信300GHz-3000GHz10-3-10-4m亚毫米波待分配、实验性太赫兹通信105107GHz310-4-310-6m紫外、可见光、红外光通信1.1.2 1.1.2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电磁波的传播特性1.1.无线信道无线信道信道是通信中信息的传递通路,是通信理论中对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信息传输媒介的一个概括性的总称,是任何一个通信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根据传输媒介的不同,通信系统的物理信道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种。有线信道包括明线、电缆和光纤;无线信道有中、长波的地波传播信道,短波的电离层反射传播信道,超短波和微波
5、的直射传播以及各种散射传播信道等。2.2.电磁波在无线信道中的传播电磁波在无线信道中的传播特性特性电磁波有多种多样的传播方式。在无线通信中,不外乎直射、反射、绕射和散射四种。在一般情况下,无线电波总是是以直线方式传播的,但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碰到一个几何尺寸比电磁波自身波长大得多的物体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反射可能发生在地球表面,也可能发生在建筑物墙壁或其它大的障碍物表面。如果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被尖利的边缘阻挡时会发生绕绕射射(在物理中也称衍射),由阻挡表面产生的二次波存在于整个空间,甚至于阻挡物的后面,这也就是无线电波能够绕过障碍物传播的原因。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尺寸小于波长的障碍物
6、而且障碍物的数目又很多时,电磁波将发生散射散射。散射波产生于粗糙表面、小物体或其他不规则物体。在实际环境中,树叶、街道路标和路灯杆,甚至雨点等都会引起散射。1.21.2调制与调制与解调解调无线电波是无线通信的信息载体,通常把它称为载波。就象用车船运输货物一样,无线电波仅仅是运输工具,而我们进行通信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信息的快速、准确和方便的传递。在发射端必须将要传递的信息装载到载波上,用通信的专用术语来说,这个过程就叫做调制调制。装载了信息的电磁波称为已调波,在接收端再从收到的已调波上把信息取出来,就叫做解调解调。第二章第二章 数字移动通信数字移动通信2.12.1概述概述2.1.12.1.1移动
7、通信的发展历史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移动通信是通信技术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应用领域。20世纪20年代美国底特律市警察使用的车载无线电系统,可以算是最早的专用移动通信系统,使用无线电短波频率波段1946年,根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计划,贝尔系统在圣路易斯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用汽车电话网“城市系统”。当时使用三个频道,间隔为120 kHz,通信方式为单工。前西德(1950年)、法国(1956年)、英国(1959年)等国研制的公用移动电话系统相继问世2.1.2 2.1.2 移动通信的特点移动通信的特点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处在运动状态中进行的信息交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活
8、动范围越来越大,活动频率也越来越高,人们需要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沟通,由此促进了移动通信的发展。移动通信使一度沉寂的无线电通信技术重新焕发出了新生,使无线通信和光纤通信并驾齐驱,成为现代通信技术的两大重要支柱之一。1.1.电波传播条件恶劣电波传播条件恶劣2.2.环境噪声、干扰和多普勒频移影响严重环境噪声、干扰和多普勒频移影响严重3.3.组网技术比固定通信复杂组网技术比固定通信复杂4.4.频率资源有限和用户增加的矛盾突出频率资源有限和用户增加的矛盾突出2.1.32.1.3移动通信系统的电波传播移动通信系统的电波传播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与电波在无线信道中的传播关系十分密切。由于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
9、的传播路径复杂,除了视距传播以外,在传播过程中还可能受到建筑物、山脉、树木的遮挡而产生反射、折射、绕射和散射,因此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传播特性具有很大的随机性。随着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距离的增加,电波的衰减将剧增。另外,移动台相对于发射台移动的方向和速度也对接收信号产生直接影响。自由空间传播自由空间传播尽管地面移动通信的实际电波传播条件比自由空间传播差得多,但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是完全无阻挡的视距路径时,我们仍可以以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模型为参考,估算移动通信中的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接收信号的场强。LdPGGdPtrr2221)4()(平坦表面的传播平坦表面的传播如果传播路径的表面是平坦的,则实际到达
10、接收天线的电波应该是直射波与地面反射波的叠加。精确计算接收点的接收功率,需要求出反射波与直射波之间的路径差,一般情况下,由于路径差很小,因此对电波振幅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主要影响是造成了反射波与直射波之间的相位差,从而影响接收点的合成电场强度。一般,我们可以用下式估算接收点的接收功率22)(dhhGGPPrtrttr多径效应多径效应地面移动通信中,由于移动终端的天线高度一般很低,电波在传播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建筑物、树木、起伏的地形等障碍。到达接收点的无线电波除了直射波之外,还有反射波、绕射波和散射波,它们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因此传播环境非常复杂,传播机理多种多样,这就造成了所谓的多径效应。这
11、是地面移动通信不同于一般微波中继通信的一个显著特征。在对移动通信中电波传播进行理论研究和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以后,由多径效应造成的信号衰落可分为大尺度衰落和小尺度衰落两种。(1)大尺度衰落大多数传播模型是通过分析和实验相结合而获得的,实验方法依赖于测试数据的曲线或解析式拟合。根据对数距离损耗模型,平均大尺度路径损耗可表示为)lg(10)(00ddndPLPL环境路径损耗指数n环境路径损耗指数n自由空间2建筑物内视距传播 1.61.8市区蜂窝2.63.5被建筑物遮挡46市区蜂窝阴影35被工厂阻挡23(2)小尺度衰落影响小尺度衰落的因素包括多径传播、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环境物体的移动速度、信号的传输带
12、宽等。小尺度衰落效应有三个表现:u经过短距离或短时间传播以后信号强度发生急剧变化;u在不同多径信号上,存在着时变的多普勒频移引起的随机频率调制。多普勒频移与移动台运动速度、移动台运动方向以及无线电波入射方向的夹角有关。信号经不同方向传播,其多径分量造成接收信号的多普勒频谱扩展,因而增加了信号带宽。u多径传播延时引起的扩展2.2 2.2 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2.2.1 2.2.1 蜂窝形小区制区域覆盖原理蜂窝形小区制区域覆盖原理移动通信网的服务区体制可分为大区制和小区制两种。早期的公用移动电话系统采用大区制工作方式。所谓大区制,就是用一个基站覆盖整个服务区。它的特点是,基站只有一
13、个天线,架设高、功率大,覆盖半径也大,服务区半径通常为20km到50km。采用这种方式虽然设备较简单,投资少,见效快,但容纳的用户数有限,通常只有几百用户。为了解决有限频率资源与大量用户的矛盾,可以采取小区制的覆盖方式。小区制就是将整个服务区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在各小区中分别设置基站(每个基站的覆盖区称为一个小区),负责本小区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另外设立移动交换中心,负责与各基站之间的联络和对系统的集中控制管理。多个基站在移动交换中心的统一管理和控制下,实现对整个服务区的无缝覆盖。在甚高频段和超高频段,无线电波在地球表面以直线传播为主,传播损耗随距离增大而增大。在小区制中,可以应用频率复用技术
14、,即在相邻小区中使用不同的载波频率,而在非相邻且距离较远的小区中使用相同的载波频率。由于相距较远,基站功率有限,使用相同的频率不会造成明显的同频干扰,这样就提高了频带利用率。从理论上讲,小区越小,小区数目越多,整个通信系统的容量就越大。1 1 小区形状的选择小区形状的选择小区制的服务区有带状服务区和面状服务区两种,面状服务区是地面移动通信服务区的主要形式。一个全向天线辐射的覆盖区是个圆形,为了不留空隙地覆盖一个面状服务区,一个个圆形辐射区之间一定会有很多的重叠区域。去除重叠之后,每个辐射区的有效覆盖区是一个多边形。ddd 要组成一个面状服务区,究竟采用哪种形状最合适,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问题:
15、邻接小区中心间距d越大越好,间隔大则干扰小;单位小区的有效面积越大越好,面积大则使一个区域小区个数少,使用频率数少;重叠区域面积小为好,重叠的地方少使得同频干扰减小;重叠距离要小,使移动通信便于跟踪交接;所需无线电频率个数越少越好。采用正六边形小区邻接的形状最接近理想的圆形,用来覆盖整个服务区所需的基站数最少,最经济,是构成面状服务区最好的选择。2 2区群的形成区群的形成为了防止同频干扰,相邻小区显然不能使用相同的频率。为了保证同频率区群的组成小区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附近的若干小区都不能使用相同的频率。这些不同频率的小区组成了一个区群区群,只有不同区群的小区才能进行频率再用。dd123231d
16、14323124ddd12345677231654 3 3同频小区的距离同频小区的距离在区群内小区数不同的情况下,可用下面的方法来确定同频小区的位置和距离。如图2-2-3所示,自某一小区A出发,先沿边的垂线方向跨 个小区,再向左(或向右)转60度,再跨 个小区,这样就到达同频小区A。在正六边形的六个方向上,可以找到六个相邻同信道小区,所有A小区之间的距离都相等。ADAa个b个120orAAAAAAADarb 2.2.2 2.2.2 蜂窝移动通信网的组网技术蜂窝移动通信网的组网技术移动通信用户的移动性和无线信道的开放性,使得移动通信组网比固定的有线通信组网要复杂得多。首先是频率资源的管理与信道分
17、配问题。在一定的时间里、一定的范围内,一定的频率只能分配给某几个用户去使用,并且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和合理的分配,否则就会因为相互干扰而使通信无法进行。其次是有关区域覆盖和网络结构方面的问题。随着移动通信服务区域的扩大,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方法对全服务区进行划分并组成相应的网络,不同的业务需求,应采用不同的网络结构。此外,为了保证全网用户有序地进行通信,还必须对网内的设备实施各种控制,这些控制信号的总体称为信令信令系统系统。1 1频率管理频率管理2 2信道的分配与选取控制信道的分配与选取控制3 3系统组成结构系统组成结构4 4信令系统信令系统2.32.3移动通信的主要关键技术移动通信的主要关键技术2
18、.3.1 2.3.1 多址方式多址方式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众多用户同时通过一个基站和其他用户进行通信,系统必须对不同的用户和基站发出的信号赋予不同的特征,这样基站才能区分不同用户的信号,而各个用户也能识别出基站发出的信号中哪一个是发给自己的。因此,多址技术或者多址方式是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之一。多址技术的基础是信号特征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表现在信号的不同参数上,比如信号的工作频率、信号的出现时间以及信号所具有的特定波形等。多址方式的选择取决于通信系统的应用环境和要求。1.1.频分多址(频分多址(FDMAFDMA)频分多址方式将通信系统的总频段划分为若干个等间隔的频道分配给不同的用户使用,这些
19、频道互不交叠。移动台发出的信息被调制到不同频率的载频上,基站可以根据载波频率的不同来识别发射地址,从而完成多址连接。通常在两个相邻频道之间还要留有一段保护频带,防止同一部电台的发射机对接收机产生干扰。频分多址(FDMA)是以频率来区分信道的,因此,频道就是信道。现代数字移动通信一般不单独采用这种方式,而更多的是将这种方式与其它多址方式结合在一起运用。频分多址方式具有以下特点:(1)每路一个载频。每个频道只传送一路业务信息,载频间隔必须满足业务信息传输带宽的要求。(2)连续传输。系统分配一个FDMA频道以后,移动台和基站之间连续不断地传输信息,直到通话结束系统才收回信道。(3)FDMA蜂窝移动通
20、信系统是频道受限和干扰受限的系统,主要干扰有邻道干扰、互调干扰和同频干扰。(4)系统需要周密的频率计划,频率分配工作复杂。(5)由于需要留出保护频带,因此频带利用率较低、系统容量小。2.2.时分多址(时分多址(TDMATDMA)时分多址(TDMA)方式将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帧或时隙都互不交叠),然后根据一定的时隙分配原则,使各个移动台在每帧内按指定的时隙向基站发送信号,在满足定时和同步的条件下,基站可以分别在各时隙中接收各移动台的信号而互不混扰。时分多址以时隙(时间间隔)来区分信道。因此,各移动台信号在频率轴上可以重叠,此时,信道一词的含义为“时隙”。时分多址只能传
21、送数字信息,话音必须先进行模数变换,再送到调制器对载波进行调制,然后以突发信号的形式发送出去。时分多址方式具有以下特点:(1)以每一时隙为一个话路的数字信号传输。(2)各移动台发送的是周期性信号,而基站发送的是时分复用(FDM)信号,发射信号的速率随复用路数的增大而提高。(3)T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是时隙受限和干扰受限的系统。(4)定时和同步是TDMA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因为通信双方只允许在规定的时隙中收发信号,因而必须在严格的帧同步、时隙同步和比特(位)同步的条件下进行工作。(5)抗干扰能力强,频率利用率高,系统容量大。(6)基站设备成本低,N个时分信道共用一个载波,占据相同带宽,只需一部
22、发射机。3.3.码分多址(码分多址(CDMACDMA)码分多址(CDMA)方式基于码型来分割信道。不同用户传输信息所用的信号不是靠频率不同或时间不同来进行区分,而是用各不相同的编码序列来区分。无论从频域或从时域看,多个CDMA信号都是互相重叠的。信道词的含义为“码型”。CDMA的特征是代表各信源信息的发射信号在波型结构上各不相同,并且各自的地址码具有正交性。要实现码分多址方式数字移动通信必须具备以下3个条件:(1)要有数量足够多、相关性能足够好的地址码,使系统能通过不同的地址码建立足够多的信道。所谓好的相关性,是指有强的自相关性和弱的互相关性。(2)必须用地址码对发射信号进行扩频调制,使发送的
23、已调波频谱极大地展宽(几百倍以上),使功率谱密度降低。(3)在接收端,必须具有与发送端完全一致的本地地址码。用本地地址码对收到的全部信号进行相关检测,才能从中选出所需要的信号。直扩码分多址方式具有以下特点:(1)抗干扰能力强。这主要得益于扩频通信的扩频增益。从扩频的频谱变换图可以看出,扩频引入了频谱冗余度,降低了发送谱密度。若扩频发送谱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窄带干扰,接收端的解扩处理使有用信号恢复成窄带谱,而其它地址码信道的扩频信号不能被解扩,窄带干扰经解扩变成宽带谱。在接收端可以借助于解调后的滤波器去除带外无用信号,使带内的信噪比大大提高。(2)系统容量大。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个干扰受限系
24、统,降低干扰可直接提高系统容量,还可以利用话音激活技术、扇区划分技术等提高系统通信容量。如果用无线容量(信道小区)来比较,CDMA的系统容量大约为FDMA系统容量的20倍左右。(3)可与窄带系统共存。许多码分信道共用一个载波频率,扩频传输的抗干扰能力可使CDMA系统在相邻小区重复使用该频率,这不仅可使频率分配和管理简单,而且甚至可以与窄带FDMA、TDMA系统共享频带,相互影响很小。(4)具有软切换功能。当移动台跨越小区或扇区时,因为两区的工作频率可以相同,这时的切换是先切换后中断(指与原基站中断)。(5)具有软容量和小区呼吸功能。CDMA系统容量决定于系统总干扰量,增加一些通话用户只是使系统
25、背景干扰稍微增加,不会影响正常通话。也就是说,同时进行通话的用户数的变化余地比较大,这称为软容量。小区呼吸功能指的是负荷量动态控制:重负荷小区可以通过降低导频信号功率来缩小覆盖范围;而轻负荷小区可以适当扩大覆盖范围,这样实现动态覆盖,提高系统服务质量。(6)保密性好、设备简单、电池使用寿命长。(7)存在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由于各用户的地址不可能完全正交,任何一个信道都将受到其它不同地址码的干扰,这种多址干扰直接限制系统容量的扩大。远近效应的原因也是由于地址码之间的不完全正交性,距离远的移动台所发送来的信号有可能被距基站近的移动台所发射的信号完全淹没,需要通过功率控制来减轻其影响。2.3.2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