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课内外词语比较分析练习题(由2022全国甲卷改编新题型)(附参考答案).doc

  • 上传人(卖家):luzy369
  • 文档编号:3181163
  • 上传时间:2022-07-29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49.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课内外词语比较分析练习题(由2022全国甲卷改编新题型)(附参考答案).doc》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语文 高考 复习 文言文 内外 词语 比较 分析 练习题 2022 全国 改编 题型 参考答案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高考文言文课内外词语比较分析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2022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

    2、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

    3、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1. (2022全国甲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B.“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言”含义不同。C.“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含义相同。D.“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含义不同。2. (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取曲沃”与“西取由余于戎”(谏

    4、逐客书)中的“取”字含义不同。B.“其后秦欲伐齐”与“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中的“其”字含义不同。C.“子为寡人虑之”与“初为霓裳后六幺”(琵琶行)中的“为”字含义相同。D“张仪南见楚王”与“南取百越之地”(过秦论)中的“南”字用法相同。3. (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群臣闻见者毕贺”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中的“者”字含义不同。B.“诸士大夫皆贺”与“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的“诸”字含义不同。C.“而患必至也”与“不患寡而患不均”(季氏将伐颛臾)中的“患”字含义相同。D.“何也”意思是为什么呢,“何

    5、”与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中的“何”字含义不同。4. (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后秦欲伐齐”与“平伐其功”(屈原列传)两句中的“伐”字含义不同。B“惠王患之”与“无敌国外患”(孟子告子下)两句中的“患”字含义相同。C.“大王苟能闭关绝齐”与“苟以天下之大”(六国论)两句中的“苟”字含义相同。D“群臣闻见者毕贺”与“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两句中的“毕”字含义不同。5. (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敝邑欲伐之”与“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素师)两句中

    6、的“敝”字含义相同。B.“寡人自以为智矣”与“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两句中的“以为”含义不同。C.“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中的“土壤”是“国土”的意思,和现在汉语的“土壤”含义不同。D.“广从六里”与“约从离衡”过泰论)两句中的“从”字含义相同。6. (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王大说”与“秦伯说”(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说”字含义相同。B.“不伤一人”与“何伤乎?”(侍坐)两句中的“伤”字含义相同。C.“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与“而绝江河”(劝学)两句中的 “绝”字含义不同。D.“则两国兵必至矣”与“非兵不利,战不善”

    7、(六国论)两句中的“兵”字含义不同。7. (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王不听”与“听臣微志”(陈情表)两句中的“听”字含义相同。B.“吾事善矣”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C.“子其弭口无言”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两句中的“其”字含义相同。D.“与之伐齐”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两句中的“与”字含义不同。8. (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弭口无言”与“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谏厉王弭谤)两句中的“弭”字含义相

    8、同。B.“以待吾事”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两句中的“以”字含义不同。C.“张仪反”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两句中的“反”字含义相同。D.“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与“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因”字含义不同。9. (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两句中的“因”字含义相同。B.“乃出见使者”与“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同。C.“楚兵大败于杜陵”与“子济汉而伐之,我自后击之,必大败之”(左传)两句中的“

    9、大败”含义不同。D.“夫秦所以重王者”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之子)两句中的“夫”字含义不同。10. (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楚之交善”中的“之”为助词,处在主谓之间,不译,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之”用法相同。B.“不榖得商于之田”中的“不榖”是先秦诸侯之长的谦称,与老子“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中的“不榖”含义相同。C.“秦所以重王者”与“权,然后知轻重”(孟子梁惠王上)两句中 “重”的含义不同。D“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两句中 “

    10、先”的含义不同。11. (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早年入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B.“子为寡人虑之”中的“虑”为“考虑”之意,与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中的“虑”含义相同。C.“今齐王之罪甚厚”与“有过不罪,无功受赏”(韩非子五蠹)两句中的“罪”字含义相同。D.“而大国与之欢”与“几家欢乐几家愁”(竹枝歌)两句中的“欢”字含义相同。12. (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此”中的“若”是假设连词,翻

    11、译为“如果”,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的“若”含义不同。B.“则是北弱齐”与“汝心之固,故不可彻,曾不如孀妻弱子”(列子汤问)两句中的“弱”字含义相同。C.“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与“荆轲之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战国策燕策)两句中的“私”字含义不同。D.“子独不贺”与“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月夜)两句中的“独”字含义不同。13. (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受欺于张仪”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两句中的“于”字含义不同。B.“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与“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两句中的“

    12、于”字含义不同。C.“乃出见使者曰”与“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祭十二郎文)两句中的“乃”字含义相同。D.“广从六里”与“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两句中的“从”字含义不同。14. (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兴师伐秦”与“遥襟俯畅,逸兴遄飞”(滕王阁序)两句中的“兴”字含义不同。B.“伐秦,非计也”与“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两句中的“计”字含义不同。C.“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与“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秦论)两句中的“亡”字含义相同。D.“遂举兵伐秦”与“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

    13、胜”(鸿门宴)两句中的“举”字含义相同。15. (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与齐合”与“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两句中的“与”字含义不同。B.“遂举兵伐秦”与“王于兴师,脩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两句中的“兵”字含义相同。C.“计失于陈轸”与“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滕王阁序)两句中的“失”字含义不同。D.“过听于张仪”与“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史记魏公子列传)两句中的“过”字含义不同。附:参考答案和解析1. 【答案】A【解析】A.“约车”的“约”是“拴套、准备”之意,“与诸将约”的“约”是“约定”之

    14、意,二者含义不同。说法错误。B.“宣言”是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作文告的“宣言”是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的宣传号召,二者含义不同。说法正确。C.“孤国”中的“孤”是孤单、孤立的意思;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是孤单之意,二者含义相同。说法正确。D. “阴合”的“阴”是私下、暗中的意思,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指阴晦的气象,二者含义不同。说法正确。2. 【答案】C【解析】C项,前者为介词,“替”的意思,后者是动词“演奏”的意思;A项,前者是“攻下”的意思,其宾语是处所,后者是“得到”的意思,其宾语是人物(由余);B项,前者是指示代词“那”的意思,后

    15、者是人称代词“他们”;D项,“南”字的用法相同,都是“名词作状语”。3. 【答案】C【解析】C项,前者是名词“祸患”的意思,后者是动词“担心”的意思;A项,前者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后者是“者”字结构中的代词,代指人;B项,前者是形容词“众”“多”的意思,后者是兼词“之于”的意思;D项,前者是为什么的意思,后者是哪里的意思。4. 【答案】B【解析】B项,前者是动词“忧虑”的意思,后者是名词“祸患”的意思。A项,前者是“攻打”的意思,后者是“夸耀”的意思;C项,都是“如果”的意思;D项,前者是副词“全,都”的意思,后者是“完结”的意思。5. 【答案】A【解析】A项,前者是形容词“破败”的意思,

    16、后者是“使破败”的意思;B项,前者是“认为”的意思,后者是“用做” “把做成”的意思;C项,前者是“国土”“国家”的意思,后者是“土地”的意思;D项,都同“纵”。6. 【答案】B【解析】B项,前者是“伤害”的意思,后者是“妨得”的意思;A项,都通“悦”,高兴;C项,前者是“断绝”的意思,后者是“横渡”的意思;D项,前者是“军队”的意思,后者是“兵器”的意思。7. 【答案】A【解析】A项,前者是“听从”的意思,后者是“允许”“满足”的意思;B项,前者是形容词“好,完美”的意思,后者是动词“与交好”的意思:C项,都是语气副词,表祈使,译为“不要”;D项,前者是介词“和”“跟”的意思,后者是动词“亲

    17、附”“结交”的意思。8. 【答案】A【解析】A项,前者是“闭”的意思,“弭口”即闭口;后者是“禁止”“消除”的意思,“弭谤”即“禁止非议”“消除诽谤”。【注】关注动词后的宾语即典型语境。B项。前者是目的连词“来”;后者是介词“因为”;C项,二者都通“返”,都是“返回”的意思;D项,前者是副词“于是,就”的意思,后者是介词“由,通过”的意思。9. 【答案】B【解析】B项二者都是“接见”的意思;A项,二者都是介词“趁机”的意思;C项,前者是“惨重的失败”的意思;后者是“战胜,使失败”的意思,二者最大区别是:后者“大败”后有宾语“之”,所以是使动用法;D项,前者是句首发语词;后者与“子”合称“夫子”

    18、,表示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10. 【答案】A【解析】A项,前者为结构助词“的”,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翻译为“齐楚的交情”;后者为助词,处在主谓之间,不译。B项,二者都是谦称之词,含义相同。C项,前者是“重视”的意思,后者是 “重量大”“比重大”的意思;D项,前者是形容词,“先于秦”的省略;后者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即“把放在前面”。11. 【答案】C【解析】C项,前者是名词“罪恶”的意思;后者是动词“惩罚、治罪”的意思。A项描述正确;B项正确,后者也是动词“考虑”的意思;D项,前者是动词“交好,交善”的意思;后者是形容词“欢乐、快乐”的意思。12. 【答案】B【解析】B项,前者是

    19、“削弱”“使衰弱”的意思;后者是“年幼、年少”的意思。A项,前者假设连词,后者是动词“像”“好像”的意思。C项,前者是动词“占有”的意思,后者是副词“私下、偷偷地”的意思。D项,前者是副词“唯独”“只有”的意思,后者是副词“独自”的意思。13. 【答案】A【解析】A项,二者都是介词,表被动。B项前者是介词“从”“到”的意思,后者是介词“对、对于”的意思。C项,二者都是副词“才”的意思。D项,前者通“纵”,“长、竖”的意思;后者是介词“从”“自”的意思。14. 【答案】D【解析】D项,前者是“兴起、兴”的意思;后者是“杀尽”的意思。A项,前者是动词“派遣、发动”的意思;后者是名词“兴致、情趣”的

    20、意思。B项,前者是名词“好计策、计谋”的意思;后者是动词“商议,谋划”的意思。C项,二者都是“损失、丢失”的意思。15. 【答案】B【解析】B项,前者是“军队”的意思;后者是“兵器”的意思。A项,前者是并列连词“和”的意思;后者是动词“给予”的意思。C项,前者是“错失”的意思;后者是“迷失”,引申为“仕途不遇”的意思。前者是副词“过分、过于”的意思,后者是动词“探望、拜访”的意思。【参考译文】齐国帮助楚国进攻秦国,攻下了(秦地)曲沃。后来秦想要进攻齐国,由于齐、楚友好,秦惠王为此忧虑,对张仪说:“我想要发兵攻齐,无奈齐、楚两国关系正密切,请你为我考虑一下,怎么办呢?”张仪说:“请大王为我准备车

    21、马和金钱,让我试试看。”于是张仪去南方楚国见到楚怀王,说:“现在对秦王来说齐王的罪恶是最严重的,秦国准备征讨齐国,然而楚国跟齐国交好。如果大王能关起国门跟齐断绝交邦,让我劝说秦王献上商于的土地,方圆六百里。如果这样,楚国就在北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又在西面对秦国施有恩惠,且获得了商于六百里土地,这就是一举三得的上策。”楚怀王非常高兴,在朝堂上宣布说:“我已经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听见这话的群臣都向怀王道贺,陈轸最后晋见,唯独不向怀王道贺。怀王说:“我不派遣一个士兵,不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贺,只有你一个人不道贺,这是为什么?”陈轸回答说:“我

    22、认为大王不但得不到商于六百里土地,反而一定会招来祸患。”怀王问:“为什么?”陈轸回答说:“秦王之所以重视大王的原因,是因为有齐国这样一个强大盟邦。如今还没有得到秦国的割地却先和齐国断绝邦交,是让楚国陷于孤立状态啊,秦国又怎会重视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呢?何况楚国如果先跟齐国断交,然后再向秦要求割让土地,那么必然遭到张仪欺骗。结果是西面惹出秦国的祸患,北面切断了齐国的后援,这样秦齐两国的兵都一定会进攻楚国。”楚王不听从,说:“我的计划已经妥当了,你就闭口不要多说,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怀王派使者跟齐国断绝邦交。张仪回到秦国之后,秦王就派使者前往齐国,秦齐的盟约暗中缔结成功。楚国派遣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土地。张仪在证实楚齐确实断交以后,才出来接见楚国的使臣说:“是这里到那里,纵横总共是六里土地。”楚国使节回国报告楚怀王,怀王大怒,准备发兵去攻打秦国。陈轸说:“攻打秦国,不是一个好办法。大王不如趁此机会将一个大都市送给秦国,跟秦连兵伐齐,这样可以把损失在秦国手里的再从齐国补偿回来。楚怀王没有采纳,于是发兵北去攻打秦国。秦、齐两国合兵,楚军在杜陵惨败。可见,楚国的土地并非不大,人民也并非软弱,之所以会几乎亡国,是怀王没有采纳陈轸的忠告,而过于听信张仪的缘故。5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课内外词语比较分析练习题(由2022全国甲卷改编新题型)(附参考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18116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