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资格证知识宝典)态度与品德的养成.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师招聘资格证知识宝典)态度与品德的养成.doc》由用户(教师相关)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招聘资格证知识宝典 教师 招聘 资格证 知识 宝典 态度 品德 养成
- 资源描述:
-
1、 第六章 态度与品德的养成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1.什么是态度?态度的实质是什么?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1) 态度不同于能力,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而态度则决定行为的选择。(2)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改变的,不是天生的。2. 简述态度的结构(1) 态度的认知成分(2) 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核心成分)(3) 态度的行为成分3. 简述品德的含义及特征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2、和倾向,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特征:(1) 以某种道德意识或道德观念为基础;(2) 与道德行为密切联系,离开了道德行为就无法判断个人的道德;(3) 具有稳定的倾向性和特征。4. 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简称知、情、意、行。其中,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5.简述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1)直觉的道德情感 (2)想象的道德情感 (3)伦理的道德情感6.如何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1)提高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2)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 (3)针对不同的意志品质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7.简述培养道德
3、行为习惯具体的途径和方法(1)行为模仿 (2)行为重复 (3)有意练习 (4)与坏习惯作斗争8.谈谈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 道德的特征:a.道德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产生的行为规范或准则的总和。b.道德的社会共同性。c.道德的阶级性。d.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品德的特征:a.品德形成的后天性;b.品德内容的社会性;c.品德表现的行为性;d.品德结构的稳定性;e.品德抉择的自觉性。(2)联系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它们的最终根源是相同的,它们都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9.谈谈态
4、度与品德的关系(1)区别:两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2)联系: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态度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而品德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两者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第二节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试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通过观察儿童的活动,采用“对偶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依据儿童公正观念的发展水平,可把这一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 自我中心阶段(前道德阶段,2-
5、5岁)。这一阶段是从儿童能够接受外界的准则开始的。这一时期,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而把外在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于他来说,还不具有约束力。2. 权威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6-8岁)这一阶段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而不考虑行为的动机。3. 可逆性阶段(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这一阶段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这一时期也称自律期,道德发展到这个时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权威。4. 公正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0-12岁) 这一阶段的的公正观念是从
6、可逆的道德认知中脱胎而来的。他们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各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 皮亚杰在儿童道德发展规律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否定了榜样的作用,忽视了行为的作用是他理论中的不足。2.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对道德判断进行研究,最典型的是“海因茨偷药”的故事。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 (1)前习俗水平,道德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由外在的要求而定。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定向。特点:以自我为中心,服从强权或权威,力避自己的苦恼。相信客观的责任。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