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十四章-结构的极限荷载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177813
  • 上传时间:2022-07-28
  • 格式:PPT
  • 页数:40
  • 大小:1.1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十四章-结构的极限荷载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十四 结构 极限 荷载 课件
    资源描述:

    1、14-1 14-1 概概 述述1 1、弹性计算、弹性计算 在计算中假设应力与应变为线性关系,荷载 全部卸除后结构没有残余变形。对于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应力和变形状态,对于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应力和变形状态,弹性计算能够给出足够准确的结果。弹性计算能够给出足够准确的结果。2 2、弹性设计、弹性设计 利用弹性计算的结果,以许用应力(容许应力)为依据来确定截面的尺寸或进行强度验算,即:maxSSk塑性材料塑性材料 maxbbk脆性材料脆性材料为屈服极限Sb为强度极限 材料在比例极限内的结构分析。它是以许用应力为依材料在比例极限内的结构分析。它是以许用应力为依据确定截面或进行验算的。据确定截面或进

    2、行验算的。1、设计:、设计:WMmax2、验算:、验算:WMmaxIMmaxyql2/8hbql s流动极限(屈服极限)流动极限(屈服极限)e弹性极限弹性极限 p比例极限比例极限sepoA 弹性设计的缺点:对于塑性材料的结构,特别是超静定结构,当对于塑性材料的结构,特别是超静定结构,当某个截面的最大应力达到屈服极限,甚至某一局部某个截面的最大应力达到屈服极限,甚至某一局部达到塑性阶段时,结构并没有破坏,也就是说,并达到塑性阶段时,结构并没有破坏,也就是说,并没有耗尽所有的承载能力。没有耗尽所有的承载能力。弹性设计没有考虑材料超过屈服极限后结构这弹性设计没有考虑材料超过屈服极限后结构这一部分的承

    3、载能力,因此弹性设计是不够经济合理一部分的承载能力,因此弹性设计是不够经济合理的。的。s3 3、塑性分析、塑性分析 按照结构进入塑性阶段并最后丧失承载能力作为极限状态进按照结构进入塑性阶段并最后丧失承载能力作为极限状态进行结构设计的方法。结构破坏瞬时对应的荷载称为行结构设计的方法。结构破坏瞬时对应的荷载称为“极限荷载极限荷载”;相应的状态称为相应的状态称为“极限状态极限状态”。ss应应 力力应应 变变塑性区塑性区 ql2/8hbqsFKFu4、理想弹塑性材料 在结构塑性分析中,为了简化计算通常假设材料在结构塑性分析中,为了简化计算通常假设材料 为理想弹塑性材料,其应力应变关系如图所示。为理想弹

    4、塑性材料,其应力应变关系如图所示。特点:1 1)应力达到)应力达到s s以前,材以前,材料是理想弹性的,即料是理想弹性的,即与与成正比;成正比;2 2)应力达到)应力达到s s后,材料后,材料转为理想塑性的,即转为理想塑性的,即不不变,变,任意增加;任意增加;ss弹性阶段弹性阶段塑性阶段塑性阶段4、理想弹塑性材料 在结构塑性分析中,为了简化计算通常假设材料在结构塑性分析中,为了简化计算通常假设材料 为理想弹塑性材料,其应力应变关系如图所示。为理想弹塑性材料,其应力应变关系如图所示。ss弹性阶段弹性阶段塑性阶段塑性阶段特点:3 3)卸载时,应力减小,)卸载时,应力减小,材料是弹性的;材料是弹性的

    5、;4 4)应力与应变之间不再)应力与应变之间不再存在单值对应关系;存在单值对应关系;5 5)材料拉压时的性能相)材料拉压时的性能相同。同。塑性设计特点塑性设计特点:是以理想弹塑性材料的是以理想弹塑性材料的结构体系为研究对象,从整结构体系为研究对象,从整个结构所能承受的荷载来考个结构所能承受的荷载来考虑,充分利用了材料的承载虑,充分利用了材料的承载能力,更经济合理。能力,更经济合理。s卸载时有残余变形5、基本假设 1、材料为、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材料理想弹塑性材料”。2、拉压时,应力、应变关系相同。、拉压时,应力、应变关系相同。3、满足平截面假定。即无论弹、塑性阶段,保持平截面不变。、满足平截面假

    6、定。即无论弹、塑性阶段,保持平截面不变。由于以上的原因,结构的弹塑性计算要比弹性计算复杂一些。由于以上的原因,结构的弹塑性计算要比弹性计算复杂一些。一、屈服弯矩与极限弯矩 以理想弹塑性材料的矩形截面梁受纯弯曲情况为例,说明梁由弹性阶段到弹塑性阶段以及最后达到塑性阶段的过程及一些基本概念。随着随着M的增大,梁的变形情况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增大,梁的变形情况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hMMb14-2 14-2 极限弯矩、塑性铰、破坏机构、静定梁的计算极限弯矩、塑性铰、破坏机构、静定梁的计算a a)弹性阶段)弹性阶段oyzhbss(b b)(a a)(c c)图(图(b b)表示截面处于弹性阶段。这个阶

    7、段结束的)表示截面处于弹性阶段。这个阶段结束的标志是最外纤维处的应力达到屈服极限标志是最外纤维处的应力达到屈服极限 ,图(,图(c c)所示,此时的弯矩:所示,此时的弯矩:s 26ssbhM-屈服弯矩Ms 也称为:弹性极限弯矩Ms 屈服弯矩(屈服弯矩(Ms):截面最外侧纤维的应力达到屈服极限时对应的弯矩。截面最外侧纤维的应力达到屈服极限时对应的弯矩。222232222236y M hhhhshsshybdy ybydyhbybhh矩形截面:332y Msd圆形截面:y2h2hxybss dyb b)弹塑性阶段)弹塑性阶段 图(图(d d)表示截面处于弹塑性阶段。这时截面在靠)表示截面处于弹塑性

    8、阶段。这时截面在靠外部分形成塑性区,其应力为外部分形成塑性区,其应力为 。在弹性区,应力。在弹性区,应力按直线分布,按直线分布,s 0syysoyzhbs(d d)(a a)y yo oy yo oc c)塑性阶段)塑性阶段oyzhb(e e)(a a)图(图(e e)表示整个截面已达到塑性流动阶段。此时)表示整个截面已达到塑性流动阶段。此时y yo o 0 0,相应的弯矩为:,相应的弯矩为:这是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称为这是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称为 极限弯矩极限弯矩。显然,对于显然,对于矩形截面极限矩形截面极限弯矩是屈服弯弯矩是屈服弯矩的矩的1.51.5倍。倍。ssshhshhsbhy

    9、bybdy42M 222222u矩形截面:sd 6 M 3u 圆形截面:圆形截面:MMhbssss0y0yssssbhM62极限弯矩(极限弯矩(Mu):整个截面达到塑性流动状态时,对应的弯矩。整个截面达到塑性流动状态时,对应的弯矩。极限弯矩与外力无关极限弯矩与外力无关,只与材料的物理性质和截面只与材料的物理性质和截面几何形状、尺寸有关。几何形状、尺寸有关。截面形状系数截面形状系数:极限弯矩与屈服弯矩之比:极限弯矩与屈服弯矩之比 1.15 316 1.5 工字形截面:工字形截面:圆形截面:圆形截面:矩形截面:矩形截面:截面达到极限弯矩时的特点截面达到极限弯矩时的特点:极限状态时,无论截面形状如何

    10、,中性轴两侧的拉压面积相等。依极限状态时,无论截面形状如何,中性轴两侧的拉压面积相等。依据这一特点可确定极限弯矩。据这一特点可确定极限弯矩。uussMWMWssssbhhhbyAyA4)42(2M 22211u矩形截面:yA 1yA 2 hbMuyA 1yA 21y2yCA ABpC121202ssAAAAA二、塑性铰1、塑性铰的概念、塑性铰的概念2、塑性铰的特点(与机械铰的区别)、塑性铰的特点(与机械铰的区别)(1)普通铰不能承受弯矩,塑性铰能够承受弯矩;)普通铰不能承受弯矩,塑性铰能够承受弯矩;(2)普通铰双向转动,塑性铰单向转动;)普通铰双向转动,塑性铰单向转动;(3)卸载时机械铰不消失

    11、;当)卸载时机械铰不消失;当qqu,塑性铰消失。,塑性铰消失。(4)普通铰的位置是固定的,而塑性铰的位置是由荷载情)普通铰的位置是固定的,而塑性铰的位置是由荷载情况而变化的。况而变化的。uqMuABCC 当截面达到塑性流动阶段时,在当截面达到塑性流动阶段时,在极限弯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两个无极限弯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两个无限靠近的截面可以产生有限的相对转限靠近的截面可以产生有限的相对转角,这种情况与带铰的截面相似。因角,这种情况与带铰的截面相似。因此这时的截面可以称为此这时的截面可以称为 塑性铰。塑性铰。三、破坏机构 由于足够多的塑性铰的出现,使原结构成为几何可变体系(常变或者瞬变),失去继续

    12、承载的能力,该几何可变体系称为“破坏机构”。简称”机构”.结构由于出现若干塑性铰而形成的机构称为破坏机构。结构由于出现若干塑性铰而形成的机构称为破坏机构。破坏机构可以是整体性的,也可能是局部的。破坏机构可以是整体性的,也可能是局部的。uqMuABC静定结构只要出现一个塑性铰就成静定结构只要出现一个塑性铰就成为破坏机构为破坏机构破坏机构的一些特点 1、不同结构在荷载作用下,成为机构,所需塑性铰的数目不同。、不同结构在荷载作用下,成为机构,所需塑性铰的数目不同。2、不同结构,只要材料、截面积、截面形状相同,塑性弯矩一定相同。、不同结构,只要材料、截面积、截面形状相同,塑性弯矩一定相同。1uqMu2

    13、uqMuMuMuuuyusMWW3、材料、截面积、截面形状相同的不同结构,、材料、截面积、截面形状相同的不同结构,qu不一定相同。不一定相同。1uqMu12uqMu2Mu22121 uuuuqqMM 四、极限荷载四、极限荷载 极限荷载Fu结构已变为机构、位移可以无限增大、承载结构已变为机构、位移可以无限增大、承载力无法再增大时结构所承受的荷载。力无法再增大时结构所承受的荷载。结构达到塑性结构达到塑性极限状态极限状态时时的荷载值,也就是梁结构在丧失承载力之前所能承受的最大荷的荷载值,也就是梁结构在丧失承载力之前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值。载值。计算方法根据塑性铰截面的弯矩等于极限弯矩值Mu的条件,利用

    14、平衡方程求得。静定梁的极限荷载静定梁的极限荷载:对于静定梁当弹性阶段的弯矩图容易求对于静定梁当弹性阶段的弯矩图容易求出时,一般可用极限弯矩平衡法计算出时,一般可用极限弯矩平衡法计算静定梁的极限荷载静定梁的极限荷载。由于静定结构只要出现一个塑性铰即达到其塑性极限状由于静定结构只要出现一个塑性铰即达到其塑性极限状态,即静定梁的极限状态是弹性阶段最大弯矩截面形成塑性态,即静定梁的极限状态是弹性阶段最大弯矩截面形成塑性铰,且弯矩图分布与弹性阶段相同,因此可由弹性阶段的弯铰,且弯矩图分布与弹性阶段相同,因此可由弹性阶段的弯矩图一次确定极限弯矩图。根据极限状态下的内力分布,按矩图一次确定极限弯矩图。根据极

    15、限状态下的内力分布,按平衡条件可求得极限荷载。平衡条件可求得极限荷载。(2)由静力平衡条件可知,要达到极限荷载,Mc应等于M u,即:(1 1)作作M图。图。由由M图可知:在荷载作用图可知:在荷载作用下,塑性铰将在下,塑性铰将在C处形成。处形成。4PCuF lMM解:方法一:平衡法解:方法一:平衡法4PCF lM Ful/2l/2ABC例例1 1:设有矩形截面梁承受如图所示荷载,试:设有矩形截面梁承受如图所示荷载,试求其极限荷载求其极限荷载FPu。MuMu Fuu4/PuuFMl画机构虚位移图。画机构虚位移图。由虚功方程:由虚功方程:2042PuuuPuuFMMFMl解:方法二:机动法解:方法

    16、二:机动法 Ful/2l/2ABC2lMuMu Fu五、极限状态五、极限状态 当结构形成足够多的塑性铰,结构变成几何可变当结构形成足够多的塑性铰,结构变成几何可变体系时,形成破坏机构的瞬时所对应的变形状态称为体系时,形成破坏机构的瞬时所对应的变形状态称为结构的极限状态结构的极限状态。14-3 14-3 单跨超静定梁的极限荷载单跨超静定梁的极限荷载 超静定梁由于有多余的约束,必须出现多个塑性铰,超静定梁由于有多余的约束,必须出现多个塑性铰,才能变成机构,从而丧失承载能力以致破坏。才能变成机构,从而丧失承载能力以致破坏。FPl/2l/2 FPFpsACB632PF l532PF l1 1、超静定梁

    17、的破坏过程和极限荷载的特点、超静定梁的破坏过程和极限荷载的特点 下面以一等截面梁下面以一等截面梁为例说明超静定梁由为例说明超静定梁由弹性阶段到弹塑性阶弹性阶段到弹塑性阶段,直至极限状态的段,直至极限状态的过程。过程。弹性阶段的弯矩如弹性阶段的弯矩如 图所示。固端处弯矩图所示。固端处弯矩 最大。最大。Fps:弹性极限荷载 当荷载超过当荷载超过FPS后,塑后,塑性区首先在性区首先在A端形成并扩端形成并扩大,然后在大,然后在C截面也形成截面也形成塑性区。塑性区。此时的弯矩随荷载的变此时的弯矩随荷载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但不再与化而不断变化,但不再与弹性弯矩图成比例。弹性弯矩图成比例。当当A端达到端达到M

    18、u时,第一时,第一个塑性铰形成。结构变成个塑性铰形成。结构变成简支梁。简支梁。FPS FPFPuACBMuFPl/2l/2 FPFpsACB632PF l532PF lMu 当荷载再增加时,当荷载再增加时,弯矩按简支梁的弯矩弯矩按简支梁的弯矩图增加,因此图增加,因此A端的弯端的弯矩增量为零。矩增量为零。FP=FPuACBMu极限荷载的求解同样有极限荷载的求解同样有 平衡法平衡法 和和 机动法。机动法。当当C点的弯矩达到点的弯矩达到Mu时,第二个塑性铰形成,结构时,第二个塑性铰形成,结构变成机构而破坏,此时的荷载称为极限荷载。变成机构而破坏,此时的荷载称为极限荷载。MuMu求极限荷载求极限荷载方

    19、法一方法一:平衡法平衡法 根据极限状态的弯根据极限状态的弯矩图矩图,求极限荷载。求极限荷载。142PuuuF lMM FPuBCA6uPuMFlFPul/4 FPuMuMuMuACBMu12方法二方法二:机动法机动法 机构的虚位移如图所机构的虚位移如图所示,设跨中位移为示,设跨中位移为 ,则,则1224,ll由虚功方程:由虚功方程:12()06PuuuPuuFMMFMl 1 1)如能事先判断出超静定梁的破坏机构,就无须)如能事先判断出超静定梁的破坏机构,就无须 考虑结构的弹塑性变形的发展过程,直接利用考虑结构的弹塑性变形的发展过程,直接利用 机构的平衡条件求机构的平衡条件求F Fu u。2 2

    20、)超静定结构极限荷载,不受温度改变、支座移)超静定结构极限荷载,不受温度改变、支座移 动等因素的影响。动等因素的影响。超静定结构极限荷载计算的特点:3 3)假定等截面单跨超静定梁破坏机构的原则:)假定等截面单跨超静定梁破坏机构的原则:跨中塑性铰只能出现在跨中塑性铰只能出现在集中力作用点处集中力作用点处或或 分布荷载分布范围内分布荷载分布范围内剪力为零剪力为零处处,即即MmaxMmax处。处。当梁上荷载同为向下作用时,负塑性铰只当梁上荷载同为向下作用时,负塑性铰只 可能出现在可能出现在固定端固定端处。处。超静定结构极限荷载计算的特点:2、小变形假设(几何线形),变形后仍用变形前的几何尺寸。、小变

    21、形假设(几何线形),变形后仍用变形前的几何尺寸。3、略去弹性变形、略去弹性变形14-4 比例加载时有关极限荷载的几个定理比例加载时有关极限荷载的几个定理一、几点假设一、几点假设1、比例加载、比例加载4、不计剪力、轴力对极限荷载的影响、不计剪力、轴力对极限荷载的影响5、正负极限弯矩值相等、正负极限弯矩值相等2uqMuMuMuuuMM qqqqqqbFFFFFFannnn ,),)221122112、屈服条件、屈服条件(内力局限条件内力局限条件)当荷载达到极限值时,结构上各截面的弯矩都不能超过其极限值。当荷载达到极限值时,结构上各截面的弯矩都不能超过其极限值。3、平衡条件、平衡条件 当荷载达到极限

    22、值时,作用在结构整体上或任意局部上的所有的力当荷载达到极限值时,作用在结构整体上或任意局部上的所有的力都必须保持平衡。都必须保持平衡。二、结构极限状态时应满足的三个条件二、结构极限状态时应满足的三个条件1、机构条件、机构条件 当荷载达到极限值时,结构上必须有足够多的塑性铰,而使结构变当荷载达到极限值时,结构上必须有足够多的塑性铰,而使结构变成机构。成机构。uuMMM 2、可接受荷载屈服条件(、可接受荷载屈服条件(F-)根据静力可能而又安全的内力分布求得的荷载。它满足平衡条件和根据静力可能而又安全的内力分布求得的荷载。它满足平衡条件和屈服条件。屈服条件。3、极限荷载(、极限荷载(Fu)同时满足机

    23、构条件、平衡条件和屈服条件的荷载。它既是可破坏荷同时满足机构条件、平衡条件和屈服条件的荷载。它既是可破坏荷载,又是可接受荷载。载,又是可接受荷载。三、三个定义三、三个定义1、可破坏荷载(、可破坏荷载(F+)对任意单向破坏机构,根据平衡条件求得的荷载。它满足机构条件对任意单向破坏机构,根据平衡条件求得的荷载。它满足机构条件和平衡条件。和平衡条件。2、下限定理、下限定理(亦称(亦称“静力定理静力定理”、或、或“极大定理极大定理”)或:或:“可接受荷载的最大值是极限荷载的下限可接受荷载的最大值是极限荷载的下限”。或:或:“极限荷载是可接受荷载的最大值极限荷载是可接受荷载的最大值”3、单值定理、单值定

    24、理(亦称(亦称“唯一定理唯一定理”)“既是可破坏荷载,又是可接受荷载,则此荷载是极限荷载既是可破坏荷载,又是可接受荷载,则此荷载是极限荷载”。或:或:“极限荷载是唯一的极限荷载是唯一的”四、确定极限荷载三个定理四、确定极限荷载三个定理1、上限定理、上限定理(亦称(亦称“机动定理机动定理”、或、或“极小定理极小定理”)对于比例加载作用下的给定结构,按任意可能的破坏对于比例加载作用下的给定结构,按任意可能的破坏机构,由平衡条件求得的荷载将大于或等于极限荷载。机构,由平衡条件求得的荷载将大于或等于极限荷载。或:或:“可破坏荷载的最小值是极限荷载的上限可破坏荷载的最小值是极限荷载的上限”。或:或:“极

    25、限荷载是可破坏荷载的最小值极限荷载是可破坏荷载的最小值”一系列一系列可破坏可破坏荷载的荷载的最小值最小值一系列一系列可接受可接受荷载的荷载的最大值最大值极限荷载极限荷载FuFF1.1.基本定理:可破坏荷载恒不小于可接受荷载。基本定理:可破坏荷载恒不小于可接受荷载。比例加载时关于极限荷载的定理比例加载时关于极限荷载的定理证明证明:FF证明:证明:取任一可破坏荷载取任一可破坏荷载F,给与其相应的破坏机构虚位移,列虚功方程,给与其相应的破坏机构虚位移,列虚功方程1nuiiiFM取任一可接受荷载取任一可接受荷载F,在与上面相同虚位移上列虚功方程,在与上面相同虚位移上列虚功方程1niiiFMuiiMMF

    26、F2.2.唯一性定理:极限荷载是唯一的。唯一性定理:极限荷载是唯一的。证明:证明:设同一结构有两个极限荷载设同一结构有两个极限荷载 和和 。1uF2uF若把若把 看成可破坏荷载,看成可破坏荷载,看成可接受荷载。看成可接受荷载。1uF2uF12uuFF若把若把 看成可破坏荷载,看成可破坏荷载,看成可接受荷载。看成可接受荷载。1uF2uF12uuFF故有故有12uuFF3.3.上限定理(极小定理):极限荷载是所有可破坏荷载中最小的。上限定理(极小定理):极限荷载是所有可破坏荷载中最小的。证明:证明:由于极限荷载由于极限荷载 是可接受荷载,由基本定理是可接受荷载,由基本定理uFuFF4.4.下限定理

    27、(极大定理):极限荷载是所有可接受荷载中最大的。下限定理(极大定理):极限荷载是所有可接受荷载中最大的。证明:证明:由于极限荷载由于极限荷载 是可破坏荷载,由基本定理是可破坏荷载,由基本定理uFuFF列出所有可能的破坏机构,用平衡条件求出这些破坏机列出所有可能的破坏机构,用平衡条件求出这些破坏机构对应的可破坏荷载,其中最小者既是极限荷载。构对应的可破坏荷载,其中最小者既是极限荷载。定理的应用:定理的应用:穷举法:穷举法:每次任选一种破坏机构,由平衡条件求出相应的可破坏每次任选一种破坏机构,由平衡条件求出相应的可破坏荷载,再检验是否满足内力局限性条件;若满足,该可荷载,再检验是否满足内力局限性条

    28、件;若满足,该可破坏荷载既为极限荷载;若不满足,另选一个破坏机构破坏荷载既为极限荷载;若不满足,另选一个破坏机构继续运算。继续运算。试算法:试算法:极小定理的应用极小定理的应用唯一性定理的应用唯一性定理的应用例:求图示等截面梁的极限荷载。极限弯矩为例:求图示等截面梁的极限荷载。极限弯矩为Mu。P PAl/3l/3BCP Pl/3D解:解:1.1.用穷举法求解用穷举法求解共有三种可能的破坏机构共有三种可能的破坏机构14-5 计算极限荷载的穷举法和试算法计算极限荷载的穷举法和试算法P PAl/3l/3BCP Pl/3D(1 1)A A、B B出现塑性铰出现塑性铰322/3l/3l223033uul

    29、lPPMMuMlP5(2 2)A A、C C出现塑性铰出现塑性铰23033uullPPMMuMlP4322/3l/3l2/3l(3 3)B B、C C出现塑性铰出现塑性铰203uulPMMuMlP9uuMlP4 梁在每一跨内为等截面,但各跨的截面可以不同。梁在每一跨内为等截面,但各跨的截面可以不同。荷载的作用方向彼此相同,并按比例加载。荷载的作用方向彼此相同,并按比例加载。若荷载同为向下作用,则每跨内的最大负弯矩只若荷载同为向下作用,则每跨内的最大负弯矩只可能出现在跨度两端,即负塑性铰只可能出现在支座可能出现在跨度两端,即负塑性铰只可能出现在支座处,因此等截面的连续梁,只可能在各跨内独立形成处

    30、,因此等截面的连续梁,只可能在各跨内独立形成破坏机构,而不可能由相邻几跨联合形成一个破坏机破坏机构,而不可能由相邻几跨联合形成一个破坏机构。构。首先讨论连续梁破坏机构的可能形式,设:首先讨论连续梁破坏机构的可能形式,设:14-614-6 连续梁的极限荷载连续梁的极限荷载 FP2 FP1MuMu FP2 FP1 FP2 FP1MuMu可能出现的破坏形式可能出现的破坏形式可能出现的破坏形式可能出现的破坏形式不可能出现的破坏形式不可能出现的破坏形式连续梁的破坏机构连续梁的破坏机构一跨单独破坏一跨单独破坏相邻跨联合破坏相邻跨联合破坏不会出现不会出现在各跨等截面、荷载方向相同条件下,破坏机构只能在各在各

    31、跨等截面、荷载方向相同条件下,破坏机构只能在各跨内独立形成。跨内独立形成。2、无论刚架整体或局部成为机构,均认为刚架被破坏;、无论刚架整体或局部成为机构,均认为刚架被破坏;3、在集中荷载作用下,塑性铰只可能在弯矩图直线段的端点出现。、在集中荷载作用下,塑性铰只可能在弯矩图直线段的端点出现。14-7 用机动法求简单刚架的极限荷载用机动法求简单刚架的极限荷载一、要点一、要点1、不考虑剪力和轴力对极限弯矩的影响;、不考虑剪力和轴力对极限弯矩的影响;二、机构法(机构叠加法)二、机构法(机构叠加法)1、基本原理:利用上限定理,在所有可破坏荷载中寻找最小值,从、基本原理:利用上限定理,在所有可破坏荷载中寻

    32、找最小值,从而确定极限荷载。而确定极限荷载。2、基本机构形式:、基本机构形式:(1)梁机构)梁机构(2)侧移机构)侧移机构(3)结点机构)结点机构 3、基本机构数目的确定:、基本机构数目的确定:刚刚架架多多余余约约束束数数;可可能能出出现现塑塑性性铰铰的的数数目目基基本本机机构构数数;npmnpm 三、例题三、例题 试确定图示刚架的极限荷载试确定图示刚架的极限荷载pluMuMuM5.1pllpuMuMuM5.1p 2(机构一)(机构一)ppuMuMuMuM (机构二)(机构二)ppuM5.1uMuMuM 2(机构三)(机构三)lMPMMMlpuuuu5 25.1 11 机构一:机构一:lMPMMMMlpuuuuu4 22 机构二:机构二:lMPMMMMlplpuuuuu27 2215 333 机构三:机构三:lMpuu5.3 :,依上限定理依上限定理(三)(三)比较(一)、(二)、比较(一)、(二)、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十四章-结构的极限荷载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17781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