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第三版)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财政与金融(第三版)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财政 金融 第三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编著:朱耀明 宗刚 主讲:谢茂康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 H吴厚德 财政学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月 第一版黄宪 江春 货币金融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年8月第一版王国星 财政与金融教程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年7月第一版项怀诚 领导干部财政知识读本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年版蒋洪 财政学教程 上海三联书店 1996年版教学内容概论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税收国家公债国家预算财政管理体制货币(1)总论货币(2)货币流通货币(3)货币供求信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业务国际金融财政政策课程考核课堂考勤:20%期中作业:25%期末考试:55%财政的起源 国家分配说 剩余产品说社
2、会共同需要说 价值分配说市场、政府与财政市场失灵公共品 1.概念 2.特征 3.分类外部效应 1概念 2.分类垄断 1.概念 2.影响市场信息不充分 收入分配不公 经济周期政府职能 政治职能 经济职能 社会职能财政财政是政府的经济行为 依据财政是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活动 目的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社会产品生产与提供方式备注私人品私人生产 私人提供私人产品的市场配置准公共品公共生产 混合提供(1)混合提供是指政府提供但要按一定标准收费(2)非义务教育医疗等都表现为公共部门部分收费政府补贴私人生产 混合提供纯公共品公共生产 公共提供(1)公共提供是指政府免费提供(2)国防、外
3、交立法司法义务教育,基础科研等均属此类。私人生产 公共提供 国家的社会管理者身份 国家的生产资料所有者身份国家的债务人身份国家的商品交换者身份财政的历史财政一词起源于公元1315世纪的拉丁文,有结算支付期限的意思。后经演变,到16世纪转为法语,形成Finance,系指公共收入和公共理财活动。17世纪后专指国家的理财活动。19世纪这一概念进一步扩展为一切公共团体的理财活动。20世纪初这一概念由法国传向其他国家。日本在引进Finance一词后采用汉字中“财”与“政”的含义,创立“财政”一词,并于1882年在清朝官方文件财政奏折中首次出现。财政的概念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以国家为主体的,为满足社会公
4、共需要而形成的集中化分配关系。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财政是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的财政的产生一开始就是国家或政府执行某种社会职能,这种社会职能是公共事物。强制性与无偿性财政的强制性是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是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利,通过法律法规来实施。财政的无偿性来自财政的强制性收入与支出的依存性财政的内容财政分配的主体任何社会形态下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财政分配的客体财政分配的客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政收入来自何方;二是财政支出往何处去的问题。财政分配的对象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来自一部分剩余产品价值(国民收入)财政分配的依据以国家政权为基础的政治权力,如税收以生产资料所有权为基
5、础的财产权力,如国有企业上缴利润以对等利益交换原则为的权利,如规费收入、债务收入。概念分类资源配置职能 概念 财政通过税收和预算为政府满足各种公共需要提供资金保障 原因:市场失灵 调节财政收支规模 手段 调节财政支出结构 调节社会投资方向 提高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 收入分配职能:划清市场分配与政府分配的范围概念 规范工资制度原因 手段 加强税收调节 稳定经济职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概念 以社会总供求一般均衡作为首要目标 关系 手段 运用财政手段来促进经济的稳定 实行有效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的分类按支出的具体用途按国家的职能按经济性质财政支出的规模财政支出的效益政府采购按支出的具体用途主要包括基本建设
6、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地质勘探费、科技三项费用、工交商业部门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政策性补贴支出 按国家职能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按经济性质购买支出:是政府各部门的消费和投资性支出。主要包括经济建设支出、文教、行政、国防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的转移给受益人。主要包括债务利息、养老保险、补贴、失业救济等 l lllll财政支出规模指标西方国家:财政支出/国民(国内)生产总值 我国:财政支出/国民收入财政支出规模的绝对额和相对额西
7、方国家:财政支出规模普遍增长很快。原因: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总体上保持增长的趋势,但具体过程中表现出波动态势。原因:主要由经济体制等制度变化所决定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理论分析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在经济发展的所有阶段为弥补市场失灵政府要增加公共支出。但在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政府公共支出的比重不一样。瓦格纳法则 由于政治和经济两个因素造成政府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时间型态:财政支出过程具有替代效应、检查效应、集中效应。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类型人口的增长政治环境。财政支出效益分析原因:资源的稀缺性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宏
8、观角度:机会成本分析法:同一笔资金由私人部门或公共部门使用所产生的效益比较。微观角度:成本效益分析: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支出项目。l例如:政府为治理洪水,拟建设一座防洪设施,其成本和效益如下:单位:万美元项目效益B成本CB-CB/C(B-C)/C次序A4000020000200002.01.02B195001500045001.30.34C120001000020001.20.25D12500500075002.51.51E4500030000150001.50.53F125001250001.006G2700030000-30000.9-0.17最低费用选择法:适宜那些只有社会效益且其产品不能进
9、入市场的支出项目。如:国防、政治、卫生、文化含义:根据某项财政支出的目标,制定若干支出方案,通过比较不同方案成本开支的大小,选择确定其中费用开支最少的方案。公共劳务收费法:是指对政府通过公共支出为社会提供的某些公共服务项目采取适当收费的办法,借以提高公共支出的效益。事关全体人民利益必须在全国普遍使用,但公众又不愿意自觉使用的公共品,采用免费。如义务教育、强制注射疫苗。事关国家全局利益但免费提供又会造成过度浪费而引起资源浪费的公共品,低价政策。如医疗保障。无须特别鼓励使用也不必特别加以限制的公共品,采用平价。如公园、邮政、公路财务分析法:通过对单位财务运行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来反映单位的支出执行并对
10、其支出效果进行评价。性质:纯公共产品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消费具有非竞争性;运行具有非排他性。内容1.行政管理支出含义: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费用支出作用:维护国家政权的物质基础 维持社会稳定的需要 维护市场经济制度的必要支出内容:行政支出:党政机关经费、社会团体机关经费、行政业务费、干部训练费和其他公安支出:各级公安机关经费、公安业务费、警察学校和公安干部训练学校经费、其他国家安全支出:安全机关经费、安全业务费司法检察支出:司法检察机关经费、业务费、司法学校和干部训练经费、其他外交支出:驻外机构经费、出国费、外宾招待费、国际组织会议费我国行政支出存在的
11、问题为适应经济的需要,建立“全能政府”造成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大大超过财政总支出的平均速度。主要体现在:1。吃“皇粮”的人多。平均约28个人养1个人。纵比:据统计我国历史上财政供养人员与普通百姓之比,两汉为1:945,唐朝为1:500,清康熙时期为1:91,新中国之初为1:600,1978年为1:50。目前为1:28,财政供养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达4500多万。横比:中国吃“财政饭”的比例是日本的90倍。2。机构臃肿。机构设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机关工作人员状态基本上是1/3在干活,1/3的人无事干,1/3的人倒着干。3。领导太多。西北某地一个以游牧为主的县,全县8000人,光是带
12、“长”的干部就有800。4。权钱交易日甚。原因:行政力量仍然在管制和干预市场,权力膨胀而没有受到约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的五次机构改革第一次机构改革:1982年。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从5.1万减为3万。第二次机构改革:1988年。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长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66个部委局中32个共减少1。5万。有30个部门增加5300人相抵共减少9700多人。第三次机构改革:1993年。国务院机构从86个减少为59个,人员减少20%。1993年4月,国务院将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13个,办事机构由9个调整为5个。第四次机构改革
13、:1998年。国务院减少15个部委,更名3个,新组建4个。除国办外,国务院部门由40个减少到29个。以上四次改革,全国各级党政机关精简115万人。党中央及省级常委编制精简20%,国务院各部门编制精简47。5%,省级政府编制精简48。2%。第五次机构改革:2003年。国务院组建三委一部,撤消一委一部,共28个部门。组建的“三委一部”是国资委、发改委、银监委,一部是商务部。一委是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一部是对外贸易合作部。含义:国家用于防务方面的财政支出。包括军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费、防空经费、国防工程支出等。性质:纯公共产品性质,只能采取公共提供方式由中央政府承担。国防产品的生产与提供军事
14、人员的来源:义务兵:公共生产: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公民的服兵役义务。雇佣军:私人生产、政府采购:按事先谈定的条件来参战的方式。职业军人:私人生产、政府采购:作为义务兵役制的一种补充,适用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军事部门。其工资由市场的劳动力价格确定。国防物资的来源公共生产、公共提供:关系国家重大利益的军品由政府的军工企业生产。私人生产、公共提供:政府为降低军用品的生产成本,加速军转民。采用私人生产,政府采购。混合生产、公共提供:政府与民间机构合作研发,在此基础上,政府通过项目招标方式委托其进行项目研究。常备军和后备军相结合的制度。含义:国家财政用于文教事业部门的经费支出。构成:见表性质:准公共品特点
15、: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属于非生产性支出含义: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背景: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采购表现为财政预算分配个购买实体的分散采购形式,易导致供应商、采购实体和财政部门官员共同对付国家,这是国家预算屡屡突破计划以及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根源。基本框架依据与原则:必须体现制度内含的基本原则“三公”(公正、公开、公平)原则、效率原则、竞争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可操作性应充分考虑国民待遇和保护民族产业应体现政企分开、效率优先、制度科学并且能够起到协调国民经济各方面的作用。政府采购
16、制度的适用范围与内容适用范围:应为使用政府性资金的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具体包括:各类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等。内容:所有使用政府性资金安排并达到规定金额的采购项目(除涉及国家安全和另有规定外)均应纳入政府采购的对象。资金来源:政府性资金主要包括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需要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单位预算外资金、自有资金和其他收入,国内外贷款、捐赠款,各级政府规定的其他资金政府采购模式与方式基本采用集中和分散并以集中为主的模式。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在有关部门授权的前提下进行分散采购。采购方式主要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国务院政府采购部门监督管理部门认
17、定的其他采购方式。政府采购的步骤选择政府采购方式:主要有两大类,招标性采购和非招标性采购。采购价的确定:符合政府采购制度适用范围的支出单位其采购规模达到规定的金额必须进入政府统一招标采购的价格。供应商的资格确认。凡是在中国境内外注册登记的企业公司以及提供货物、工程、服务的自然人和法人均有资格成为我国政府采购的供应商政府采购合同的签定与履约政府采购信息的发布。政府采购制度的运行机制政府采购管理机构选择:该机构可以不专门设置,只是由有关部门(包括财政部门、行管、发改委、审计、工商、法院等)参与协调。设置专司日常政府采购事务的“政府采购中心”。其性质为非赢利性事业单位,隶属于各级政府,接受财政部门的
18、业务指导与监督。政府采购争议的仲裁与机构选择。合同纠纷可以由所在地工商部门进行仲裁,如对仲裁不服的,可交由当地法院进行判决。其他纠纷可由各级司法部门进行协调与裁决。我国现行政府采购制度运行框架用户主管部门财政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政府采购中心中介机构(采购事务所)供应商用户提交审查报告仲裁机构提出采购申请提出所购物品技术经济要求报告书执行采购合同批准采购报告下达采购计划直接采购监督委托采购机构实际操作提出合同执行异议招标选择提出合同执行异议监督、管理、拨付采购资金含义:是指政府对劳动者和其他社会成员因年老、伤残、疾病而丧失劳动能力或就业机会或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原因面临生活困难时,采取强制的手段
19、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提供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以确保其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要的一项制度。特征强制性:任何国家都以立法的形式加以保证。互济性:社会保障的目的是将个人的风险分散给全社会。社会性:社会保障的范围覆盖整个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福利性:社会保障属于社会公益事业,非赢利。因此,社会保障不能商业化内容1。社会救济:较低层次的社会保障。它是国家通过财政拨款,向生活确有困难的城乡居民提供资助的社会保障计划。在我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城乡困难户救济农村“五保户”。即享受保吃、保穿、保住、保医、包葬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的分散供养提供定期、定量资助。灾民救济。2。社会保险含义:政府要求受保人或其就业
20、单位向社会保障机构缴纳一定费用的社会保障计划。特点:由国家举办带有普遍性、互济性、储蓄性及补偿性,且通过立法形式强制推行。保险基金除来自保费外,政府还可以给予一定的资助。主要内容:养老保险:退休、离休和退职人员的养老金。伤残保险:未到退休年龄但失去劳动能力的职工医疗保险:支付患病职工。疾病、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向因公负伤的职工支付病假工资、医疗、伤残补贴等津贴。丧葬补助 待业(失业)保险3。社会福利含义:主要是民政部门对盲聋哑和鳏寡孤独的社会成员给予各种物质资助。来源:国家预算拨款。内容:在各项民政社会福利项目中,社会福利院(如孤儿院、敬老院、精神病福利院等)、烈属和残废军人抚恤金计划以及孤老
21、复员军人定期定量补助计划。l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l选择题:选择题:1、市场失灵的表现有()(1)垄断;(2)信息不充分;(3)外部效应;(4)公共产品;(5)通货膨胀;2、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区别的主要标准是()(1)非排他性;(2)非竟争性;(3)不可分割性;(4)排他性;(5)竟争性;3、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有来自()(1)M;(2)V+M;(3)C+V+M;(4)C+V;4、财政的基本特征有()(1)阶级与公共性;(2)强制与无直接偿还性;(3)收支平衡性;(4)公平;5、财政职能主要有()(1)资源配置;(2)收入分配;(3)经济稳定;(4)财政监督;判断题:判断
22、题:1、不论是在计划经济还是在市场经济,财政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2、在任何经济社会中社会总产品的再分配都主要是通过财政来进行的。()3、公共财政就是财政。()4、行政、国防都是混合物品。()5、政府机制也存在缺陷与失效。()6、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解释题:解释题:1、财政 2、公共产品 3、财政职能 4、社会公共需要 5、资源配置 6、收入分配 7、经济稳定与发展 8、混合物品 9、公共财政分析题:分析题:1、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2、财政的基本特征。第二章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原理财政支出的基本原理选择题:选择题:1、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标准有()(1)成本效益法(2)公共定
23、价法(3)最低费用选择法(4)招标法2、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和单位,采取()(1)国有国营模式(2)国有国控模式(3)公司制(4)垄断模式 3、在我国转移支出大体包括()()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债务利息支出(4)财政补贴()行政支出 4、财政支出的核心问题是()()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规模()压缩经济建设支出()提高支出的使用效率5、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 5)债务支出6、国防支出属于()1)购买支出 2)转移支出 3)补偿性支出 4)积累性支出判断题:判断题:1、纯公共物品不能由市场提供。()2、目前,对我国来说,侧重于效率同是兼顾公平
24、。()3、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可分为转移性和购买性支出。()4、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经济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逐步增加。()5、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比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更能反映实际情况。(6、财政购买性支出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7、政府债务利息支付属于转移支付。()财政收入的形式财政收入的来源财政收入规模分析财政收入结构分析税收收入地位:税收成为各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约占财政收入的90%以上。作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需要 适应企业自主经营的要求企业收入主要指国有企业上缴国家财政的收入(税收除外)在我国建国初期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企业收入曾包括折旧基金、
25、多余流动资金和上缴的利润。目前只上缴利润(包括国有企业的租赁费、利润和股金分红等)。主要依据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债务收入国家财政通过信用方式从国内、外取得借款收入。称为公债或国债。它是弥补财政支出不足或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动员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其他收入事业收入:中央和地方各级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向国家缴纳的收入规费收入:国家机关为居民或单位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时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罚没收入:指工商、税务、海关、公安、司法等国家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按规定依法处理的罚款和罚没品收入。以及各部门、各经济单位依法处理追回的赃款和赃物变价收入。国家资源管理收入:经批准开采国家矿藏等资源按规定向国家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