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财政与金融(第三版)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177719
  • 上传时间:2022-07-28
  • 格式:PPT
  • 页数:193
  • 大小:726.5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财政与金融(第三版)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财政 金融 第三 课件
    资源描述:

    1、 编著:朱耀明 宗刚 主讲:谢茂康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 H吴厚德 财政学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月 第一版黄宪 江春 货币金融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年8月第一版王国星 财政与金融教程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年7月第一版项怀诚 领导干部财政知识读本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年版蒋洪 财政学教程 上海三联书店 1996年版教学内容概论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税收国家公债国家预算财政管理体制货币(1)总论货币(2)货币流通货币(3)货币供求信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业务国际金融财政政策课程考核课堂考勤:20%期中作业:25%期末考试:55%财政的起源 国家分配说 剩余产品说社

    2、会共同需要说 价值分配说市场、政府与财政市场失灵公共品 1.概念 2.特征 3.分类外部效应 1概念 2.分类垄断 1.概念 2.影响市场信息不充分 收入分配不公 经济周期政府职能 政治职能 经济职能 社会职能财政财政是政府的经济行为 依据财政是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活动 目的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社会产品生产与提供方式备注私人品私人生产 私人提供私人产品的市场配置准公共品公共生产 混合提供(1)混合提供是指政府提供但要按一定标准收费(2)非义务教育医疗等都表现为公共部门部分收费政府补贴私人生产 混合提供纯公共品公共生产 公共提供(1)公共提供是指政府免费提供(2)国防、外

    3、交立法司法义务教育,基础科研等均属此类。私人生产 公共提供 国家的社会管理者身份 国家的生产资料所有者身份国家的债务人身份国家的商品交换者身份财政的历史财政一词起源于公元1315世纪的拉丁文,有结算支付期限的意思。后经演变,到16世纪转为法语,形成Finance,系指公共收入和公共理财活动。17世纪后专指国家的理财活动。19世纪这一概念进一步扩展为一切公共团体的理财活动。20世纪初这一概念由法国传向其他国家。日本在引进Finance一词后采用汉字中“财”与“政”的含义,创立“财政”一词,并于1882年在清朝官方文件财政奏折中首次出现。财政的概念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以国家为主体的,为满足社会公

    4、共需要而形成的集中化分配关系。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财政是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的财政的产生一开始就是国家或政府执行某种社会职能,这种社会职能是公共事物。强制性与无偿性财政的强制性是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是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利,通过法律法规来实施。财政的无偿性来自财政的强制性收入与支出的依存性财政的内容财政分配的主体任何社会形态下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财政分配的客体财政分配的客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政收入来自何方;二是财政支出往何处去的问题。财政分配的对象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来自一部分剩余产品价值(国民收入)财政分配的依据以国家政权为基础的政治权力,如税收以生产资料所有权为基

    5、础的财产权力,如国有企业上缴利润以对等利益交换原则为的权利,如规费收入、债务收入。概念分类资源配置职能 概念 财政通过税收和预算为政府满足各种公共需要提供资金保障 原因:市场失灵 调节财政收支规模 手段 调节财政支出结构 调节社会投资方向 提高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 收入分配职能:划清市场分配与政府分配的范围概念 规范工资制度原因 手段 加强税收调节 稳定经济职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概念 以社会总供求一般均衡作为首要目标 关系 手段 运用财政手段来促进经济的稳定 实行有效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的分类按支出的具体用途按国家的职能按经济性质财政支出的规模财政支出的效益政府采购按支出的具体用途主要包括基本建设

    6、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地质勘探费、科技三项费用、工交商业部门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政策性补贴支出 按国家职能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按经济性质购买支出:是政府各部门的消费和投资性支出。主要包括经济建设支出、文教、行政、国防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的转移给受益人。主要包括债务利息、养老保险、补贴、失业救济等 l lllll财政支出规模指标西方国家:财政支出/国民(国内)生产总值 我国:财政支出/国民收入财政支出规模的绝对额和相对额西

    7、方国家:财政支出规模普遍增长很快。原因: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总体上保持增长的趋势,但具体过程中表现出波动态势。原因:主要由经济体制等制度变化所决定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理论分析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在经济发展的所有阶段为弥补市场失灵政府要增加公共支出。但在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政府公共支出的比重不一样。瓦格纳法则 由于政治和经济两个因素造成政府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时间型态:财政支出过程具有替代效应、检查效应、集中效应。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类型人口的增长政治环境。财政支出效益分析原因:资源的稀缺性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宏

    8、观角度:机会成本分析法:同一笔资金由私人部门或公共部门使用所产生的效益比较。微观角度:成本效益分析: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支出项目。l例如:政府为治理洪水,拟建设一座防洪设施,其成本和效益如下:单位:万美元项目效益B成本CB-CB/C(B-C)/C次序A4000020000200002.01.02B195001500045001.30.34C120001000020001.20.25D12500500075002.51.51E4500030000150001.50.53F125001250001.006G2700030000-30000.9-0.17最低费用选择法:适宜那些只有社会效益且其产品不能进

    9、入市场的支出项目。如:国防、政治、卫生、文化含义:根据某项财政支出的目标,制定若干支出方案,通过比较不同方案成本开支的大小,选择确定其中费用开支最少的方案。公共劳务收费法:是指对政府通过公共支出为社会提供的某些公共服务项目采取适当收费的办法,借以提高公共支出的效益。事关全体人民利益必须在全国普遍使用,但公众又不愿意自觉使用的公共品,采用免费。如义务教育、强制注射疫苗。事关国家全局利益但免费提供又会造成过度浪费而引起资源浪费的公共品,低价政策。如医疗保障。无须特别鼓励使用也不必特别加以限制的公共品,采用平价。如公园、邮政、公路财务分析法:通过对单位财务运行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来反映单位的支出执行并对

    10、其支出效果进行评价。性质:纯公共产品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消费具有非竞争性;运行具有非排他性。内容1.行政管理支出含义: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费用支出作用:维护国家政权的物质基础 维持社会稳定的需要 维护市场经济制度的必要支出内容:行政支出:党政机关经费、社会团体机关经费、行政业务费、干部训练费和其他公安支出:各级公安机关经费、公安业务费、警察学校和公安干部训练学校经费、其他国家安全支出:安全机关经费、安全业务费司法检察支出:司法检察机关经费、业务费、司法学校和干部训练经费、其他外交支出:驻外机构经费、出国费、外宾招待费、国际组织会议费我国行政支出存在的

    11、问题为适应经济的需要,建立“全能政府”造成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大大超过财政总支出的平均速度。主要体现在:1。吃“皇粮”的人多。平均约28个人养1个人。纵比:据统计我国历史上财政供养人员与普通百姓之比,两汉为1:945,唐朝为1:500,清康熙时期为1:91,新中国之初为1:600,1978年为1:50。目前为1:28,财政供养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达4500多万。横比:中国吃“财政饭”的比例是日本的90倍。2。机构臃肿。机构设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机关工作人员状态基本上是1/3在干活,1/3的人无事干,1/3的人倒着干。3。领导太多。西北某地一个以游牧为主的县,全县8000人,光是带

    12、“长”的干部就有800。4。权钱交易日甚。原因:行政力量仍然在管制和干预市场,权力膨胀而没有受到约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的五次机构改革第一次机构改革:1982年。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从5.1万减为3万。第二次机构改革:1988年。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长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66个部委局中32个共减少1。5万。有30个部门增加5300人相抵共减少9700多人。第三次机构改革:1993年。国务院机构从86个减少为59个,人员减少20%。1993年4月,国务院将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13个,办事机构由9个调整为5个。第四次机构改革

    13、:1998年。国务院减少15个部委,更名3个,新组建4个。除国办外,国务院部门由40个减少到29个。以上四次改革,全国各级党政机关精简115万人。党中央及省级常委编制精简20%,国务院各部门编制精简47。5%,省级政府编制精简48。2%。第五次机构改革:2003年。国务院组建三委一部,撤消一委一部,共28个部门。组建的“三委一部”是国资委、发改委、银监委,一部是商务部。一委是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一部是对外贸易合作部。含义:国家用于防务方面的财政支出。包括军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费、防空经费、国防工程支出等。性质:纯公共产品性质,只能采取公共提供方式由中央政府承担。国防产品的生产与提供军事

    14、人员的来源:义务兵:公共生产: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公民的服兵役义务。雇佣军:私人生产、政府采购:按事先谈定的条件来参战的方式。职业军人:私人生产、政府采购:作为义务兵役制的一种补充,适用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军事部门。其工资由市场的劳动力价格确定。国防物资的来源公共生产、公共提供:关系国家重大利益的军品由政府的军工企业生产。私人生产、公共提供:政府为降低军用品的生产成本,加速军转民。采用私人生产,政府采购。混合生产、公共提供:政府与民间机构合作研发,在此基础上,政府通过项目招标方式委托其进行项目研究。常备军和后备军相结合的制度。含义:国家财政用于文教事业部门的经费支出。构成:见表性质:准公共品特点

    15、: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属于非生产性支出含义: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背景: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采购表现为财政预算分配个购买实体的分散采购形式,易导致供应商、采购实体和财政部门官员共同对付国家,这是国家预算屡屡突破计划以及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根源。基本框架依据与原则:必须体现制度内含的基本原则“三公”(公正、公开、公平)原则、效率原则、竞争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可操作性应充分考虑国民待遇和保护民族产业应体现政企分开、效率优先、制度科学并且能够起到协调国民经济各方面的作用。政府采购

    16、制度的适用范围与内容适用范围:应为使用政府性资金的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具体包括:各类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等。内容:所有使用政府性资金安排并达到规定金额的采购项目(除涉及国家安全和另有规定外)均应纳入政府采购的对象。资金来源:政府性资金主要包括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需要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单位预算外资金、自有资金和其他收入,国内外贷款、捐赠款,各级政府规定的其他资金政府采购模式与方式基本采用集中和分散并以集中为主的模式。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在有关部门授权的前提下进行分散采购。采购方式主要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国务院政府采购部门监督管理部门认

    17、定的其他采购方式。政府采购的步骤选择政府采购方式:主要有两大类,招标性采购和非招标性采购。采购价的确定:符合政府采购制度适用范围的支出单位其采购规模达到规定的金额必须进入政府统一招标采购的价格。供应商的资格确认。凡是在中国境内外注册登记的企业公司以及提供货物、工程、服务的自然人和法人均有资格成为我国政府采购的供应商政府采购合同的签定与履约政府采购信息的发布。政府采购制度的运行机制政府采购管理机构选择:该机构可以不专门设置,只是由有关部门(包括财政部门、行管、发改委、审计、工商、法院等)参与协调。设置专司日常政府采购事务的“政府采购中心”。其性质为非赢利性事业单位,隶属于各级政府,接受财政部门的

    18、业务指导与监督。政府采购争议的仲裁与机构选择。合同纠纷可以由所在地工商部门进行仲裁,如对仲裁不服的,可交由当地法院进行判决。其他纠纷可由各级司法部门进行协调与裁决。我国现行政府采购制度运行框架用户主管部门财政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政府采购中心中介机构(采购事务所)供应商用户提交审查报告仲裁机构提出采购申请提出所购物品技术经济要求报告书执行采购合同批准采购报告下达采购计划直接采购监督委托采购机构实际操作提出合同执行异议招标选择提出合同执行异议监督、管理、拨付采购资金含义:是指政府对劳动者和其他社会成员因年老、伤残、疾病而丧失劳动能力或就业机会或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原因面临生活困难时,采取强制的手段

    19、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提供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以确保其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要的一项制度。特征强制性:任何国家都以立法的形式加以保证。互济性:社会保障的目的是将个人的风险分散给全社会。社会性:社会保障的范围覆盖整个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福利性:社会保障属于社会公益事业,非赢利。因此,社会保障不能商业化内容1。社会救济:较低层次的社会保障。它是国家通过财政拨款,向生活确有困难的城乡居民提供资助的社会保障计划。在我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城乡困难户救济农村“五保户”。即享受保吃、保穿、保住、保医、包葬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的分散供养提供定期、定量资助。灾民救济。2。社会保险含义:政府要求受保人或其就业

    20、单位向社会保障机构缴纳一定费用的社会保障计划。特点:由国家举办带有普遍性、互济性、储蓄性及补偿性,且通过立法形式强制推行。保险基金除来自保费外,政府还可以给予一定的资助。主要内容:养老保险:退休、离休和退职人员的养老金。伤残保险:未到退休年龄但失去劳动能力的职工医疗保险:支付患病职工。疾病、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向因公负伤的职工支付病假工资、医疗、伤残补贴等津贴。丧葬补助 待业(失业)保险3。社会福利含义:主要是民政部门对盲聋哑和鳏寡孤独的社会成员给予各种物质资助。来源:国家预算拨款。内容:在各项民政社会福利项目中,社会福利院(如孤儿院、敬老院、精神病福利院等)、烈属和残废军人抚恤金计划以及孤老

    21、复员军人定期定量补助计划。l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l选择题:选择题:1、市场失灵的表现有()(1)垄断;(2)信息不充分;(3)外部效应;(4)公共产品;(5)通货膨胀;2、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区别的主要标准是()(1)非排他性;(2)非竟争性;(3)不可分割性;(4)排他性;(5)竟争性;3、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有来自()(1)M;(2)V+M;(3)C+V+M;(4)C+V;4、财政的基本特征有()(1)阶级与公共性;(2)强制与无直接偿还性;(3)收支平衡性;(4)公平;5、财政职能主要有()(1)资源配置;(2)收入分配;(3)经济稳定;(4)财政监督;判断题:判断

    22、题:1、不论是在计划经济还是在市场经济,财政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2、在任何经济社会中社会总产品的再分配都主要是通过财政来进行的。()3、公共财政就是财政。()4、行政、国防都是混合物品。()5、政府机制也存在缺陷与失效。()6、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解释题:解释题:1、财政 2、公共产品 3、财政职能 4、社会公共需要 5、资源配置 6、收入分配 7、经济稳定与发展 8、混合物品 9、公共财政分析题:分析题:1、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2、财政的基本特征。第二章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原理财政支出的基本原理选择题:选择题:1、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标准有()(1)成本效益法(2)公共定

    23、价法(3)最低费用选择法(4)招标法2、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和单位,采取()(1)国有国营模式(2)国有国控模式(3)公司制(4)垄断模式 3、在我国转移支出大体包括()()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债务利息支出(4)财政补贴()行政支出 4、财政支出的核心问题是()()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规模()压缩经济建设支出()提高支出的使用效率5、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 5)债务支出6、国防支出属于()1)购买支出 2)转移支出 3)补偿性支出 4)积累性支出判断题:判断题:1、纯公共物品不能由市场提供。()2、目前,对我国来说,侧重于效率同是兼顾公平

    24、。()3、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可分为转移性和购买性支出。()4、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经济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逐步增加。()5、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比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更能反映实际情况。(6、财政购买性支出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7、政府债务利息支付属于转移支付。()财政收入的形式财政收入的来源财政收入规模分析财政收入结构分析税收收入地位:税收成为各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约占财政收入的90%以上。作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需要 适应企业自主经营的要求企业收入主要指国有企业上缴国家财政的收入(税收除外)在我国建国初期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企业收入曾包括折旧基金、

    25、多余流动资金和上缴的利润。目前只上缴利润(包括国有企业的租赁费、利润和股金分红等)。主要依据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债务收入国家财政通过信用方式从国内、外取得借款收入。称为公债或国债。它是弥补财政支出不足或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动员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其他收入事业收入:中央和地方各级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向国家缴纳的收入规费收入:国家机关为居民或单位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时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罚没收入:指工商、税务、海关、公安、司法等国家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按规定依法处理的罚款和罚没品收入。以及各部门、各经济单位依法处理追回的赃款和赃物变价收入。国家资源管理收入:经批准开采国家矿藏等资源按规定向国家交

    26、纳的管理费。公产收入:国有山林等公产的产品收入、政府部门主管的公房和公房的租赁收入。专项收入:包括排污费、教育附加费、电力建设基金收入、铁道专项收入。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品: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总和。C+V+M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品扣除用来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所剩下的那部分社会产品。V+M财政收入的源泉社会总产品中,m是新创造的价值中归社会支配的部分,是财政收入的基本源泉。因此,在社会总产品一定的时候,财政收入的增减涉及社会总产品在C,V,M之间的分配。C和M:C是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企业折旧基金,具有补偿基金的属性又具有积累性基金的属性。资本主义国家,折旧基金属

    27、于私人资本家所有,国家财政不可能对这部分基金进行再分配。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在计划经济的财政体制下,国有企业的折旧基金曾经全部或部分地上缴财政,成为财政收入的一个来源。从1985年开始,企业折旧基金不再纳入财政分配,但国有企业仍须交纳“两金”(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1994年开始新税制,取消了国有企业“两金”。至此,国有企业折旧基金真正由企业掌握。V和M:V是用于补偿直接生产过程中活劳动消耗,形成物质生产领域职工的个人收入,构成劳动者的生活资料基金。财政收入中来自V的部分究竟是多少,涉及V的界定。目前,我国来自V的财政收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直接向个人征收的税,如个人所得税,土地

    28、使用税,直接向个人收取的规费收入,如结婚证书费。居民购买的国库券 国家出售高税率的消费品所获得的一部分收入。服务行业和文化娱乐等企事业单位上缴的税收,其中一部分是通过对V的再分配转化而来的。在一般情况下,社会不能侵占C和 V,因为从再生产的角度来说,C和V之和构成产品的成本,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必须补偿生产过程中的 C 和V的消耗,这是保证简单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侵占C和 V,就等于吃“老本”,必然要破坏企业的简单再生产。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主要有 三个指标:一是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二是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三是财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具体数据见表。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劳动生产率

    29、水平的因素 取决于劳动力再生产的费用,即V的增长速度。分配制度因素。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的原因分析。国有企业效益下降;偷逃税严重;外资企业税收优惠较多。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变化的影响;非税收入急剧膨胀,挤占了大量税收收入。税制制度的影响。税收征管制度不完善。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整顿分配秩序,规范收入分配。财政收入结构及其可变性财政收入主要由财政收入的社会产品价值构成、所有制构成、生产部门构成等方面组成。财政收入的构成和分布有历史形成的原因,也受现实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还表现在现实的财源与潜在财源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财政收入的结构1。财政收入的

    30、社会产品构成:社会产品价值中M在财政收入中占的比重最大,而V最小。增加财政收入的途径有:一是提高经济效益;二是调整分配体制。2。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我国财政收入始终以国有经济为支柱。当前,尽管非国有经济发展迅速,但它们提供的财政收入增长缓慢。3。财政收入的生产部门构成: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农、工、交通、建筑、商业等部门,其中农、工、商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最大。农业是国民经济发的基础,也是财政收入的基础。一是农业税(已取消)二是间接来自农业的收入。工业是主导。我国财政大部分来自工业商业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并通过流通领域使社会产品价值得以最终实现。4。财政收入的地区构成税收要素税收分类税收原则税收

    31、的转嫁与归属国际税收含义: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并依据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和固定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税收是国家或政府征收的,其他任何组织或机构无权征税。国家或政府征税凭借的是其拥有的政治权力,并以法律形式予以确定。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特征:税收的强制性:是指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依据,纳税人必须遵守税法,依法纳税的经济行为。包括:纳税人依法纳税;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取得的税收收入不需要向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即税款交纳后和纳税人之间不再有直接的返还关系。这使得税收同公债、银行信用的等分配形式相区别,后者是以偿还为条件的。

    32、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征税前,要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课税对象和征收税额之间的数量比例,不经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包括:征收办法在空间上的统一性。征收办法在时间上的相对稳定性。在征收比例的限定性。一、税制及税制要素的含义与内容税制:是指国家以法律或法令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办法的总和。如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违章处理等。广义还包括税收管理体制和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税制要素:指构成税收范畴的基本因素。不论什么税总是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征税对象、税率和纳税人二、税制要素的内涵1。课税权主体:是指通过行政权力取得税收收入的各级政府及其征税机构。它说明谁征税。按课税权主体不同,税收可划分为

    33、:本国税和外国税;中央税和地方税。2。课税主体: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按照纳税人的不同,税收可以分为:个人税和法人税;买方税和卖方税3。课税客体:是税法规定的必须征税的客观对象,是征税的依据,它规定着征税范围,是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税收的课税对象可分为三类:所得、商品和财产。按照课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所得税:工薪所得税,利润所得税和资本所得税;商品流转税:周转税和增值税;财产税:对财产持有的课征,对财产转让的课征。税率:是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现行的税率有:1。比例税: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的征收比例的税率。在实际运用中,比例税率分为统一比例税率和差

    34、别比例税率。统一税率是指一种税只采用一个税率,所有的纳税人都按照同一税率纳税,如企业所得税。差别税率是指一种税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税率。产品差别比例税,如增值税;行业差别比例税,如营业税;地区差别比例税,如农业税;幅度差别比例税,如营业税中娱乐业税率。2。累进税:同一征收对象随数量的增大,征收比例也随之增高的税率。按性质累进税率分为“额累”和“率累”。额累是按征税对象数量的绝对额分级累进,如所得税一般按所得额的大小累进。率累是按与征税对象有关的某一比率分级累进,按超累方式计算应纳税额的税率,如土地增殖税。额累和率累按累进依据的构成又可分为“全累”和“超累”。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比较见表。累

    35、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比较一览表应纳税额(元)适用税率全额累进税额(元)超额累进税额(元)0-1000010%1000100010001-20000 20%40001000010%+(20000-10000)20%=300020001-50000 30%150003000+(50000-20000)30%=120005000110000050%5000012000+(1000000-50000)50%=37000(2)速算扣除法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减去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之间的差额。用公式表示是: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税额超额累进税额。采用“速算扣除数”计算税款的公式是:超额

    36、累进税额=应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3)超率累进税率 是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为累进依据,按超额方式计算应纳税额的税率:首先,确定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如企业以销售利润率为相对率,个人以收入增长率为相对率;然后,再把征税对象的相对率从低到高划分为若干层次,分别规定不同税率。计税时,先按各级相对率计算出应税的征税对象数额,再按 对应的税率分别计算各级税款,最后汇总求出全部应纳税额。3。定额税率 含义:按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直接规定应纳税额的税率。也称固定税率。形式:地区差别定额税率:对同一征税对象按照不同地区分别规定不同的征税数额。分类分级定额税率:把征税对象按一定标志分为类、项或级,然后按不

    37、同的类、项或级分别规定不同的征税数额。幅度定额税率:在统一规定的征税幅度内根据纳税人拥有征税对象或发生的课税行为的具体情况,确定纳税人具体的适用税率。如资源税中固体盐10-60元/吨地区差别、分类分级和幅度相结合的定额税率:如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有税等。4。减税免税含义:减税是对应征税款减少征收一部分,免税是对应征税款全部免征。内容:根据我国现行税法的规定,减、免税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鼓励生产性减免 如对出口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给予中外合资企业前两年免税、后三年减半征税的优惠税收政策等。社会保障性减免 如对新办的社会福利生产单位凡安排盲、聋、哑人占生产人员总数的35%以上,免征所得税;超过

    38、10%,不足35%的,减半征收所得税。自然灾害性减免 纳税人遇有风、火、水、旱等自然灾害,得不到保险赔款,纳税有困难的,经过税务机关核实批准后,可以给予定期的或一次性的减、免照顾一、含义税收的转嫁:是指在商品的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售价或压低购买价格的方法,将税负部分或全部转移给购买者或供给者的经济行为。税收的归属:税收负担的最终落脚点。二、形式1。前转 纳税通过提高商品售价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商品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如某种商品销价不含税时是100元,现每件商品销后交纳20元税。但由于纳税人把该商品销售价格提高到120元,20元税负实际由购买者承担了。2。后转。纳税人通过压低商品购进价格

    39、的方式,将税收转嫁给商品供应者。如:某厂商的产品价格为100元,在没有税收时,其原材料购进价格定为50元,由于存在20元的税,该厂商为了转嫁税负,就设法将购进的原材料从50元压低到30元。这样销售价格虽然不变(120元),但厂商把税负转嫁给原材料供应者。3。消转。纳税人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自我消化税款。4。税收资本化。把对某些能够增值的商品的课税,预先从商品价格中扣除,然后再从事交易的方式。主要发生在某些资本品的交易中。如股票交易中的印花税。三、税收转嫁的条件1。商品的供求弹性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而言,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不易转嫁

    40、。2。税种的性质有的税种较易转嫁,有的税种很难转嫁。如流转税较易转嫁,因为是间接税,而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很难转嫁,因为它是直接税。3。课税范围通常,课税范围越宽,越易于税收转嫁;课税范围越窄,越不易转嫁。4。生产者目标税收转嫁与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是矛盾的。因此,经营者必须计算和比较税负转嫁之所得与商品销量减少损失。一、税收制度的演进1。古老的直接税阶段人类社会早期,主要的税种主要是与人身和属于人的财物有密切关系的人头税、房屋税、田亩税等。2。商品税为主体的税制阶段商品课税起源于封建社会中、后期,盛行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定之后。3。市场经济下的现代直接税现代社会,由于大工业的发展,商品课税与

    41、社会生产和消费产生矛盾。因此,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转而发展现代直接税所得税和财产税,并逐步取代商品课税而构成主体税。4。发展中国家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收制度。发展中国家以间接税为主,一般在税收总额中占60%90%,因为:(1)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收入水平也低,如果推行以所得税为主体税收体制,必然使税源大量流失。(2)流转税在征收上简便易行且不受企业盈亏状况影响。(3)流转税是从价计征,不直接作用于企业所得和个人所得,对私人投资和个人储蓄的影响较小。二、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一)新中国的税制制度在1950年确立,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税收制度也多次变革,我国税制变化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42、:1。1953年的工商税制改革。(1)开征商品流通税;(2)修订货物税和营业税;(3)取消特种消费行为税。经过改革,新的税种共14个。2。1958年税制改革(1)实行工商统一税;(2)建立工商所得税;(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税制。经过改革,当时的工商税收有9个。3。1973年的税制改革(1)合并税种;(2)简化税目和税率。税目由原来的108个减为44个,税率由原来的141个减为82个。改革后,我国只剩下11个税种。4。19791993年税制改革(1)在流转税方面,陆续开征产品、增值、营业、消费等税(2)在所得税,陆续开征国企、集企、私企等所得税,个人调节税。(3)在财产和资源课税方面,陆续开征和

    43、恢复城市房产地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资源税和盐税。(4)在涉外税收方面,陆续开征了中外合资企业所得税、外国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此期间,建成包含30多个税种较为完整的税收体系。初步建成了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二、我国税制的演进(二)5。1994年税制(1)背景税负不均,不利于不同企业、不同地区和产品之间的公平竞争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及分配形式很不规范,国家除向企业征税以外,还向企业征收:“两金”税收对资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调节十分薄弱地方税收体系不健全,规模过小,管理权限划分不尽合理内外资企业仍实行两套税制,矛盾日益突出。税收征管制度不够科学,征管手段落后,税收流失严重。(2)

    44、内容在流转税方面,以增值税为核心,相应设置消费税、营业税。在所得税方面,对内资企业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取消原来设置的各“企”税在个税方面,统一个人所得税,取消个人 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其他税种的改革。调整、撤并和开征其他一些税种。改革后,税种的设置由原来的32个减至23个。一、含义:国与国之间在经济交往中发生的税收权益分配关系。二、特点: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联系:国际税收以国家税收为基础,没有国家税收也就不存在国际税收。二者都是以一定的政治权力为依托,以一定的法律制度为表现形式。反映的都是经济活动中的税收分配关系。(二)区别:国际税收没有独立的税种,只有涉及的税

    45、种,如所得税和财产税;国际税收没有独立的纳税人,任何人都是向具体的国家交纳税收,没有人交纳国际税收;国际税收没有独立的征税对象,因为国际税收没有独立的税种。三、本质: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一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1。对同一课税对象由哪国征税或各征多少税的税收权益划分问题。2。国际贸易活动中出口国与进口国对同一批商品的进出口发生的税收分配关系问题。3。跨国公司 跨国关联企业为达到国际避税的目的,把该公司的一部分利润由高税国转移到低税国去,结果造成高税国与低税国之间发生税收利益的分配关系。(二)国与国之间税收征收权以及税收制度的协调关系。为避免所得的国际重复征税,有关国家应通过与他国缔结国际税

    46、收协议的方式,相互之间协调各自的征税权,相应调整本国的税收制度。四、产生与形成国际税收是国际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一)自然经济:各国只能对本国境内生产和流通的商品以及本国纳税人在境内取得的所得和在境内拥有的财产征税。(二)商品经济1。自由资本主义。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资本国际化。纳税人的所得来源没有固定的地域界限。结果造成多个国家对同一笔跨国所得行使征收权的交叉。2。垄断资本主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税收的国际化问题日益突出,国际税收问题逐渐被各个国家所重视。3。二战后。跨国公司的发展,收入国际化越来越突出;各国所得税制度日益完善。为公正合理地解决国际税收问题,世界各国在实践中逐渐形

    47、成了一系列处理双边或多边税收关系的准则和惯例。综上所述,国际税收的形成或产生是国际经济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基本上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收入国际化,出现跨国所得和跨国纳税人。二是与各国税制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税收管辖权一、含义:一国政府在行使主权课税方面所拥有的管理权。具有独立性和排他性。独立性体现在一个国家在征税方面行使权力的完全自主性。排他性体现在处理本国税收事务时不受外来势力的控制和干涉。二、分类:根据属地和属人的原则形成两类税收管辖权:一是地域或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二是居民管辖权和公民管辖权。(一)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1。含义:一国政府以纳税人的收入来源地或经济活动地为标准,来确

    48、定税收管辖权。2。确定标准:非居民在收入来源国获得的所得主要有 营业利润、投资和特许转让所得、劳务所得。(1)非居民营业利润来源地的确认和征税原则:有的国家以常设机构为标准,有的国家以交易地为标准。我国目前采用常设机构标准(2)非居民投资和特许转让所得来源地的确认和征税原则:有的国家以所有人的居住地为标准;有的国家以使用地为标准。我国采用是后一种标准。同时,各国通常采取预提税的方式征税,采用比例税。有的国家依所得项目不同,实行差别税率。(3)非居民劳务所得来源地的确认和征税原则。国际上一般有三种:劳务的提供地、劳动服务的提供地、劳务报酬作为费用扣除企业所在地。比较通行的是劳务提供地标准。(二)

    49、居民(公民)税收管辖权1。含义:一国政府以纳税人的国籍或住所为标准,确定国家税收管辖权范围。2。确定标准:1自然人居民身份和所得来源地的标准。目前各国一般都同时采用住所标准和居住时间标准。按照住所标准,主要是看他是否在本国拥有经常居住的场所,采用这一标准的国家主要有英、加、澳等。作为居民身份标准的时间界限,各国有不同的规定。英国、印度等国家规定在本国居留满半年(183天);中国、巴西等国家规定在本国居留满一年的个人为居民。(2)法人身份的标准。公司注册地标准。只要一个公司或企业在本国注册登记,即为本国居民。政府有权要求该居民就来源于世界范围内的收入纳税。实际管理控制中心所在地标准。公司实际管理

    50、中心的识别标准的判断主要为 公司董事会开会的地点、公司分红的地点、公司进行营业活动的场所、公司各种帐簿保管的地点,股东大会召开的地点。总机构所在地标准:中国和日本采用这一标准。国际重复征税及其消除一、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跨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同一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所发生的同一征税对象同时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二、分类: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重复征税(主要是双重征税)另一种是重叠征税。前者是对同一纳税人的同一所得重复征税;后者是对不同纳税人的同一笔所得两次或多次征税。(一)重叠征税不同种类的税收管辖权相互重叠有三种:居民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重叠;公民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重叠;居民管辖权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财政与金融(第三版)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17771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