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业形象策划与构成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零售企业形象策划与构成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零售 企业形象 策划 构成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v公众印象个体印象(i=1,2,3,.n)v公众态度:在印象的基础上加入人们的判断,进而形成具有内在性、倾向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公众态度。v公众舆论:多数人肯定或否定的态度。23、企业形象的分类v(1)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v内在形象:指企业目标、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风格等看不见、摸不着的部分,是企业形象的核心部分。涵盖着以下几方面:u 正确的社会观与价值观u 勇于创新与开拓u 关注产品(服务)的质量u 个性化的经营特色u 信用与诚实3v外在形象:制企业的名称、商标、广告、厂房、厂歌、产品的外观和包装、典礼仪式、公开活动等看得见、听得到的部分,是内在形象的外在表现。u 产品造型u 企业(产品)名
2、称u 标志u 形象广告u 企业标准色u 建筑装潢u 商品包装u 其他因素:员工服饰、办公用品、交通工具和环 境营造等。4(2)实态形象和虚态形象v实态形象:又叫客观形象,指企业实际的观点、行为和物质形态,它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v虚态形象:是用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内部员工等企业关系着对企业整体的主观印象,是实态形象通过传播媒体等渠道产生的映像。5(3)内部形象和外部形象v外部形象:是企业员工以外的社会公众形成的对企业的认知。v内部形象:指企业的全体员工对企业的整体感觉和认识。6(4)正面形象和负面形象v正面形象:社会公众对企业形象的认同或肯定的部分。v负面形象:社会公众对企业形象的
3、抵触或否定的部分。7(5)直接形象和间接形象v直接形象:社会公众通过直接接触某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由亲身体验形成的企业形象。v间接形象:社会公众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借助他人的亲身体验得到的企业形象。8(6)主导形象和辅助形象v主导形象:公众最关注的企业形象因素。v辅助形象:其他一般企业形象因素。9v理解企业形象概念时,应把握的要点:v1、企业形象塑造的主体是企业自身。v2、企业形象感知的主体是社会公众。v3、企业形象是一个综合性指标,使企业内在形象与外在形象的统一。104、企业形象的子系统v(1)企业理念形象 由企业经营哲学、宗旨、精神、发展、目标、经营战略、道德、风气等精神因素构成的企业形象的子
4、系统。(2)企业行为形象 由企业组织及组织成员在内部和对外的生产经营、管理及非生产经营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员工素质、企业制度、行为规范等因素构成的企业形象的子系统。(3)企业视觉形象 由企业的基本标识及应用标识、产品外观包装、厂容厂貌、机器设备等构成的企业形象的子系统。11二、企业形象的v1、主客观二重性主观性:企业形象作为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客观性:企业形象的存在这一事实,不受企业的规模、业绩的影响,也不受包括企业领导人在内的任何人承认与否、喜欢与否左右,它与企业本身是如影相随。2、系统性:企业实态形象本身是由复杂因素组成的。3、动态性: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构成公众的人群、信息传播所借
5、助的媒介渠道等决定企业形象的因素总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4、相对稳定性:企业形象的产生、更新和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一段时间内它是相对稳定的。5、个性化:企业形象应具备鲜明的个性色彩,体现企业的独特差异,这样社会公众才会长久难忘。应注意:不模仿照搬、突出自我、便于识别。12企业形象的衡量指标v(1)知名度:指企业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v(2)美誉度:一个企业获得公众信任、赞美、产生好感的程度。13三、企业形象的功能v1、凝聚功能v2、辐射功能v3、吸引功能:包括吸引人才、资金、供应商、分销商v4、和睦功能141.2 策划v一、策划三要素v1、策划的含义 在古代,其与现在的计划、计策、谋略、对
6、策的意思接近。在现代,是指为实现特定的目标,在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实施计划方案的思维与创意活动。v2、策划三要素u 目标策划的起点u 信息策划的基础与素材u 创意策划的核心15v3、策划的意义l为人们提供了新观念、新思维和新方法l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l为行动提供指南l有利于改善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l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16v4、策划的发展v日本策划,也叫企划。v美国策划,叫软科学,也称为咨询业、顾问业。171.3 企业形象策划v一、企业形象策划的客观必然性v1、企业竞争日趋激烈v2、商品(或服务)的质量越来越相近v3、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挑剔v4、消费的时空越来
7、越宽广v5、社会公众的分量越来越重18二、形象策划与市场营销v企业形象策划:指通过一系列企业识别(MI、BI、VI)的设计和运作,把企业理念、经营宗旨、价值观等传达给社会公众,塑造企业个性,显示企业精神风貌,使社会公众对企业产生高度的认同感,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谋取有利地位的整合系统的行为。v形象策划与市场营销的关系:v1、互补性v2、互溶性v3、目标一致19三、形象策划与工业设计v共同点:u 1、形象策划与工业设计有一定 程度的融合点。u 2、二者在设计的目标上有共同点。v区别点:u 1、对象不同。工业设计的对象是产品;企业形象设计的对象是企业。u 2、层次不同。工业设计属于企业具体操作层次的行
8、为,企业形象设计是企业整体战略行为。20Chap2 CI构成及功能v2.1 CI构成v一、CI的定义vCI有两种解释lCorporate Image:社会公众对组织机构的印象和评价。lCorporate Identity:指企业通过自己的创造、发展、传播,使社会公众认识并认同。本书中的CI是Corporate Identity。21CI的各种定义v日本学者中西元男认为:意图的、计划的、战略的展现企业所希望的形象,就本身而言,透过公司内外,来产生最好的经营环境。这种观念和手法就叫做CI.v日本索尼公司高级主管黑木靖夫认为:CI就是企业的“差别化战略”。v台湾的CI专家林磐耸认为:CI就是将企业经
9、营理念和精神文化,运用统一的整体传达系统(特别是视觉传达设计),传达给企业周边的关系或团体(包括企业内部与社会大众),并使其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v企业形象制胜一书则解释为:运用视觉设计与行为的发展,将企业的理念与特征系统化、规范化、视觉化,以塑造具体的企业形象,并发挥它在体制上的管理作用。v我们一般把CI定义为:把优秀的企业理念通过视觉的统一化、行为的规范化等手段传达给社会公众,使之产生认知、好感和认同的一种战略。22CI的内涵v1、CI是企业形象的塑造过程v2、CI是企业管理的一项系统工程v3、CI是企业的一项投资行为v4、CI是企业经营战略的组成部分23二、CI的构成v企业识别
10、是由三部分组成:MI、BI、VI241、理念识别MIvMI即Mind Identity的缩写,指一个企业由于具有独特的经营宗旨、经营理念、目标精神、道德、作风等而区别于其他企业。v经营宗旨:指企业的经营目的。v企业价值观:指企业对经营、竞争、社会等问题所形成的基本看法和观点,他们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vMI是CI的灵魂和整个系统的原动力,它对BI、VI具有决定作用并通过BI、VI表现出来。252、行为识别BIvBI即Behavior Identity的缩写,指在企业理念统帅下,企业组织与全体员工的言行和各项活动所表现出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区别。vBI是企业形象策划的动态识别形式,而
11、有别于企业名称、标志等静态识别形式。具体包括:对内活动和对外活动。u对内活动:生产管理、干部教育、员工教育服务态度、电话礼貌、敬业精神、行为准则等。u对外活动:市场调查、产品开发、公共关系、促销活动、广告代理、社会公益性或文化性活动等。263、视觉识别VIvVI即Visual Identity,指一个企业由于独特的名称、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视觉要素而区别于其他企业。包括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两种。u基本要素:企业名称、企业标志、标准字、标准色、象征图案和企业造形等。u应用要素:产品、包装、办公用品、室内环境、陈列展示、建筑物、交通工具、员工制服等。272.2 CI特征和功能v一、CI特征v1、客
12、观性v2、社会性v3、战略性v4、系统性v5、差异性v6、稳定性28二、CI的功能v1、识别v2、管理v3、传播v4、应变v5、协调v6、文化教育292.3 营造CI运作的环境CSv一、CS的涵义vCS即Customer Satisfaction的缩写,就是顾客满意度vCS构成要素:商品、服务和企业形象30Chap3 CI产生与发展v3.1 CI产生背景v一、社会经济背景v1、产业发展的社会化趋势导致也际界限不清,企业形象的个性化便于识别和认知v2、企业间竞争的深刻性导致企业的拓展要借助于对企业形象力的开发v3、企业形象的导入是推动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强化企业管理的动力31二、CI运作基础v商
13、品质量是企业形象的基础v销售能力是连接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桥梁u营销人员的销售能力u完善的服务网络u销售方式的选择323.2 美日CI简介v一、CI在美国v1、发展概况最早起源于1914年德国的AEG电器公司、意大利的奥利培蒂牌打字机。1930年保罗.兰德等最早提出CIS这一用语。1955年IBM公司率先成功导入CI,1969年RCA导入CI成为统一形象的多元化发展公司。70年代,代表作为可口可乐公司的标志和美国建国200周年纪念标志的设计。332、原因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车辆文化的社会背景工业设计学的兴起34二、CI在日本v发展概况v1)20世纪70年代前期,开始沿用美国风格,强调视觉统一的美化,
14、局限于视觉识别的传达部分。v2)20世纪70年代后期,注重消化吸收美过式CI的内涵并与日本环境结合,不断形成日本式的CI。v3)20世纪80年代,企业注意运用重塑员工意识的方法,树立员工的自主意识,来带动企业体制的改革。v4)20世纪90年代后,注重深入了解企业本身的经营资源和经营方针,再将其充分利用,以扩大与其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性,深挖企业文化。35三、CI的美国模式与日本模式比较v美国模式的美国模式的CI有四个特点:有四个特点:v1)注重视觉识别标识的设计,强调视觉识别标识的统一性和标准化。v2)强调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比较方便管理和操作。v3)尽管目前美国的CI也强调MI的设计,但是
15、其理念还是较注重企业管理的因素,偏重于理性制度条规的管理。v4)CI模式主要用于外部宣传,是一种以行销为导向,以最终消费者为诉求对象而对公司形象加以精制包装的宣传策略。36日本模式的日本模式的CI有四个特点:有四个特点:v1)不单纯强调CI视觉符号上的表现,而是强调整体性、系统性的设计规划,尤其重视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的深层次修炼。v2)具有人性管理精神v3)注重企业实际调查研究,以及企业开发经营、发展等未来趋势的走向与策略的长期规划。v4)主要是以公司内部为重点,企图整和全体员工的工作意识,确立企业的经营理念,如今转化成改造企业的方法。373.3 CI在中国v一、CI在台湾v经历三个时期:1、
16、1970年以前,导入阶段。最早引入CI观念的是台塑关系企业。2、19711980年,初步发展阶段。普遍偏重于VI设计而不是整体性的CI。3、1985年前后u19811985年台湾企业利用各种渠道来塑造企业形象u1985以后,台湾CI的发展快速成长。38二、CI在大陆v建国后,虽没有及早系统引进CI,但在工业设计中有过运用。例如,铁路系统的标志设计。v80年代后,CI逐步被引入到中国。一开始是以理论的形式作为教材引进,仅停留在工艺、美术院校的课堂。80年代后期,才走出课堂与企业经营管理结合,为塑造企业形象服务。3940Chap4 CI导入程序v4.1 CI导入原则与契机v一、原则v(一)全方位推
17、进原则1、适应企业内外环境2、符合企业发展战略3、MI.BI.VI并重4、具体措施合理配套41v(二)以公众为中心原则1、进行准确的公众定位2、努力满足公众的需要3、尽量尊重公众的习俗 习惯:是在长期逐渐养成、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风俗:是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等的总称。4、正确引导公众的观念42v(三)实事求是原则1、要正视企业不足2、要立足企业现实基础3、要从员工实际出发4、对外展示企业实态43(四)求异创新原则1、要有独特的企业文化观念2、企业制度创新3、视觉要素不同凡响 企业标识:企业用来象征自己特征的标志,包括语言标志、图形标志和色彩标志等。语言识别:企业用以象征
18、自己特征的语言识别,包括扩企业精神口号语识别、企业产品广告语识别和企业制度宣传语识别等。图形识别:企业用以象征自己特性的图形识别,一般指企业标志图形和产品商标图形。色彩识别:企业用象征自己特性的色彩来加以识别,这种规定的颜色较标准色4、CI的实施手段就要新颖别致44(五)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原则1、法律层次2、政策层次3、道德层次(六)持续性原则 CI的导入,需要树立长期的观念。“导入CI所花费的金钱,并不是开支,而是投资,并且是一种开发性的投资”。45二、导入契机v1、发行股票,公开上市之时v2、新公司成立v3、企业进行产权重组之际v4、创业周年之际v5、企业规模扩大,向多元化经营方向发展
19、之际v6、进军国际市场,接受全新市场的考验之时v7、企业消除负面形象,摆脱经营危机v8、增添产品魅力,开拓市场之际v9、企业文化重组,企业经营理念改变之时46三、导入CI关键v1、完善的CI计划v2、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视v3、选择一个好的“领航员”v4、注重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的沟通474.2 CI组织机构v一、CI委员会使企业导入CI的最高领导机构,使企业实施CI的指挥部。v1、CI委员会组成企业内部最高决策层和公司高级行政主管专业策划公司或设计顾问公司的总经理及高级创意人员与企业有关的社会知名人士、行业权威等48v2、职能组织协调管理培训传播沟通咨询建议监督执行49v3、任务确定导入的时间与日
20、程确立CI导入方针与政策提供CI创意、设计、策划所需资料协助CI专家开展各项工作初步审定各种CI方案组织员工参加CI导入、运作及培训工作50二、CI执行委员会vCI执行委员会是CI委员会的下属机构,是CI委员会指导下的具体操作部门。v1、委员会组成:由专业策划公司或设计顾问公司的创意、设计人员、有关CI专家和权威人士等技术专业人员组成。v2、主要职能提供信息情报进行创意策划设计论证咨询参谋监控推广514.3 CI的导入程序vCI导入程序:指一个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的一项正式的活动,从调整分析到执行实施反馈评估全过程的先后次序和具体步骤,在CI战略导入中建立一套系统的科学程序,有助于提高CI导入的效
21、率和质量。52CI的导入程序v1、提出CI计划阶段准备阶段,这是导入CI的前提。v台湾CI专家林磐耸认为,企业导入CI的动机主要有两方面:企业内部自觉的需要企业内部自觉的需要 吸引人才,确保生产力 激励员工士气,改造组织气候 增强金融机构、股东好感与信任 麾旗号召关系企业 提升企业形象与知名度 提升广告效果 增进公司营业额 统一设计形式,节省制作成本 方便内部管理,活用外部人员53市场经营外在的压力市场经营外在的压力 成本的挑战 竞争的挑战 传播的挑战 顾客的挑战 542、实态调查阶段实态调查阶段n 实实态态调调查查阶阶段段是成功实施CI的保证 调查内容主要是:企业现状和企业形象两方面.也称企
22、业实态,既包括产品品种、质量、包装、市场占有率、服务水平、研发情况等,也包括企业文化精神层、员工满意度、内外部信息传递形式、团体和人际关系,还有企业的名称、商标、标准字、环境等。方面的调查除企业形象,还包括企业的认知度、广告接触度、评价度以及企业形象影响因素的调查。一般还涉及对政府法律、法规、政策和竞争对手等方面的调查。企企业业现现状状企企业业形形象象553、形象定位阶段形象定位阶段v形象定位:形象定位:指以前一阶段调查的内容为依据,分析企业的内部情况、外在形象、市场环境与各个设计系统的表现形式,以确定未来企业的CI概念、企业形象定位与战略总目标,以此作为后续作业的策略与原则。v4、创意策划阶
23、段创意策划阶段 主要的设计作业内容:主要的设计作业内容:企业理念系统的创意,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及其依据的确立,企业管理模式的确立,企业营销运作与管理的实施策划,企业公关与广告思路及方案的确立,企业品牌战略与形象战略的确立,企业视觉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的设计等。565、实施传播阶段实施传播阶段v进行进行CI的内外传播,将已经制定成熟的CI方案向企业内部员工、新闻界和社会公众公开展示企业的同一行为、统一形象,以期在公众心目中产生良好的影响。对内发表目的:是激发员工热情,强化员工决心和执行各项计划的自觉性。发表内容:实施CI的意义和原因,CI实施过程和进度,新的MI,BI,VI要素,统一的对外说明方式等
24、。对外发表目的:表明企业改变旧形象的意图和决心,引起公众关注、争取公众认同。发表内容:新的MI,BI,VI系统576、评估反馈阶段 CI的效果:指企业通过导入CI后,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和变化程度。它可以通过企业销售率、利润率、劳动生产率、内部凝聚力、形象改善情况等方面获得。v检验CI实施效果:第一层次,看CI计划的各项任务是否落实第二层次,通过市场占有率、销售额和利润增长情况等来进行验证。58Chap5 CI实态调查v企业实态调查:指对企业现有实际状态进行全面了解,它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调查。v调查的意义:全面了解企业的现有状况发现企业现存的问题为下一步企划提供参考依据明确导入CI的目标
25、595.1 调查准备工作v一、调查机构确定v1、CI执行委员会调查组v2、专业调查公司v二、调查内容:企业内部实际状况和企业外部环境的现状调查v(一)内部调查v调查对象:企业的全体员工,包括一般职工也包括企业的中高层主管人员v调查内容:企业经营理念、经营战略方针、产品开发战略、组织机构、企业形象和员工的思想状况等方面v调查的重点对象:高层主管人员60(二)外部调查v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市场、客户、竞争对手、协助厂商、媒体组织以及社会公众。v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市场行销情况、客户对企业的产品与服务的满意度、竞争对手的经营策略与发展设想、企业运营环境、协助厂商对企业的看法与要求以及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