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案与课件:岩土工程勘察课件-第9章特殊性岩土的勘察.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电子教案与课件:岩土工程勘察课件-第9章特殊性岩土的勘察.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子 教案 课件 岩土 工程 勘察 特殊性
- 资源描述:
-
1、第第9章特殊性岩土的勘察章特殊性岩土的勘察第第9章特殊性岩土的勘察章特殊性岩土的勘察l9.1湿陷性土 l9.2红粘土l9.3软土l9.4混合土l9.5填土l9.6多年冻土l9.7膨胀岩土l9.8盐渍岩土l9.9风化岩与残积土l9.10污染土9.1湿陷性土湿陷性土l特殊性岩土是指在特定的地理环境或人为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征,以及特殊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的岩土。如果在此类岩土上修建建筑物,在常规勘察设计的方法下不能满足工程要求,为了安全和经济,需要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采取特殊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处理,否则会给工程带来不良后果。特殊性岩土的种类很多,其分布一般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常见的特
2、殊性岩土又是湿陷性土、红粘土、软土、混合土、填土、多年冻土、膨胀岩土、盐渍岩土、风化岩与残积土及污染土等。l9.1.1湿陷性土l湿陷性土是指那些非饱和、结构不稳定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其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的附加下沉。湿陷性土在我国北方分布广泛,除常见的湿陷性黄土外,在我国的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特别是在山前洪、坡积扇中常遇到湿陷性碎石土、湿陷性砂土等。9.1湿陷性土湿陷性土l9.1.1.1 湿陷性黄土l湿陷性黄土属于黄土。当其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但受水浸湿后,在上覆土层的自重应力或自重应力和建筑物附加应力作用下,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并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其强度也
3、随着迅速降低。l湿陷性黄土分布在近地表几米到几十米深度范围内,主要为晚更新世形成的马兰黄土(Q3)和全新世形成的Q4黄土(包括 Q41黄土和Q42新近堆积的黄土)。而中更新世及其以前形成的离石黄土和午城黄土一般仅在上部具有较微弱的湿陷性或不具有湿陷性。我国陕西、山西、甘肃等省区分布有大面积的湿陷性黄土,其湿陷土层厚度见表9-1统计。9.1湿陷性土湿陷性土9.1湿陷性土湿陷性土l9.1.1.2 湿陷性黄土的性质l(1)粒度成分上,以粉粒为主,粉粒含量超过 50%以上,砂粒、粘粒含量较少。l(2)密度小,孔隙率大,大孔性明显。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孔隙比越大,湿陷性越强烈。l(3)天然含水量较少时,结
4、构强度高,湿陷性强烈;随含水量增大,结构强度降低,湿陷性降低。l(4)塑性较弱,塑性指数在 813之间。当湿陷性黄土的液限小于 30%时,湿陷性较强;当液限大于 30%以后,湿陷性减弱。l(5)湿陷性黄土的压缩性与天然含水量和地质年代有关,天然状态下,压缩性中等,抗剪强度较大。随含水量增加,黄土的压缩性急剧增大,抗剪强度显著降低。新近沉积黄土,土质松软,强度低,压缩性高。l(6)抗水性弱,遇水强烈崩解,膨胀量小,但失水收缩较明显,遇水湿陷性较强。9.1湿陷性土湿陷性土l9.1.1.3 湿陷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l黄土的湿陷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其湿陷的
5、机理研究的观点较多,如毛细管假说、溶盐假说、水膜楔入说、欠固结理论结构学说等,现基本趋于一种综合性解释。l 黄土湿陷的发生离不开管道(或水池)漏水、地面积水、生产和生活用水等渗人地下的影响,或由于降水量较大,灌溉渠和水库的渗漏、回水使地下水位上升的影响。受水浸湿只不过是湿陷发生的外界条件,黄土本身固有的结构特征、物质成分才是产生湿陷的内在原因。l 黄土的结构是在形成黄土的整个历史过程中造成的。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是黄土形成的必要条件。季节性的短期雨水把松散干燥的粉粒粘聚起来,而长期的干燥使土中水分不断蒸发,于是,少量的水分连同溶于其中的盐类都集中在粗粉粒的接触点处。可溶盐逐渐浓缩沉淀而成为胶结物
6、。随着含水量的减小土粒彼此靠近,颗粒间的分子引力以及结合水和毛细水的联结力也逐渐加大。这些因素都增强了土粒之间抵抗滑移的能力,阻止了土体的自重压密,于是形成了以粗粉粒为主体骨架的多孔隙结构(图9-1)。黄土结构中零星散布着较大的砂粒,附于砂粒和粗粉粒表面的细粉粒、粘粒、腐殖质胶体以及大量集合于大颗粒接触点处的各种可溶盐和水分子形成了胶结性联结,从而构成了矿物颗粒集合体,周边有几个颗粒包围着孔隙就是肉眼可见的大孔隙。9.1湿陷性土湿陷性土图9-1 黄土结构示意图1-砂粒;2-粗粉粒;3-胶结物;4-大孔隙 9.1湿陷性土湿陷性土l在被水浸湿时,结合水膜增厚楔入颗粒之间,于是结合水联结消失,盐类溶
7、于水中,骨架强度随之降低,土体在上覆土层的自重应力或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其结构迅速破坏,土粒滑向大孔隙,粒间孔隙减小,土层就发生湿陷。l 黄土中胶结物的成分和多少,颗粒的组成和分布以及孔隙比、含水量以及所受压力大小,均对湿陷性的强弱有着重要影响。天然孔隙比愈大或天然含水量愈小,则湿陷性愈强。在天然孔隙比和含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压力愈大,黄土的湿陷性愈大,但当压力超过某一数值后,再增加压力,湿陷量反而会减小。9.1湿陷性土湿陷性土l9.1.1.4 湿陷性黄土的判别l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500252004规定:黄土的湿陷性,应按室内浸水压缩试验在一定压力下测定的湿陷系数值判定。当不能取试
8、样做室内湿陷性试验时,应采用现场载荷试验确定湿陷性;在200kPa压力下浸水载荷试验的附加湿陷量与承压板宽度之比等于或大于0.023的土,应判定为湿陷性黄土。l 按照室内浸水压缩试验方法,将原状试样加压力至一定值,待变形停止后,将试样浸水,测定在该压力下试样浸水而产生的湿陷量,其与试样原始高度之比,就称为湿陷系数,按下式计算:0shhhpp(9-1)015.0s015.0s当时,为非湿陷性黄土;当时,为湿陷性黄土。9.1湿陷性土湿陷性土l测定湿陷系数的压力P,用地基中黄土实际受到的压力是比较合理的,但在初勘阶段,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基础尺寸和基础埋深等尚未确定,以实际压力评判黄土的湿陷性存在不少
9、具体问题。因而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规定:自基础底面算起(初步勘察时自地面下1.5m算),10m内的土层该压力应用200kPa,10m以下至非湿陷性土层顶面,应用其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当大于300kPa时,仍应用300kPa)。对基底压力大于300kPa的建筑,宜按实际压力测定湿陷系数。l 湿陷性黄土,按室内浸水压缩试验测定不同深度的土样在饱和土自重压力下的自重湿陷系数。进一步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自重湿陷系数按下式计算:0zshhhzz (9-2)9.1湿陷性土湿陷性土l当 时,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l当 时,为自重湿陷性黄土。l自重湿陷性黄土在没有外部压力
10、,仅仅在本身自重压力作用下浸水会产生湿陷,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只有在外部压力达到一定值时浸水才会发生湿陷。所以,使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开始发生湿陷所需的最低压力称为湿陷起始压力asdf。该值对于建筑物的地基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可由asdf曲线确定(见图9-2),取asdf=0.015所对应的压力为湿陷起始压力。015.0zs015.0zs图9-2 sP曲线9.1湿陷性土湿陷性土l(1)湿陷类型l建筑场地的湿陷类型应按实测自重湿陷量asdf或按室内浸水压缩试验累计的计算自重湿陷量asdf判定。l实测自重湿陷量,应根据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确定。l计算自重湿陷量按下式计算:niizsih10zs(9-3)9.
11、1湿陷性土湿陷性土l在工程实际中,由于整平场地,往往使挖、填方的厚度和面积较大,使其下部土层所承受的实际土自重压力与勘察时相差较大,因而使所判定的场地湿陷类型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所以,当挖、填方厚度和面积较大时,测定自重湿陷系数所用的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和计算自重湿陷量的累计,均应自设计地面算起,否则,计算与判别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l按计算自重湿陷量判定场地湿陷类型,室内试验测定湿陷系数比较简便,不受现场条件限制,且有利于查明各土层的自重湿陷系数沿探度的变化规律。据对大量计算和实测资料的分析,各地区的计算自重湿陷量和实测自重湿陷量,由于不同地区存在土质差异,对计算自重湿陷量乘以一个因地区土质而异
12、的修正系数值,就使得同一场地的计算自重湿陷量基本上接近实测自重湿陷量。l湿陷类型按下列条件判别:l当实测或计算自重湿陷量小于或等于7cm时,应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l当实测或计算自重湿陷量大于7cm时,应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9.1湿陷性土湿陷性土l(2)湿陷等级l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应根据基底下各土层累计的总湿陷量和计算自重湿陷量的大小等因素按表9-2判定。9.1湿陷性土湿陷性土l总湿陷量应按下式计算:l总湿陷量应自基础底面(初步勘察时,自地面下1.5m)算起。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累计至基底下5m(或压缩层)深度止;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对甲类建筑,应按穿透湿陷性土层的取土勘
13、探点,累计至非湿陷性土层顶面止,对乙、丙类建筑,当基底下的湿陷性土层厚度大于10m时,其累计深度可根据工程所在地区确定,但陇西、陇东、陕北地区不应小于15m、其他地区不应小于10m。其中湿陷系数小于0.015的土层不累计。niih1sis (9-4)9.1湿陷性土湿陷性土l9.1.1.5 湿陷性黄土的勘察评价要点:l(1)查明湿陷性黄土的地层时代、岩性、成因、分布范围。l(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范围,对场地稳定性影响程度及发展趋势。l(3)查明地下水条件及季节性升降变化的可能性。l(5)进行湿陷性评价,划分湿陷类型和湿陷等级。l(6)确定湿陷性黄土的承载力。l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通常
14、用以下几种方法确定其承载力:l根据载荷试验成果确定。即:KPfLk或 0Pfk (7-5)9.1湿陷性土湿陷性土l表9-4 、的湿陷性黄土承载力基本值3Q14Q9.1湿陷性土湿陷性土l按圆锥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和静力触探测试成果确定承载力标准值。l(7)提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措施l消除地基土的全部湿陷对甲类建筑物)或部分湿陷量(对乙、丙类建筑物),常采用以下处理方法;l垫层法。将湿陷性土层挖去,换以素土或灰土(石灰与土的配合比一般为2:8或3:7),分层夯实。并可将其分为局部垫层和整片垫层,可处理垫层厚度以内的湿陷性。不能用砂土或其他粗粒土换垫。此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地基处理。l夯实法
15、。夯实法有重锤夯实法及强夯法。重锤夯实法可处理地表下厚度12m土层的湿陷性。强夯法可处理36m厚度土层的湿陷性,可局部或整片处理。适用于饱和度60%的湿陷性黄土地基。l挤密法。采用素土或灰土挤密桩,可处理地基下515m土层的湿陷性。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地基处理,可局部或整片处理。l桩基础。桩基础只起荷载传递作用,而不是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故桩端应支承在压缩性较低的非湿陷性土层上。l预浸水法。预浸水法可用于处理湿陷性土层厚度大于l0m,自重湿陷量50cm的场地,以消除土的自重湿陷性。自地面下6m以内的土层,有时因自重应力不足而可能仍有湿陷性,尚应采用垫层等方法处理。l单液硅化或碱液加固法。单液硅化
16、加固法是将硅酸钠()溶液注人土中。对已有建筑物地基进行加固时,在非自重湿陷性场地,宜采用压力灌注;在自重湿陷性场地,应让溶液通过灌注孔自行渗人土中。l碱液加固法是将碱液NaOH通过灌注孔渗人土内,适宜加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已有建筑物地基。l此两种方法一般用于加固地下水位以上的地基。9.2 红粘土红粘土l 红粘土是指在湿热气候条件下碳酸盐系岩石经过第四纪以来的红土化作用形成并覆盖于基岩上,呈棕红、褐黄等色的高塑性粘土。其主要特征是:液限()大于50%,孔隙比(e)大于1.0;沿埋藏深度从上到下含水量增加,土质由硬到软明显变化;在天然情况下,虽然膨胀率甚微,但失水收缩强烈,故表面收缩、裂隙发
17、育。红粘土经后期水流再搬运,可在一些近代冲沟、洼谷、阶地、山麓等处堆积于各类岩石上面成为次生红粘土,由于其搬运距离不远,很少外来物质,仍保持红粘土基本特征,液限()大于45%,孔隙比()大于0.9。l 红粘土是一种区域性特殊土,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区,在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等省也有局部分布。地貌上一般发育在高原夷平面、台地、丘陵、低山斜坡及洼地上,厚度多在515m,天然条件下,红粘土含水量一般较高,结构疏松,但强度较高,往往被误认为是较好的地基土。由于红粘土的收缩性很强,当水平方向厚度变化大时,极易引起不均匀沉陷而导致建筑破坏。9.2 红粘土红粘土l9.2.1 红粘土的物质成分和结
18、构构造l 红粘土的矿物成分主要是以高岭石和伊利石为主的粘土矿物,碎屑矿物主要是碳,且含量极少。由于长期而强烈的淋滤作用,使红粘土中水溶盐和有机质含量都很低,一般均小于1%。红粘土的化学成分见表9-12,其酸碱度较低,pH值通常小于7。l 红粘土的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裂隙、结核和土洞的存在。发育的裂隙以垂直的为主,也有斜交的和水平的。裂隙壁上有灰白、灰绿色粘土物质和铁锰质渲染,土中铁锰质结核呈零星状普遍存在。由于基岩溶洞的塌陷和地下水冲刷等原因,红粘土中有土洞发育。9.2 红粘土红粘土l9.2.2 红粘土的分类l红粘土除按成因划分红粘土与次生红粘土外,还必须根据红粘土诸特征对其做出不同的工程分类。
19、l9.2.2.1按液性指数分类l土处于何种稠度状态取决于土中的含水量,但是由于不同土的稠度界限是不同的,因此天然含水量不能说明土的稠度状态。为判别自然界中黏性土的稠度状态,通常采用液性指数进行评价,即PLPLwwwwI(9-6)9.2 红粘土红粘土l9.2.2.2按裂隙发育特征进行结构分类l 红粘土中富含网状裂隙,其分布特征与地貌部位有一定联系,土中裂隙有随远离地表而递减之势。裂隙的赋存,使得土体成为由不同的延伸方向和宽、长裂隙面与其间的土块所构成,当其承受较大水平荷载、基础浅埋、外侧地面倾斜或有临空面等情况时,将影响土的整体强度或降低其承载能力、构成了影响土体稳定性和受力条件的不利因素。l
20、对土体结构的鉴别与划分,强调地貌、自然地应力条件的调查与分析,并综合考虑地形、高度、坡度、覆盖条件、朝向、坡向、土的性质特征与水等因素。工程中根据裂隙发育特征进行结构分类(表9-14)。9.2 红粘土红粘土9.2 红粘土红粘土l9.2.2.4按地基均匀性分类l 红粘土具有水平方向上厚度与竖向上湿度状态分布不均匀的特征。为了便于地基基础设计计算,红粘土可按地基均匀性分类(表9-16)。l9.2.3 红粘土的工程性质l9.2.3.1红粘土的一般性质l根据研究资料,我国红粘土的一般工程性质指标如表9-17所示,但各地均存在一定的差别(表9-18)9.2 红粘土红粘土9.2 红粘土红粘土l 红粘土的一
21、般性质可以归纳为:l (1)天然含水量和孔隙比均较高,一般分别为30%60%和1.11.7。且多数处于饱水状态,饱和度在85%以上。l (2)含较多的铁锰元素,因而其比重()较大,一般为2.762.90。l (3)粘粒含量高,常超过50%,可塑性指标都较高。l (4)含水比一般为0.50.8,故多为硬塑状态和坚硬或可塑状态。l (5)压缩性低,强度较高。压缩系数一般为0.10.4MP,固结快剪的一般为0.040.09MPa,一般为818。9.2 红粘土红粘土9.2 红粘土红粘土l9.2.3.2红粘土的收缩性和膨胀性l 红粘土最突出的工程地质特性是其失水时体积剧烈收缩的性能。在天然状态下,红粘土
22、的膨胀率()仅0.1%2.0%,而收缩率()一般可达2.5%8%,最大到14%(硬塑状态)。l 红粘土胀缩性指标及胀缩变形量同膨胀岩土的计算相同,此处可参阅7.2节的有关内容。l 红粘土胀缩变形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吸附水分的能力和实际的天然含水量的高低。因此,除依赖于本身的特性外,介质的特性和影响含水量变化的条件是不可忽视的。介质中低价离子浓度高,将增强红粘土的胀缩性能。对红粘土胀缩性影响较大的是气候、地形、植被及水文地质等影响水量变化的条件。一般在潮湿多雨、气温不高、地形平坦、植被茂盛、地下水埋藏较浅的地区,红粘土的胀缩变形较弱;反之,晴阴相间、干湿交替、地形坡度较大、植被稀疏、地下水埋藏较
23、深的地区,其含水量变化较大,则胀缩变形剧烈而频繁。9.2 红粘土红粘土l9.2.4 红粘土勘察评价要点l9.2.4.1运用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应着重查明的内容l (1)不同地貌单元的红粘土和次生红粘土的分布、厚度、物质组成、土性等特征及其差异,并调查当地建筑经验;l (2)下伏基岩、岩溶发育特征及其与红粘土土性、厚度变化的关系;l (3)地裂分布、发育特征及其成因,土体结构特征,土体中裂隙的密度、深度、延展方向及其发育规律;l (4)地表水体和地下水的分布、动态及其与红粘土状态垂向分带的关系;l (5)现有建筑物开裂原因分析,当地勘察、设计、施工经验等。l9.2.4.2红粘土地区勘探工作量的布置
24、l 红粘土地区勘探点的布置,应取较密的间距,查明红粘土厚度和状态的变化。初步勘察勘探点间距宜取3050m;详细勘察勘探点间距,对均匀地基宜取1224m,对不均匀地基宜取612m。厚度和状态变化大的地段,勘探点间距还需加密。各阶段勘探孔的深度可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对各类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要求布置。对不均匀地基,勘探孔深度应达到基岩。l9.2.4.3红粘土岩土工程评价的主要内容l (1)查明红粘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于裂隙发育的红粘土应进行三轴压缩试验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其抗剪强度参数。当需要评价边坡稳定性时,应进行重复慢剪等试验确定其力学参数。l (2)确定红粘
25、土地基承载力。主要通过室内土工试验测定的红粘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平均值查表9-15及通过载荷试验等原位测试成果确定。当基础浅埋、外侧地面倾斜、有临空面或承受较大水平荷载时,应考虑土体结构及裂隙对承载力的影响,以及开挖面长时间暴露、裂隙发展和复浸水对土质的影响。l 红粘土地基处理基本同膨胀岩土相同,只是红粘土的收缩变形最为突出,故在具体处理时,应结合当地经验,采取具体有效措施。9.3 软土软土l软土一般是指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的软塑到流塑状态的粘性土。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7)对软土定义为: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