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总结(填空版+答案版).rar
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历史九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 1 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1.拉美独立运动(1)经过:在玻利瓦和圣马丁等人的领导下,反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2)结果:推翻了西、葡的殖民统治,新兴国家出现,奠定了拉美政治格局。2.印度民族大起义(1)经过:1857 年爆发,由封建王公参与领导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大起义。(2)结果:起义以失败告终,但是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唤起印度民族的觉醒,声援了亚洲国家的反殖民斗争。第 2 课 俄国的改革(1)彼得一世改革: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2)俄国 1861 年改革:1861 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废除农奴制。这次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第 3 课 美国内战(1)原因:北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发展种植园经济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南北 双方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焦点)上的矛盾日益加剧。(2)转折:为了争取战争的胜利,林肯政府于 1862 年先后签署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和黑人的参战积极性。(3)影响:美国内战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美国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是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第 4 课 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黑船来航”后,西方列强接踵而至,幕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幕府无力应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第1页(共18页)第2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2)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增强了国力,成为近代亚洲唯一能够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但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并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的道路。第3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 5 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1.“电 气 时 代”电力的广泛使用促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这是“蒸汽时代”后的 又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发明(1)“发明大王”爱迪生:耐用碳丝灯泡、留声机、电影放映机、改良电话机等。(2)交通工具: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以汽油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1903 年美国莱特兄 弟发明飞机。3.影响(1)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引起社会生活的变化。(2)从此,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这次革命改变了资本主义工业的结构,产生了一些新 兴工业部门。(3)进一步造成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各国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为将来的矛盾激化埋下祸根。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1.人 口 增 长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2.大众教育(1)概况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高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1870年,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2)作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3.城市化(1)开始: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城市规模越来越大。(2)影响: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第4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4.社会问题在工业化进程中,严重,贫富分化加剧。第7课 近代科学和文化1.科 学 家(1)牛顿(1)牛顿:英国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1678年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达尔文(2)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1859年,其著作物种起源出版,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 ,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2.文学家(1)巴尔扎克(1)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完成了一套名为“人间喜剧”的小说集,其中的经典之作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2)列夫托尔斯泰(2)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作家,代表作有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等,被列宁称为“”3.艺术家(1)贝多芬(1)贝多芬:德国作曲家,代表作英雄交响曲。(2)梵高:(2)梵高:荷兰画家,代表作有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等。第5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 8 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导火索1914 年 6 月 28 日,“萨拉热窝事件”。3.性质一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4.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的非正义战争,历时 4 年,涉及 30 多个 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第 9 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1.经过1917 年 11 月 7 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 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第 10 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1.凡尔赛条约(1)1919 年,战胜的协约国为了建立战后的“新秩序”,召开了巴黎和会。(2)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五四运动”的导火线。(3)影响:凡尔赛条约以及协约国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第6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签订的一系列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2.九国公约(1)1921-1922 年,美、英、法、日、比、葡、中、意、荷 九国代表召开华盛顿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2)内容: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及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 会均等”的原则。(3)影响: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为美国在中国扩张提供了更多方便;使中国恢复 到由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3.评价(1)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统治新秩序。(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它不可能消除帝国 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第 11 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十月革命后,为集中力量战胜国内外敌人,列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1921 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即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意义 是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1)1928-1937 年,苏联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2)1937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3.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1)形成标志:1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2)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经济上: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严重阻碍苏联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第7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政治上:党政不分,国家所有决策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最终集中于斯大林个人手中,民主法制匮乏,个人崇拜作风盛行。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过程:1920年,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过程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次运动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所以又被称为“文明不服从运动”(2)意义: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2.埃及的华夫脱运动(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实际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战争期间,埃及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壮大。战争结束后,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统治,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2)过程:1918年,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这些人后来发展为华夫脱党,华夫脱党的政治主张得到埃及人民的广泛支持1919年,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鲁尔等人,激起了埃及人民的反英斗争。埃及各大城市出现和平示威浪潮,部分地区爆发武装起义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3)影响: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3.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1)背景:1910年,墨西哥发生资产阶级革命。1917 年,墨西哥政府颁背景布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这部宪法并未得到有效实施,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2)目的: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实施。(3)内容:1934年,领导改革,打击寡头势力,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打破少数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发展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等等(4)影响:卡德纳斯改革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8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 13 课 罗斯福新政1.经济危机(1)时间:1929-1933 年,首先爆发在美国。(2)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3)影响: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国家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2.罗斯福新政(1)目的:直接目的:消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巩固资本主义统治。(2)措施: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整顿农业: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面积和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偿;对工业的调整(中心措施):1933 年通过 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新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3)特点: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4)作用: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乘机组织法西斯党。(2)政权建立: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3)扩张:1935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第9页(共18页)2.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徒乘机大肆活动。(2)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形成。(3)暴行: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解散工会;焚烧大量的进步书籍;残酷迫害犹太人。(4)侵略扩张:1935年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1936年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奥地利;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3.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国内外矛盾激化,日本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2)标志: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3)对外侵略: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制造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第 15 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1.战争的爆发和扩大(1)1939 年 9 月 1 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2)1941 年 6 月,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取得莫斯 科 保卫战的胜利;(3)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时间:1942 年 1 月 1 日(2)标志: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 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用自己的全 部人力、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3)作用:极大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团结了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势力;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协同作战,对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起了决定性作用。3.雅尔塔会议(1)目的:为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1945 年 2 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2)内容: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3)影响:积极:进一步协调盟国行动,加速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步伐;消极: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二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 争霸的新格局。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1)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 年 7 月-1943 年 2 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斯大 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的转折点。(2)诺曼底登陆:1944 年 6 月 6 日,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第10页(共18页)第11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3)攻克柏林战役:1945 年 4 月,苏军对柏林发动了总攻,希特勒自杀身亡。5 月 2 日,柏林守军投降。5 月 8 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结束。(4)二战结束:在亚洲、太平洋战场,中国等亚洲各国人民对日本展开了猛烈进攻;美国 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1945 年 8 月 15 日,走投无路的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二战的结束。5.二战的性质和影响(1)性质:是一场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2)影响: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数财产被毁;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第12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 16 课 冷战1.定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2.表现(1)政治:1947 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2)经济:在经济方面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3)军事:1949 年美国成立北大西洋组织,以遏制苏联,称霸世界。苏联于 1955 年与东 欧各国组成了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第 17 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1)主要原因: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科技产业;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政治需要。(2)发展过程:第一阶段(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战后的繁荣;第二阶段(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危机和经济调整;第三阶段(20 世90 年代):新经济的出现。2.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1)欧洲联盟:过程:1967 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 年欧共体发展为“欧洲联盟”。表现:欧盟各国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欧盟力求在外交、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第13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作用: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促进了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2)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50 年代末恢复到战前水平,60 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原因:进行社会改革,战后美国对日本经济大力扶植,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第 18 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1.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系,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社会发展的 障碍。(2)时间:1953 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3)主要内容:经济上: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同时对工业施行改革;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4)结果和影响: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在根本上改变苏联高 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 60 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赫鲁晓夫被迫下台。2.戈尔巴乔夫改革(1)内容:1985 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取得成果;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2)结果和影响: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 家的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3.苏联解体(1)经过: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苏联国家权力分散,分裂趋势加强。1991 年 8 月苏联准备公布新联盟条约,将原来的联盟变成一个松散的联邦;八一九事件使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1991年底,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2)苏联解体的原因: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历史原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的弊端和政策错误;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和政策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造成了严重后果。4.东欧剧变(1)原因:80 年代,东欧国家普遍遭遇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苏联放松了对 东欧国家的控制。(2)表现: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第 19 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1.万隆会议(1)召开:1955 年 4 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来自亚洲、非洲的 29 个国家和地区的代 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2)内容: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会议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 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 神,被称为“万隆精神”。(3)影响: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2.“非 洲 年”(1)埃及独立:1952 年,埃及爆发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纳赛尔领导武装起义,赢得埃及独 立。1956 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2)非洲独立年: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取得独立,仅 1960 年一 年就出现 17 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3.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1)1959 年,古巴通过武装斗争,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会主 义道路。(2)1999 年底,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第14页(共18页)第15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第六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第 20 课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1.联合国(1)成立:1945 年 10 月,联合国正式成立。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2)作用:根据安理会或联大的决议,联合国可以向冲突地区派出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持和平。以联合国名义派出的武装力量,称为“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3)中国与联合国: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1971 年 10 月,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1)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20 世纪九十年代,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利: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弊: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境地。(4)世界贸易组织:1995 年 1 月 1 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宗旨是非歧视性、公平、开放的原则,目标是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中国在 2001 年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1.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1)背景: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第16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2)威胁和平与安全的因素:美国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 、民族矛盾 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活动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3)表现:科索沃战争: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持续轰炸。伊拉克战争: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1)背景:苏联解体后,美国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推动世界朝着_ _ 方向发展(2)表现欧盟:欧盟希望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日本: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俄罗斯:致力于国家复兴,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展中国家: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3.建立国际新秩的努力(1)不结盟运动: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形成了两大集团对峙的冷战局面;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成立:1961年,运动正式成立。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2)各国的努力: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力争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3)中国的努力: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17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1.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1)计算机网络: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2)影响: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现代社会也因互联网的存在而更加丰富多彩;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2.妇女地位的提高(1)表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开始获得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妇女的独立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妇女摆脱家庭的束缚,参加社会工作。(2)国际公约: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3.生态与人口问题(1)生态问题: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成为严重的问题。(2)人口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另一个严重问题。第18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历史九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 1 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1.拉美独立运动(1)经过: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的领导下,反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2)结果:推翻了西、葡的殖民统治,新兴国家出现,奠定了拉美政治格局。2.印度民族大起义(1)经过:1857 年爆发,由封建王公参与领导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大起义。(2)结果:起义以失败告终,但是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唤起印度民族的觉醒,声援了亚洲国家的反殖民斗争。第 2 课 俄国的改革(1)彼得一世改革: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2)俄国 1861 年改革:1861 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废除农奴制。这次改革 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第 3 课 美国内战(1)原因:北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发展种植园经济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南北双方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焦点)上的矛盾日益加剧。(2)转折:为了争取战争的胜利,林肯政府于 1862 年先后签署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 奴隶宣言,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和黑人的参战积极性。(3)影响:美国内战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美国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是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第 4 课 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黑船来航”后,西方列强接踵而至,幕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幕府无力应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第1页(共18页)第2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2)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增强了国力,成为近代亚洲唯一能够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但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并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第3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 5 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1.“电 气 时 代”电力的广泛使用促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这是“蒸汽时代”后的又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发明(1)“发明大王”爱迪生:耐用碳丝灯泡、留声机、电影放映机、改良电话机等。(2)交通工具: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以汽油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1903 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3.影响(1)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引起社会生活的变化。(2)从此,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这次革命改变了资本主义工业的结构,产生了一些新兴工业部门。(3)进一步造成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各国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为将来的矛盾激化埋下祸根。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1.人 口 增 长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2.大众教育(1)概况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高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1870年,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2)作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3.城市化(1)开始: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城市规模越来越大。(2)影响: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第4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4.社会问题在工业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第7课 近代科学和文化1.科 学 家(1)牛顿(1)牛顿:英国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1678年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达尔文(2)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1859年,其著作物种起源出版,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2.文学家(1)巴尔扎克(1)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完成了一套名为“人间喜剧”的小说集,其中的经典之作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2)列夫托尔斯泰(2)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3.艺术家(1)贝多芬(1)贝多芬:德国作曲家,代表作英雄交响曲。(2)梵高:(2)梵高:荷兰画家,代表作有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等第5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 8 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导火索1914 年 6 月 28 日,“萨拉热窝事件”。3.性质一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4.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的非正义战争,历时 4 年,涉及 30 多个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第 9 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1.经过1917 年 11 月 7 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 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第 10 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1.凡尔赛条约(1)1919 年,战胜的协约国为了建立战后的“新秩序”,召开了巴黎和会。(2)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五四运动”的导火线。(3)影响:凡尔赛条约以及协约国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第6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签订的一系列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2.九国公约(1)1921-1922 年,美、英、法、日、比、葡、中、意、荷 九国代表召开华盛顿会议,签 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2)内容: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及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 会均等”的原则。(3)影响: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为美国在中国扩张提供了更多方便;使中国恢复到由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3.评价(1)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统治新秩序。(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它不可能消除帝国 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第 11 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十月革命后,为集中力量战胜国内外敌人,列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1921 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即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意义 是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1)1928-1937 年,苏联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2)1937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 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3.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1)形成标志:1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2)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经济上: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严重阻碍苏联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第7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政治上:党政不分,国家所有决策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最终集中于斯大林个人手中,民主法制匮乏,个人崇拜作风盛行。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过程: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过程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次运动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所以又被称为“文明不服从运动”(2)意义: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2.埃及的华夫脱运动(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实际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战争期间,埃及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壮大。战争结束后,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统治,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2)过程:1918年,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这些人后来发展为华夫脱党,华夫脱党的政治主张得到埃及人民的广泛支持1919年,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鲁尔等人,激起了埃及人民的反英斗争。埃及各大城市出现和平示威浪潮,部分地区爆发武装起义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3)影响: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3.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1)背景:1910年,墨西哥发生资产阶级革命。1917 年,墨西哥政府颁背景布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这部宪法并未得到有效实施,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2)目的: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实施。(3)内容:1934年,卡德纳斯领导改革,打击寡头势力,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打破少数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发展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等等(4)影响:卡德纳斯改革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8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 13 课 罗斯福新政1.经济危机(1)时间:1929-1933 年,首先爆发在美国。(2)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3)影响: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国家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2.罗斯福新政(1)目的:直接目的:消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巩固资本主义统治。(2)措施: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整顿农业: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面积和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偿;对工业的调整(中心措施):1933 年通过 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新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3)特点: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4)作用: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2)政权建立: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
收藏
编号:316780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15.80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2-07-27
3
文币
- 资源描述:
-
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历史九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 1 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1.拉美独立运动(1)经过:在玻利瓦和圣马丁等人的领导下,反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2)结果:推翻了西、葡的殖民统治,新兴国家出现,奠定了拉美政治格局。2.印度民族大起义(1)经过:1857 年爆发,由封建王公参与领导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大起义。(2)结果:起义以失败告终,但是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唤起印度民族的觉醒,声援了亚洲国家的反殖民斗争。第 2 课 俄国的改革(1)彼得一世改革: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2)俄国 1861 年改革:1861 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废除农奴制。这次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第 3 课 美国内战(1)原因:北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发展种植园经济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南北 双方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焦点)上的矛盾日益加剧。(2)转折:为了争取战争的胜利,林肯政府于 1862 年先后签署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和黑人的参战积极性。(3)影响:美国内战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美国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是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第 4 课 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黑船来航”后,西方列强接踵而至,幕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幕府无力应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第1页(共18页)第2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2)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增强了国力,成为近代亚洲唯一能够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但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并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的道路。第3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 5 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1.“电 气 时 代”电力的广泛使用促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这是“蒸汽时代”后的 又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发明(1)“发明大王”爱迪生:耐用碳丝灯泡、留声机、电影放映机、改良电话机等。(2)交通工具: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以汽油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1903 年美国莱特兄 弟发明飞机。3.影响(1)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引起社会生活的变化。(2)从此,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这次革命改变了资本主义工业的结构,产生了一些新 兴工业部门。(3)进一步造成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各国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为将来的矛盾激化埋下祸根。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1.人 口 增 长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2.大众教育(1)概况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高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1870年,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2)作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3.城市化(1)开始: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城市规模越来越大。(2)影响: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第4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4.社会问题在工业化进程中,严重,贫富分化加剧。第7课 近代科学和文化1.科 学 家(1)牛顿(1)牛顿:英国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1678年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达尔文(2)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1859年,其著作物种起源出版,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 ,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2.文学家(1)巴尔扎克(1)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完成了一套名为“人间喜剧”的小说集,其中的经典之作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2)列夫托尔斯泰(2)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作家,代表作有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等,被列宁称为“”3.艺术家(1)贝多芬(1)贝多芬:德国作曲家,代表作英雄交响曲。(2)梵高:(2)梵高:荷兰画家,代表作有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等。第5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 8 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导火索1914 年 6 月 28 日,“萨拉热窝事件”。3.性质一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4.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的非正义战争,历时 4 年,涉及 30 多个 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第 9 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1.经过1917 年 11 月 7 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 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第 10 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1.凡尔赛条约(1)1919 年,战胜的协约国为了建立战后的“新秩序”,召开了巴黎和会。(2)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五四运动”的导火线。(3)影响:凡尔赛条约以及协约国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第6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签订的一系列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2.九国公约(1)1921-1922 年,美、英、法、日、比、葡、中、意、荷 九国代表召开华盛顿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2)内容: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及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 会均等”的原则。(3)影响: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为美国在中国扩张提供了更多方便;使中国恢复 到由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3.评价(1)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统治新秩序。(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它不可能消除帝国 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第 11 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十月革命后,为集中力量战胜国内外敌人,列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1921 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即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意义 是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1)1928-1937 年,苏联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2)1937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3.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1)形成标志:1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2)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经济上: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严重阻碍苏联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第7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政治上:党政不分,国家所有决策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最终集中于斯大林个人手中,民主法制匮乏,个人崇拜作风盛行。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过程:1920年,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过程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次运动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所以又被称为“文明不服从运动”(2)意义: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2.埃及的华夫脱运动(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实际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战争期间,埃及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壮大。战争结束后,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统治,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2)过程:1918年,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这些人后来发展为华夫脱党,华夫脱党的政治主张得到埃及人民的广泛支持1919年,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鲁尔等人,激起了埃及人民的反英斗争。埃及各大城市出现和平示威浪潮,部分地区爆发武装起义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3)影响: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3.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1)背景:1910年,墨西哥发生资产阶级革命。1917 年,墨西哥政府颁背景布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这部宪法并未得到有效实施,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2)目的: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实施。(3)内容:1934年,领导改革,打击寡头势力,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打破少数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发展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等等(4)影响:卡德纳斯改革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8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 13 课 罗斯福新政1.经济危机(1)时间:1929-1933 年,首先爆发在美国。(2)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3)影响: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国家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2.罗斯福新政(1)目的:直接目的:消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巩固资本主义统治。(2)措施: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整顿农业: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面积和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偿;对工业的调整(中心措施):1933 年通过 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新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3)特点: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4)作用: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乘机组织法西斯党。(2)政权建立: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3)扩张:1935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第9页(共18页)2.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徒乘机大肆活动。(2)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形成。(3)暴行: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解散工会;焚烧大量的进步书籍;残酷迫害犹太人。(4)侵略扩张:1935年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1936年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奥地利;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3.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国内外矛盾激化,日本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2)标志: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3)对外侵略: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制造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第 15 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1.战争的爆发和扩大(1)1939 年 9 月 1 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2)1941 年 6 月,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取得莫斯 科 保卫战的胜利;(3)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时间:1942 年 1 月 1 日(2)标志: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 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用自己的全 部人力、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3)作用:极大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团结了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势力;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协同作战,对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起了决定性作用。3.雅尔塔会议(1)目的:为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1945 年 2 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2)内容: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3)影响:积极:进一步协调盟国行动,加速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步伐;消极: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二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 争霸的新格局。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1)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 年 7 月-1943 年 2 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斯大 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的转折点。(2)诺曼底登陆:1944 年 6 月 6 日,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第10页(共18页)第11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3)攻克柏林战役:1945 年 4 月,苏军对柏林发动了总攻,希特勒自杀身亡。5 月 2 日,柏林守军投降。5 月 8 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结束。(4)二战结束:在亚洲、太平洋战场,中国等亚洲各国人民对日本展开了猛烈进攻;美国 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1945 年 8 月 15 日,走投无路的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二战的结束。5.二战的性质和影响(1)性质:是一场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2)影响: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数财产被毁;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第12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 16 课 冷战1.定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2.表现(1)政治:1947 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2)经济:在经济方面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3)军事:1949 年美国成立北大西洋组织,以遏制苏联,称霸世界。苏联于 1955 年与东 欧各国组成了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第 17 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1)主要原因: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科技产业;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政治需要。(2)发展过程:第一阶段(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战后的繁荣;第二阶段(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危机和经济调整;第三阶段(20 世90 年代):新经济的出现。2.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1)欧洲联盟:过程:1967 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 年欧共体发展为“欧洲联盟”。表现:欧盟各国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欧盟力求在外交、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第13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作用: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促进了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2)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50 年代末恢复到战前水平,60 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原因:进行社会改革,战后美国对日本经济大力扶植,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第 18 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1.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系,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社会发展的 障碍。(2)时间:1953 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3)主要内容:经济上: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同时对工业施行改革;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4)结果和影响: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在根本上改变苏联高 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 60 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赫鲁晓夫被迫下台。2.戈尔巴乔夫改革(1)内容:1985 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取得成果;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2)结果和影响: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 家的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3.苏联解体(1)经过: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苏联国家权力分散,分裂趋势加强。1991 年 8 月苏联准备公布新联盟条约,将原来的联盟变成一个松散的联邦;八一九事件使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1991年底,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2)苏联解体的原因: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历史原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的弊端和政策错误;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和政策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造成了严重后果。4.东欧剧变(1)原因:80 年代,东欧国家普遍遭遇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苏联放松了对 东欧国家的控制。(2)表现: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第 19 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1.万隆会议(1)召开:1955 年 4 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来自亚洲、非洲的 29 个国家和地区的代 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2)内容: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会议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 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 神,被称为“万隆精神”。(3)影响: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2.“非 洲 年”(1)埃及独立:1952 年,埃及爆发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纳赛尔领导武装起义,赢得埃及独 立。1956 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2)非洲独立年: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取得独立,仅 1960 年一 年就出现 17 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3.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1)1959 年,古巴通过武装斗争,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会主 义道路。(2)1999 年底,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第14页(共18页)第15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第六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第 20 课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1.联合国(1)成立:1945 年 10 月,联合国正式成立。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2)作用:根据安理会或联大的决议,联合国可以向冲突地区派出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持和平。以联合国名义派出的武装力量,称为“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3)中国与联合国: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1971 年 10 月,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1)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20 世纪九十年代,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利: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弊: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境地。(4)世界贸易组织:1995 年 1 月 1 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宗旨是非歧视性、公平、开放的原则,目标是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中国在 2001 年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1.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1)背景: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第16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2)威胁和平与安全的因素:美国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 、民族矛盾 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活动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3)表现:科索沃战争: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持续轰炸。伊拉克战争: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1)背景:苏联解体后,美国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推动世界朝着_ _ 方向发展(2)表现欧盟:欧盟希望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日本: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俄罗斯:致力于国家复兴,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展中国家: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3.建立国际新秩的努力(1)不结盟运动: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形成了两大集团对峙的冷战局面;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成立:1961年,运动正式成立。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2)各国的努力: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力争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3)中国的努力: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17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1.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1)计算机网络: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2)影响: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现代社会也因互联网的存在而更加丰富多彩;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2.妇女地位的提高(1)表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开始获得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妇女的独立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妇女摆脱家庭的束缚,参加社会工作。(2)国际公约: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3.生态与人口问题(1)生态问题: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成为严重的问题。(2)人口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另一个严重问题。第18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历史九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 1 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1.拉美独立运动(1)经过: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的领导下,反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2)结果:推翻了西、葡的殖民统治,新兴国家出现,奠定了拉美政治格局。2.印度民族大起义(1)经过:1857 年爆发,由封建王公参与领导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大起义。(2)结果:起义以失败告终,但是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唤起印度民族的觉醒,声援了亚洲国家的反殖民斗争。第 2 课 俄国的改革(1)彼得一世改革: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2)俄国 1861 年改革:1861 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废除农奴制。这次改革 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第 3 课 美国内战(1)原因:北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发展种植园经济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南北双方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焦点)上的矛盾日益加剧。(2)转折:为了争取战争的胜利,林肯政府于 1862 年先后签署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 奴隶宣言,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和黑人的参战积极性。(3)影响:美国内战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美国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是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第 4 课 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黑船来航”后,西方列强接踵而至,幕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幕府无力应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第1页(共18页)第2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2)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增强了国力,成为近代亚洲唯一能够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但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并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第3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 5 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1.“电 气 时 代”电力的广泛使用促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这是“蒸汽时代”后的又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发明(1)“发明大王”爱迪生:耐用碳丝灯泡、留声机、电影放映机、改良电话机等。(2)交通工具: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以汽油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1903 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3.影响(1)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引起社会生活的变化。(2)从此,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这次革命改变了资本主义工业的结构,产生了一些新兴工业部门。(3)进一步造成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各国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为将来的矛盾激化埋下祸根。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1.人 口 增 长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2.大众教育(1)概况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高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1870年,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2)作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3.城市化(1)开始: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城市规模越来越大。(2)影响: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第4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4.社会问题在工业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第7课 近代科学和文化1.科 学 家(1)牛顿(1)牛顿:英国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1678年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达尔文(2)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1859年,其著作物种起源出版,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2.文学家(1)巴尔扎克(1)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完成了一套名为“人间喜剧”的小说集,其中的经典之作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2)列夫托尔斯泰(2)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3.艺术家(1)贝多芬(1)贝多芬:德国作曲家,代表作英雄交响曲。(2)梵高:(2)梵高:荷兰画家,代表作有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等第5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 8 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导火索1914 年 6 月 28 日,“萨拉热窝事件”。3.性质一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4.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的非正义战争,历时 4 年,涉及 30 多个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第 9 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1.经过1917 年 11 月 7 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 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第 10 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1.凡尔赛条约(1)1919 年,战胜的协约国为了建立战后的“新秩序”,召开了巴黎和会。(2)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五四运动”的导火线。(3)影响:凡尔赛条约以及协约国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第6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签订的一系列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2.九国公约(1)1921-1922 年,美、英、法、日、比、葡、中、意、荷 九国代表召开华盛顿会议,签 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2)内容: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及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 会均等”的原则。(3)影响: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为美国在中国扩张提供了更多方便;使中国恢复到由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3.评价(1)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统治新秩序。(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它不可能消除帝国 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第 11 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十月革命后,为集中力量战胜国内外敌人,列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1921 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即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意义 是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1)1928-1937 年,苏联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2)1937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 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3.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1)形成标志:1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2)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经济上: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严重阻碍苏联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第7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政治上:党政不分,国家所有决策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最终集中于斯大林个人手中,民主法制匮乏,个人崇拜作风盛行。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过程: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过程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次运动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所以又被称为“文明不服从运动”(2)意义: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2.埃及的华夫脱运动(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实际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战争期间,埃及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壮大。战争结束后,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统治,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2)过程:1918年,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这些人后来发展为华夫脱党,华夫脱党的政治主张得到埃及人民的广泛支持1919年,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鲁尔等人,激起了埃及人民的反英斗争。埃及各大城市出现和平示威浪潮,部分地区爆发武装起义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3)影响: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3.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1)背景:1910年,墨西哥发生资产阶级革命。1917 年,墨西哥政府颁背景布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这部宪法并未得到有效实施,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2)目的: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实施。(3)内容:1934年,卡德纳斯领导改革,打击寡头势力,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打破少数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发展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等等(4)影响:卡德纳斯改革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8页(共18页)九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 13 课 罗斯福新政1.经济危机(1)时间:1929-1933 年,首先爆发在美国。(2)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3)影响: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国家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2.罗斯福新政(1)目的:直接目的:消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巩固资本主义统治。(2)措施: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整顿农业: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面积和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偿;对工业的调整(中心措施):1933 年通过 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新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3)特点: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4)作用: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2)政权建立: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
展开阅读全文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总结(填空版+答案版).rar》由用户(alic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关 键 词:
-
学年
部编版
九年级
历史
下册
知识
总结
填空
答案
谜底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