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流体的PVT性质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2节流体的PVT性质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节流 PVT 性质 课件
- 资源描述:
-
1、Chapter 2 p-V-T Relations and Equation of State(EOS)2.1 2.1 引言引言 introduce introduce 2.2 2.2 纯物质的纯物质的p-V-Tp-V-T相图相图 phase graphphase graph2.3 2.3 状态方程(状态方程(EOSEOS)2.4 2.4 立方型状态方程立方型状态方程2.5 2.5 多常数状态方程多常数状态方程 2.6 2.6 对应态原理(对应态原理(CSPCSP)2.7 2.7 流体的饱和热力学性质流体的饱和热力学性质 2.8 2.8 混合法则混合法则2.9 2.9 状态方程体积根的求解状态
2、方程体积根的求解ContentContent2.1 引言n流体p-V-T是重要的热力学数据,广泛应用于工程中,并有广泛的积累;np、V、T数据容易实验测量;是认识p-V-T关系的基础;是建立EOS的基础;nEOS是p-V-T关系的解析形式,由此可以推算实验数据之外信息;nEOS是反映体系特征的模型,对推算其它物性有重要的意义;nEOS+CPig理论上可计算所有的热力学性质。np-V-T关系管道或容器的尺寸、强度的设计np-V-T关系+Cpig焓、熵理想功、损失功、有效能化工过程能量分析能量的有效利用np-V-T关系混合物各组分的化学位、逸度系数相平衡性质物质分离物质的有效利用2.2 纯物质的纯
3、物质的p-V-T相图相图通过AB的直线是三个两相平衡区的交界线,称为三相线,在三相线上,有固体的温度、压力,此状态下的纯物质处于汽-液-固三相平衡。单相区(单相区(V,G,L,S)两相共存区(两相共存区(V/L,L/S,G/S)饱和线饱和线过热蒸汽过热蒸汽过冷液体过冷液体三相线(三相线(V/L/S)临界点临界点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TTc和和ppc)2.2.2 纯物质的p-T图n单相区n两相平衡线(饱和曲线)汽化曲线-t到到c熔化曲线-升华曲线-趋向0Kn三相点(Tt,Pt)-纯物质和混合物n临界点(Tc,Pc,Vc)-可以无相变化n等容线临界等容线V=Vc、VVc、Vpc,TTc 区域称为
4、区域称为密流区密流区密流区的流体称密流区的流体称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或简称或简称流体流体AB124Triple pointSupercritical FluidFreezingMeltingBoilingsublimation2.2.3 纯物质的p-V图单相区-气相平缓,液相陡峭两相区饱和线,饱和蒸汽压 ps泡点、露点,泡点线(饱和液相线)露点线(饱和汽相线)等温线(T=Tc、TTc、TTc和ppc(2-1)(2-2)p-V图图 从图中看出纯物质从图中看出纯物质p-V图有图有三个特点:三个特点:体系汽体系汽-液两相的比容(体积)差随温度和压力的上升液两相的比容(体积)差随温度和压力的上升而减少
5、,外延至而减少,外延至C点点V=0点,点,求得求得pc,Tc,Vc。pc和和Tc是纯是纯物质能够呈现汽液平衡时的物质能够呈现汽液平衡时的最高压力最高压力和和最高温度最高温度。在单相区,等温线为光滑的曲线或直线,高于临界在单相区,等温线为光滑的曲线或直线,高于临界温度的等温线光滑无转折点;低于临界温度的等温线有转温度的等温线光滑无转折点;低于临界温度的等温线有转折点折点,由三部分组成由三部分组成,跨越过冷液体区、汽液平衡区、过热跨越过冷液体区、汽液平衡区、过热蒸汽区。蒸汽区。等温线在临界点处出现等温线在临界点处出现水平拐点水平拐点,该点的一阶导数,该点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皆为零。和二阶导数皆为零
6、。斜率斜率曲率曲率0cTTVp022cTTVp例1:将下列纯物质经历的过程表示在p-V图上a.过热蒸汽等温冷凝为过冷液体b.过冷液体等压加热成过热蒸汽c.饱和蒸汽可逆绝热膨胀d.饱和液体恒容加热e.在临界点进行的恒温膨胀 V P e d c b a V p n例2 在一个刚性的容器中,装入了1mol的某一纯物质,容器的体积正好等于该物质的摩尔临界体积Vc。如果使其加热,并沿着例图2-1的p-T图中的1C2的途径变化(C是临界点)。请将该变化过程表示在p-V图上,并描述在加热过程中各点的状态和现象。1-C-2,V=Vc等容线1 C:汽-液平衡,Tp汽液比例变化;C点(临界点):汽-液相同;C 2
7、:超临界状态,汽液不分(均相)思考: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容器的体积小于或大于Vc,加热过程的情况又将如何?请将变化过程表示在p-V图和p-T图上。思考:在p-T图汽液平衡线上的某点的体积是可以变化的(V不确定)。在p-V图某点的p、T、V都是确定的34dddLGV3dddLGV1-d-3,等容线VVc1d:汽-液平衡,Tp汽液比例变化(液多,汽少);d点:最后一个气泡(泡点)d 3:TTc时液相;TTc时,超临界状态(此时p pc),汽液不分(均相)314dddLGV1-d-4,等容线V Vc1d:汽-液平衡,Tp汽液比例变化(液少,汽多);d点:最后一个液滴(露点)d 4:TTc时汽相
8、(蒸气);TTc,ppc时,气体;TTc,p pc时,超临界状态(此时p pc),汽液不分(均相)42.2.4 流体p-V-T关系的应用与思考n气体液化和低温技术液化的先决条件是物质必须降低到临界温度以下临界温度较高的气体如氨、二氧化硫、乙醚临界温度很低的气体如氧、氮、氢、氦空气压缩并降温至-191.35成为液体,再利用各种气体汽化温度不同进行分离n制冷剂的选择n液化气成分的选择要求加压后变成液体储存于高压钢瓶里,打开减压阀后即汽化,以便燃烧。例3 现有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和正已烷作为液化气成分的候选气体n请根据对家庭用液化气储存和使用的要求来选择液化气成分n请解释:到冬天,有时钢瓶内还有
9、较多液体却不能被点燃的原因?n根据以上原理,请在附录中找出其他符合家庭用液化气要求的气体物质Tc/Pc/MPaTb/燃烧值/kJ g-1甲烷-82.554.600-161.4555.6乙烷32.184.884-88.6552.0丙烷96.594.246-42.1550.5正丁烷151.93.800-0.549.6正戊烷196.463.37436.0549.1正已烷234.42.96968.7548.4(1)厨房室温一般为1040,压力0.1013MPan从图中看甲烷在室温下始终是气体,如果不把室温降到甲烷的Tc 即-82.55 以下,则无论施加多高压力都不能使其液化,因此不适合作为液化气成分n
10、乙烷的Tc为32.18,因此在除夏天以外的季节里可以压缩成液体,但一旦室温超过32.18,液体汽化将导致钢瓶压力升高,一旦超过钢瓶设计压力会引起爆炸,因此乙烷不适合作为液化气成分n正已烷在室温下就是液体不需压缩,但它的正常沸点Tb为68.75,则无论春夏秋冬,打开减压阀至大气压它都不会汽化不适合n正戊烷在室温下能液化,但在大多数季节不能汽化不适合n只有丙烷和正丁烷符合家庭用液化气在室温下、高压下能液化,在室温、大气压下能汽化的双重要求(2)液化气成分各地都不相同,由原油产地、炼制工艺和操作条件所决定,多数液化气含有少量戊烷等C5、C6成分,冬天室温较低,戊烷等高级烷烃不能汽化导致残液产生(3)
11、丙烯、丁烯符合家庭用液化气要求室温室温1040室内压力室内压力1atmTC=196.46 Tb=36.05-82.62 32.18 96.59液化气的液化气的p-T 图图151.9物质物质甲烷甲烷乙烷乙烷丙烷丙烷正丁烷正丁烷正戊烷正戊烷正己烷正己烷乙烯、丙烯、乙烯、丙烯、丁烯能做液化丁烯能做液化气吗?气吗?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n临界流体的多种物理化学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并兼具两者的优点。n它具有近似液体的密度、溶解能力和传热系数,近似气体的低黏度和高扩散系数。n物质的溶解度对T、p的变化很敏感,特别是临界状态附近,T、p的微小变化会导致溶质的溶解度发生几个数量级的突变。超临界流体与气体、液体在
12、物理化学性质上的比较性质气体(0.1013MPa,1530oC)超临界流体(pc,Tc)液体(0.1013MPa,1530oC)密度/gmL-1(0.62)10-30.20.90.61.6黏度/gcm-1s-1(13)10-4(19)10-4(0.23)10-2扩散系数/cm2s-10.10.4(27)10-4(0.23)10-5超临界CO2,Tc=31.1,pc=7.52MPan从咖啡中提取咖啡因n从红豆杉树皮中获得紫杉醇抗癌药物n从鱼内脏和骨头中提取鱼油n从银杏叶中提取银杏黄酮n从蛋黄中提取卵磷脂n将萃取料装入萃取釜。采用CO2为超临界溶剂。CO2(0点)气体经热交换冷凝成液体(1点),用
13、加压泵把压力提升到工艺过程所需的压力(应高于CO2的pc,2点),同时调节温度,使其成为超临界CO2流体(3点)。nCO2流体作为溶剂从萃取釜底部进入,与被萃取物料充分接触,选择性溶解出所需的化学成分。含溶解萃取物的高压CO2流体经节流阀降压到低于CO2的pc以下进入分离釜(又称解析釜,4点),由于CO2溶解度急剧下降而析出溶质,自动分离成溶质和CO2气体两部分,前者为过程产品,定期从釜底部放出,后者为循环CO2气体(4点),经过热交换器冷凝成CO2液体再循环使用(1点)。萃取萃取分离分离溶液+萃取质A循环萃取剂新鲜萃取剂萃取质A原料A+B萃取残质B 经过大量实验数据处理表明经过大量实验数据处
14、理表明,纯物质的纯物质的 p-V-T之间实际上存在这样的函数关系,即之间实际上存在这样的函数关系,即 f(p,V,T)=0流体的状态方程Equation of State2.3 状态方程状态方程(Equation of State,EOS)第一类第一类 立方型状态方程立方型状态方程(两常数两常数)如如van der Waals、RK、SRK和和 PR等等第二类第二类 多常数状态方程(精密型)多常数状态方程(精密型)如如 virial、BWR、MH等等第三类第三类 理论型状态方程理论型状态方程 状态方程的形式:状态方程的形式:p=p(T,V)(2-3)V=V(T,p)(2-4)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
15、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是表达式是表达式 f(p,V,T)=0的最简单的形式的最简单的形式(1)理想气体的两个假设:A.气体分子间无作用力气体分子间无作用力 B.气体分子本身不占有体积气体分子本身不占有体积(2)掌握理想气体气体状态方程需明确的三个问题:A.理想气体本身是假设的,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它是一切真实气体当p0或V时可以接近的极限,因而该方程可以用来判断真实气体状态方程的正确程度。真实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n静电作用静电作用:带电质点间的库仑力。离子与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按照库仑定律计算n诱导作用诱导作用:非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是重合的,但是在外电场作用下,正负电荷中心向相反方
16、向位移,分子被诱导产生偶极矩,称为诱导作用。分子越大,极化率越大。n色散作用色散作用:即使两个非极性分子间也存在着吸引力。n氢键氢键:对于许多含氢化合物,特别是当具有官能团O-H、N-H、X-H(X代表卤素原子)、S-H以及与强吸电子基团结合的C-H,H还可以与另一个分子的O、N、F、S以及芳烃结合,这种 结合叫氢键n缔合作用缔合作用:由于分子间形成氢键或发生电荷转移而导致分子间的弱化学作用。其中同类分子间的弱化学作用称为缔合,不同类分子间的弱化学作用。真实气体状态方程1nRTpVZnRTpV理想气体真实气体压缩因子压缩因子真实气体对理想气体的偏离程度可以用压缩因子Z来表达;真实气体的Z可能大
17、于1(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真实气体的Z可能小于1(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真实气体的Z可能等于1(分子间引力等于斥力)。n当 p0 时,真实气体的行为就趋近于理想气体的行为,也就是说,当压力趋近于零时,气体分子处于一个大的空间里,气体分子的体积相对来说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由于空间巨大,分子间相距很远,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也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真实气体就满足理想气体的两个条件:分子作用力小,体积小。此时,真实气体就可以按理想气体来处理。n对于临界温度低、难以液化气体如N2、H2、CO、CH4,在几个MPa下,仍可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n而对于临界温度高、较易液化的气体,如NH3、SO2
18、等,在较低压力下,早已偏离理想气体的行为真实气体状态方程的类型n立方型方程:van der Waals方程、RK方程、RKS方程、P-R方程nvirial方程n多参数状态方程:BWR方程、Martin-Hou方程(1 1)van der Waals方程方程(2)RK方程方程 Redlich-Kwong(3)SRK方程方程 Soave-Redlich-Kwong(4)PR方程方程 Peng-Robinson2.4 立方型状态方程立方型状态方程(两常数两常数)以摩尔体积以摩尔体积V的三次方表示的多项式状态方程被称为立方型状态方程的三次方表示的多项式状态方程被称为立方型状态方程(1)van der
19、Waals方程方程 第一个有实验意义的状态方程是由第一个有实验意义的状态方程是由J.D.Van der Waals在在1873年提出的年提出的 压力校正项压力校正项 b:体积校正项体积校正项2VabVRTp (2-6)可以同时表达汽液两相可以同时表达汽液两相,计算临界点计算临界点摩尔体摩尔体积积Van der Waals 1910年获诺贝尔物理奖 van van derder Waals Waals方程常数方程常数a,b a,b 值的确定值的确定 :在临界点处,函数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都零在临界点处,函数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都零ccVRT89a cccccccccccVRTVVRTVVRTVa
20、bVRTp83893224c3cc3c2ccVa6)bV(RT2Va2)bV(RT(2-7)两式相除:cccV31b3V2bV但实际流体多数在但实际流体多数在0.23-0.290.23-0.29之间之间 两参数立方型方程的不足之处在于只能两参数立方型方程的不足之处在于只能给出一个固定的给出一个固定的Zc,此此Zc与实测与实测Zc的符合的符合程度是方程优劣的标志之一。程度是方程优劣的标志之一。375.083ccccRTVpZ(2-8)ccccpRTbpTRa8642722临界压缩因子临界压缩因子方程常数多用pc、Tc表示(Vc不如pc、Tc可靠)(2 2)R-K方程方程 Redlich-Kwon
21、g 1949年由年由Redlich和和Kwong共同共同提出提出的的R-K方程的一般形式(显压型)(方程的一般形式(显压型)(1 1摩尔)摩尔)(2-11)(bVVTabVRTpn改变了方程的引力项patt,以使得计算的V减小(或者说,使方程的Zc值减小),试图改进方程计算p-V-T的准确性;n用同于vdW方程的方法得到常数a,b;和Zc值为便于计算机求解,R-K方程可以表示成另一种形式ZBpVbhh1hBAh11Z5.1bRTaBARTbB(2)R-K方程方程 Redlich-KwongccccpRTbpTRa08664.042748.05.22(2-12)(2-13)Zc=1/30.333
22、,虽然小于vdW方程中的Zc,但仍然偏大0022ccTTTTVpVp R-K方程的应用范围:方程的应用范围:(1)适用于)适用于气体气体p-V-T性质的计算,但液相效性质的计算,但液相效果较差;果较差;(2)非极性、弱极性物质误差在)非极性、弱极性物质误差在2%左右,对强左右,对强极性物质误差在极性物质误差在10-20%左右(因此不能应用于左右(因此不能应用于强极性物质)。强极性物质)。(3)不能同时用于汽、液两相计算)不能同时用于汽、液两相计算R-K方程的解法:方程的解法:已知已知T,V,求求p,直接计算。,直接计算。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1atm=0.1013
23、25106Pa=0.101325MPa 已知已知p,T,求求V,用对比态方程式试差求解;利用用对比态方程式试差求解;利用Excel的单变量求解或规划求解;的单变量求解或规划求解;Aspen Plus也可求解;图也可求解;图解法。工程上最常用的情况,解法。工程上最常用的情况,p和和T易测,易测,已知已知p,V,求求T,如,求操作温度,试差求解。利用如,求操作温度,试差求解。利用Excel的单变量求解或规划求解;的单变量求解或规划求解;Aspen Plus也可求解;图也可求解;图解法解法(3)SRK方程(方程(1972年)年)Soave是把是把R-K方程中的常数方程中的常数a看作是看作是温度温度的
24、函数的函数 a=ac(Tr,)(bVVabVRTp(2-14)162(42748.022cccpTRa)172(08664.0ccpRTb(2-15)0.5=1+(0.48+1.5740.1762)(1Tr0.5)(2-18),偏心因子,是一个纯物偏心因子,是一个纯物质的特性常数质的特性常数Zc=1/3 与与RK方程相比,方程相比,SRK方程大大提高了方程大大提高了表达表达纯物质汽纯物质汽-液平衡液平衡的能力,能用于混的能力,能用于混合物的汽液平衡计算合物的汽液平衡计算,可用于两相可用于两相p-V-T 性质的计算,对于烃类计算,其精确度很性质的计算,对于烃类计算,其精确度很高高;不足:预测液相
25、摩尔体积不够准确,且有不足:预测液相摩尔体积不够准确,且有一个偏大的一个偏大的Zc(4)PR方程方程 Peng-Robinson(1976年)年)是对是对Van der Waals和和R-K方程的进一步方程的进一步修正。修正。)()(bVbbVVabVRTp (2-19))202(pTR457235.0ac2c2c)212(077796.0ccpRTba=ac (Tr,)(2-15)0.5=1+(0.37646+1.542260.269922)(1Tr0.5)(2-22)Zc=0.307PR方程的特点nZc=0.307,更接近于实际情况,虽较真实情况仍有差别,但PR方程计算液相体积液相体积的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