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社会心理学-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心理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社会心理学v 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v 学科母体:心理学和社会学;v 独立学科的诞生:美国社会学家E.A.Ross的社会心理学 英国心理学家W.McDougall的社会心理学导论第一节 概 述v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v 社会心理学简史 v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v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 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 受他人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F.H.AllportG.W.Allport实验社会心理学奠基人社会心理学的
2、定义v 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F.H.奥尔波特(F.H.Allport):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G.W.奥尔波特(G.W.Allport):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v 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艾尔乌德(C.A.Ellwood):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社会心理学v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v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3、v社会行为: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和反应系统。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 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社会心理学之父B=f(P,E)行为函数关系个体所处情境个体Kurt Lewin v 社会行为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v 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经验人格特征即时情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第一节 概 述v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v 社会心理学简史v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v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心理学简史美国
4、学者霍兰德(美国学者霍兰德(E.P.HollanderE.P.Hollander)哲学思辨阶段(启蒙期)v 时间跨度:从古希腊至19世纪上半叶v 特点: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v 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论。经验描述阶段(形成期)v 时间跨度: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v 特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v 具有“催生”作用的学术思潮:达尔文的进化论 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独立学科的诞生实证分析阶段(确立期)v 时间跨度: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v 特点:从描述研究转向实
5、证研究 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 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v 实证方法的先驱:美国的特里普力特(N.Triplett)德国的莫德(W.Moede)社会心理学简史美国学者霍兰德(美国学者霍兰德(E.P.HollanderE.P.Hollander)第一节 概 述v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v 社会心理学简史 v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v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v 价值中立原则v 系统性原则v 伦理原则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者,因而要特别注意欺瞒、恫吓等不良身心刺激所产生的后果,尽量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伦理原则 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
6、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研究前,研究者应向被试者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被试者同意;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者的措施;被试者有退出研究的自由;对被试者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不得和被试者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其他关系;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v 价值中立原则v 系统性原则v 伦理原则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者,因而要特别注意欺瞒、恫吓等不良身心刺激所产生的后果,尽量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研究的主要方法v 观察法: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收集资料的方法。自然观察: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对所观察的行为基本上没有干预;描述行为,提供“类别”与“数量”
7、信息;研究的主要方法v 观察法: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收集资料的方法。参与观察:观察者作为被观察群体的一员进行观察。可以获得较多的内部信息;应尽量减少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相互作用造成的负面影响;观察者通常隐瞒自己的身份;研究的主要方法v 调查法:研究者拟出一系列问题请被调查者回答,然后分析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以达到描述、解释 和说明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目的。访谈法(口头调查)问卷法(纸笔调查)访谈法v 访谈法: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口头交谈来收 集资料的方法。特点: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者相互影响的过程;若要取得访谈的成功,访谈者必须在双方的人际 沟通中创造信任的氛围,取得被访者的积极配合;访
8、谈法是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是普通的“聊天”;访谈法是直接收集资料的基本方法;研究的主要方法v 调查法:研究者拟出一系列问题请被调查者回答,然后分析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以达到描述、解释 和说明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目的。访谈法(口头调查)问卷法(纸笔调查)问卷法v 问卷法:研究者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 收集资料的方法。特点:标准化程度高;收效快;问卷法问卷的构成:题目、前言和指导语;人口学数据的记录;问题、备选答案及计算机编码;结束语;问卷法问卷设计的原则:目的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非歧义性原则;非暗示性原则;适度规模原则;研究的主要方法v 调查法:研究者拟出一系列问题请被调查者回答,然后分析整理收集
9、到的资料,以达到描述、解释 和说明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目的。访谈法(口头调查)问卷法(纸笔调查)研究的主要方法v 档案法 按照一定目的收集大量资料,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档案材料:个案资料、事件记录、调查报告、统计资料、出版物、历史文献等研究的主要方法v 档案法优点: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干扰小;适用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和时间跨度较大的趋势研究;缺点: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分析数据的难度也较大;如何看待研究结果v 社会心理学研究结果的“生态学效度”受到质疑;实验室实验的结果不能任意推广到现实情景中;以白人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结论,不能任意推广到一般人群;v 社会心理学研究结论的解释能力较弱“社会
10、心理学危机”v 学习社会心理学理论,一定要把握其局限和适用范围;第一节 概 述v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v 社会心理学简史 v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v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学习论v 代表人物:班杜拉(A.Bandura)v 学习的机制:联想 强化 模仿社会学习论v观察学习:个体通过对他人行为与行为结果的观察,获得新的行为模式,或对已有的行为模式加以修正的过程。v 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 动作再现过程 动机过程社会交换论v 创始人:霍曼斯(G.Homans)v 理论来源:社会交换论是综合了操作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经济学的边际效用递减理论以及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的一些观点而发
11、展起来。v 普遍性命题: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 剥夺-满足命题、侵犯-赞同命题v 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趋利避害精神分析论v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 主要概念和观点:心理结构: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性本能与营养本能生本能和死本能 第一节 概 述v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v 社会心理学简史 v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v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v 社会化v 社会角色v 自我、身份与自尊社会化v社会化: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v社会化: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社会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
12、成员的过程。社会化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化社会化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v 社会化v 社会角色v 自我、身份与自尊社会角色v 社会角色: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 应的心理状态。社会角色的分类角色扮演v角色扮演: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 角色失调v 角色失调:个体在角色扮演中,常常产生矛盾、障碍甚至失效。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v 社会化v 社会角色 v 自我、身份与自尊自我v 自我(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心理学的古老课题自我的核心身份v 身份: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身份的主体v 身份的特点: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契约性 自尊v
13、自尊: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v 自尊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自尊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获得的成功对个体的意义v 自尊需要:自尊v 影响自尊的因素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行为表现的反馈;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根据相似性原理理性地进行社会比较;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v 社会化v 社会角色 v 自我、身份与自尊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v 社会知觉v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v 归因社会知觉v社会知觉:个体对他人、群体及对自己的知觉。人际知觉:对他人和群体的知觉自我知觉:对自己的知觉v社会知觉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心理活动,人的社会化 过程,人的社会动
14、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社会知觉为基础的。社会知觉v 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认知者的经验个体在社会知觉中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自我图式:个体在以往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性的认识 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 认知者的情绪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v 社会知觉v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v 归因印象与印象形成v 印象:个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v 印象形成: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一般会按照以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其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心理学小实验:汤姆是个怎样的人?汤姆与朋友一起去上学,他们走在洒满阳光的街道上,边走边聊天。路过
15、文具店时,汤姆一个人进去买文具。店里挤满了学生,他一面排队等待,一面和一个熟人聊天。这时他看到前天刚认识的一个女孩也走进了文具店,就主动和那女孩打了个招呼。心理学小实验:汤姆是个怎样的人?放学后,汤姆独自离开教室,走出校门。外面阳光明媚,他走在街道有树荫的一边。路过一家饮料店时,汤姆就走了进去。店里挤满了人,汤姆注意到那有几张熟悉的面孔,但他没有打搅他们,一个人安静地排队等待。这时他看到前天刚认识的一个女孩也走进了饮料店,但他好像没有看到一样,没有和那个女孩打招呼。心理学小实验:汤姆是个怎样的人?印象形成的效应v首因效应: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
16、v近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最新印象作用的机制印象形成的效应v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当两种矛盾的信息连续出现时,首因效应突出,当两种矛盾信息间断出现时,近因效应更为明显。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而不熟悉或者少见的人之间容易产生首因效应。印象形成的效应v光环效应(晕轮效应)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以偏概全特质描述特质描述吸引人者吸引人者中等者中等者不吸引人者不吸引人者人格的社会融洽性人格的社会融洽性65.3962.4256.31职业地位职业地位2.252.021.70称职的丈夫
17、(妻子)称职的丈夫(妻子)1.700.710.39称职的父母称职的父母3.544.553.91社会幸福及职业幸福社会幸福及职业幸福6.376.345.28总幸福总幸福11.6011.608.83结婚的可能性结婚的可能性2.171.821.52心理学小实验:你会以貌取人吗?印象形成的效应v刻板印象 个体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物较为概括和固定的看法。印象形成的效应v刻板印象 具有社会适应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在有限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 性质,会使人产生偏见,甚至歧视;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v 总体印象: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个体最终形成的印象并不停留在各种具体特征
18、上面,而是把各种具体信息综合后,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形成一个总体印象。加法模式:人们形成总体印象时参考的是各种品质评分值的总和;70第一次约会时苏珊对约翰的印象(加法)第一次约会时苏珊对约翰的印象(加法)约翰的个别特质约翰的个别特质苏珊的评定苏珊的评定清清 洁洁+10聪聪 明明+10体体 贴贴+4矮矮 小小-5衣着随便衣着随便-9整体印象整体印象+10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v 总体印象:在印象形成中,个体最终形成的印象并不停留在各个具体特征上面,而是把各个具体信息综合后,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形成一个总体印象。加法模式:人们形成总体印象时参考的是各种品质评分值
19、的总和;平均模式:将各种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的高低来形成对他人的总体印象;72第一次约会时苏珊对约翰的印象(平均)第一次约会时苏珊对约翰的印象(平均)约翰的个别特质约翰的个别特质苏珊的评定苏珊的评定清清 洁洁+10聪聪 明明+10体体 贴贴+4矮矮 小小-5衣着随便衣着随便-9整体印象整体印象+10/5=2.00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v 总体印象:在印象形成中,个体最终形成的印象并不停留在各个具体特征上面,而是把各个具体信息综合后,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形成一个总体印象。加法模式:人们形成总体印象时参考的是各种品质评分值的总和;平均模式: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
20、然后根据平均值的高低来形成对他人的总体印象;加权平均模式:根据重要性确定各种特征的权重,然后将权 重与每种特征的强度相乘,最后加以平均;74第一次约会时苏珊对约翰的印象(加权平均)第一次约会时苏珊对约翰的印象(加权平均)约翰的个别特质约翰的个别特质苏珊的评定苏珊的评定清清 洁洁+10聪聪 明明+10体体 贴贴+4*3矮矮 小小-5衣着随便衣着随便-9*2整体印象整体印象+9/5=1.80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v 总体印象:在印象形成中,个体最终形成的印象并不停留在各个具体特征上面,而是把各个具体信息综合后,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形成一个总体印象。加法模式:人们形成总体印象时参考
21、的是各种品质评分值的总和;平均模式: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的高低来形成对他人的总体印象;加权平均模式:根据重要性确定各种特征的权重,然后将权 重与每种特征的强度相乘,最后加以平均;中心品质模式: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 成总体印象;印象管理v 印象管理(印象整饰、印象控制):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过程,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v 作用:个体要为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 须符合社会对他角色的期待。为更好地适应社会,个体就 要实施有效的印象管理。印象管理 按社会常
22、模管理自己 隐藏自我和自我抬高 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 投人所好 v 印象管理策略 中国人重视:重要他人西方人重视:概括化他人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v 社会知觉v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v 归因归因v 归因: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行为原因的分类内归因外归因变化的预测准确的预测控制点理论v 控制点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Rotter)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归因原则v 海德(F.Heider)的不变性原则v 凯利(H.Kelley)的折扣原则v 凯利(H.Kelley)的协变原则 人们归因时如同科学家在科研中寻求规律
23、,试图找出一种效应发生的各种条件的规律性协变。归因的三维理论v 归因时同时要考虑的三种信息 v 归因结果 玛丽对着小丑笑玛丽对着小丑笑特异性信息特异性信息 共同性信息共同性信息 一致性信息一致性信息归因归因情境1(高)玛丽对其他小丑不笑(高)每个人都对这个小丑的表演发笑(高)玛丽总是对着这个小丑的表演发笑刺激客体(小丑)情境2(低)玛丽对小丑表演总是发笑(低)别人对这个小丑几乎不笑(高)玛丽总是对着这个小丑发笑行为主体(玛丽)情境3(高)玛丽对其他小丑不笑(低)别人对这个小丑几乎不笑(低)玛丽以前从未对着这个小丑笑情境归因原则v 海德(F.Heider)的不变性原则v 凯利(H.Kelley)
24、的折扣原则v 凯利(H.Kelley)的协变原则 人们归因时如同科学家在科研中寻求规律,试图找出一种效应发生的各种条件的规律性协变。归因的三维理论影响归因的因素v 社会视角 行动者(当事人)和观察者(局外人)对行动者行为的原因的看法会有差别。v 自我价值保护 个体在归因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v 观察位置v 时间因素 人们会对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动机性归因偏差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v 社会知觉v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v 归因第四节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v 社会动机概述v 主要的社会动机 v 社交情绪社会动机v动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