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氨碱法制纯碱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九章-氨碱法制纯碱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 氨碱法 纯碱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九章第九章 氨碱法制纯碱氨碱法制纯碱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v一、纯碱的性质和用途一、纯碱的性质和用途vNa2CO3,纯碱,苏打,碱灰。易溶于水,在纯碱,苏打,碱灰。易溶于水,在35.4有最大溶解度,温度高于有最大溶解度,温度高于35.4时溶解时溶解度下降。工业纯度为度下降。工业纯度为99%(以(以Na2O)。与水)。与水生成生成1(35.4及以上,碳氧),及以上,碳氧),7(3235.4,温度较窄无工业价值),温度较窄无工业价值),10(32-2.1,晶碱或者洗涤碱,易风化生成,晶碱或者洗涤碱,易风化生成1水碳酸钠)三种水合物。水碳酸钠)三种水合物。v分类分类:超轻质,轻质,重质纯碱。超轻
2、质,轻质,重质纯碱。v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强碱性,高温分解,易生成氧化强碱性,高温分解,易生成氧化钠。钠。v用途:用途:纯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纯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年产量在其年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化学工业的发展水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自平。自2003年起,我国纯碱工业在世界上稳年起,我国纯碱工业在世界上稳居第一居第一 v二二、工业生产方法工业生产方法v生产历史:生产历史:天然碱,草木灰天然碱,草木灰 1791年路布兰法年路布兰法1861年氨碱年氨碱法(苏维尔法)法(苏维尔法)1942联合制碱法(侯德榜)联合制碱法(侯德榜)v(一一)路布兰法路布兰法v化学反应:化学
3、反应:2NaCl+H2SO4=Na2SO4+2HCl NaSO4+2C=Na2S+2CO2 Na2S+CaCO3=Na2CO3+CaSv缺点:缺点:原料利用低,质量差,成本高,间歇生产。原料利用低,质量差,成本高,间歇生产。v(二)氨碱法(二)氨碱法v苏尔维,比利时人,苏尔维,比利时人,v原料:原料:食盐,石灰石,焦炭,氨。食盐,石灰石,焦炭,氨。v优点:优点:原料来源方便,质量好,成本低,原料来源方便,质量好,成本低,连续生产。到上世纪连续生产。到上世纪30年代取代路布兰年代取代路布兰制碱法、成为生产纯碱的主要方法。制碱法、成为生产纯碱的主要方法。v缺点:但是该法食盐利用率低,只能达缺点:但
4、是该法食盐利用率低,只能达到到75,氯离子完全没有得到利用;,氯离子完全没有得到利用;生产生产1t纯碱约有纯碱约有10m3废液排出,污染环废液排出,污染环境,不宜在内陆建厂境,不宜在内陆建厂 v生产过程:生产过程:v石灰石煅烧;石灰石煅烧;v盐水制备;盐水制备;v氨盐水制备及碳酸化;氨盐水制备及碳酸化;v重碱的分离及煅烧;重碱的分离及煅烧;v氨回收。氨回收。v(三)联合法制碱法(侯德榜)(三)联合法制碱法(侯德榜)v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1943年提出了年提出了完整的工业生产方法。完整的工业生产方法。v1961年在大连建成了我国第一座联碱年在大连建成了我国第一座联碱车间,现在
5、已经成为制碱工业的主要车间,现在已经成为制碱工业的主要技术支柱和方法之一。技术支柱和方法之一。v原料:原料:食盐,氨,二氧化碳。食盐,氨,二氧化碳。v产品:产品:纯碱,氯化铵。纯碱,氯化铵。v优点:优点:原料利用率,质量好,成本低,原料利用率,质量好,成本低,连续生产。连续生产。第二节第二节 石灰石煅烧及石灰乳制备石灰石煅烧及石灰乳制备v一、石灰石煅烧的基本原理一、石灰石煅烧的基本原理v作用作用:产物二氧化碳用于氨盐水碳化;产物二氧化碳用于氨盐水碳化;生石灰消化后回收氨。生石灰消化后回收氨。v(一)反应的化学平衡与理论分解温度的确定(一)反应的化学平衡与理论分解温度的确定v1.煅烧反应煅烧反应
6、v CaCO3(s)=CaO(s)+CO2(l)v体积增大的吸热可逆反应体积增大的吸热可逆反应v自由度独立组分数自由度独立组分数-相数相数+21v温度和平衡压力一个确定,另一个随之而定。温度和平衡压力一个确定,另一个随之而定。v2.理论分解温度理论分解温度vCO2分压为分压为0.1MPa时的最低分解温度;时的最低分解温度;v理论上为理论上为1180。v(二)窑气中(二)窑气中CO2浓度的计算浓度的计算 vCO2的来源的来源:碳酸钙和少量碳酸镁分解碳酸钙和少量碳酸镁分解 煤炭燃烧。煤炭燃烧。v配焦率配焦率F:100kg石灰石所配燃料煤质量,百分数。石灰石所配燃料煤质量,百分数。v由于空气中氧不能
7、完全利用,煤的不完全燃烧,产生部由于空气中氧不能完全利用,煤的不完全燃烧,产生部分分CO和配焦率等原因,使窑气中的和配焦率等原因,使窑气中的CO2浓度一般只能浓度一般只能在在40%左右。左右。%10021.0112%3.8410012%3.84%100%33332FCMgCOCaCOFCMgCOCaCOCO 浓度窑气中窑气中CO2浓度计算公式浓度计算公式:二、石灰窑的工艺控制指标及操作控制要点二、石灰窑的工艺控制指标及操作控制要点v石灰窑的形式很多,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连续操作的竖窑。石灰窑的形式很多,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连续操作的竖窑。v石灰窑石灰窑(竖窑竖窑)的结构如图的结构如图。v石灰石和固体燃
8、料由窑顶石灰石和固体燃料由窑顶装入,在窑内自上而下运动,装入,在窑内自上而下运动,经过预热、锻烧和冷却三个区。经过预热、锻烧和冷却三个区。v(一)石灰窑的工艺控制指标(一)石灰窑的工艺控制指标v石灰窑的工艺控制指标主要有生产能力、生产强度、碳酸钙石灰窑的工艺控制指标主要有生产能力、生产强度、碳酸钙分解率、热效率。分解率、热效率。v1.1.石灰窑的生产能力石灰窑的生产能力v即石灰窑每天煅烧石灰石的质量,以即石灰窑每天煅烧石灰石的质量,以Q表示。表示。Q=2Br/Z t/d 式中式中B石灰石的有效容积,石灰石的有效容积,m3;r石灰石的堆积密度,石灰石的堆积密度,t/m3;Z石灰石在窑内的停留时间
9、,石灰石在窑内的停留时间,h。v2.石灰石的生产强度v 通常以石灰窑的单位截面积上每天生产石灰的质量表示。通常以石灰窑的单位截面积上每天生产石灰的质量表示。式中式中A石灰石的生成率,即每千克石灰石经煅烧得到石石灰石的生成率,即每千克石灰石经煅烧得到石灰的千克数灰的千克数。v 3.碳酸钙分解率v窑内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的百分数。窑内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的百分数。v式中式中 a每每100千克生石灰中含氧化钙的千克数;千克生石灰中含氧化钙的千克数;b每每100千克生石灰中含碳酸钙的千克数。千克生石灰中含碳酸钙的千克数。v 通常,石灰窑内碳酸钙的分解率在通常,石灰窑内碳酸钙的分解率在94%96%之间。之间
10、。2/()Wtm d每日投入石灰石的质量 A窑的横截面积=100%5656100aabv4.4.石灰窑的热效率石灰窑的热效率v用于分解碳酸钙的热量与燃料所放出的总热量之比,以用于分解碳酸钙的热量与燃料所放出的总热量之比,以表表示。由于热量损失,石灰窑的热效率在示。由于热量损失,石灰窑的热效率在75%80%之间。之间。v(二)石灰窑操作控制要点(二)石灰窑操作控制要点v1.控制要点:控制要点:v保持窑内温度的分布正常与稳定,同时为了避免空气进入,冲稀保持窑内温度的分布正常与稳定,同时为了避免空气进入,冲稀CO2气体的浓度,分解压力取微正压即可。气体的浓度,分解压力取微正压即可。v为了获得好的石灰
11、质量,要求石灰石块的大小均匀,其块径在为了获得好的石灰质量,要求石灰石块的大小均匀,其块径在110180mm之间,过小则使其通风不良,过大则不宜烧透。之间,过小则使其通风不良,过大则不宜烧透。v 此外,生产中还应注意燃料配比和均匀;空气进量与窑内情况配合;此外,生产中还应注意燃料配比和均匀;空气进量与窑内情况配合;所产窑气及时排出;烧好的石灰随时取出,以保持窑温的稳定。所产窑气及时排出;烧好的石灰随时取出,以保持窑温的稳定。v2.窑气成分窑气成分:v石灰窑正常生产时,从窑顶排出的窑气成分一般为石灰窑正常生产时,从窑顶排出的窑气成分一般为40%42%CO2,0.2%0.3%O2,0.1%0.3%
12、CO,其余为,其余为N2,温度约为,温度约为8595。v窑气中还含有一定数量的固体粉尘,因此气体出窑之后经过洗涤塔洗窑气中还含有一定数量的固体粉尘,因此气体出窑之后经过洗涤塔洗尘降温,再入压缩机压缩后送碳化工序。尘降温,再入压缩机压缩后送碳化工序。v三、石灰乳制备的原理及工艺条件优化三、石灰乳制备的原理及工艺条件优化v(一)石灰乳制备的原理(一)石灰乳制备的原理v1.消化反应消化反应 CaO(s)+H2O=Ca(OH)2(s)放热,体积膨胀的反应。放热,体积膨胀的反应。v2.四种产品四种产品(根据加入水的量)(根据加入水的量)v消石灰,细粉末;消石灰,细粉末;v石灰膏,稠厚;石灰膏,稠厚;v石
13、灰乳,悬浮液,石灰乳,悬浮液,氨回收需要氨回收需要;v石灰水,溶液。石灰水,溶液。(二)工艺条件优化(二)工艺条件优化v氢氧化钙在水中溶解度很低,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其关系氢氧化钙在水中溶解度很低,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其关系如图如图9-3。v石灰的消化速度与石灰石的煅烧时间,石灰所含的杂质,消石灰的消化速度与石灰石的煅烧时间,石灰所含的杂质,消化用水温度以及石灰颗粒大小等因素有关。化用水温度以及石灰颗粒大小等因素有关。v石灰乳较稠,对生产有利,但其粘度随稠厚程度升高而增加。石灰乳较稠,对生产有利,但其粘度随稠厚程度升高而增加。太稠则沉降和阻塞管道及设备。太稠则沉降和阻塞管道及设备。v一般工业上
14、制取和使用的石灰乳中含活性氧化钙约一般工业上制取和使用的石灰乳中含活性氧化钙约160220tt(滴度,(滴度,1tt=0.05mol/L),相对密度约为),相对密度约为1.171.27。四、石灰乳制备工艺流程的组织及运行四、石灰乳制备工艺流程的组织及运行 石灰消化系统的工艺流程见图。石灰消化系统的工艺流程见图。第三节第三节 饱和盐水的制备与精制饱和盐水的制备与精制 v一、饱和盐水的制备一、饱和盐水的制备v氨碱法用的饱和盐水可以来自海盐、池盐、岩盐、井盐水和氨碱法用的饱和盐水可以来自海盐、池盐、岩盐、井盐水和盐湖水等。盐湖水等。v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变化不大,在室温下为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变化不
15、大,在室温下为315kg/m3。工业上的饱和盐水因含有钙镁等杂质而只含工业上的饱和盐水因含有钙镁等杂质而只含NaCl 300kg/m3左右。左右。v制饱和盐水的化盐桶桶底有带嘴的水管,水自下而上溶解食制饱和盐水的化盐桶桶底有带嘴的水管,水自下而上溶解食盐成饱和盐水,从桶上部溢流而出。盐成饱和盐水,从桶上部溢流而出。v化盐用的水来自碱厂各处的含氨、二氧化碳或食盐的洗涤水。化盐用的水来自碱厂各处的含氨、二氧化碳或食盐的洗涤水。二、盐水精制的原理及工艺条件优化二、盐水精制的原理及工艺条件优化 盐水杂质:盐水杂质:粗盐水含钙镁离子,杂质形成沉淀或复盐。粗盐水含钙镁离子,杂质形成沉淀或复盐。杂质危害:杂
16、质危害:v堵塞管道和设备;堵塞管道和设备;v氨和食盐的损失;氨和食盐的损失;v影响产品质量。影响产品质量。精制盐水的方法:精制盐水的方法:石灰石灰-碳酸铵法和石灰碳酸铵法和石灰-纯碱法。纯碱法。v1.1.石灰石灰-碳酸铵法碳酸铵法 v用石灰除去盐中的镁用石灰除去盐中的镁(Mg2+),反应如下:,反应如下:Mg2+Ca(OH)2(s)Mg(OH)2(s)+Ca2+v将分离出沉淀的溶液送入除钙塔中,用碳化塔顶部尾气中的将分离出沉淀的溶液送入除钙塔中,用碳化塔顶部尾气中的NH3和和CO2再除去再除去Ca2+,其化学反应为:,其化学反应为:v2NH3+CO2+H2O+Ca2+CaCO3(s)+2NH4
17、+v2.石灰石灰-纯碱法纯碱法 v 除镁的方法与石灰除镁的方法与石灰-碳酸铵法相同,除钙则采用纯碱法,其碳酸铵法相同,除钙则采用纯碱法,其反应如下:反应如下:vNa2CO3+Ca2+CaCO3(s)+2Na+三、盐水精制工艺流程的组织及操作控制要点三、盐水精制工艺流程的组织及操作控制要点(一)石灰(一)石灰-氨氨-二氧化碳法二氧化碳法v优点优点:成本低廉,适用于海盐。成本低廉,适用于海盐。v缺点:缺点:氨损失大,流程较复杂。氨损失大,流程较复杂。图石灰图石灰-碳酸铵法盐水精制流程碳酸铵法盐水精制流程1-化盐桶;化盐桶;2-反应罐;反应罐;3-一次澄清桶;一次澄清桶;4-除钙塔;除钙塔;5-二次
18、澄清桶;二次澄清桶;6-洗泥桶;洗泥桶;7-一次盐泥罐;一次盐泥罐;8-二次盐泥罐;二次盐泥罐;9-废泥罐;废泥罐;10-石灰乳桶;石灰乳桶;11-加泥罐加泥罐(二)石灰(二)石灰-纯碱法纯碱法优点优点:流程简单,操作环境好,精制度高。流程简单,操作环境好,精制度高。缺点:缺点:成本较高成本较高。图石灰图石灰-纯碱法盐水精制流程纯碱法盐水精制流程1-化盐桶;化盐桶;2-反应罐;反应罐;3-澄清桶;澄清桶;4-精盐水贮槽;精盐水贮槽;5-洗泥桶;洗泥桶;6-废泥罐;废泥罐;7-澄清泥罐;澄清泥罐;8-灰乳贮槽;灰乳贮槽;9-纯碱贮槽纯碱贮槽第四节第四节 精盐水的吸氨精盐水的吸氨 v目的:目的:制
19、备氨盐水,去除少量钙镁杂质。制备氨盐水,去除少量钙镁杂质。v气氨:气氨:来自蒸氨塔。来自蒸氨塔。v一、精盐水吸氨的基本原理与工艺条件的优化一、精盐水吸氨的基本原理与工艺条件的优化 v(一)化学反应(一)化学反应v1.1.氨水生成反应氨水生成反应v NH3(g)+H2O(L)=NH4OH(aq)v2.(NH4)2CO3生成生成vNH3(g)+CO2(g)+H2O(L)=(NH4)2CO3(aq)v3.钙镁离子的沉淀反应钙镁离子的沉淀反应v(二)化学平衡(二)化学平衡vNH3+H2O=NH4OHNH4+OH vK1=0.5,K2=1.8105,v氨在水中主要以氨在水中主要以NH4OH形式存在。形式
20、存在。v(三)原盐和氨溶解度的相互影响(三)原盐和氨溶解度的相互影响v1.溶解度相互制约溶解度相互制约vNH3 ,NaCl;NaCl ,NH3.v由于由于(NH4)2CO3生成,氨的溶解度有所增加。生成,氨的溶解度有所增加。v氨盐水氨的分压较纯氨水低氨盐水氨的分压较纯氨水低。v2.控制吸氨量控制吸氨量v防止防止NaCl溶解度过低。溶解度过低。v理论滴度比为理论滴度比为1。v实际滴度比实际滴度比1.08-1.12.v(四)吸氨热效应(四)吸氨热效应v热效应:溶解热热效应:溶解热+反应热反应热+冷凝热;冷凝热;v冷却除热,过热将失去吸氨作用;冷却除热,过热将失去吸氨作用;v过冷,易结晶堵塞管道,且
21、杂质分离困难;过冷,易结晶堵塞管道,且杂质分离困难;v温度控制在温度控制在70 左右,精盐水左右,精盐水3045 。(五)氨盐水制备的工艺条件优化(五)氨盐水制备的工艺条件优化v1.NH3/NaCl比的选择比的选择v根据碳酸化反应过程的要求,理论上根据碳酸化反应过程的要求,理论上NH3/NaCl之比应为之比应为1:1(mol比比)。而生。而生产实践中产实践中NH3/NaCl的比为的比为1.081.12。v2.温度的选择温度的选择 v盐水进吸氨塔之前用冷却水冷至盐水进吸氨塔之前用冷却水冷至2530,氨气也先经冷却后再进吸氨塔。,氨气也先经冷却后再进吸氨塔。v低温有利盐水吸低温有利盐水吸NH3,也
22、有利于降低氨气夹带的水蒸气含量,降低对盐水,也有利于降低氨气夹带的水蒸气含量,降低对盐水的稀释程度。的稀释程度。v但温度也不宜太低,否则会生成但温度也不宜太低,否则会生成(NH4)2CO32H2O,NH4HCO3等结晶堵塞管等结晶堵塞管道和设备。道和设备。v实际生产中进吸收塔的气温一般控制在实际生产中进吸收塔的气温一般控制在5560。v3.吸收塔内压力吸收塔内压力 v为了防止和减少吸氨系统的泄漏,吸氨操作是在微负压条件下进行,其压为了防止和减少吸氨系统的泄漏,吸氨操作是在微负压条件下进行,其压力大小以不妨碍盐水下流为限。力大小以不妨碍盐水下流为限。二、吸氨工艺流程组织及运行二、吸氨工艺流程组织
23、及运行v常用吸氨塔为多段铸铁单泡罩塔,氨从吸氨塔中部引入,引入处反应剧常用吸氨塔为多段铸铁单泡罩塔,氨从吸氨塔中部引入,引入处反应剧烈,如不及时移走热量,可使系统温度升高烈,如不及时移走热量,可使系统温度升高95C。所以部分吸氨液循。所以部分吸氨液循环冷却后继续,上部各段都有溶液冷却循环以保证塔内温度使塔中部温环冷却后继续,上部各段都有溶液冷却循环以保证塔内温度使塔中部温度为度为60C,底部为,底部为30C。v澄清桶的目的是除去少量钙镁盐沉淀,达到杂质含量少于澄清桶的目的是除去少量钙镁盐沉淀,达到杂质含量少于0.1kg/m-3的标的标准。准。v操作压力略低于大气压,减少氨损失和循环氨引入。操作
24、压力略低于大气压,减少氨损失和循环氨引入。三、碳酸化过程的原理及工艺条件优化三、碳酸化过程的原理及工艺条件优化vNaCl+NH3+CO2+H2O=NaHCO3+NH4Clv工艺要求:工艺要求:v碳酸氢钠的产率高;碳酸氢钠的产率高;v碳酸氢钠的结晶质量好;碳酸氢钠的结晶质量好;v产品中含水量低。产品中含水量低。v(一)碳酸化的基本原理一)碳酸化的基本原理v1.反应机理反应机理v复杂反应体系,分三步进行复杂反应体系,分三步进行v(1)氨基甲酸铵的生成氨基甲酸铵的生成v2NH3+CO2=NH2COO+NH4+v(2)氨基甲酸铵的水解氨基甲酸铵的水解vNH2COO+H2O=HCO3+NH3v(3)Na
25、HCO3结晶生成结晶生成vHCO3+Na+=NaHCO3(二二)氨盐水碳化过程相图分析氨盐水碳化过程相图分析 v吸收二氧化碳并使之饱和的氨盐水溶液及其形成吸收二氧化碳并使之饱和的氨盐水溶液及其形成NaHCO3沉沉淀的过程所组成的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相变化系统。淀的过程所组成的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相变化系统。v该系统由该系统由NH4Cl、NaCl、NH4HCO3、NaHCO3、(NH4)2CO3等盐的溶液及结晶所组成。等盐的溶液及结晶所组成。v这一系统在碳化塔底部固液接近相平衡,因此可以采用固液这一系统在碳化塔底部固液接近相平衡,因此可以采用固液体系相图的分析来判断原料的利用率。体系相图的分析来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