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健康心理学概述[103页]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一章-健康心理学概述[103页]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3页 第一章 健康 心理学 概述 103 课件
- 资源描述:
-
1、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郑莉君郑莉君 主编主编感 谢编写健康心理学一书PPT的人员:张锦琳 马青 向叶敏 江洁 程奕芸 朱丽娜 王剑葆 王瑞春 第一章 健康心理学概述 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第一章 健康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健康心理与心理健康概述第二节 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与现代健康心理学第三节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及体系发展学习目标现代身心健康观是如何认识健康的 中国古代心理保健的主要方法 健康人的心理行为活动方式有哪些特点 健康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一节 健康与心理健康概述 一一健康与身心健康 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关系一一二二(一)古代的健康观(一)古代的健康观古
2、代的健康观包括两个方古代的健康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面的内容:第一,健康的生命观;第一,健康的生命观;第二,健康的疾病观;第二,健康的疾病观;一一(一)古代的健康观1健康的生命观健康的生命观健康即等同于生命,生命的存在就是健康,健康即等同于生命,生命的存在就是健康,“生死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命,富贵在天”这是最早的健康的生命观的体现。这是最早的健康的生命观的体现。一一(一)古代的健康观2健康的疾病观健康的疾病观人们用人们用是否有疾病来看待健康与否,在人类社会历史中很长来看待健康与否,在人类社会历史中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是用这种健康的疾病观来看待健康的。对健的一段时期内都是用这种健康的疾病观来看待
3、健康的。对健康疾病观的认识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康疾病观的认识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神灵医学疾病观神灵医学疾病观自然哲学疾病观自然哲学疾病观自然科学疾病观自然科学疾病观一一(二)现代的健康观1身心健康观的发展身心健康观的发展本世纪初我国青年运动领导人本世纪初我国青年运动领导人杨贤江在在1915年就曾指出:就曾指出:“就健就健康言之,则有身体和精神的两种康言之,则有身体和精神的两种”。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由于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由于现代科技与社会文化的迅猛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现代社现代科技与社会文化的迅猛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普遍面临压力和竞争,社会、心理刺激与
4、疾病的关系开会中的人们普遍面临压力和竞争,社会、心理刺激与疾病的关系开始受到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心理因素在健康与疾病及其相始受到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心理因素在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中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互转化中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一一(二)现代的健康观杭州市科委(1998年)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结果显示,2961 名学名学生中,有生中,有65%的学生对考试有厌烦感,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过度的的学生对考试有厌烦感,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过度的考试焦虑状态,也有部分学生产生神经衰弱的状态。考试焦虑状态,也有部分学生产生神经衰弱的状态。郑日昌教授(1996年)等对全国等对
5、全国3000名大、中专学生的调查发现,名大、中专学生的调查发现,42.73%的学生的学生“做事容易紧张做事容易紧张”,55.92%的学生的学生“对一些事情过分对一些事情过分担忧担忧”,41.7%的学生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冷漠感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冷漠”,67.26%的学生的学生“在心情不舒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在心情不舒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48.63%的学生的学生“对考对考试过分紧张,感到有些吃不消试过分紧张,感到有些吃不消”。一一(二)现代的健康观郑莉君(1998年)在一项国家课题在一项国家课题“蒙汉大学生心理蒙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健康状况研究”中对内蒙古中对内蒙古3200名大学
6、生心理健康状况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下图。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下图。一一(二)现代的健康观一一图图1-1 320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图图1-1显示:显示:320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其状况总体良好,其中有中有29.15%的人有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碍。(二)现代的健康观早在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健康教育家,美国健康教育家鲍尔和和霍尔(Bauer,W.W.&Hull,H.G)就曾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健)就曾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健康定义:康定义:“健康是人们在身体、心情和精神方面都自觉健康是人
7、们在身体、心情和精神方面都自觉良好、精力充沛的一种状态。其基础在于机体一切器官良好、精力充沛的一种状态。其基础在于机体一切器官组织机能正常,并掌握和适应物质、精神环境和健康生组织机能正常,并掌握和适应物质、精神环境和健康生活的科学规律。活的科学规律。一一(二)现代的健康观2现代身心健康观现代身心健康观在不同时期,联合国世界组织对健康界定在不同时期,联合国世界组织对健康界定 一一1948年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二)现代的健康观 一一1989年 增加了增加了“健康
8、的道德”的内容,健康不仅是没有的内容,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健康的道德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健康的道德 从这个健康概念可以看出,健康是身体和心理以及从这个健康概念可以看出,健康是身体和心理以及道德的完美。可见,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不仅要看他身体道德的完美。可见,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不仅要看他身体上是否有生理缺陷和疾病,而且要看他的精神发育是否健全,上是否有生理缺陷和疾病,而且要看他的精神发育是否健全,社会适应是否良好。社会适应是否良好。(二)现代的健康观 一一1998年 从人的从人的生理心理和
9、和行为活动的特点的角度,又提的特点的角度,又提出了人的身心健康的八个标准,即出了人的身心健康的八个标准,即“五快”和和“三良”。五快五快吃得快、便得快、说得快、走得快、睡得快吃得快、便得快、说得快、走得快、睡得快三良三良良好的个性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事能力良好的处事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二二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关系 健康与身心健康一一二二第一节 健康与心理健康概述(一)古代对身心关系的认识据据近代考古学家、人类学家之研究,推测距今之研究,推测距今25000年年至至50000年前的人类,已具有灵魂之观念,或人死后灵魂年前的人类,已具有灵魂之观念,或人死后灵魂继续生活之观念。当时由于科学知
10、识的贫乏,人们不懂继续生活之观念。当时由于科学知识的贫乏,人们不懂得人体的构造和做梦的原因,因而产生了灵魂的观念,得人体的构造和做梦的原因,因而产生了灵魂的观念,灵魂被设想成独立于身体的某种东西,以为心理现象和灵魂被设想成独立于身体的某种东西,以为心理现象和做梦都是灵魂活动的结果,认为灵魂是不死的。当人降做梦都是灵魂活动的结果,认为灵魂是不死的。当人降生的时候,灵魂就来到人体。等人睡着时,灵魂外出游生的时候,灵魂就来到人体。等人睡着时,灵魂外出游荡,人就做梦。灵魂一旦永远离去,人就死亡。荡,人就做梦。灵魂一旦永远离去,人就死亡。二二二二(一)古代对身心关系的认识宗教认为,灵魂居于人或其他物质躯
11、体之内并对之认为,灵魂居于人或其他物质躯体之内并对之起主宰作用,它们亦可脱离这些躯体而独立存在。对起主宰作用,它们亦可脱离这些躯体而独立存在。对于不同的宗教和民族,他们对灵魂有不同的解释。于不同的宗教和民族,他们对灵魂有不同的解释。二二(一)古代对身心关系的认识中国佛教认为:因果报应、轮回转生因果报应、轮回转生之说就是建立在灵魂不死的观念之上的,之说就是建立在灵魂不死的观念之上的,所以人死后要诵经超度亡灵。中国道教所以人死后要诵经超度亡灵。中国道教的许多派别都认为,人的灵魂是一种拥的许多派别都认为,人的灵魂是一种拥有意识的特殊物质,称之为有意识的特殊物质,称之为“元神元神”、又、又叫作叫作“内
12、丹内丹”。这种元神有阴阳之分,经。这种元神有阴阳之分,经过修炼,使人变为纯阳,就可以控制灵过修炼,使人变为纯阳,就可以控制灵魂进出肉体,称之为魂进出肉体,称之为“元神出窍元神出窍”。二二(一)古代对身心关系的认识基督教认为:灵(灵(spirit)是神)是神赐予人的生命本能赐予人的生命本能(life principle),魂是在个人里面的魂是在个人里面的生命表现生命表现(resulting life),而体而体是灵与魂所活动的物质生物或是灵与魂所活动的物质生物或机体机体(material organism)。二二(一)古代对身心关系的认识伊斯兰教根据根据古兰经古兰经认为,认为,灵魂的意义与灵魂的
13、意义与“呼吸呼吸”、“风风”相相关联。灵魂是在身体受造后才关联。灵魂是在身体受造后才受造的,但灵魂是永恒的。在受造的,但灵魂是永恒的。在人死亡时,灵魂会与身体分开;人死亡时,灵魂会与身体分开;在复活之时,灵魂和身体将会在复活之时,灵魂和身体将会重新复合。重新复合。二二(一)古代对身心关系的认识生活于生活于10世纪末、11世纪上半叶的阿拉伯医生阿维森纳的阿拉伯医生阿维森纳(Avicnna)在其所著医疗之书中,提出了维护健康应)在其所著医疗之书中,提出了维护健康应注意的注意的6点内容:点内容:阳光和空气阳光和空气食物和饮料食物和饮料运动和安静运动和安静睡眠和兴奋睡眠和兴奋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情感情感二
14、二(一)古代对身心关系的认识早在早在2000年前,我国古代医学对心身关系就十分重视,对心身关对心身关系就十分重视,对心身关系问题有较为精辟的论述,如系问题有较为精辟的论述,如“形神合一形神合一”的身心统一学说,认为人的身心统一学说,认为人的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的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是相互作用的,提出了动是相互作用的,提出了“形盛则神旺,形衰则神惫形盛则神旺,形衰则神惫”。在情绪与疾。在情绪与疾病的关系方面提出了情绪能致病也能治病,即病的关系方面提出了情绪能致病也能治病,即“以情胜情以情胜情”,“怒伤怒伤肝,悲胜怒,喜
15、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等。等。古代人们的这些论述说明人们当时就意识到了健全的精神宿古代人们的这些论述说明人们当时就意识到了健全的精神宿于健康之身体。初步形成了心、身、物相统一的健康观于健康之身体。初步形成了心、身、物相统一的健康观。二二(二)现代对心身关系的认识在古代关于身心关系的基础上,现代关于心身关系的研究在古代关于身心关系的基础上,现代关于心身关系的研究形成了许多探讨心身关系的学科,主要有以下八个:形成了许多探讨心身关系的学科,主要有以下八个: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心理卫生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咨询学情绪心理学情绪心
16、理学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心身卫生学心身卫生学变态咨询学变态咨询学二二(二)现代对心身关系的认识医学心理学是是研究心理活动与是是研究心理活动与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的心理学分支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学科。各种疾病的心理原因各种疾病的心理原因不同疾病的心理反应不同疾病的心理反应主要的心身疾病等主要的心身疾病等 医学心理学泰斗龚耀先教授二二(二)现代对心身关系的认识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和生物基础的科学。研究行为的动和生物基础的科学。研究行为的动机和情绪、学习和记忆的脑机制、机和情绪、学习和记忆的脑机制、语言和思维的心理过程、学习和记语言和思维的心理过程、学习和记忆
17、的信息加工过程、以及心理障碍忆的信息加工过程、以及心理障碍等问题的生理机制。等问题的生理机制。二二(二)现代对心身关系的认识心理卫生学是研究人类维护身心健康是研究人类维护身心健康的途径、方法、措施的一门学科的途径、方法、措施的一门学科 探讨探讨如何使人达到心身健康、人格健全和如何使人达到心身健康、人格健全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保护人的心理活动的健康,预防精神保护人的心理活动的健康,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疾病的发生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和价值,提高工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和价值,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作和学习效率,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二二(二)现代对心身关系的认识心理咨询学
18、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咨询者与来访者理论和技术,通过咨询者与来访者的协商、交谈和指导过程,提供可的协商、交谈和指导过程,提供可行性建议,针对正常人和轻度心理行性建议,针对正常人和轻度心理障碍者的各种适应和发展问题,帮障碍者的各种适应和发展问题,帮助来访者进行探讨和研究,从而使助来访者进行探讨和研究,从而使其达到自立自强,增进健康水平和其达到自立自强,增进健康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二二(二)现代对心身关系的认识情绪心理学主要探讨伴随人的活动主要探讨伴随人的活动出现的各种情绪情感体验。出现的各种情绪情感体验。研究情绪情感体验的发生机制及这研
19、究情绪情感体验的发生机制及这种情绪情感体验对人心理活动的影种情绪情感体验对人心理活动的影响。响。二二(二)现代对心身关系的认识环境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与自主要探讨心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自然环境、然环境的关系,如自然环境、气候、景观城市发展等对人心气候、景观城市发展等对人心理的影响。理的影响。心理与社会环境:心理与社会环境: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等心理与文化环境:心理与文化环境: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与习惯等二二(二)现代对心身关系的认识心身医学是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是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广义广义的心身医学主要研究包括复杂的社会环的心身医学主要研究包括复杂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生活事件等与社会、心
20、理密切境、人际关系、生活事件等与社会、心理密切相关因素相关因素,以心理为中介所引发的以躯体症状以心理为中介所引发的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失调。为主要表现的失调。狭义狭义心身医学是研究心身疾病、身心障碍等心心身医学是研究心身疾病、身心障碍等心理应激、个体易患素质、社会环境等因素在人理应激、个体易患素质、社会环境等因素在人体内相互作用所致的功能和器质性疾病。体内相互作用所致的功能和器质性疾病。二二(二)现代对心身关系的认识变态心理学是从人的心理行为异常是从人的心理行为异常入手,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入手,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及形成的原因。发展和变化规律及形成的原因。第二节 中国
21、古代心理健康思想与现代健康心理学 中国古代健康心理学思想发展脉络一一第二节 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与现代健康心理学 中国古代心理保健的主要原则和方法二二 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对现代心理保健的启示三三 从从发展过程上看,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大致可以上看,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划分为四个阶段:1先秦时期为准备阶段先秦时期为准备阶段2秦汉至隋唐时期为形成阶段秦汉至隋唐时期为形成阶段3宋元时期为完善阶段宋元时期为完善阶段4明清时期为普及阶段明清时期为普及阶段一一从从思想内容上看,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基本上是沿上看,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基本上是沿着这样三条路径发展的:着这样三条路径发
22、展的:一条是古代哲学思想家一条是古代哲学思想家的健康心理思想,其以先秦诸的健康心理思想,其以先秦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为发端,以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为子百家的哲学思想为发端,以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为代表,而后历代哲学思想家或继承或延伸儒道两家思代表,而后历代哲学思想家或继承或延伸儒道两家思想,并在其著作中论述了丰富的健康心理思想。想,并在其著作中论述了丰富的健康心理思想。一一另一条是医学思想家和养生学家的健康心理思想另一条是医学思想家和养生学家的健康心理思想,其以黄帝内经为发端,此后历代医学家、养生其以黄帝内经为发端,此后历代医学家、养生家在其著作中系统阐释了宏富并颇具价值的健康心家在其著作中系统阐释
23、了宏富并颇具价值的健康心理思想。理思想。再一条是古代教育思想家再一条是古代教育思想家的教育观念中蕴含的心理的教育观念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健康教育思想。一一中国古代健康心理学思想发展脉络一一第二节 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与现代健康心理学中国古代心理保健的主要原则和方法二二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对现代心理保健的启示三三在在“形神合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古代在心理保健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古代在心理保健方面主张做到方面主张做到形神共养,即既要保养身体,以促进心,即既要保养身体,以促进心理健康,也要保养精神,以促进身体健康。理健康,也要保养精神,以促进身体健康。(一)形神共养二二形形,即人的形体,包括构
24、,即人的形体,包括构成人体的脏腑、经络、精、成人体的脏腑、经络、精、气、血、五官九窍、肢体气、血、五官九窍、肢体以及筋脉、肉、皮、骨等。以及筋脉、肉、皮、骨等。神神,即精神、意识和思维,即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包括情绪、思想、活动,包括情绪、思想、性格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性格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我国古代思想家强调我国古代思想家强调“形神兼形神兼顾顾”的共养观,但古代先哲们的共养观,但古代先哲们同时也指出同时也指出“以养神为主以养神为主”,认为认为“抱神以静,形将自正。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庄子(庄子在宥)在宥)(二)以养神为主二二庄子庄子古人强调养神,并且指出古人强调养神,并且指出兴趣爱好对于养
25、神尤对于养神尤为重要,继而古人提出为重要,继而古人提出“陶情冶性法陶情冶性法”,即主,即主张通过兴趣爱好来陶冶身心,增进身心健康。张通过兴趣爱好来陶冶身心,增进身心健康。如管子如管子内业中说:内业中说:“去忧莫若乐去忧莫若乐”。(二)以养神为主二二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中提到:“弹琴瑟,调心弹琴瑟,调心神,和性情,节嗜欲神,和性情,节嗜欲”。(二)以养神为主二二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也指出也指出:“诗书悦心,山诗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林逸兴,可以延年”。(二)以养神为主二二中国古人提倡中国古人提倡“养神重德养神重德”,儒家、道家、中医学家普遍如普遍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