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单元2-课件(2).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161619
  • 上传时间:2022-07-26
  • 格式:PPT
  • 页数:90
  • 大小:1.7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单元2-课件(2).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学前 儿童 健康 教育 活动 指导 单元 课件
    资源描述: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与活动指导Page 2单元单元2 2 学前儿童社会学发展学前儿童社会学发展第一课 社会性概述第二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第三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Page 3知知识识目目 标标了解社会性的产生;了解社会性的产生;掌握社会性的内容;掌握社会性的内容;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能够准确分析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能够准确分析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单元单元2 2 学前儿童社会学发展学前儿童社会学发展Page 4他

    2、为什么打别的小朋友他为什么打别的小朋友 磊磊是班里新来的幼儿,胖胖的,高高的,很招人喜爱。不出两磊磊是班里新来的幼儿,胖胖的,高高的,很招人喜爱。不出两天,他就和全班的孩子玩熟了,孩子们也都很喜欢跟他玩。可过了一天,他就和全班的孩子玩熟了,孩子们也都很喜欢跟他玩。可过了一段时间,经常有小朋友来向老师告他的段时间,经常有小朋友来向老师告他的“状状”,说他打人。老师耐心,说他打人。老师耐心地询问了几件事的经过才明白,原来磊磊打人的事几乎都是打抱不平,地询问了几件事的经过才明白,原来磊磊打人的事几乎都是打抱不平,如抢玩具的事、拥挤的事等。而他帮助的也都是班上那些胆小、懦弱如抢玩具的事、拥挤的事等。而

    3、他帮助的也都是班上那些胆小、懦弱的孩子。后来,老师在与磊磊的交谈中,得知磊磊最喜欢看武打片和的孩子。后来,老师在与磊磊的交谈中,得知磊磊最喜欢看武打片和动画片奥特曼,那里面的英雄豪杰是他最钦佩的人。动画片奥特曼,那里面的英雄豪杰是他最钦佩的人。如何理解磊磊打人的行为,作为老师应该如何处理?如何理解磊磊打人的行为,作为老师应该如何处理?案例导入单元单元2 2 学前儿童社会学发展学前儿童社会学发展Page 5第一课第一课 社会性概述社会性概述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学者都把人类各种不同的需要归为两大类,即生物性(生理性)需要与社会性需要。社会性需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需要,如劳动需

    4、要、交往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成就需要等。社会性需要是后天习得的,源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属于人类社会历史的范畴,并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社会性需要也是个人生活所必需的,如果这类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使个人产生焦虑、痛苦等情绪。人自出世之后便成为各种社会团体中的一分子。一、一、社会性的产生社会性的产生Page 6第一课第一课 社会性概述社会性概述二、二、社会性的内容社会性的内容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1.婴儿期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婴儿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的时期。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自我评价的主要特点是: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一般都过高地评价自己。幼儿活

    5、动的独立性逐渐增强。(1)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Page 7第一课第一课 社会性概述社会性概述从形式上看,自我是由知、情、意三方面统一构成的高级反映形式。自我认识。自我认识的对象包括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动作和行动、自己的心理活动。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在23岁开始出现。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第二,常带有主观情绪性。第三,受认识水平的限制。自我调节。(2)自我意识涵盖的内容。Page 8第一课第一课 社会性概述社会性概述情绪情感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2.(1)婴儿情绪情感的产生与发展。新生儿已有明显的情绪反应,“落地哭”就是由于身体不舒适引起的消极

    6、情绪,36周的婴儿会出现社会性的微笑。婴儿通常用表情与他人进行交流,人们通常把表情称为“情绪的语言”。23岁的儿童在讲述一个故事或一件事时,总是一边说,一边做表情和动作。3岁左右的儿童能比较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也能正确领会别人表露的情感,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研究发现,基本情绪在个体生活中的显现不是同时的,它们的发生有一个时间顺序,如表2-1所示。这种顺序服从于婴儿的生理成熟和适应的需要。基本情绪的发生既有一般规律,又有个体差异。Page 9第一课第一课 社会性概述社会性概述表2-1 个体情绪发生时间Page 10第一课第一课 社会性概述社会性概述(2)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情

    7、感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表情日渐社会化。Page 11第一课第一课 社会性概述社会性概述(3)幼儿园中良好情感的培养。情感培养的目标。第一,培养幼儿的自信感。第二,培养幼儿的信赖感。第三,培养幼儿的合群感。第四,培养幼儿的惜物感。情感活动在实践中的运用。第一,专门的情感活动。第二,渗透性的情感活动。幼儿园情感教育的实效。Page 12第一课第一课 社会性概述社会性概述个性的发展个性的发展3.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包括兴趣、需要、气质等方面。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和特点为:(1)先天气质差异(出生至1

    8、岁前)。孩子从刚刚出生开始,就显示出个人特点的差异。(2)个性特征的萌芽(13岁前)。此间孩子的各种心理过程包括想象、思维等逐渐齐全,发展迅速。(3)个性初步形成(36岁)。儿童的心理水平逐渐向高级发展,特别是随着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有意性的发展,其个性的完整性、稳定性、独特性及倾向性各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标志着儿童个性逐步形成。Page 13第一课第一课 社会性概述社会性概述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的发展4.(1)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亲社会行为的萌芽期(2岁左右)。据调查,儿童在接受正规的道德或规范训练之前的很长时间里,可能会有类似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各种亲社会行为迅速发展期(37岁)

    9、。此阶段儿童的各种亲社会行为得到迅速发展。此阶段亲社会行为发生频率最多的是合作行为,如合作性游戏。Page 14第一课第一课 社会性概述社会性概述(2)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内容。助人与分享。儿童很早就表现出利他行为,但这种行为是随着儿童社会化的认知的发展而变化的。合作。在出生后的第二年,合作行为开始发生并迅猛发展。安慰与保护。儿童早期就会对他人的悲伤情感做出不同反应,并逐步发展出复杂的亲社会性干预意图与行为。Page 15第一课第一课 社会性概述社会性概述 (3)影响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社会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环境主要包括社会文化和电视媒介。儿童日常的生活情境。儿童日常的生活情境主要包括两方面

    10、,分别是家庭和同伴的相互作用。移情。移情是指站在他人立场上,体验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第一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其次,给予共情和回应。再次,引导出教育契机。第二步,学会体验他人的情绪感受。第三步,角色互换,推己及人。Page 16第一课第一课 社会性概述社会性概述小案例小案例移情训练移情训练 许洋小朋友摔了一跤,小朋友见了都笑话他:“活该。”“真滑稽。”许洋听了,差点要哭出来了。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进行讨论,让许洋讲讲自己摔跤后的感受,包括自己摔得如何疼痛,心里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看见大家笑话自己时,心里又很难受等。许洋一讲,不仅让幼儿认识到了别人摔跤后的“痛苦”和“需要人关心”的心情,而且

    11、引发了他们的情感话题。有的说:“我上次吹气球怎么也吹不好,我很难过。”有的说:“上次我在街上突然找不到妈妈了,心里很着急。”有的说:“我养的一只小鸟死了,我很伤心。”这时,再让幼儿想想笑话许洋摔跤对不对,他们都说不对。Page 17第一课第一课 社会性概述社会性概述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5.(1)性别角色与学前儿童的性别行为。性别角色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社会对男性和女性行为的要求可以表现在任何方面,大到社会分工、家庭分工,小到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处处都有一把无形的尺子在衡量着,也时时有一个框架在束缚着,使一个人自觉不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去活动、

    12、交往,这就是性别角色的作用。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以儿童性别概念的掌握为前提的,即只有当孩子知道男孩和女孩是不同的,才能进一步掌握男孩和女孩不同的行为标准。性别角色属于一种社会规范对男性和女性行为的社会期望。Page 18第一课第一课 社会性概述社会性概述(2)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与特点。第一阶段,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岁)。第二阶段,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34岁)。第三阶段,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57岁)。Page 19第一课第一课 社会性概述社会性概述 性别行为的产生(2岁左右)。2岁左右是儿童性别行为初步产生的时期。具体体现在儿童的活动兴趣、选择同伴及社会性发展三方

    13、面。性别行为的发展(37岁)。进入幼儿园前后,儿童之间的性别角色差异日益稳定、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游戏活动兴趣方面的差异。第二,选择同伴及同伴相互作用方面的差异。第三,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差异。(3)学前儿童性别行为的发展阶段。第一课第一课 社会性概述社会性概述社会交往的发展社会交往的发展6.社会交往是指人与人为交流认识或情感而相互作用的过程。(1)03岁儿童社会交往的产生与发展。婴儿最初的社会交往发生在与父母的交往中。(2)36、7岁幼儿社会交往的发展。幼儿交往的范围扩大了,幼儿交往的对象除了父母和亲人,还增加了教师和同伴。幼儿与教师的交往。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幼儿和教师之间是相互尊

    14、重的,且幼儿要服从教师的权威。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Page 20第一课第一课 社会性概述社会性概述道德的发展道德的发展7.道德品质是指一个人在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学前儿童的道德内容主要包括移情、利他心、同情和怜悯、互惠和分享、遵守社会规则、同情和依恋父母等。(1)03岁儿童道德的产生和发展。(2)36、7岁幼儿道德的发展。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幼儿的道德是从无律阶段发展到他律阶段的。Page 21第一课第一课 社会

    15、性概述社会性概述 (3)学前儿童德育的内容。培养学前儿童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学前儿童对同伴友爱互助。培养学前儿童爱父母、爱老师、爱幼儿园。培养学前儿童爱劳动、爱劳动人民。培养学前儿童诚实、勇敢的品质。初步培养学前儿童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前儿童活泼、愉快、主动、开朗的性格。Page 22第一课第一课 社会性概述社会性概述1攻击性行为。嫉妒行为。23退缩性行为。破坏性行为。45残忍行为。6欺骗行为。(4)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Page 23Page 24第二课第二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一、一、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的分类

    16、精神分析理论的分类1.本能理论认为,人是受本能驱动的,即驱力。驱力分为性驱力即力比多和攻击本能也称死亡本能。弗洛伊德认为这些是人从事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即人的活动都可以从性或者攻击本能上去解释。有人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有泛性论的倾向。(1)本能理论。Page 25第二课第二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2 2)人格理论。人格理论。人格理论认为人格结构有三个组成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将在下文详细介绍。(3 3)意意识层识层次次论论。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种。意识可以被自我感知;前意识存在于意识之中,但不能被感知,经提醒后才可以被感知,

    17、典型的如舌尖效应;潜意识也存在于意识之中,但不能被感知,经提醒后也不能够被感知。Page 26第二课第二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核心概念核心概念2.(1 1)本我。本我。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个人行为是三种成分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我指原始的自己,它是人出生时人格的唯一成分,也是建立人格的基础。它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在儿童发展过程

    18、中,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他们只追求基本需要的满足。Page 27第二课第二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2 2)自我。自我。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是被现实了的本我。自我是本我和外界关系的调节者,它奉行现实原则,一方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所以自我不再遵循“快乐原则”去追求无条件的、即刻的满足,而是按照逻辑,接受现实,并在“现实原则”的指导下,力争既不与现实的要求相冲突,又能使自己获得满足。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的理性部分,它的任务是对外感受现实、认识现实、适应现实,对内负责管理本能冲动和

    19、欲望的疏泄。Page 28第二课第二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3 3)超我。超我。超我是从自我中发展起来的部分,是人格中的最高层次和理想部分,是道德化了的自我。从形成的顺序来看,它是人格结构中最后形成的部分。它是儿童时代对父母道德行为的认同,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超我遵循“理想原则”,由自我理想和良心构成,通过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使人产生内疚感。Page 29第二课第二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4 4)心理性欲阶段。心理性欲阶段。第一

    20、个阶段,口唇期(01岁)。这个时期的动欲区是嘴。第二个阶段,肛门期(13岁)。这一时期的动欲区在肛门区域。第三个阶段,性器期(36岁)。在这个阶段里,最显著的两种行为现象是“恋亲情结”和“认同作用”。第四个阶段,潜伏期(5、612岁)。所谓“潜伏”,指的是儿童对性器兴趣的消失。第五个阶段,生殖期(1220岁)。到了青春期,随着生理发育的成熟,进入人格发展的最后时期生殖期。Page 30第二课第二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心理学精神分析的鼻祖心理学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医生兼心理

    21、学家,精神分析的创建者。早年从事神经学的研究,应用催眠治疗精神疾病。1893年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癔症研究,提出一个假设,认为病人把曾有过的情绪经验推到意识之外,由此阻碍了许多心理能力;通过催眠回忆后,情绪发泄了,病就痊愈,此则宣泄法或净洗法。由此逐渐发展了精神分析技术。由于对病人及对自己的梦的观察和分析,弗洛伊德发现和确认了无意识心理现象。提出梦是愿望的满足,形成了梦的分析技术。1900年出版梦的解析一书。这是用前所未有的思路,别出心裁地开创一种研究心灵和精神病理现象的新领域。资料卡资料卡Page 31第二课第二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1905年弗洛伊德出

    22、版性欲三论一书,他把生物发生原则用于研究心理性欲的发展,对这一问题做了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的观察和概括。1914年弗洛伊德发现自恋的心理现象,并以单一的先天内部驱力,即爱力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生命由此得以支持。这一能量称为生本能,其投注于外的即为爱情的对象,投注于内的即为自我爱恋。1920年,弗洛伊德修正关于本能驱力的学说,提出死本能作为补充。1923年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他详尽阐述了精神装置的理论,认为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资料卡资料卡Page 32第二课第二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1927年发表了幻想的未来,对宗教做了精神分析的评述。1930年他

    23、对现代文明做了剖析,并在生命最后年代(19341938年)写了摩西和一神教的批评性论著。弗洛伊德终生从事著作和临床治疗。他的思想极为深刻,研讨问题中,往往引叙历代文学、历史、医学、哲学、宗教等材料。他思考敏锐,分析精细,推断循回递进,构思步步趋入,揭示出人们心灵的底层。这就是精神分析的内容极其丰富的根源。资料卡资料卡Page 33第二课第二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5 5)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阶段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阶段论。针对弗洛伊德理论的不足之处,埃里克森提出了自己的发展观。他认为:发展是内在本能与外部文化和社会要求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非性本能的产物,因此

    24、称自己的理论为心理社会阶段论;儿童是主动的探索者,能够适应环境并希望控制环境,并不是被动地受环境的影响;人格的发展并非止于青春期,而是贯穿其一生的。第一个阶段,信任对不信任(出生1岁)。第二个阶段,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第三个阶段,主动对内疚(37岁)。第四个阶段,勤奋对自卑(712岁)。第五个阶段,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第六个阶段,亲密对孤立(1830岁)。第七个阶段,繁殖对停滞(3065岁)。第八个阶段,自我完整对失望(65岁以后)。Page 34第二课第二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埃埃 里里 克克 森森 埃里克森(E.H.Erikson

    25、,1902-1994),美国精神分析医生,现代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祖籍丹麦,生于德国法兰克福,1939年入美国籍。19331939年在波士顿对儿童进行精神分析,并在哈佛、耶鲁等的医学院和人类关系学院任职,曾与人类学家一同去印第安人居留地对苏人和尤洛克人进行文化人类学调查。19391944年参加加利福尼亚大学儿童福利学院“纵向儿童指导研究”,涉及人的生命周期各阶段中冲突的解决及儿童游戏的性别差异等领域。后去加利福尼亚、堪萨斯等处任教,逐渐形成人格发展渐成说。资料卡资料卡Page 35第二课第二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1950年出版重要著作儿童期与社会一书。该

    26、书内容广泛,包括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两方面的材料,对同一性、同一性危机、心理社会延缓期等概念都有初步探讨。在该书及后来一些著作中,他提出了一个有关儿童发展的新学说。1961年后任哈佛大学人类发展学和精神病学教授。这段时期的研究和著作主要以他所发展的新学说为基础并着重研究自我同一性问题。他的自我心理学理论已超出精神分析的临床范围,广泛渗透到社会科学诸领域,其声誉也超出了美国国界。主要著作有童年与社会青年人路德:一个精神分析与历史的研究同一性:少年和危机甘地的真理:论不抵抗精神的来源新同一性的因次杰弗逊讲演集生活史和历史的瞬间等。资料卡资料卡Page 36第二课第二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

    27、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3.儿童早期的生命经验对其终身有重要影响。(1)(2)(3)(4)认为各种需要的满足与冲突的解决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动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连续并有阶段性的。认为人格完善与儿童内在的动机与情感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Page 37第二课第二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4.(1)尽可能给予幼儿良好的早期生命经验。(2)社会教育应致力于完整人格的培养。(3)尽可能妥善满足幼儿的各种生理与心理需要,帮助他们面对种种

    28、成长冲突,促进其发展。Page 38第二课第二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二、二、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主要学说主要学说1.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学说有多拉德(J.Dollard)和米勒(N.E.Miller)的强化模仿学习说、罗特(J.B.Rotter)的预期强化学习说和班杜拉(A.Bandura)的观察榜样模仿学习说。Page 39第二课第二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核心概念核心概念2.(1)直接强化。它是指个体直接体验到自己行为后果而受到的强化。(2)替代强化。它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惩性后果而受到强化。(3

    29、)自我强化。它是指学习者以自我评价的个人标准来强化自己的行为,凡是符合个人标准的行为就会得到自我肯定,凡是不符合个人标准的行为就会受到自我批评。Page 40第二课第二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4)自我效能感。它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5)直接学习。班杜拉认为,对于个体社会行为的掌握而言,与模仿相比,直接学习是一种更基本的途径。(6)模仿。班杜拉认为,模仿在儿童行为的习得中是一种更重要的途径或机制。因为人类社会的一些行为是无法直接学习的,而必须依靠模仿。Page 41第二课第二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

    30、发展的主要理论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3.(4)观察学习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3)直接学习是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基本途径。(2)自我认知在儿童的社会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强化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机制。Page 42第二课第二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4.为儿童提供展示自我能力与成就的机会与舞台。重视恰当的行为强化。为儿童提供值得模仿的环境与榜样。Page 43第二课第二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班班 杜杜 拉拉 班杜拉(Alb

    31、ert Bandura,1925)出生在加拿大艾伯特省的蒙达。1949年他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学士学位。1951年他在美国爱荷华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翌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53年他到维基台的堪萨斯指导中心担任博士后临床实习医生,同年应聘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执教,1964年升任正教授,在这期间,受赫尔派学习理论家米勒、多拉德和西尔斯的影响,把学习理论运用于社会行为的研究中。此后,除了1969年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一年外,一直在该校任教。其中,1976年至1977年出任心理学系主任。班杜拉的奠基性研究促使了社会学习理论诞生,从而也使他在西方心理学界获得了较高的声望。他在 1972

    32、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3年获加利福尼亚心理学会杰出科学成就奖,197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资料卡资料卡Page 44第二课第二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主要著作有:社会学习与个性发展(1963年,与理查德沃尔特斯合著)、通过榜样实践进行行为矫正(1965年)、行为改变的原理(1969年)、认同过程的社会学习理论(1972年)、榜样理论:传统、趋势和争论(1972年)、攻击:社会学习分析(1973年)、社会学习理论(1976年)、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理论(1986年)、自我效能感:控制的实施(1997年)。资料卡资料卡P

    33、age 45第二课第二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三、三、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根据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对过失和说谎的认识,以及对公正的认识的考察和研究,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有序的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出生2岁)。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科尔伯格。Page 46第二课第二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皮亚杰与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与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是当代著名心理学家,

    34、瑞士人,毕生从事认识发展的跨学科研究。作为一个发生认识论者,他的许多研究涉及儿童期的概念获得和认识发生,尤其是在儿童物理知识和逻辑数理知识习得方面的研究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成果,他的理论和研究不仅引起国际心理学界的高度重视,也在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皮亚杰对儿童逻辑和数学概念发展的研究在其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系统研究了儿童的逻辑发展、数概念、守恒概念、空间与时间概念等的发生发展,对儿童是如何获得这些概念的过程和特点做出了详尽的心理分析,并说明了影响儿童概念获得的因素。他有关数学概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反映在以下五部著作中儿童的数学概念(1952年)、儿童的几何概念(1960年)、儿童的空间

    35、概念(1967年)、儿童的时间概念(1969年)、儿童的机遇观念的起源(1975年)。资料卡资料卡Page 47第二课第二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核心概念核心概念1.(1)自我中心主义。自我中心主义是皮亚杰提出的概念,是指婴儿在判断和行为中有受自己的需要与感情的强烈影响的倾向。(2)前道德阶段。皮亚杰认为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前运算思维时期,他们对问题的考虑都还是自我中心的。他们不顾规则,按照自己的想象去行动。他们的行动易冲动,感情泛化,行为直接受行动的结果所支配,道德认知不守恒。(3)前习俗水平。处在前习俗水平的儿童,他们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

    36、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他们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来判断好坏是非。Page 48第二课第二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主要观点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主要观点2.(1)儿童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道德发展的机制就是道德判断的认知结构的变化和改组。(3)道德发展的动力是来自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儿童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建构自己的道德经验,形成和改变自己的道德认知结构。(2)道德发展作为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由于认知结构的变化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Page 49第二课第二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关于儿童道

    37、德发展的主要观点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主要观点2.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要适应并促进儿童的发展水平。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接受幼儿不成熟的思维,也要为他们走向成熟搭建桥梁,帮助儿童向更高的理解水平发展。道德经验的丰富是儿童道德认知结构变化的基础,教育者应当为儿童提供积累道德经验的机会,并引导儿童从对这些经验的反馈中学习。Page 50第三课第三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一、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表现出如下特点:(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

    38、、非等速的。(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Page 51 (1)容易变化,情绪呈现出两极化的特征。幼儿的情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支配,如遇到不高兴的事易哭闹,稍加劝导又破涕为笑,所以这时儿童的情感不够稳定。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情感的稳定性逐步增长起来。第三课第三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Page 52 情绪的两极性情绪的两极性 古人两千多年前就把情绪归纳为最基本的好与恶两种,认为:“喜生于好,怒生于恶好物乐也,恶物哀也。”(左传)把情绪

    39、分为对立的两端,这就是情绪的两极性。情绪的两极性可表现为肯定的和否定的相对立的性质,如满意和不满意、喜悦和悲伤、爱和憎等。在每一对相反的情绪中间有许多程度上的差别,表现为多样化的形式。同一事件对同一个人有时可出现两极的对立情绪和情感。例如,学习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可能引起愁闷,也可能引起激奋。这对立的两极也可以因一定的条件而互相转化。资料卡资料卡第三课第三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Page 53 两极性也可表现为积极的(增力的)和消极的(减力的)两方面。前者可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如喜悦可促使人积极地行动;后者则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如悲伤引起的郁闷

    40、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两极性也可表现为紧张和轻松(紧张的解除)。这种两极性往往在人的活动的紧要关头表现出来,如考试或比赛前的紧张情绪,在突然紧张情况下或在危险的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应激状态。当紧急关头过去和应激状态消失之后,即出现紧张的解除或轻松的状态。两极性还可表现为激动和安静。激动的情绪称为激情,与此相对立的是安静的情绪。在多数情况下,人处于安静的情绪状态。介于激动与安静这两极之间,微弱、平静而持续的情绪或情感状态,称为心境。情绪也可表现强度上的不同。心理学家常常根据情绪的强度把怒分为愠怒、愤怒、大怒、盛怒、狂怒等,把喜分为欣喜、欢喜、狂喜等。较弱的情绪已接近于情感,而很强的情绪则就是激情。资料

    41、卡资料卡第三课第三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Page 54 (2)容易受感染。幼儿情绪易受感染与幼儿情绪的易变性和暗示有关系。例如,新入园的一个幼儿哭着要妈妈,已经适应幼儿园生活的一些孩子也会跟着哭;一个孩子笑,一些幼儿也会莫名其妙地跟着笑,如果老师问“你为什么笑”,幼儿往往说“不知道”,或者指指别人说“他也笑”。这种有趣的现象,在婴儿期和幼儿初期是十分常见的。第三课第三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Page 55 (3)具有冲动性。情绪的易冲动性在婴儿和幼儿初期儿童身上表现特别明显,他们常常处于激动状态,

    42、而且来势汹汹,不能自制。教师在组织幼儿教育活动时,要把握幼儿情绪易冲动的特点,在恰当的时候提出活动的要求。正确理解幼儿情绪的冲动性,有助于成人做好儿童的教育工作。第三课第三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Page 56小案例小案例今天,我们不能生气今天,我们不能生气 一位妈妈在送女儿去学弹琴的路上,告诉她明天妈妈要出差的事情,孩子马上搂住妈妈的胳膊说:“嗯嗯,妈妈我不舍得让你走。”每次出门之前这位妈妈都会明白地告诉孩子,而且说明几天回来,从来不会不告诉孩子突然就走了。虽然女儿也依恋,但她觉得还是让女儿做到心中有数更好,这样女儿安全感更强,可控性更好,也就

    43、能理智地接受。女儿说:“妈妈,这回出差需要几天?”妈妈说:“两天,两天就回来了。”女儿说:“我会想你的。”妈妈说:“我也会想你,不过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呀!”第三课第三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Page 57小案例小案例 为了减轻女儿的依恋,妈妈开玩笑地说:“妈妈走了,就不用每天让你练琴了,你就可以自由了呀。”女儿接着说:“那我也愿意妈妈在家。”“是吗?”妈妈微笑地爱抚着女儿,女儿也很平静。过了一会儿,女儿突然地冒出一句话:“妈妈,今天我可不敢和你生气啦,我也不能伤心了。”妈妈问:“为什么?”女儿答:“因为你明天就要走了,我们需要两天才能见

    44、面呀,如果今天我们生气了,这两天多难受呀!”妈妈心里一震,多好的孩子呀!她提醒我们要珍惜亲情,珍惜我们在一起的时光,于是情不自禁地搂紧了女儿。第三课第三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Page 58学前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在前面已经做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第三课第三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Page 59 二、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生理成熟生理成熟1.根据格赛尔的成熟理论,个体的发展要以成熟为基础,而成熟则取决于基因所决定的时间表。在尚未成熟之前,儿童有一个准备阶段,这

    45、个准备阶段就是生理机制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相应的学习能力尚不具备,这时如果让他们学习某种知识或技能,就难以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教育者要尽可能在儿童生理成熟的基础上提出恰当要求,同时也要注意满足儿童的生理需要,以促进积极的社会学习,防止问题行为的发生。人有关。成人应该鼓励幼儿进行身体活动进而更好地帮助儿童,而不是总想着尽力使儿童保持安静。另外,儿童自身的生理特点对其社会性发展也会有影响。第三课第三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Page 60气质气质2.儿童的气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平易型(随和型、容易抚育型,40%):对

    46、新刺激(如陌生人、物、景)的反应是积极接近,对环境的改变适应性较快;情绪反应温和,心境积极,看到生人常微笑;醒后很愉快,不爱哭闹。(2)麻烦型(困难型、抚育困难型,10%):生物活动无规律,成人难以掌握他们的饥饿和尿便规律;对新刺激的反应消极或适应较慢;情绪反应强烈且经常为消极反应,心境消极;醒来未睁眼就哭闹;遇到困难后大喊大叫。第三课第三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Page 61(3)动作缓慢型(缓动型,15%):对新刺激的反应不强烈且经常为消极反应(如回避),反复接触后方可慢慢适应;活动水平低;生活规律,仅有轻度紊乱;心境消极。与麻烦型不同的是,

    47、这些儿童无论是积极反应还是消极反应都很温和。(4)中间型(35%):介于以上三者之间。通过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气质维度也会发生变化。气质无好坏之分,因为,各种各样的气质都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独特之处,都是值得尊重的。各种类型的气质都需要照料者或教育者正确对待,只有施加适合的干预与影响才是适宜的。第三课第三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Page 62 气气 质质 类类 型型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对气质类型的划分一直影响至今。他认为个体内有四种体液,其分布多寡构成人的气质差异:有的人爱激动,如爱发怒,不可抑制,是由于黄胆汁过多,这种

    48、人称为“胆汁质”;有的人热情,活泼好动,是由于血液过多,被称为“多血质”;有的人敏感、抑郁,是由于黑胆汁过多,被称为“抑郁质”;还有一些人冷静、沉稳,是由于黏液过多,被称为“黏液质”。虽然,希波克拉底用体液来解释气质成因缺乏科学根据,但他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却比较切合实际。心理学界至今一直沿用这一分类。资料卡资料卡第三课第三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Page 63认知发展水平认知发展水平3.一切外界影响只有在儿童注意并认识了其意义之后,才有可能转化为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儿童的认知水平对于其了解社会知识、社会现象,遵守社会规则,产生相应的社会行为

    49、等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教师对幼儿提出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的要求,只有在幼儿理解了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的意义,并且知道了如何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的基础上,才能够逐渐克服自我中心,做到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否则,幼儿可能因为对这项要求不理解、不清楚而出现言行不一致的情况。守纪律、有责任心等社会行为也都是儿童接受与领会外部的社会要求,并逐渐转变为自己的内部要求的结果。第三课第三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Page 64小案例小案例田甜的新玩具田甜的新玩具 田甜从家里带来了一个新玩具,是一台通过遥控能进退自如的电动汽车,很快吸引了小家伙们的注意。庞韧说:“田甜,能给我玩玩

    50、吗?”田甜不愿意给他们玩,也不愿意和他们一起玩。小家伙们一个个走开了,到别处玩去了。大概一个人玩够了吧,田甜开始向人群中凑,但是这群小家伙都不搭理她。也许是自讨没趣吧,她竟然拿着玩具给了庞韧,说:“让我和你一起玩好吗?我把我的玩具给你玩,行吗?”大家又重新接纳了她。这件事让田甜知道了要和小伙伴交往,首先是能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不独霸东西。第三课第三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Page 65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1.幼儿园是教育者按照国家的教育目标和一定的社会价值取向,针对不同年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单元2-课件(2).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16161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