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2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157629
  • 上传时间:2022-07-24
  • 格式:PPT
  • 页数:227
  • 大小:1,012.0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八 十七 世纪 思想界 批判 总结 创新 叛逆
    资源描述:

    1、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与封建社会文明文化进入烂熟时期是相一致的。其实明朝稳定政权之后陆续颁布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永乐大典等,这些信号,从历史的“大时段”观察,就是古典文化总结时期开始起步的标志。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两百年后,似乎历史又重现了古典文化总结起步的场景,大型字典康熙字典与大型文学词典佩文韵府、古今图书集成(原名文献汇编,又名古今图书汇编正文一万卷另加目录40卷、陈梦雷主编、类书之最),及79337卷的特大型丛书四库全书陆续问世

    2、,可以说是对此前古籍进行了全面总结。然而这些只是明清政府顺应历史的行政作为。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传统文化进入总结创新时期还有自身学理演变的必然。而十七世纪前后恰恰是这种必然性反映最集中的时期。在科学技术方面,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都是自发完成的,却都是对古典科技具有总结性的巨著。而真正展开对传统思想文化进行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的还需要从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群体入手探索。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一: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理学阵一:作为主流意识

    3、形态的理学阵营出现了新的分野营出现了新的分野 如果我们对17世纪的理学作一整体考察,依据其对传统理学的不同态度和在解决传统与现实关系问题时的意见差异,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理学大致有三大流派,即理学创新派、理学正统派和理学未流派。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创新派的代表人物可以从顾宪成、高攀龙开始(顾、高也是正统派的先趋),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唐甄、颜元等皆为主将。创新派可从两方面来理解。首先,它是理学流派而不是反理学流派。那种把创新派批判未流派的言论作为反理学依据的看法实际上是一种误解。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

    4、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有“启蒙思想”或“市民意识”的思想家李贽可算一名,若将顾、黄、王等人的思想归属于“启蒙思想”,则有人为抬高之嫌。顾、黄、王等人的治学目的是正风俗、育人才、求王治、续道统。他们的思想主线没有突破理学的范围,仍然是从理气本体论开始,走伦理学的路子,以人性问题为中心,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围绕着先验道德的“天理”与经验物质的“人欲”关系,通过“知”与“行”的体验,“格物致知”、“明体达用”,实现内圣外王之道,在对传统理学的批判总结中构建新的理学。他们对李贽等有“市民意识”的思想家不屑一顾,或不共戴

    5、天。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如王夫之视李贽不仅人品低劣,而且其学术会使人性堕落,社会混乱。另外,无论东林顾、高,或后来的顾、黄、王等人,他们所用概念、范畴及哲学命题仍在传统理学的范围内。虽然他们的学术思想各有特点,但其哲学研究仍是围绕着太极、阴阳、理气、道器、心性、善恶、体用和知行等范畴与命题展开,而且成为他们整个思想的核心。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其次,他们又有对传统理学批判、创新的一面,是理学创新派。他们对传统理学的批判是尖锐的,象周、张、程、朱、陆、王都难免被指斥,

    6、但批判的重点是明末的腐朽理学(详见下文“末流派”),这里从略。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明清之际的这些理学大师,算不上是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启蒙思想家,但不可忽视他们对传统理学在批判的基础上所作的发展和创新。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唐甄、颜元等在批判空疏、虚玄之弊的基础上,给只注重身心性命、“静”“敬”“持守”的理学注入“穷经博史”、“习行”“践履”,重研究风俗、制度变迁,主立功济事、谋利求实的新内容。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从总体上改变了明中叶以来理学的面貌。王夫之在气本生

    7、化论的基础上对整个理学范畴的总结概括,顾炎武“经学即理学”、统一汉学与宋学、提倡无证不言的实证精神,黄宗羲等虽无推倒皇权的思想,但对君主的猛烈抨击动摇了皇权至上与忠君不二的观念,颜元等蔑视权威、重“习行”讲功利的求实精神等等。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所有这些虽没有突破理学框架的束缚,但使传统理学有了新的内容而更加充实。正因如此,有的开清一代之学风,有的甚至影响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思想与行为。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正统派的代表人物有孙奇逢、陆世仪、张履祥

    8、、李颙等人。所谓正统派即理学正宗的继承派,其特征概括的讲,可作如下归纳。(1)以理学家自勉,以复兴理学为已任。明末王学虚玄,朱学迂阔,正统派理学家在其批判的过程中,更重视对理学基本精神的阐发。如顾宪成指出: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世好奇,朱子以平,平则一毫播弄不得,高明者遏于无所逞而厌之;世好圆,朱子以方,方则一毫假借不得,旷达者苦于有所束而禅之,故不便也。”(泾皋藏稿卷三朱子节要序)朱学的“平”“方”对王学末流纵情任性、“乡愿”先生圆滑于世皆“不便”。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

    9、叛逆 隐情所在不过如此(因此刘宗周以顾宪成为慧眼卓见,参阅刘氏奏修正学以淑人心)。所以他呼吁士林,要勇于以理学家自勉,敢于讲正学、行“平”“方”(既不标新立异,又能坚持原则)。他的这一主张开明清之际理学正统派之先风,后来的孙、陆、张、李等人将其发扬光大。如陆世仪27岁就邀集同志开始“明体达用”之学,他不惧“太仓四君子”之俗讥,勉励同伴,为道当让人相知。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34岁时他致信好友(吴白耳)明确指出,要以理学家自任,以续道统相勉。40岁以后,他确实在士林中享有“今之河汾”、“濂洛真传”、“紫阳正脉”之称(陆桴亭遗书卷一)

    10、。孙奇逢也与之情况类同。总之,以理学家自勉,复兴理学、续接道统,是这一流派特别强调的一贯主张。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2)以身心性命“持守”之学为第一。创新派与正统派都讲经世致用,但途径有别。创新派虽讲身心性命,但更强调穷经博史和习行践履。正统派则立足于身心性命“持守”之学,修齐治平一贯到底,把天下治平建立在个人修养上,在此基础上学习切于世用的“经济”之学。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他们认为,不知“理学”害及身心,不知“经济”害及天下,然而先要做个“堂堂正正”的人,所以“持

    11、守”之学特别突出。他们绝大多数反对门派偏见。如孙奇逢讲“不宜有心立异,亦不必着意求同”(夏峰语录治学,见夏峰集,中华书局2004年版。)。李颙讲“朱之教人”“极便初学”,“陆之教人”“最为激切”(二曲集靖江语要,中华书局1996版)。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而陆世仪最反对“先立个腔拍”作为宗旨的作法。总之,正统派以身心性命“持守”之学为第一,在确立传统理学各派的历史地位中继承和发展理学正宗。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3)继承中发展大于批判中创新。正统派对末流派的批判不如创新

    12、派激烈,且仅仅局限于对末流派表现明显的弊端上,对传统理学中的不足,则更不如创新派能大胆给予否定并进行创新。正统派几乎仅在传统提供的发展范围内前进。这方面,陆世仪、孙奇逢最典型,后人说他们一个“平正持实”,一个“朴朴无奇”(钱穆先生的看法),实际是就其思想与传统的关系而言。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陆世仪讲“学问,师徒入门得力各有所见,其稍稍不同又何怪焉”(论学酬答与张受先仪部论学书)。孙奇逢讲“虽其间异同纷纭,辨论未已,我辈只宜平心探讨,各顾其长,不必代人争是非,求胜负也”(夏峰语录治学,见夏峰集,中华书局2004年版)。治学重点不在

    13、“争是非,求胜负”、互辨不同,而应在于“各取其长”、“深造自得”,如此方“生平各能了当一件大事”。“各取其长”而“深造自得”,这就是正统派治学的基本精神,即继承中发展的精神。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4)隐则以泽民修已,出则由泽民淑世。创新派与正统派都重民生。但不尽相同。创新派之重民生多从天下、万世的宏观上考虑。而往往视乡里民生之事为琐事不屑于缠身。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如顾炎武之云游四方,王夫之则束身山洞,对自己所居乡邑琐事、百姓生计比较冷漠。而“伤天下之民不遂其生”(

    14、唐甄潜书潜存)的正统派之重民生,则坚持天下万世与乡邑今生相统一,往往寄天下万世之理想于乡邑今生的努力中。他们或仕、或隐皆不放弃、或淡漠世俗生活,总是关注民生疾苦。仕与隐一本于民生,胸怀天下万世与热心乡邑今生并重。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入仕者以行道为主,淑世致君一准于天理。以民之安生为天下大治之本,这便是“天理”的一种落实。为此,他们甚至以“理”抗“势”,与君王、豪强势力经常发生磨擦、对抗,而仕途多艰。如陆陇其、汤斌、张伯行等很典型。而拒仕者,既著书立说论天下大事以惠来世后生,又热心于乡邑民生,为之尽兴利之谋、出除弊之力。第八讲:十

    15、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实践着上不能致君淑世,下不失修已泽民的信条,坚持在人伦日用中砥砺道德。如陆世仪在清入关后几次拒荐入仕,但他不遁不游,多次号召太仓百姓兴修水利。逢灾荒之年,他或向官府上书,请求为百姓减免赋税,或联合同志组织“同善会”、“粥会”救灾度难。他还向当地百姓介绍新生产工具,如秧马、耧车、地耙等。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孙奇逢一生三移其居,所到之处,定规立约,讲学、劝耕、治安合而兼论、并行不失以治邑里。张履祥居乡躬耕,习于农事并著补农书,不仅是理学家,也是农学家。总之,

    16、正统派不讲空论,不慕高行(超凡俗在于不离凡俗),不仅在学术上提倡继承传统、复兴理学,而且在行动中积极实践着传统儒学的“学以致用”、“民为邦本”的精神。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末流派既指王学末流,也包括朱学末流。钱穆先生认为东林学派在学术上主要是“矫挽王学末流”,这当然没错,但不够全面。实际东林学派在批判王学末流的同时也进而推及于朱学末流。后来的创新派与正统派继东林学风而前进,他们对理学末流的批判,既包括闭门读书、皓首穷经,高谈天理性命、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坐论道德修养

    17、的朱派腐儒,又包括反身自省、静坐“致良知”,只讲本体、不言功夫,“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王学禅徒。而后者比前者在当时的势力更大些,影响也更坏些,所以遭批判也更烈些。理学末流派在明清之际已既无理论,又无实践,故谈不上什么代表人物,但他们的形象特征,我们可以从另两个流派对其的批判中勾画出一个轮廊来。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高攀龙讲:“姚江之敝,始也扫闻见以明心耳,究而任心而废学始也扫善恶以空念耳,究且任空而废行”(高子遗书卷九崇文会语序)。弃绝“学”“行”、纵“心”务“空”,成为儒中“心宗”(犹如佛之禅宗)。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

    18、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顾炎武讲:“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不取之五经,而但资之语录,校诸帖括之文而尤易也”(顾亭林文集卷三与施愚山书)。“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王学末流已近禅学,只凭几条语录指导终生,连热心于科举的俗子也不如。日知录卷七“夫子之言性与天道”条下指出:朱学末流则“终日讲危微精一”、“心性一贯之道”,“置四海之困穷不言”。顾炎武明确把理学末流派归纳为清谈孔孟派。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黄宗羲认为,“今之言心学者,

    19、则无事乎读书穷理;言理学者,其所读之书不过经生之章句,其所穷之理不过字义之从违。天崩地解,落然无与吾事”(南雷文定前集卷一留别海昌同学序,见黄宗羲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王学末流废读书求知,弃即事穷理;朱学末流读书穷理,不过是皓首于章句,死记注疏。他们都不关心社会和民生。我们可以对末流派作如下概括:一是死啃书本、皓首穷经,蛀书虫类的朱学末流。这一类又可分为以读书为得道、终生以熟读儒经为大业、以明经即立体为志向,与“只在注脚中讨分晓”、一切照搬经典原注,既不能明经、也不能立体、更谈不上得道,只是蛀书

    20、虫两种。他们皆属颜元所批判的那种于“故纸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中耗尽身心气力,作弱人、病人,无用人者”的“读书愈多愈惑,愈无识,办经济愈无力”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派。二是空谈心性、静坐自悟,清谈类的王学末流。晚明王学实即王艮、王畿两大派。“二王”将阳明的“致良知”推到“身即道”的极端。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王艮派走入下层社会生活,与新经济因素相联系,由“明哲保身”到“自私自利”,进而对主流意识形态展开讨伐,形成理学的叛逆,具有历史进步性,李贽是最典型的代表。第八讲:

    21、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而王畿派则将“明哲保身”与释道的出世、超脱相联系,搞“三教合一”,管治道、林兆恩等等不乏其人,他们既不做事、也少读书,只是空谈心性,以“自悟”代替“格物”,以“静坐”代替“实行”,既丢了理学的基本精神,又无积极的创见,属于“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颜元语)的“心宗”(陆世仪语)。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总之,“书虫”也好,“心宗”也罢,他们都丢弃了理学“明体达用”精神,故被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潮所唾弃。综上所述,创新派生命力最强,它给传统理学注入了活力,为传

    22、统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迈进开辟了道路,在一定范围内它使传统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走来。正统派是当时势力和影响最大的一派。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它是传统理学调整总结的主要力量,并在清初理学官化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末流派已被时代潮流所唾弃,成为另两派的共矢之的而走向墓地。这就是17世纪理学阵营的分野大势。这种新分野是学术思潮激荡的结果,同时又促使学术思潮走向深入。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总之,由于社会动荡、思想活跃、权威动摇,当时主流意识群的学者对传统理学的流行观点进行了较为深刻的

    23、批判和反思,扭转了当时虚浮的学风和不切实际的高论,增强了经世务实的色彩。经过这种批判思潮的荡涤,理学的缺点被暴露出来,理学开始了程朱、陆王互补与融合的阶段,绝对固守一家、提倡宗派差异、强调师承不同的风气在淡化。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更重要的是学者面对现实,重视实用,审视传统,敢于创新的风格越来越明显。他们虽然作为主流意识群体的代表,没能跳出理学的圈子,但是他们的批判精神,对传统进行全面总结的做法融入了时代的潮流之中,并从观念、意识的角度推动着思潮的发展。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

    24、新叛逆二:王艮与李贽的叛逆二:王艮与李贽的叛逆 如果追述非主流意识群体叛逆思潮的源头不能不提到泰州学派及其创始人王艮。王艮(14831541年)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原名银,就师于阳明之后改名为艮,出身于人生依附性很强的灶户(为官府煮盐)家庭。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王艮识字不多,靠自学才能粗通文义,平生以讲学为好,不喜著述。自撰著作不多,门人后学将其平日讲学的语录、以及诗文与各种相关的文字编辑起来,王艮去世之后,屡有刊刻。清末民初,袁承业在原嘉庆刊本的基础上,参考有关文献,刻成明儒王心斋先生全书,流传至今。第

    25、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王艮之学,一半在于自学,一半得自阳明。在安丰场的那个特殊环境中,养成了他勇于造道、果于实行的性格,由于这一阶段主要是自悟自修,所以那些条条框框要少一些,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后来投到阳明门下,使王艮的学术规模进一步扩大,这种学脉、经历使他得以跻身与士大夫这样的社会主流群体之中。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但是,王艮及其泰州学派始终是特殊的民间文化与主流士大夫文化(王学)的一个混合体。这表现在该学派的人员构成上,有享誉乡里、终身以讲学为主业的名流绅士(如王艮

    26、的族弟王栋、王艮的仲子王襞),有位居宰辅、官至封疆的公卿显宦(如内阁大学士赵大洲、福建巡抚耿定向),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也有不名一文的樵夫、工匠(如朱恕、韩贞),更有张皇上下、蔑视礼法,不受名教羁络的独立特行之士(如颜山农、何心隐、李卓吾),而泰州学派大为世人所知、所议、所诟病的也主要是这部分人。黄宗羲曾经这样评价泰州学派: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阳明先生之学,有泰州、龙溪而风行天下,亦因泰州、龙溪而渐失其传。泰州、龙溪时时不满师说,益启瞿昙之秘而归之师,盖跻阳明而为

    27、禅矣。然龙溪之后,力量无过于龙溪者,又得江右为之救正,故不致十分决裂。泰州之后,其人多能赤手以搏龙蛇,传至颜山农、何心隐一派,遂复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矣”(明儒学案卷三十二泰州学案)。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梨州话锋所指主要是这部分人。在学术上王艮主要继承和发展了阳明良知的实体性、先验性,进一步发挥了阳明自己引入心学中的禅宗“荡相谴执”的方法,逐渐消解理学中儒家伦理的坚硬内核,发挥了主体的自我判断力和主观能动性,进而融入艺术与情感的东西,这主要表现在王艮的“乐学”与“淮南格物”的为学宗旨之中。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

    28、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像所有的心学学者一样,王艮也特别提倡荡除执着的修养方法,追求一种鸢飞鱼跃般活泼泼的境界。他的乐学歌就是阐发这一宗旨的:“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乐是学,学是乐。呜呼!天下之乐,何如此学,天下之学,何如此乐”。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能够保证所乐的内容是儒家伦理,就是良知(一觉便消除),这与阳明无异。进一步王艮将乐与学的境界等同起来,学的目标就是乐,这与吴与弼五更汗流泪下、道学先生的冬不炉、夏不扇相

    29、差不可以道里计。这是对情感体验的一种解放,而王艮及其不少后学多具布衣出身的特点,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他们受传统的理学浸染本来就少,义理的禁锢对他们来说相对弱,他们的实践更能突出这种解放的特征。如王艮的仲子王襞、樵夫朱恕等的讲学活动就是一种兰舟往返、浩歌陶然的艺术性活动。“淮南格物”是王艮最主要的学术创建。王艮年谱嘉靖16年记王艮读大学有悟,而提出了他的观点: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圣人以道济天下,是至尊者道也。人能弘道,是至尊者身也。道尊则身尊,身尊则道尊。故轻于出,

    30、则身屈而道不尊,岂能以济天下?自天子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故曰安身而后动,身安而天下国家可保,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是为物格而知至。故出处、进退、辞受、取予,一切应用,失身、失道,皆不谓知本,而欲末治者,未之有也,其与天下国家何哉?故反己自修,皆是立本工夫,离却反己谓之失本,离却天下国家谓之遗末,亦非所谓知本。本末原是一物。”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这一段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的核

    31、心陈述就是:由道之尊进而推出道的载体即身亦应同样受到尊崇,而且身是弘道的基础,是第一位的,是本,更应该受到重视。一切不必要的、对“身”的危害与害道一样都是错误的。他用大学的语言“本末”、“格物致知”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无疑是对阳明学的大胆修正,所以王艮此说一出,同门纷纷指责其自立门户,确实也不是对他的冤枉。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身为一切之本,修齐治平都源于此“本”。王艮认为明了了这种身与道的本末关系就是达到了“知本末”,就是“物格”。王艮根据大学古本立说,以解释“格物”,本末关系即身与道的关系,所以他的这一学说被称为“淮南格物”。

    32、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不难看出,“淮南格物”使传统理学的倾向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化。在王艮的体系中,本体在内容上不再是抽象的“道”,而是不乏具体性的“身”。以“身”为本,使道德主体成为一个具体的有生理基础的人,他的各种感情欲望就是合理的。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王艮的另外一个命题“百姓日用即道”则是“淮南格物”的合理延伸。这在理论上有可能最终走向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反面。王艮的学说使神圣的、抽象的道德本体变成了具体的、凡俗的、物质的东西,它包含着对理学的核心价值观强烈的解

    33、构作用。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王艮的终点就是李贽的起点。李贽是一位个性鲜明、充满矛盾的学者,他的某些激进的思想超越了自己所属的那个时代,这就使他生前、死后留下了许多争议。他提倡人伦日用就是天理,却避开人伦日用,隐居于佛寺达二十年;他推崇儿女情长、表扬卓文君追求爱情,却忍心对自己的妻儿弃之不顾;他对朋友古道热肠、侠肝义胆,在官场上却处处与人忤逆,被目为狂人、疯子。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又号笃吾,别号温陵居士,福建泉州晋江人,出身于一个

    34、世代以航海为业、信奉伊斯兰教的家庭。少年时期曾读经书,但信道不笃,认为尚书为窃禄,独喜周易(李贽文集卷十一易因小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26岁中举人。三十岁任河南共城教谕,34岁升任南京国子监博士,数月之后,丁父忧,守制三年。后又任职于北京国子监,与祭酒、司业格格不入。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祖父去世,李贽把家眷安排在共城,自己回到福建料理丧事。三年后回到共城,两位幼女因不堪艰苦的生活而相继夭亡。40岁后,赴北京礼部任司务。在北京始服膺王阳明之学。隆庆四年(1570年)调任南京刑部员外郎。在

    35、南京的七年中认识了王畿、罗汝芳、耿氏兄弟、焦竑等,并求教于王襞门下。神宗万历五年(1577年),任云南姚安知府。在此期间,对佛教发生了兴趣,三年后,弃官而去,二十余年的为官生涯就此结束。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万历九年(1581年)携妻女投黄安耿定理,教授耿家子弟。耿定理死后,离开耿斋,最后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独自移居麻城龙潭湖上的芝佛院,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学佛、著书生涯,妻女则被安排到福建老家。在这里他剃发留须,自称和尚却拜孔子像。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清灯古

    36、刹并没有使他消沉下来,在麻城继续讲学,四方从者甚众,乃至“一境如狂”。万历二十四(1596年)年,因为他无所顾忌的言论为当道所不容,以七十之高龄被逼无奈离开芝佛院,开始了再一次的漂泊。万历三十年(1602年),76岁的李贽因思想异端被朝廷下旨拿办,最后难耐凄苦自杀于狱中。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李贽具有强烈的个性,敢于怀疑一切,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有一种天生的叛逆性。他的这种天性与当时风行海内的王学结合起来,造就了这样一个张扬凌厉的思想家。李贽有着深刻的王学背景,他服膺阳明学说,尤其推崇泰州、龙溪这些为东林学派所攻击的现成良知派人物

    37、,他在王阳明先生道学钞中说,“余自幼倔强难化,不信道,不信仙释。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故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不幸年甫四十,为友人李逢阳、徐用检所诱,告我龙溪先生语,示我阳明王先生书,乃知得道真人不死,实与真佛、真仙同,虽倔强,不得不信之矣。”可见,他是通过龙溪而认识阳明之学的,而王艮的仲子王襞则是李贽的老师(据续藏书卷二十一载,“心斋之子东崖公,贽之师。东崖之学,出自庭训。”)。李贽沿着王畿的“现成良知论”、王艮的“淮南格物论”的思想路线走下去,生发出了离经叛道的异端言论,对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展开了大胆的清

    38、算。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李贽一生反对假道学,反对各种打着冠冕堂皇的招牌的虚伪的东西,在他的思想深处最推崇的是“童心”。“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也”(焚书卷三童心说)。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童心就是人的本真状态,如儿童一样自然,全无矫饰。这在纯思想方法上是对王畿现成良知思维方式的继承,现成良知推崇的就是人的本真状态的自然流露,反对在这种本

    39、真的良知上面加任何东西,在这一点上王艮的“乐学”与王畿的“良知”没有什么区别,泰州派学者罗汝芳推崇的赤子之心也是突出自然而然、不加修饰的本心。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李贽的童心说带有本体学意义,但是在二王的思想中儒家伦理还安置在良知的巢中,所“致”之“良知”、所“乐”之“学”仍然是儒家伦理;但李贽就是一只杜鹃,他把“良知”这个巢中的伦理本体顶出去了,放进了自然人性、放进了艺术精神,而最后这个巢也改名叫“童心”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李贽的童心说在艺术领域的解放作用尤其

    40、巨大,把真性情当作艺术的本体,除掉了负担在她身上的太重的道德包袱,艺术本身的光彩得到充分的显现。公安三袁的“性灵”主张就是这种理论在实践中结出的果实,而旷代巨著红楼梦很显然是深受童心说影响的作品。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李贽的童心本体在内容上进一步发挥了王艮“淮南格物”的思想,把人的自然属性及其派生出来的物质性要求放在本体之中,也就是放在童心之中。在这里,人人能够到达、而且人人自愿趋向的那个超越的道德境界(圣人)被消解了,自孟子以来精心营造的那个道德乌托邦被拆毁了。这是与片面突出道德本体,并用之大力压制其它(尤其是人的自然属性人欲)

    41、的理学价值观截然相反的,所以李贽与那个时代显得如此格格不入。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在李贽的这种观点之下,旧的崇高不存在了,但某种程度上却恢复了真实,道学先生的那种承诺经过李贽深刻、无情的揭露显得如此虚伪,甚至可笑。人的道德除了在孟子那个承诺的基础上建立之外,还有一种更切合一般人、建立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底线伦理)的基础,那就是李贽在这里所发现的自然人性(荀子所说的人的恶性)。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人类要存在,道德必须永远伴随,以自然人性为基础同样需要建立道德的大厦。但是

    42、李贽却到此为止了,他揭示了这个基础,但却仅仅停留在揭示的层面上,他还无暇、或无力建立一个新的大厦,这就使他在思想上、行动上徘徊于道德与非道德之间,终身承担着先觉而未彻底悟的痛苦。这也是使他在后来难以堵住像顾炎武、王夫之,甚至方以智这样肩负责任感的学者的悠悠之口,至于那些携私愤的攻击者就更不用说了。下面我们就具体看看李贽主张什么、批判什么。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一充分肯定人的物质需要和私欲的合理性。顾宪成的一段话把李贽在哲学上与现成良知派的关系表述的很清楚:“李卓吾讲心学于白门,全以当下自然指点后学,说人都是见见成成的圣人,才学,便

    43、多了。闻有忠节孝义之人,却云都是做出来的,本体原无此忠节孝义。学人喜其便利,趋之若狂,不知误了多少人”(顾端文公遗书卷十四当下绎)。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李贽是沿着现成良知派的路子走的,就其“以当下自然指点后学”的方法而言与王艮、王畿、罗汝芳,甚至王阳明没有什么区别,所不同的是他驱赶走了这些人放在良知中的伦理承诺(“本体原无此忠节孝义”),把本体作了经验性的改造(或置换),简言之就是用自然人性取代伦理本体。有了本体论方面的根据,李贽提倡人性的自私、欲望的合理就有了基础。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

    44、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如好货,如好色,如勤学,如进取,如多积金宝,如多买田宅为子孙谋,博求风水为儿孙福荫,凡世间一切治生、产业等事,皆其所共好而共习、共知而共言者,是真迩言也。但我之所好察者,百姓日用之迩言也”(焚书卷一答邓明府)。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这里肯定人的自私是天性,与“存理去欲”、“正其义不谋其利”的义利观相对立,人的各种经济活动(治生、产业等事)就是建立在这种欲望的基础之上的,并暗用舜好“察迩言”的典故以提示这种天性舜也是赞成、顺应的。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

    45、叛逆 把政治、经济的基础放在追求利益这个前提之下,这是现实的,他避免了理学伦理空想主义的迂腐性和虚伪性,现代政治经济理论就是建立在这种功利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说李贽的思想具有启蒙意义是有道理的。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口号。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食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焚书卷一答邓石阳书)。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

    46、叛逆 王艮曾经主张“百姓日用即道”,据现有的材料看,他说这番话的时候更多侧重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体认良知,也就是“以当下自然指点后学”。以具体的身作为本体的观点,必然会导致承认人的客观物质需要的结果。而且王艮“淮南格物”的前身“明哲保身论”就是针对当时“大礼议”之下士大夫尤其是王艮的同门多受迫害,他在送王臣北上京都时提出来的,就是劝告王臣珍视生命(身)。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所以“百姓日用即道”可以看作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先声,李贽是对王艮观点的发展,二者继承的脉络在思想上、师承关系上都是很明显的。比王艮更进一步的是李贽明

    47、确地把自然人性放在本体的地位,承认“私欲”的合理性,而且在理论上作了深刻的论证。这种认识路线,导致对百姓“俗事”、粗鄙之事的重视,李贽下面的这段话可以说是王艮“百姓日用即道”的经验性、物质性的解释。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唯是街谈巷议,俚言野语,至鄙至俗,极浇极近,上人所不道,君子所不乐闻者,而舜独好察之。以故民隐无不闻,情伪无不烛,民之所好,民之所恶,皆晓然洞彻,是民之中,所谓善也。夫善言即在乎迩言之中,则迩言安可以不察乎?夫唯以迩言为善,则凡非迩者,必不善。何者?以其非民之中,非民情之所欲,故以为不善,故以为恶耳”(李氏文集卷十

    48、九明灯道古录卷下)。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既然个人的各种欲望、情感都出于本体、自然,是天生不可抹杀的,那么理学所推崇的那种道德理想主义就显得虚伪。为了让人人成圣人,便宣布人人愿意、而且可以变成圣人当然是虚伪、甚至可笑的。他给社会上的道学先生这样画了一幅肖像: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然也。夫世之不讲道学而致荣华富贵者不少也,何必讲道学而后为富贵之资也?此无他,不待讲道学而自富贵者,其人盖有学有才,有为有守,虽欲不与之富贵不可得也。夫唯

    49、无才无学,若不以圣人讲道学之名要之,则终身贫且贱焉,耻矣!此所以必讲道学以为取富贵之资也”(续焚书卷二三教归儒说)。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这段话虽然刻薄,但是确实揭示了那些以道学求富贵的人的可笑嘴脸,这种人也是顾宪成以及后来17世纪列位大家所着力鞭挞的对象。李贽以耿定向为靶子,对道学的虚伪性的批评,尤其入木三分、痛快淋漓。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试观公之行事,殊无甚异于人者,人尽如此,我亦如此,公亦如此。自朝至暮,自有知识以至今日,均之耕田而求食,买地而求种,架屋而求安

    50、,读书而求科第,居官而求尊显,博求风水以求福荫子孙。种种日用,皆为自己身家计虑,无一厘为人谋者。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我怜东家之饥矣,又思西家之寒难可忍也。某等肯上门救人矣,是孔、孟之志也;某等不肯会人,是自私自利之徒也。某行虽不谨,而肯与人为善;某等行虽端谨,而以好佛法害人。从此而观,所讲者未必公之所行,所行者又公之所不讲。其与言顾行、行顾言何异乎”。(焚书卷一答耿司寇)。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耿定向在学派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15762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