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十七 世纪 思想界 批判 总结 创新 叛逆
- 资源描述:
-
1、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与封建社会文明文化进入烂熟时期是相一致的。其实明朝稳定政权之后陆续颁布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永乐大典等,这些信号,从历史的“大时段”观察,就是古典文化总结时期开始起步的标志。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两百年后,似乎历史又重现了古典文化总结起步的场景,大型字典康熙字典与大型文学词典佩文韵府、古今图书集成(原名文献汇编,又名古今图书汇编正文一万卷另加目录40卷、陈梦雷主编、类书之最),及79337卷的特大型丛书四库全书陆续问世
2、,可以说是对此前古籍进行了全面总结。然而这些只是明清政府顺应历史的行政作为。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传统文化进入总结创新时期还有自身学理演变的必然。而十七世纪前后恰恰是这种必然性反映最集中的时期。在科学技术方面,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都是自发完成的,却都是对古典科技具有总结性的巨著。而真正展开对传统思想文化进行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的还需要从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群体入手探索。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一: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理学阵一:作为主流意识
3、形态的理学阵营出现了新的分野营出现了新的分野 如果我们对17世纪的理学作一整体考察,依据其对传统理学的不同态度和在解决传统与现实关系问题时的意见差异,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理学大致有三大流派,即理学创新派、理学正统派和理学未流派。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创新派的代表人物可以从顾宪成、高攀龙开始(顾、高也是正统派的先趋),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唐甄、颜元等皆为主将。创新派可从两方面来理解。首先,它是理学流派而不是反理学流派。那种把创新派批判未流派的言论作为反理学依据的看法实际上是一种误解。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
4、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有“启蒙思想”或“市民意识”的思想家李贽可算一名,若将顾、黄、王等人的思想归属于“启蒙思想”,则有人为抬高之嫌。顾、黄、王等人的治学目的是正风俗、育人才、求王治、续道统。他们的思想主线没有突破理学的范围,仍然是从理气本体论开始,走伦理学的路子,以人性问题为中心,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围绕着先验道德的“天理”与经验物质的“人欲”关系,通过“知”与“行”的体验,“格物致知”、“明体达用”,实现内圣外王之道,在对传统理学的批判总结中构建新的理学。他们对李贽等有“市民意识”的思想家不屑一顾,或不共戴
5、天。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如王夫之视李贽不仅人品低劣,而且其学术会使人性堕落,社会混乱。另外,无论东林顾、高,或后来的顾、黄、王等人,他们所用概念、范畴及哲学命题仍在传统理学的范围内。虽然他们的学术思想各有特点,但其哲学研究仍是围绕着太极、阴阳、理气、道器、心性、善恶、体用和知行等范畴与命题展开,而且成为他们整个思想的核心。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其次,他们又有对传统理学批判、创新的一面,是理学创新派。他们对传统理学的批判是尖锐的,象周、张、程、朱、陆、王都难免被指斥,
6、但批判的重点是明末的腐朽理学(详见下文“末流派”),这里从略。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明清之际的这些理学大师,算不上是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启蒙思想家,但不可忽视他们对传统理学在批判的基础上所作的发展和创新。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唐甄、颜元等在批判空疏、虚玄之弊的基础上,给只注重身心性命、“静”“敬”“持守”的理学注入“穷经博史”、“习行”“践履”,重研究风俗、制度变迁,主立功济事、谋利求实的新内容。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从总体上改变了明中叶以来理学的面貌。王夫之在气本生
7、化论的基础上对整个理学范畴的总结概括,顾炎武“经学即理学”、统一汉学与宋学、提倡无证不言的实证精神,黄宗羲等虽无推倒皇权的思想,但对君主的猛烈抨击动摇了皇权至上与忠君不二的观念,颜元等蔑视权威、重“习行”讲功利的求实精神等等。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所有这些虽没有突破理学框架的束缚,但使传统理学有了新的内容而更加充实。正因如此,有的开清一代之学风,有的甚至影响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思想与行为。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正统派的代表人物有孙奇逢、陆世仪、张履祥
8、、李颙等人。所谓正统派即理学正宗的继承派,其特征概括的讲,可作如下归纳。(1)以理学家自勉,以复兴理学为已任。明末王学虚玄,朱学迂阔,正统派理学家在其批判的过程中,更重视对理学基本精神的阐发。如顾宪成指出: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世好奇,朱子以平,平则一毫播弄不得,高明者遏于无所逞而厌之;世好圆,朱子以方,方则一毫假借不得,旷达者苦于有所束而禅之,故不便也。”(泾皋藏稿卷三朱子节要序)朱学的“平”“方”对王学末流纵情任性、“乡愿”先生圆滑于世皆“不便”。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
9、叛逆 隐情所在不过如此(因此刘宗周以顾宪成为慧眼卓见,参阅刘氏奏修正学以淑人心)。所以他呼吁士林,要勇于以理学家自勉,敢于讲正学、行“平”“方”(既不标新立异,又能坚持原则)。他的这一主张开明清之际理学正统派之先风,后来的孙、陆、张、李等人将其发扬光大。如陆世仪27岁就邀集同志开始“明体达用”之学,他不惧“太仓四君子”之俗讥,勉励同伴,为道当让人相知。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34岁时他致信好友(吴白耳)明确指出,要以理学家自任,以续道统相勉。40岁以后,他确实在士林中享有“今之河汾”、“濂洛真传”、“紫阳正脉”之称(陆桴亭遗书卷一)
10、。孙奇逢也与之情况类同。总之,以理学家自勉,复兴理学、续接道统,是这一流派特别强调的一贯主张。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2)以身心性命“持守”之学为第一。创新派与正统派都讲经世致用,但途径有别。创新派虽讲身心性命,但更强调穷经博史和习行践履。正统派则立足于身心性命“持守”之学,修齐治平一贯到底,把天下治平建立在个人修养上,在此基础上学习切于世用的“经济”之学。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他们认为,不知“理学”害及身心,不知“经济”害及天下,然而先要做个“堂堂正正”的人,所以“持
11、守”之学特别突出。他们绝大多数反对门派偏见。如孙奇逢讲“不宜有心立异,亦不必着意求同”(夏峰语录治学,见夏峰集,中华书局2004年版。)。李颙讲“朱之教人”“极便初学”,“陆之教人”“最为激切”(二曲集靖江语要,中华书局1996版)。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而陆世仪最反对“先立个腔拍”作为宗旨的作法。总之,正统派以身心性命“持守”之学为第一,在确立传统理学各派的历史地位中继承和发展理学正宗。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3)继承中发展大于批判中创新。正统派对末流派的批判不如创新
12、派激烈,且仅仅局限于对末流派表现明显的弊端上,对传统理学中的不足,则更不如创新派能大胆给予否定并进行创新。正统派几乎仅在传统提供的发展范围内前进。这方面,陆世仪、孙奇逢最典型,后人说他们一个“平正持实”,一个“朴朴无奇”(钱穆先生的看法),实际是就其思想与传统的关系而言。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陆世仪讲“学问,师徒入门得力各有所见,其稍稍不同又何怪焉”(论学酬答与张受先仪部论学书)。孙奇逢讲“虽其间异同纷纭,辨论未已,我辈只宜平心探讨,各顾其长,不必代人争是非,求胜负也”(夏峰语录治学,见夏峰集,中华书局2004年版)。治学重点不在
13、“争是非,求胜负”、互辨不同,而应在于“各取其长”、“深造自得”,如此方“生平各能了当一件大事”。“各取其长”而“深造自得”,这就是正统派治学的基本精神,即继承中发展的精神。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4)隐则以泽民修已,出则由泽民淑世。创新派与正统派都重民生。但不尽相同。创新派之重民生多从天下、万世的宏观上考虑。而往往视乡里民生之事为琐事不屑于缠身。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如顾炎武之云游四方,王夫之则束身山洞,对自己所居乡邑琐事、百姓生计比较冷漠。而“伤天下之民不遂其生”(
14、唐甄潜书潜存)的正统派之重民生,则坚持天下万世与乡邑今生相统一,往往寄天下万世之理想于乡邑今生的努力中。他们或仕、或隐皆不放弃、或淡漠世俗生活,总是关注民生疾苦。仕与隐一本于民生,胸怀天下万世与热心乡邑今生并重。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入仕者以行道为主,淑世致君一准于天理。以民之安生为天下大治之本,这便是“天理”的一种落实。为此,他们甚至以“理”抗“势”,与君王、豪强势力经常发生磨擦、对抗,而仕途多艰。如陆陇其、汤斌、张伯行等很典型。而拒仕者,既著书立说论天下大事以惠来世后生,又热心于乡邑民生,为之尽兴利之谋、出除弊之力。第八讲:十
15、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实践着上不能致君淑世,下不失修已泽民的信条,坚持在人伦日用中砥砺道德。如陆世仪在清入关后几次拒荐入仕,但他不遁不游,多次号召太仓百姓兴修水利。逢灾荒之年,他或向官府上书,请求为百姓减免赋税,或联合同志组织“同善会”、“粥会”救灾度难。他还向当地百姓介绍新生产工具,如秧马、耧车、地耙等。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孙奇逢一生三移其居,所到之处,定规立约,讲学、劝耕、治安合而兼论、并行不失以治邑里。张履祥居乡躬耕,习于农事并著补农书,不仅是理学家,也是农学家。总之,
16、正统派不讲空论,不慕高行(超凡俗在于不离凡俗),不仅在学术上提倡继承传统、复兴理学,而且在行动中积极实践着传统儒学的“学以致用”、“民为邦本”的精神。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末流派既指王学末流,也包括朱学末流。钱穆先生认为东林学派在学术上主要是“矫挽王学末流”,这当然没错,但不够全面。实际东林学派在批判王学末流的同时也进而推及于朱学末流。后来的创新派与正统派继东林学风而前进,他们对理学末流的批判,既包括闭门读书、皓首穷经,高谈天理性命、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坐论道德修养
17、的朱派腐儒,又包括反身自省、静坐“致良知”,只讲本体、不言功夫,“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王学禅徒。而后者比前者在当时的势力更大些,影响也更坏些,所以遭批判也更烈些。理学末流派在明清之际已既无理论,又无实践,故谈不上什么代表人物,但他们的形象特征,我们可以从另两个流派对其的批判中勾画出一个轮廊来。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高攀龙讲:“姚江之敝,始也扫闻见以明心耳,究而任心而废学始也扫善恶以空念耳,究且任空而废行”(高子遗书卷九崇文会语序)。弃绝“学”“行”、纵“心”务“空”,成为儒中“心宗”(犹如佛之禅宗)。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
18、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顾炎武讲:“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不取之五经,而但资之语录,校诸帖括之文而尤易也”(顾亭林文集卷三与施愚山书)。“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王学末流已近禅学,只凭几条语录指导终生,连热心于科举的俗子也不如。日知录卷七“夫子之言性与天道”条下指出:朱学末流则“终日讲危微精一”、“心性一贯之道”,“置四海之困穷不言”。顾炎武明确把理学末流派归纳为清谈孔孟派。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黄宗羲认为,“今之言心学者,
19、则无事乎读书穷理;言理学者,其所读之书不过经生之章句,其所穷之理不过字义之从违。天崩地解,落然无与吾事”(南雷文定前集卷一留别海昌同学序,见黄宗羲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王学末流废读书求知,弃即事穷理;朱学末流读书穷理,不过是皓首于章句,死记注疏。他们都不关心社会和民生。我们可以对末流派作如下概括:一是死啃书本、皓首穷经,蛀书虫类的朱学末流。这一类又可分为以读书为得道、终生以熟读儒经为大业、以明经即立体为志向,与“只在注脚中讨分晓”、一切照搬经典原注,既不能明经、也不能立体、更谈不上得道,只是蛀书
20、虫两种。他们皆属颜元所批判的那种于“故纸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中耗尽身心气力,作弱人、病人,无用人者”的“读书愈多愈惑,愈无识,办经济愈无力”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派。二是空谈心性、静坐自悟,清谈类的王学末流。晚明王学实即王艮、王畿两大派。“二王”将阳明的“致良知”推到“身即道”的极端。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王艮派走入下层社会生活,与新经济因素相联系,由“明哲保身”到“自私自利”,进而对主流意识形态展开讨伐,形成理学的叛逆,具有历史进步性,李贽是最典型的代表。第八讲:
21、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而王畿派则将“明哲保身”与释道的出世、超脱相联系,搞“三教合一”,管治道、林兆恩等等不乏其人,他们既不做事、也少读书,只是空谈心性,以“自悟”代替“格物”,以“静坐”代替“实行”,既丢了理学的基本精神,又无积极的创见,属于“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颜元语)的“心宗”(陆世仪语)。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总之,“书虫”也好,“心宗”也罢,他们都丢弃了理学“明体达用”精神,故被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潮所唾弃。综上所述,创新派生命力最强,它给传统理学注入了活力,为传
22、统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迈进开辟了道路,在一定范围内它使传统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走来。正统派是当时势力和影响最大的一派。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它是传统理学调整总结的主要力量,并在清初理学官化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末流派已被时代潮流所唾弃,成为另两派的共矢之的而走向墓地。这就是17世纪理学阵营的分野大势。这种新分野是学术思潮激荡的结果,同时又促使学术思潮走向深入。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总之,由于社会动荡、思想活跃、权威动摇,当时主流意识群的学者对传统理学的流行观点进行了较为深刻的
23、批判和反思,扭转了当时虚浮的学风和不切实际的高论,增强了经世务实的色彩。经过这种批判思潮的荡涤,理学的缺点被暴露出来,理学开始了程朱、陆王互补与融合的阶段,绝对固守一家、提倡宗派差异、强调师承不同的风气在淡化。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更重要的是学者面对现实,重视实用,审视传统,敢于创新的风格越来越明显。他们虽然作为主流意识群体的代表,没能跳出理学的圈子,但是他们的批判精神,对传统进行全面总结的做法融入了时代的潮流之中,并从观念、意识的角度推动着思潮的发展。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
24、新叛逆二:王艮与李贽的叛逆二:王艮与李贽的叛逆 如果追述非主流意识群体叛逆思潮的源头不能不提到泰州学派及其创始人王艮。王艮(14831541年)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原名银,就师于阳明之后改名为艮,出身于人生依附性很强的灶户(为官府煮盐)家庭。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王艮识字不多,靠自学才能粗通文义,平生以讲学为好,不喜著述。自撰著作不多,门人后学将其平日讲学的语录、以及诗文与各种相关的文字编辑起来,王艮去世之后,屡有刊刻。清末民初,袁承业在原嘉庆刊本的基础上,参考有关文献,刻成明儒王心斋先生全书,流传至今。第
25、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王艮之学,一半在于自学,一半得自阳明。在安丰场的那个特殊环境中,养成了他勇于造道、果于实行的性格,由于这一阶段主要是自悟自修,所以那些条条框框要少一些,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后来投到阳明门下,使王艮的学术规模进一步扩大,这种学脉、经历使他得以跻身与士大夫这样的社会主流群体之中。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第八讲:十七世纪思想界的批判总结与创新叛逆 但是,王艮及其泰州学派始终是特殊的民间文化与主流士大夫文化(王学)的一个混合体。这表现在该学派的人员构成上,有享誉乡里、终身以讲学为主业的名流绅士(如王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