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控制系统数字仿真-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四章-控制系统数字仿真-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控制系统 数字 仿真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1第4章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2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3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一般都能以微分方程的形式给出,所以,连续系统数学仿真算法问题通常可归结为如何用计算机来求解微分方程的问题。数值积分法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已知00d(,)d()()yf y tty tty t(4.1)求()y t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4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解:对式(4.1)两边积分,则00()()(,)dtty ty tf y tt当 1mtt1mtt0mtt11()()(,)dmmtmmty ty tf y tt
2、时 令 1(,)dmmtmtQf y tt则 1()()mmmy ty tQ(4.2)数值积分法是解决在已知初值的情况下,对(,)f y t进行近似积分,对()y t进行数值求解的方法,在数学上称为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方法。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5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一.欧拉法mQ表示函数(,)f y t在 mt和 1mt相邻两次采样时刻之间的积分。若将此定积分中的(,)f y t近似看成常数,即(,)(,)mmf y ty yt则(,)mmmQf yth由式(4.2)得1()()(,)mmmmy ty tf yth即1(,)mmmmyyf yth(4.3)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3、4.6 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式中,1mmhtt为计算步距。0m,1,2,(1)n 式为(4.3)著名的欧拉积分公式。欧拉公式计算简单,但精度较低,其原因是将 (,)f y t看成常数(,)mmf yt,从而用矩形面积代替准确的曲面面积 mQ,形成了较大的误差面积。为了提高计算精度产生了梯形法。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7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二.梯形法mQmQmQmQ梯形法是用梯形的面积近似代替定积分 ,即 式中,;,所以 即mQ1()2mmmhQff(,)mmmff yt111(,)mmmff yt11()()()2mmmmhy ty tff11()2mmmmhyyff(4.4)第四章 控
4、制系统数字仿真 4.8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0)1(0)11(,)()2mmmmmmmmyyhf ythyyff从式(4.4)可以看出,用梯形法进行数值积分,会出现一个问题:在计算 1my时,先要用1my去计算式(4.4)右端的 1mf,而此时 还未求出,1my显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一般采用欧拉公式先预报一个(0)1my然后将预报 的代入式(4.4)进行校正,求出 ,即(0)1my1my(4.5)式中,(,)mmmff yt(0)(0)111(,)mmmff yt一般称式(4.5)为预报校正公式。显然,梯形法比欧拉法精度要高,同时,每前进一个步距,计算工作量也比欧拉法约多一倍。第四章
5、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9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 三.对于微分方程式(4.1),若在其初值附近展开成泰勒级数,并只取前三项,则有2210200d1dd2dyyyyhhtttttt200001(,)()2ffyf y t hfhttty(4.6)设式(4.1)的解可以写成如下形式101 122()yya ka kh100(,)kf y t202101(,)kf yb k h tb h(4.7)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10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2k00200121(,)t tyyffkf y tbhb k hty将 、代入式(4.7)2k1k10100200121(,)(,)ffyya hf y
6、taf y tbhb k hhty(4.8)比较式(4.6)与式(4.8),得122 12211212aaa ba b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11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 三个方程中有四个未知数,因而解不是唯一的。所以,限定三个方程中有四个未知数,因而解不是唯一的。所以,限定 ,则求,则求出出 12aa1212aa121bb。代入式(4.7)得1012()2hyykk100(,)kf y t2010(,)kf yk h th写成一般形式112()2mmhyykk1(,)mmkf yt21(,)mmkf yk h th(4.9)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12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 ()mmy
7、y t1mtt(1)my t(1)my t 1my为用式(4.9)求得的近似解,则它们之差 ,称为此时计算的截断误差。111()mmmy ty式(4.6)只取到泰勒级数展开式中 的二阶导数项,略去了三阶以上高阶导数项。为纪念提出该方法的德国数学家C.Runge和M.W.Kutta,称这种计算方法为二阶龙格-库塔法。其截断误差正比于步长 的三次方,同理若在式(4.6)的计算中,取到的 三阶或四阶导数项,则有相应的三阶或四阶龙格-库塔法,相应的截断误差也应正比于 或 。yhy4h5h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13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 一般在计算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多使用四阶龙格-库塔法。其计
8、算公式为11234(22)6mmhyykkkk1(,)mmkf yt21(,)22mmhhkf yk t32(,)22mmhhkf yk t43(,)mmkf yhk th(4.10)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14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 将欧拉公式与 的泰勒级数展开式比较可知,欧拉公式即泰勒级数展开式只取前两项。而将预报校正公式与二阶龙格库塔公式比较,发现它们完全是一样的。这样,通过对龙格库塔法的介绍,可将前面讲的几种数值积分方法统一起来,都可看成是 在初值附近展开成泰勒级数所产生的,只是其泰勒级数所取项数的多少不同。欧拉法只取前两项,梯形法与二阶龙格库塔法取了前三项,四阶龙格库塔法取了前五
9、项。从理论上说,取的项数越多,计算精度越高,但相应的计算公式更复杂,计算工作量也更大。y()y t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15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 以上介绍的几种数值积分公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计算 时只用到 ,而不直接用 ,各项的值,即在本次计算中,仅仅用到前一次的计算结果,而不需要利用更前面各步的结果。这类计算方法称为单步法。单步法运算有下列优点:1mymy1my2my(1)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少,占用的存储空间少。(2)只需要知道初值,就可启动递推公式进行运算,具有这种能力的计算方法称为自启动的计算方法。(3)容易实现变步长运算。与单步法相对应的还有一类数值积分方法,在它的数值积分公
10、式中,本次计算不仅利用前一次的计算结果,还必须利用更前面各次结果,此类方法称为多步法。如四阶阿达姆斯(Adams)积分公式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16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 1123(5559379)24mmmmmmhyyffff(4.11)1mymf1mf2mf3mf1k2k3k4k(,)f y t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17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 四.前面介绍的数值积分公式,都是以求解单个典型微分方程 进行介绍的。而工程实际系统中大量的仿真对象是以一阶微分方程组或矩阵微分方程的形式给出,如 d/d(,)ytf y t1112221212(,)(,)(,)nnnnnxf x xx t
11、xfx xx txfx xx t&L&LM&L或 (,)Ft&XX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18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 12,nx xxLTX11221212(,)(,)(,)(,)nnnnf x xx tfx xx tFtfx xx tLLMLX在这种情况下,各数值积分公式显然应采用相应的矩阵形式 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19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1)欧拉公式1(,)mmmmhFtXXX(4.12)(2)梯形公式11()2mmmmhFFXX(4.13)(3)二阶龙格-库塔公式1111()2(,)(,)mmmmmmmmmmmhFFFF XtFFhF tXXX(4.14)第四章 控制系统
12、数字仿真 4.20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11234(22)6mmhXXKKKK(4.15)112111(,)mnkkFtkMKX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21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 1222212(,)22mmnkkhhFtkMKXK1323323(,)22mmnkkhhF XtkMKK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22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1424434(,)mmnkkFhthkMKXK对一个 维向量 ,每前进一个步距 ,至少要求 个 之值。nXh4nijk对常见的线性定常系统 ,四阶龙格库塔法的四个可表示为&XAXBu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23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 ()mmu t1K
13、AXB21()22mmhhu tKA XKB32()22mmhhu tKA XKB43()mmAhu thKXKB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24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 对 维向量 ,取 是有四个分量的一维矢量,其中 再取 为一零向量,其中 ,。nXjh10h 32hh 4hh0K00ik1,2,inL则四个求jK的公式可合并为一个公式1()jmjjmjhu thKA XKB1,2,3,4j(4.16)在以后介绍的程序中,四阶龙格库塔法的计算将建立在上式的基础上。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25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 五.数值积分方法的计算稳定性 这里所说的数值积分方法的计算稳定性,在数学上是
14、指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算法的数值稳定性或计算稳定性。由于在系统仿真运算阶段大量求解微分方程问题时,实际上是用不定数值积分方法求解微分方程的问题。如欧拉法就是在已知 时,用 完成对微分方程 的求解。习惯上将这些方法称为数值方法。0nyy1nnnyyhfd(,)dyf x yx从稳定性理论中,可以知道如何从系统的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去判断该系统的稳定性。那么,对于一个稳定的连续系统,当用某数值积分方法进行仿真计算时,是否仍然稳定呢?先看下面的例子。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26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 【例4.1】已知微分方程d30d1(0)3yyty 01.5t 其精确解为 301()e3ty t取
15、,用欧拉法和四阶龙格-库塔法计算 时的 :0.1h 1.5t()y t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27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 欧拉法 4(1.5)1.09225 10y 四阶龙格-库塔法 1(1.5)3.95730 10y精确解 21(1.5)9.54173 10y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28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 显然,此时数值积分法计算的结果是错误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数值积分方法只是一种近似方法,它在反复的递推运算中将引入误差。若误差的积累越来越大,将使计算出现不稳定,从而得出错误的结果。所以,原系统的稳定性与数值积分法计算的稳定性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用原系统的微分方
16、程、传递函数来讨论,后者用逼近微分方程的差分方程来讨论。由于选用的数值积分法不同,即使对同一系统,差分方程也各不相同,稳定性也各不一样。如何分析数值积分法的数值计算稳定性呢?一般来讲,对高阶微分方程的数值计算稳定性作全面分析是比较困难的,通常用简单的一阶微分方程来考查其相应差分方程的计算稳定性。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29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 微分方程0dd(0)yytyy(4.17)称测试方程。据稳定性理论,当其特征方程的根在平面的左半平面,即根的实部 时,则原系统稳定。此时相应的数值积分法的计算稳定性如何呢?Re0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30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 1.欧拉法的计
17、算稳定性欧拉法的计算稳定性对式(4.17)按欧拉公式计算有1(1)mmmmyyh yhy0,1,(1)mnL(4.18)用式(4.18)计算的 ,并不是 时的真值,而只是真值包含了各种误差的近似值。随着递推次数的增加,此误差是否会不断扩大,使 完全不能表示此时的真值呢?这决定了此差分方程计算的稳定性。为简化问题的讨论,假设只在 时刻有误差引入,这样 的误差 仅由 的误差引起,所以1my(1)tmh1mytmh1my1mmy11()(1)()mmmmmmmmyyhyhy(4.19)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31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 式(4.19)减式(4.18)得误差方程1(1)mmh 同理
18、 221(1)(1)mmmhh (1)nm nmh 当 ,则 ,表明此算法若在计算中的某步引入了误差,随着计算步数的增加,这个误差将逐渐扩大,以致差分方程的解完全失真。11h1mm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32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 反之,当 ,则 随着计算步数的增加,误差 逐渐减小并趋于零或有界,在这种情况下,称此差分方程的算法是计算稳定的。显然,合理的选择步长使其满足 ,是保证欧拉法计算稳定的重要条件。11h1mm1m11h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33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 2.梯形法的计算稳定性梯形法的计算稳定性对测试方程按梯形法计算公式,则111()2mmmmyyyy1111()
19、()2mmmmmmmmhyyyy(4.20)111(1)/(1)22mmhh 所以(4.21)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34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 若原系统稳定,则根据稳定性理论,应是小于零的实数。对式(4.21),取任何正数都可以保证下式成立:h1121112hh所以 1mm这就表明,某步计算引入的误差,将随着计算步数的增加而减小。也就是说,梯形法的计算在任何步长下都是稳定的,是一种绝对稳定的计算方法。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35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 六.数值方法的计算精度、速度、稳定性与步距的关系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一般数值积分方法的稳定性与所选用的计算步距有关。各种数值积分方法
20、的差分方程是对原微分方程的近似逼近,存在明显的截断误差。且计算机的字长有限,计算只能限制在有限位,将引入舍入误差。这些误差都和计算步距密切相关,所以计算步距是影响计算精度、速度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若步距取得较大,截断误差就会相应地增大;反之,若步距取得较小,截断误差就会减小,但在给定时间范围内,计算次数必然增加,使舍入误差积累,相应地增加。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36连续系统数值积分方法 这两种误差与步距的关系可用图4.1表示。从图中可知,两种误差对步距的要求是矛盾的,但两者之和有一个最小值,步距最好能选在最小值。然而,实际要做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一般只能根据经验确定一个 附近的合理步长
21、区,如可将 限制在系统的最小时间常数数量级上。0hh图4.1 误差与步距关系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37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描述 一.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形式 1.单输入-单输出开环控制结构控制系统结构如图4.2所示。其中控制器、控制对象等环节可用第3章所述任何一种数学模型描述,为参考输入量,为控制量,为输出量。()r t()u t()y t图4.2 单输入-单输出开环控制结构图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38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描述 2.单输入-单输出前馈控制结构控制系统结构如图4.3所示。这种结构形式本身仍为开环控制形式,但为补偿输入引起的误差,在已知误差变化规律的情况下,加入补偿环节,
22、对误差作提前修正。补偿环节同样可用任一种数学模型描述。图4.3 单输入-单输出前馈控制结构图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39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描述 3.单输入单输出闭环控制结构这是控制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控制结构形式,大多数控制系统为保证其控制精度、性能指标要求,都采用这种闭环负反馈形式,如图4.4所示。该系统控制原理主要是根据偏差(或误差)确定控制量,使输出量按希望的精度变化,减小或消除偏差,即所谓的偏差控制系统。图中 为偏差量(或误差量),为反馈量。反馈环节可用任一种数学模型描述。当反馈为单位反馈时,有()e t()b t()()b ty t则偏差()()()()()e tr tb tr
23、ty t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40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描述 图4.4 单输入-单输出闭环控制结构图称作误差,而此时的闭环系统称作单位反馈系统。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41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描述 凡是单输入-单输出控制系统结构均能方便地表示为图论中的拓扑结构形式,即使系统环节再增多,反馈和前馈联系再复杂,表述也很清晰,如图4.5所示。图中各环节用序号表示,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输入和输出变量 和 (1,2,.,6),对应其相互关系的数学描述,可以是第3章所述形式的任一种。iuiy图4.5 控制系统拓扑结构图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42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描述 4.多输入-多输出控制系
24、统结构若干个单输入-单输出控制系统结构形式通过一定方式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多输入-多输出控制系统结构形式,用来描述较复杂的多变量控制系统。根据不同的环节组合形式,也有不同的控制结构。如变量和环节有单向耦合作用关系的结构形式见图4.6(a)、交叉反馈耦合作用关系的结构形式见图4.6(b)等。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43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描述 (a)单向耦合结构 (b)交叉反馈耦合结构图4.6 多输入-多输出控制结构图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44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描述 二.控制系统的典型环节描述任何一个复杂的控制系统,都是由一些简单的不同类型的典型环节采用串联、并联、反馈等形式组合而成的
25、。若对常见的一些典型环节能准确地加以定量描述,则复杂系统的描述也只是复杂在各部分的相互连接关系上。采用前述系统关系描述,把这种连接关系用相应的数学关系表达出来,就可以得到在计算机上能方便运行的“仿真模型”。经典控制理论中常见的典型环节如下所述: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45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描述 ()iiiiyG sKu()()()iY sG sKU s()1iiiiiyKG suTs()()()1Y sKG sU sTs(1)比例环节 (2)惯性环节 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4.46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描述 ()y t()(1)()()1Y sKsG sU sTs()iiiiiyKG s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