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与抗凝血功能紊乱课件(PPT 67页).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凝血与抗凝血功能紊乱课件(PPT 67页).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凝血与抗凝血功能紊乱课件PPT 67页 凝血 抗凝 功能 紊乱 课件 PPT 67
- 资源描述:
-
1、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刘亚伟刘亚伟第1页,共67页。正常的凝血系统正常的凝血系统第2页,共67页。内源性凝血系统内源性凝血系统外源性凝血系统外源性凝血系统表面接触表面接触X 纤溶过程纤溶过程纤溶酶原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XIIa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可溶性纤维蛋白可溶性纤维蛋白FDP稳定性纤维蛋白稳定性纤维蛋白Ca2+Ca2+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原激肽释放酶原XIIaXIXIaIXIXaVIIICa2+PF3XII组织损伤组织损伤释放释放VIICa2+组织因子(组织因子
2、(III)凝血酶原凝血酶原凝血酶凝血酶Xa V Ca2+PF3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与纤溶系统凝血与纤溶系统第3页,共67页。a凝血酶原凝血酶原凝血酶凝血酶(+Ca2+、PL)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 a 固相激活酶相激活、(TF)TF-、Ca2+第4页,共67页。纤溶系统纤溶系统 凝血作用增强凝血作用增强 抗凝血机制减弱抗凝血机制减弱纤溶系统功能障碍纤溶系统功能障碍?抗凝血抗凝血凝凝 血血第5页,共67页。DIC概念概念 弥散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血管内凝血是指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小板被激活,大量可溶性促凝物质入血,
3、从而引起一个以大量可溶性促凝物质入血,从而引起一个以凝血功凝血功能障碍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病理过程。特征:特征:1 1、弥漫性的,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是局限于某个器官的。、弥漫性的,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是局限于某个器官的。2 2、血液凝固性先升高而后降低,先发生广泛性微血栓形成,而后转为出血。第6页,共67页。临床表现主要为临床表现主要为出血、休克、微出血、休克、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和器官功能障碍。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和器官功能障碍。发病急、发展快、病情复杂、诊发病急、发展快、病情复杂、诊断困难、预后差、死亡率高。断困难、预后差、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第7页,共67页。第
4、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8页,共67页。产科意外产科意外(胎盘早期剥离、宫内死胎滞留、羊水(胎盘早期剥离、宫内死胎滞留、羊水栓塞)栓塞)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如细菌、病毒感染等)(如细菌、病毒感染等)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白血病等)(白血病等)大手术、严重创伤、组织坏死、烧伤大手术、严重创伤、组织坏死、烧伤等等血管内溶血、毒蛇咬伤、肝脏疾病、心脏和外血管内溶血、毒蛇咬伤、肝脏疾病、心脏和外周血管疾病周血管疾病等。等。DIC的原因的原因DIC可以由单一原因或同时由多种原因引起第9页,共67页。DIC的发病机制的发病机制 第10页,共67页。v 血管内皮细胞广泛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广泛损伤v 组织严重破坏
5、组织严重破坏v 血细胞大量破坏血细胞大量破坏v 其他促凝物质入血其他促凝物质入血DIC的发病机制的发病机制第11页,共67页。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红细胞破坏过多蛇毒 组织损伤 中性粒细胞损伤内凝系统凝血酶原 激活物外凝系统 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原凝血酶原凝血酶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高凝状态)(高凝状态)微血栓形成微血栓形成纤维蛋白溶酶原纤维蛋白溶酶 激活物(血液,组织)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破坏凝血因子(低凝状态)(低凝状态)多发性出血多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大量凝血因子消耗 XIIXIIaIII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机制第12页,共67页。损伤因子:损伤因子:细菌及内毒素、病毒、螺细菌及内毒素
6、、病毒、螺旋体、抗原抗体复合物、旋体、抗原抗体复合物、缺血、缺氧、缺血、缺氧、酸中毒、高温酸中毒、高温 损伤部位:损伤部位: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损伤结果:损伤结果:胶原暴露,胶原暴露,因子激活,内因子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源性凝血系统激活 血管内皮细胞广泛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广泛损伤DIC的发病机制的发病机制第13页,共67页。正常内皮细胞(电镜扫描)血小板附着受损的内皮细胞表面(单箭头指示)。第14页,共67页。胶原暴露,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胶原暴露,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血管结构示意图损伤的损伤的VEC促进与中性白细胞、
7、单核促进与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细胞、T细胞及血小板的聚集细胞及血小板的聚集受损受损EC产生产生PAF、vWF等凝血因子;等凝血因子;EC产生的抗凝物质有:产生的抗凝物质有:PGI2、血栓调理蛋白(、血栓调理蛋白(TM)内皮细胞释放的促凝和抗凝物质失内皮细胞释放的促凝和抗凝物质失平衡平衡第15页,共67页。组织严重破坏组织严重破坏病因:大面积组织损伤(严重创伤、挤压伤、烧伤)产科意外(胎盘早期剥离、宫内死胎滞留)外科大手术后、恶性肿瘤、实质性脏器坏死结果:大量组织因子释放,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DIC的发病机制的发病机制第16页,共67页。病因:恶性疟疾、异型输血、溶血性贫血病因:恶性疟疾、异型输
8、血、溶血性贫血损伤细胞:红细胞破坏,释放磷脂和损伤细胞:红细胞破坏,释放磷脂和ADPADP后果:磷脂可直接促凝或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后果:磷脂可直接促凝或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物质,物质,ADPADP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和释放血细胞大量破坏血细胞大量破坏DIC的发病机制的发病机制第17页,共67页。病因:严重感染、体外循环、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损伤细胞:白细胞破坏,释放大量组织因子后果: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白细胞DIC的发病机制的发病机制第18页,共67页。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破坏能释放组织凝血活酶,促进DIC发展。内毒素引起肾DIC第19页,共67页。血小板所含的促凝物质v PF3
9、:激活因子X,参与组成凝血 酶原激活物v PF4:中和肝素,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复合物沉淀v PF2: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v PF1:可能就是因子V血小板血小板DIC的发病机制的发病机制第20页,共67页。图示在图示在ADP作用作用下,血小板变形。下,血小板变形。图示血小板聚集在图示血小板聚集在损伤血管内膜周围损伤血管内膜周围第21页,共67页。大分子颗粒大分子颗粒:羊水内容物、免疫复合物、:羊水内容物、免疫复合物、癌细胞癌细胞 、细菌等,可激活、细菌等,可激活XIIXII因子因子.胰蛋白酶胰蛋白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其他促凝物质入血其他促凝物质入血
10、DIC的发病机制的发病机制第22页,共67页。凝血系统被激活的机制外源性凝血系统被激活:组织、细胞严重损伤,组织因子大量暴露或释放入血。血管内皮细胞广泛损伤,激活凝血因子XII,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血小板被激活或血细胞大量破坏,促进DIC的发病其他促凝物质入血第23页,共67页。第二节第二节 DIC的诱发因素的诱发因素第24页,共67页。DIC的诱发因素的诱发因素v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降低v血液高凝状态v肝功能降低v其他第25页,共67页。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清除循环血液中的凝血酶、纤维蛋白、纤溶酶、FDP及其它促凝物质功能障碍的原因:功能封闭
11、大量吞噬细菌、内毒素和坏死组织功能抑制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果:后果:凝血和纤溶系统动态平衡被破坏,诱发DIC。DIC的诱发因素的诱发因素第26页,共67页。血液高凝状态缺氧和酸中毒妊娠:血小板及多种促凝物质增加,抗凝血物质减少。晚期肿瘤o损伤血管内皮,启动内源 性凝血系统;o肝素活性下降,生理性抗凝机制减弱o促进血小板聚集,促凝物质释放增加DIC的诱发因素的诱发因素第27页,共67页。肝功能降低肝功能降低原因:重症肝炎、中毒性肝坏死、肝硬变结果:产生的抗凝物质(抗凝血酶III)减少;对已激活的凝血因子的灭活作用减弱,加剧和促进DIC发生DIC的诱发因素的诱发因素第28页,共67页。其他原
12、因其他原因v休克导致的微循环障碍,使血流减慢,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导致微血栓形成。v药物使用不当:不适当应用抗纤溶酶抑制剂DIC的诱发因素的诱发因素第29页,共67页。第三节第三节 分期与分型分期与分型第30页,共67页。一、高凝期一、高凝期二、消耗性低凝期二、消耗性低凝期三、继发性纤溶亢进期三、继发性纤溶亢进期分分 期期第31页,共67页。高凝期特点高凝期特点 凝血系统凝血系统被激活,大量的凝血物质入被激活,大量的凝血物质入血,凝血酶含量增多,有微血栓形成,血,凝血酶含量增多,有微血栓形成,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液呈高凝状态。纤溶系统纤溶系统:纤溶过程尚未开始,纤溶过程尚未开始,FDPFDP含量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