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巩固训练题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新教材配套.doc

  • 上传人(卖家):李小二工作室
  • 文档编号:315127
  • 上传时间:2020-02-29
  • 格式:DOC
  • 页数:20
  • 大小:549.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巩固训练题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新教材配套.doc》由用户(李小二工作室)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西华 巩固 训练 题部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下册 新教材 配套 下载 _必修 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专题01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提升训练(原卷版)基本巩固一、(2019海南高一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知?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

    2、?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鼓瑟希,铿尔           B莫春者,春服既成C 冠者五六人     &

    3、nbsp;      D唯求则非邦也与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不吾知也              B毋吾以也   C则何以哉               D因之以饥馑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A以吾一日长乎尔   以          B非曰能之    能    

    4、;     C吾与点也         与          D是故哂之    是故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夫子哂之”,说明孔子并不赞同子路的志向,因而对其表示讥笑。B冉有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则要等待高明的君子了,他谨慎小心,谦虚退让,孔子对其志向非常地赞赏。C公西

    5、华的志向是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他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但孔子并不认为其志在小。D曾皙洒脱高雅、从容淡定。他只愿能在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孔子对此表示赞赏,因为孔子也向往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5翻译下列句子(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二、(2019上海高一期末)阅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完成小题。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

    6、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知?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

    7、?”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把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2.篇末曾皙与孔子二人的对话存在不同的断句方式,除上面选文所用的方式之外,以下是另一种。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从到可推断,说话者分别是:A曾皙  孔子  曾皙  孔子    B孔子 &nb

    8、sp;曾皙  孔子  曾皙(2)不同的断句方式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你赞成哪一种?简要说明理由。三、(2016山东高一期中)阅读文段,完成小题。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知?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

    9、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居则曰     居: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    

    10、;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B夫之晒之   晒:笑                        加之以师旅        加:加到上C端章甫    端:端正              舍瑟而作          作:起D吾与点也  与:赞

    11、成              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2与例句“千乘之国”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B加之以师旅。C夫子哂之。D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以记言的形式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学生谈话的场景,既写出了学生们不同的志趣、性格,又表现了孔子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特点。B文章中孔子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弟子所言之志的不同评价,表现出他对子路

    12、的贬斥,对冉有、公西华的认同,对曾皙的赞赏有加。C文章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结构首尾完整,刻画的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自然,在简约的叙述中给我们勾勒了一幅先贤论志的图画。D文章选自论语,我们从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中既可以读到孔子的政治、哲学、文化思想,也可以体会到论语言简义丰、含蓄凝练的特点。4将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四、(2019河南高一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13、。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知?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14、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B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C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D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

    15、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庙是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古代届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B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较低的大夫这一-级,文中这也是公西华的谦词。C莫春也称季春,即阴历三月。一年分四季,一季分三个月,分別为孟、仲、季。D冠者指成年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一般在宗店内由氏族长辈主持加冠。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志在从政,理想远大。他说自己仅用三年就可治理好一-个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的千乘之国,受到夫子哂笑。B冉有为人谦虚,説活谨慎。子路认为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

    16、认为自己只能治理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C公西华志于礼教,娴于辞令。他委婉地表示在诸侯祭祀和会盟,或者共同朝见天子之时,自己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相。D孔子有意引导、鼓励学生。曾皙在老师问志时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想法,孔子并米,对其加以责备,而是劝他勇敢说出自己的志向。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日:“异乎三子者之撰。”五、(2019安徽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

    17、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知?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

    18、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下列各句中,“方”的含义与例句中的“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方六七十A有朋自远方来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D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2下列是对子路的志向和性格以及孔子“哂之”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的志向是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中等国家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B文章的第二段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刻画了子路率直自信的性格。C孔子“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

    19、,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D孔子“哂之”,是笑子路太不谦让,他认为子路不配治理千乘之国。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4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的志向有何不同?5曾皙答话前的动作为什么写得比较详细?曾皙的答话跟子路等三人有什么不同?迁移延伸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

    20、馘。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漾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辨哉!”颜回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子路抗手而对曰

    21、:“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选自孔子家语致思,有删改)注馘(gu):古代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以计功,这里代指左耳。漭漾(mng yng):广阔无边的样子。薰莸:分别指香草和臭草。五教:五常之教。指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当一队而敌之当:率领B必也攘地千里        攘:夺取C挺刃交兵                 兵:兵

    22、器D夫子曰:“辩哉!”辩:通“辨”,区别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以其类异也也:语气词,表判断B以其类异也其:代词,他们的C子路抗手而对曰而:连词,表方式或状态D夫子何选焉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B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C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

    23、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D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B孔子赞赏子路的“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C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D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体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5把文中画横

    24、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2)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3)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

    25、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26、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注葛:古诸侯国名。旄倪:老人和幼儿。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7、    )A汤放桀,武王伐纣放:释放B贼仁者谓之贼贼:伤害、毁弃C五旬而举之举:攻取D诛其君而吊其民吊:慰问2下列有关孟子的知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B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C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言论、政治观点等。D孟子的主张有“性本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省刑罚,薄税敛”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8、nbsp;)A孟子认为一国之君要辨识没有才干的臣子并罢免他们,不能仅听身边之人和诸大夫的意见,还要倾听百姓的声音。B孟子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表明孟子主张施行仁政,以民为本,国君如果倒行逆施,就是百姓的敌人。C战胜燕国后,齐宣王想吞并燕国的土地,孟子认为需要看燕国的百姓是否愿意,如果燕国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吞并。D书中记载,商汤最先征伐葛国的时候,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但后来却因不公平造成了怨声载道的局面。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2)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3)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三、

    2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

    30、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逐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节选自

    31、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学而归,孟母方绩绩:缉麻,把麻纤维拧成线B宁能衣其夫子衣:使穿衣C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客:把当作客人D孟子谢,遂留其妇谢:感谢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B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C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

    32、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D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母多次搬迁住所,主要是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B儿子学习回来,孟母用“断织”来打比方,告诫孟子不可荒废学业。C孟母认为男子如果失去赖以生存的技艺,那么他不是去偷就是被奴役。D孟母对孟子晓之以理,使孟子醒悟过来,于是他留住了自请离去的妻子。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孟子长,学

    33、六艺,卒成大儒之名。(2)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孔子乃召子路而问。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

    34、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35、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今孔丘得据土壤土壤:封地B今之从政者殆而殆:懈怠C景行行止景行:大路D学者宗之宗:尊崇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B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C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D颜回入见/孔子

    36、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指的是诗经,“六经”之一,后乐经失传,仅存“五经”,包括诗经书经论语盂子春秋。B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至圣”,像“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等都是他成功的教学经验。C“太史公”即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司马迁曾捏任太史令,因以自称。D论语是记录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

    37、一同派遣服劳役的人围困孔子和他的弟子。B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关系,这样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给孔子封地,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弟子辅佐,如果让他拥有封地,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害。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的有关著作,并到鲁地探访,流连不已。他还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2)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

    38、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慕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

    39、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襄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

    40、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选自庄子说剑,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衰,诸侯谋之谋:为谋划B请治剑服治:备办C庄子入

    41、殿门不趋趋:特指礼貌性的小步快走D王乃校剑士七日校:使较量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B诸侯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C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D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说他能做

    42、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由此可知庄子实际上具有高超的剑术。B庄子善于辩论,他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巧妙地劝谏赵文王。C庄子说,剑有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庶人之剑三种,并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之剑实际是天子之剑。D本文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轻易发动战争,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2)赵国何求而不得也!(3)夫子休,就舍待命。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魏莹与田侯牟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

    43、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季子闻而耻之,曰:“第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令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也,不可听也。”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然则若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自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

    44、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管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选自庄子杂篇则阳,有删改)注魏莹:魏惠王。田侯牟:齐威王。犀首:官名。内热发于背:内心焦急而病发于背。胥靡:服役的犯人。嗃:洪亮而悠长的声音。剑首:剑鼻环的小孔。吷:细微的声音。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莹与田侯牟约约:结盟B善言伐齐者,乱人

    45、也伐:攻打C臣请为君实之实:证实D王与蛮氏有辩乎辨:辩论,争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分(    )A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B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C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D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创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齐国毁约而主张发动战争的,是要争一口气;反对发动战争的,是顾及

    46、帝王基业。这两者本质上都是主张“有为”。B华子既不支持主战,也不支持反战,是最合乎“无为之道”的,但是华子却不愿意讲,只是让君主求助虚静之道。C戴晋人用“蜗角虚名”的寓言,让魏莹明白了为名利而战是多么渺小。“蜗角虚名”的故事,想象奇特,形象中蕴藏着不易领悟的“道”。D文章一方面指出战国时期诸侯间的战争是为了名利,予以否定;同时也宣扬了道家的无为思想。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的有五日而后反。(2)客出而君悄然若有亡也。(3)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积微,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

    47、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也。(取材于荀子)(注)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軸:分量轻。(2)使治乱存亡若

    48、高山之与深豁,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不可知;如可见,如不可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取材于吕氏春秋)(注)且:连词,表示转折。管叔、蔡叔之事:指叛乱之事。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49、一项是(    )A时不胜月                       时:季节B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             戚:为悲伤C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相与:一同、都D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行:行为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故善日者王               王者敬日B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     不可胜日志也C此之谓也                 若白垩之与黑漆D察其秋毫                 其人拜之以牛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事之至也数:小事出现得很频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巩固训练题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新教材配套.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1512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