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0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民事诉讼法》电子教案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146655
  • 上传时间:2022-07-22
  • 格式:PPTX
  • 页数:307
  • 大小:568.5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民事诉讼法》电子教案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民事诉讼法 电子 教案 课件
    资源描述:

    1、民事诉讼法第一节第一节 民事纠纷及其解决机制民事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第二节第二节 民事诉讼民事诉讼第三节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第一章 民事诉讼法概述第一章 民事诉讼法概述本章学习目标:本章学习目标:1、掌握民事纠纷的概念及解决机制2、领会各种纠纷解决机制的关系3、掌握民事诉讼的特点4、了解民事诉讼的模式5、领会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特点及效力第一节 民事纠纷及其解决机制一、民事纠纷的概念和分类一、民事纠纷的概念和分类(一)民事纠纷的概念(一)民事纠纷的概念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民事纠纷主要有以下特点:(1)主体间法律地位平等(2)以对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为内

    2、容(3)可处分性第一节 民事纠纷及其解决机制(二二)民事纠纷的分类民事纠纷的分类民事纠纷财产关系民事纠纷财产所有关系民事纠纷财产流转关系民事纠纷人身关系民事纠纷人格权关系民事纠纷身份权关系民事纠纷第一节 民事纠纷及其解决机制二、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二、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一)强制性(决定性)与任意性(合意性)的纠纷(一)强制性(决定性)与任意性(合意性)的纠纷解决机制解决机制划分标准:纠纷解决的主体和效力1、强制性的纠纷解决机制:依据国家公权力解决纠纷,解决结果具有强制性,当事人必须遵守。2、任意性的纠纷解决机制:基于当事人的同意解决纠纷,纠纷解决结果虽然对当事人双方也具有约束力,但不具有强制当事人

    3、遵守该解决结果的作用。第一节 民事纠纷及其解决机制(二)公力救济、社会救济、自力救济(二)公力救济、社会救济、自力救济划分标准:纠纷解决主体的性质及规范依据1、公力救济:依靠国家公权力,依据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2、社会救济:由民间性社会团体、组织作为纠纷解决主体,动用专家、社会权威以及自治团体等社会力量,依据社会规范解决纠纷3、自力救济:纠纷主体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纠纷第一节 民事纠纷及其解决机制三、各种纠纷解决机制的关系三、各种纠纷解决机制的关系各种机制各有特点,功能上各有侧重,在适用的基础和满足当事人的需要上也有所不同。和解:结果一般能为当事人满意调解:有较好的社会效果民商

    4、事仲裁:专业性强劳动争议仲裁:仲裁前置先仲裁,后诉讼民事诉讼:更好地查清事实和适用法律,但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第二节 民事诉讼一、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一、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一)民事诉讼的概念(一)民事诉讼的概念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在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所是哪个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综合(二)民事诉讼的特点(二)民事诉讼的特点1、是审判权与诉讼权的矛盾统一体2、当事人为民事诉讼主体3、具有强制性4、由若干诉讼程序与诉讼阶段组成第二节 民事诉讼二、民事诉讼的功能二、民事诉讼的功能(一)保护民事权利(一)保护民事权利(二)解决民事纠纷(二)解决民事纠纷1、主体

    5、2、性质3、内容4、强度(三)维护私法秩序(三)维护私法秩序三、民事诉讼模式三、民事诉讼模式(一)概念和分类(一)概念和分类1、概念:民事诉讼模式是指民事诉讼制度和程序运作所形成的结构中各种基本要素及其关系的抽象形式,其中当事人和法院的地位、作用、角色对于理解诉讼模式最为关键。2、分类: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第二节 民事诉讼(二二)我国民事诉讼中法院与当事人的作用分担我国民事诉讼中法院与当事人的作用分担1、诉讼程序启动权:基本上由当事人进行;再审程序中,除了当事人之外,法院和检察院也可以依据职权进行2、审理程序中,诉讼资料和证据资料的收集,以当事人为主导3、程序运作上,我国倾向采取职权进行主义,

    6、法院享有较大的程序指挥权和程序控制权第二节 民事诉讼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一、民事诉讼法的含义一、民事诉讼法的含义民事诉讼法是调整民事诉讼活动和民事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二、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二、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一)公法(一)公法(二)程序法(二)程序法(三)基本法(三)基本法(四)强行法(四)强行法(五)部门法(五)部门法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三、民事诉讼法的效力三、民事诉讼法的效力(一)对事的效力(一)对事的效力(二)对人的效力(二)对人的效力(三)空间效力(三)空间效力(四)时间效力(四)时间效力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四、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特点四、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特点(一)遵循两

    7、便原则(一)遵循两便原则便利群众诉讼、便利法官办案(二)强制措施单列(二)强制措施单列将强制措施列为专章(三)突出调解的地位(三)突出调解的地位(四)审判程序与执行程序直接衔接(四)审判程序与执行程序直接衔接(五)涉外民事诉讼程序单列(五)涉外民事诉讼程序单列第一节第一节 诉诉第二节第二节 诉权诉权第二章 诉与诉权第二章 诉与诉权本章学习目标:本章学习目标:1、掌握诉的概念、特征和分类2、掌握诉的三要素及诉的识别和判断3、领会诉的合并和分离4、掌握诉的变更5、领会诉讼请求的放弃、变更和增加6、掌握反诉的概念、特征和分类7、领会诉权的性质及侵犯诉权的救济方法第一节 诉一、诉的概念和特征一、诉的概

    8、念和特征诉是当事人在发生实体权利义务争议时向法院提出的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请求。特征:1、诉是当事人要求法院开始审判程序的申请2、诉是当事人要求法院进行裁判的申请第一节 诉二、诉的三要素及诉的识别和判断二、诉的三要素及诉的识别和判断(一)诉的三要素(一)诉的三要素1、当事人2、诉讼标的3、诉讼理由(二)诉的识别和判断(二)诉的识别和判断1、财产纠纷诉讼2、人身纠纷诉讼第一节 诉三、诉的分类三、诉的分类诉确认之诉给付之诉形成之诉第一节 诉三、诉的分类三、诉的分类(一)确认之诉(一)确认之诉概念:确认之诉是指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确认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是否存在或者有效的诉讼。特点:(1

    9、)一方当事人提出确认之诉(2)法院对确认之诉进行审理后所作出的判决,没有给付内容,不具有执行力第一节 诉(二)给付之诉(二)给付之诉1、概念和特点概念:给付之诉是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判令对方当事人履行一定民事义务之诉特点:(1)当事人提起给付之诉的目的是请求法院判令对方当事人履行一定的民事义务(2)给付之诉的判决具有执行力第一节 诉2、给付之诉的分类(1)现在给付之诉VS将来给付之诉(2)实物给付之诉VS行为给付之诉3、给付之诉与确认之诉的关系(1)区别:有无执行力(2)联系:A.可以在同一案件中并存B.法院对确认之诉做出的肯定判决,对将来可能提起的与此有关的给付之诉具有预决性第一节 诉(三)形

    10、成之诉(三)形成之诉1、形成之诉的概念和特点形成之诉(权利变更之诉、权利创设之诉、变更之诉)是指要求法院确定民法上形成权的存在,同时因形成权的行使,以判决宣告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之诉特点:(1)当事人之间对某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存在无争议(2)在法院作出的形成判决生效前,原法律关系仍然存在第一节 诉2、形成之诉的分类(1)因形成权的权源不同:实体法上形成之诉VS诉讼法上形成之诉(2)因形成的效果不同改变性形成之诉和VS消灭性形成之诉第一节 诉3、形成之诉与确认之诉、给付之诉的关系区别:前者,当事人之间对现存民事法律关系没有争议后者,当事人之间对是否存在某种民事法律关系有争议联系:形成之诉与给付

    11、之诉可以并存于统一案件中第一节 诉四、诉的合并与分离四、诉的合并与分离(一)诉的合并(一)诉的合并1、诉的合并的概念和意义诉的合并是指法院将两个以上有关联的诉,合并到一个诉讼程序中审理和判决。诉的合并有利于简化诉讼程序,提高审判工作效率,并可以防止法院对几个有关联的诉做出相互矛盾的判决第一节 诉2、诉的合并的分类诉的合并诉的主体合并诉的客体合并混合的诉的合并第一节 诉3、诉的合并的适用条件(1)几个诉应属于同一法院管辖(2)几个诉在诉讼标的和诉讼理由方面有一定联系(3)将几个诉合并审理能达到诉讼经济的目的第一节 诉(二)诉的分离(二)诉的分离1、诉的分离的概念和意义诉的分离是指法院受理案件后,

    12、将其个诉从诉讼程序中分离出来,作为若干个独立的案件分别进行审理、判决。诉的分离是针对诉的合并而言的,是对诉的不适当合并的调整,目的在于避免程序的复杂化,加速对案件的审理。第一节 诉2、诉的分离的适用条件和情形条件:(1)法院已经将几个诉合并审理(2)已经受理的几个诉合并审理将导致诉讼程序复杂化和不经济情形:(1)将已经受理的普通共同诉讼作为若干起案件分别审理(2)将第三人之诉从本诉中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案件审理(3)将同一原告对同一被告提出的几个诉分开审理(4)将反诉与本诉分开审理(5)将不宜合并或者不应合并而又已经合并受理的几个诉分开审理第一节 诉五、诉讼请求的放弃、变更和增加五、诉讼请求的放

    13、弃、变更和增加(一)诉讼请求的放弃(一)诉讼请求的放弃诉讼请求的放弃是指在法院受理案件后,做出判决之前,一方当事人放弃自己向对方当事人提出的实体权利主张第一节 诉(二)诉讼请求的变更(二)诉讼请求的变更诉讼请求的变更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提出新的权利救济请求来代替原来的权利救济请求包括两种情况:(1)变更对方当事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2)变更对方当事人承担义务的数额第一节 诉(三)诉讼请求的增加(三)诉讼请求的增加诉讼请求的增加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在原诉讼请求的基础上,又提出新的诉讼请求。一般不允许在诉讼中追加新的诉,而是另案起诉诉讼请求的增加应符合的条件:(1)须在法院受理案件后,尚未

    14、作出判决之前提出(2)增加的诉讼请求须与原诉有联系第一节 诉六、诉的变更六、诉的变更诉的变更是指原告将所诉的案件A变更为案件B,前后两个诉是不同的诉或不同的案件民事诉讼法原则上禁止诉的变更,但存在如下例外:(1)基于法官的阐明义务,替代诉的预备合并功能而变更诉(2)基于请求权竞合的处理,替代诉的选择合并功能而变更诉第一节 诉七、反诉七、反诉(一)反诉的概念和特征(一)反诉的概念和特征1、概念反诉是指在本诉的诉讼程序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提起的与本诉请求或其防御方法相关联的新诉。反诉VS反驳(1)享有权利的主体范围(2)目的(3)内容(4)作用第一节 诉2、反诉的特征(1)当事人的特

    15、定性(2)诉讼请求的独立性和关联性(3)诉讼目的的对抗性(4)诉讼事件的限制性第一节 诉(二)反诉的分类(二)反诉的分类1、联系密切的反诉与联系疏松的反诉2、中间反诉与预备反诉3、任意反诉与强制反诉第一节 诉(二)提起反诉的要件(二)提起反诉的要件1、时间:本诉进行中,一般指本诉受理后到法庭辩论终结前2、法院:反诉只能向本诉的法院提起3、程序:反诉与本诉应能够适用同一程序合并审理4、牵连:反诉与本诉在诉讼标的、诉讼请求或者案件事实方面存在法律上的牵连关系反诉与本诉的联系通常有以下五种表现形式:1)源于统一法律关系2)源于同一事实3)争议的是同一民法上之标的4)把同一争议的法律关系作为请求判决的

    16、对象5)具有实现反诉特殊目的的诉讼理由上的联系第二节 诉权一、诉权的概念和内容一、诉权的概念和内容诉权也称裁判请求权,指任何人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争执时享有请求独立的司法机关予以公正审判的权利。诉权包括如下两方面内容:(1)起诉权(2)公正审判请求权第二节 诉权二、诉权的性质二、诉权的性质1、请求权2、接受权3、受益权第二节 诉权三、对诉权的侵犯及救济三、对诉权的侵犯及救济目前来看,我国法院对于下列民事案件,不愿处理,容易侵犯当事人的诉权:1、单位内部争议事项2、所谓的非法律纠纷3、涉及行政权行使的案件4、涉及社会稳定因素的群体性纠纷5、民事案件案由规定没有规定的纠纷救济途径:1、上诉

    17、2、再次上诉3、申请再审第一节第一节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第二节第二节 基本制度基本制度第三章 基本原则与制度第三章 基本原则与制度本章学习目标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功能及体系2、掌握辩论原则、处分原则3、掌握诚实信用原则4、掌握检查监督原则5、领会支持起诉原则6、掌握合议、回避、公开审判、两审终审制度第一节 基本原则一、基本原则概述一、基本原则概述(一)概念(一)概念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在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中或在重要的诉讼阶段起指导作用的准则。可以分为如下三个层次:1、核心原则2、具体原则3、基本原则第一节 基本原则(二)基本原则的功能(二)基本原则的功能1、立法准则的功能2

    18、、诉讼行为准则的功能3、进行穿造型司法活动的功能第一节 基本原则(三)基本原则的体系(三)基本原则的体系1、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2、法院统一和独立行使民事审判权原则3、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4、当事人平等原则5、自愿合法调解原则6、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7、辩论原则8、诚实信用原则9、处分原则10、检查监督原则11、支持起诉原则12、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变通或者补充规定原则第一节 基本原则二、当事人平等原则二、当事人平等原则(一)含义(一)含义当事人平等原则,也称武器平等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和攻击防御手段,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当事人平等地进行攻击、防

    19、御。第一节 基本原则(二)内容(二)内容1、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平等(1)双方当事人享有相同的诉讼权利(2)双方当事人享有对等的诉讼权利(3)双方当事人依法平等地承担诉讼义务2、人民法院应平等地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1)法院应平等地对待双方当事人(2)法院应为当事人双方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创造条件(3)法院对当事人双方提出的主张和证据予以平等的关注,并在做出裁判时将双方的观点考虑在内(4)平等保护并不否定符合立法目的的差别对待第一节 基本原则三、辩论原则三、辩论原则(一)含义(一)含义辩论原则是指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在法院的主持下陈述各自的主张和意见,互相进行反驳和答辩,

    20、从而影响法院作出最终的裁判。第一节 基本原则(二)内容(二)内容1、辩论权原则的内容(1)辩论权是当事人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2)当事人行使辩论权的范围(3)形式:口头和书面(4)贯穿程序的全过程,特别程序除外2、约束性辩论原则的内容(1)法院的裁判应限于当事人主张的范围(2)对于当事人自认的事实,法院不得斟酌(3)法院裁判所依据的证据,由当事人提出,当事人未提出的,不得调查收集第一节 基本原则四、诚实信用原则四、诚实信用原则(一)含义(一)含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和实施民事诉讼行为时必须公正、诚实和善意。第一节 基本原则(二)内容(二)内容1、诚实信用原

    21、则对当事人的适用(1)禁止恶意制造诉讼状态(2)禁止矛盾行为(3)禁止滥用诉讼权利(4)真实义务(6)诉讼上的权利失效2、诚实信用原则对其他诉讼参与人的适用第一节 基本原则3、诚实信用原则对人民法院的适用(1)禁止滥用自由裁量权(2)禁止突袭裁判4、诚实信用原则对人民检察院的适用(1)禁止滥用检查监督权(2)禁止监督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行为第一节 基本原则5、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法律后果(1)否定已实施诉讼行为的效力(2)承受罚款等制裁措施(3)承担由此增加的诉讼费用(4)作为上诉或申请再审的理由(5)申请国家赔偿第一节 基本原则五、处分原则五、处分原则(一)含义(一)含义处分原则指民事

    22、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支配和处置自己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第一节 基本原则(二)内容(二)内容1、主体2、对象3、贯穿民事诉讼全过程4、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和禁止性规定第一节 基本原则六、自愿合法调解原则六、自愿合法调解原则(一)含义(一)含义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对能够调解的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要求,以说服劝导的方式,促使正义双方互谅互让,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第一节 基本原则(二)内容(二)内容1、调解是人民法院处理民事案件的一个重要方法2、调解应当既自愿又合法3、调解贯穿于审判程序的全过程4、调解和判决的关系应当摆正第一节 基本原则七、检查监督原则七、检查监督原则

    23、(一)含义(一)含义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行使民事审判权和执行权的行为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包括合法性原则、居中监督原则以及谦抑性原则。第一节 基本原则(二)内容(二)内容1、检查监督的目的2、检查监督的范围(1)对象包括审判活动和执行活动(2)调解书纳入检察监督的范围(3)由事后监督扩展为全程监督第一节 基本原则3、检查监督的方式(1)抗诉(2)检察建议4、检查监督的程序(1)当事人申请检查监督的前置程序(2)检察院对申请的审查和决定(3)检察建议或抗诉的提出5、检查监督的保障第一节 基本原则八、支持起诉原则八、支持起诉原则(一)支持起诉原则的含义(一)支持起诉原则的含义对于损害国家、集体或个人民

    24、事权益的行为,受损害的单位、个人不敢、无力或不便提起诉讼的,有关社会组织可以支持其向法院起诉第一节 基本原则(二)支持起诉原则的内容(二)支持起诉原则的内容1、支持起诉的适用条件(1)前提(2)主体(3)对象(4)必须受害人还没有起诉(5)支持起诉人必须与案件没有利害关系2、支持起诉的方式(1)精神层面的支持(2)帮助收集证据(3)提供法律、科学知识、技术方面的支持(4)支持受害人参与法庭辩论(5)物质上的支持3、支持起诉人的诉讼地位第一节 基本原则九、适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九、适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一)含义(一)含义民事诉讼法第11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民

    25、事诉讼的权利第一节 基本原则(二)内容(二)内容1、各民族公民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2、少数民族聚居或多民族共同居住地区的法院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理3、人民法院应当对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4、起诉状、答辩状、判决书、裁定书、判决书、公告和其他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几种文字第二节 基本制度一、合议制度一、合议制度(一)概念(一)概念三名以上的审判人员组成审判集体,代表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制度。(二)合议庭的组成(二)合议庭的组成两种方式1、审判员+人民陪审员2、审判员第二节 基本制度二、回避制度二、回避制度(一)概念

    26、(一)概念审判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遇有法律规定的情形时,退出对某一案件的审理活动的制度第二节 基本制度(二)法定原因(二)法定原因1、审判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2、审判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3、审判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三)适用对象(三)适用对象(四)程序(四)程序第二节 基本制度三、公开审判制度三、公开审判制度(一)含义(一)含义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审理和宣判应当依法公开进行的制度(1)审判主体应当公开(2)法院的审判活动应当向当事人公开(3)形式上和实质上都应公开(4)从公开程序

    27、阶段来说,不仅指法庭审判的公开,还包括其他程序阶段的公开(二)例外(二)例外下列情形不公开审理(1)涉及国家秘密(2)涉及个人隐私(3)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离婚和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第二节 基本制度四、两审终审制度四、两审终审制度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法院的审判就宣告终结的制度例外:1、最高法院的判决、裁定2、小额诉讼案件3、依照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第一节第一节 法院主管法院主管第二节第二节 管辖管辖第四章 法院主管与管辖第四章 法院主管与管辖本章学习目标本章学习目标1、掌握法院主管的确定标准2、了解法院主管民事诉讼的范围3、掌握级别管辖的确定标准和规定4、掌握特殊地域管辖的规定5、掌握专属管辖的

    28、适用情形6、掌握协议管辖的类型及适用条件7、领会裁定管辖的三种类型及适用8、掌握管辖权异议的适用条件和程序第一节 法院主管一、法院主管的概念和确定标准一、法院主管的概念和确定标准(一)概念(一)概念主管(民事诉讼受案范围),是指确定人民法院和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之间解决民事纠纷的分工。(二)确定标准(二)确定标准1、主体标准2、内容标准第一节 法院主管二、法院主管民事诉讼的范围二、法院主管民事诉讼的范围1、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人身关系所产生的纠纷2、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继承关系、收养关系等所产生的纠纷3、商法调整的商事关系所产生的纠纷4、经济法调整的部分经济关系所产生的纠纷5、劳动法调整的部分

    29、劳动关系所产生的纠纷6、其他第一节 法院主管三、人民法院与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主管民事纠纷的关系三、人民法院与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主管民事纠纷的关系(一)人民法院与仲裁机构主管民事纠纷的关系(一)人民法院与仲裁机构主管民事纠纷的关系1、法院民事诉讼主管的范围大于仲裁范围2、既可以由人民法院主管,也可以进行仲裁的民事争议,由当事人行使纠纷解决途径的选择权3、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与人民法院主管的劳动争议的范围是相同的,但劳动争议的解决采用强制性仲裁的模式(二)人民法院与行政机关主管民事纠纷的关系(二)人民法院与行政机关主管民事纠纷的关系1、对双方当事人请求行政机关处理的民事争议,由行政机关主管;

    30、对一方当事人请求行政机关处理,另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民事争议,由人民法院主管2、当事人因不服行政机关的处理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属于行政诉讼的范围3、当事人因不服行政机关的调解结果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属于民事诉讼的范围第二节 管辖一、管辖概述一、管辖概述(一)管辖的概念(一)管辖的概念民事诉讼中的管辖是指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和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第二节 管辖(二)管辖的分类(二)管辖的分类1、法定管辖和裁定管辖2、强制性管辖和任意性管辖3、共同管辖和合并管辖第二节 管辖(三)管辖恒定(三)管辖恒定1、管辖恒定的概念2、管辖恒定的内容第二节 管辖二、级别管辖二、级别管

    31、辖(一)确定级别管辖的标准(一)确定级别管辖的标准1、案件性质2、繁简程度3、影响范围4、争议标的额第二节 管辖(二)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二)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1、基层人民法院2、中级人民法院(主要掌握)3、高级人民法院4、最高人民法院第二节 管辖三、地域管辖三、地域管辖地域管辖是指按照法院的辖区和民事案件的隶属关系来确定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各自的区域内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一)一般地域管辖(一)一般地域管辖原告就被告原告就被告例外: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辖1、对不在中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2、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

    32、讼3、对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4、对被渐进的人提起的诉讼5、其他第二节 管辖(二)特殊地域管辖(二)特殊地域管辖1、一般合同纠纷2、保险合同纠纷3、票据纠纷4、运输合同纠纷5、侵权纠纷6、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7、海事、海商纠纷8、公司纠纷第二节 管辖(三)专属管辖(三)专属管辖1、不动产纠纷专属不动产所在地法院2、港口作业纠纷专属港口所在地法院3、继承遗产纠纷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法院第二节 管辖(四)共同管辖和选择管辖(四)共同管辖和选择管辖1、共同管辖2、选择管辖第二节 管辖(五)协议管辖(五)协议管辖1、明示的协议管辖(合意管辖、约定管辖)条件:(1)合同或者其他

    33、财产权益纠纷(2)第一审案件(3)法定范围内的法院(4)不得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5)书面形式2、默示的协议管辖(应诉管辖)(1)法院已经受理案件(2)当时人未对受理案件法院的管辖权提出管辖异议(3)当事人实施了应诉答辩行为第二节 管辖四、裁定管辖四、裁定管辖裁定管辖是法院裁量型管辖,是法定管辖的必要补充,是指依据法院的裁定确定诉讼管辖。(一)移送管辖(一)移送管辖条件:(1)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案件(2)已送的法院发现本院对案件无管辖权(3)受已送的法院对案件有管辖权第二节 管辖(二)指定管辖(二)指定管辖情形:(1)受移送的法院认为自己对移送来的案件无管辖权(2)有管辖权的法院由于特殊

    34、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3)通过协商未能解决管辖权争议(三)管辖权转移(三)管辖权转移类型:1、上调性转移2、下方性转移第二节 管辖五、管辖权异议五、管辖权异议管辖权异议是指当事人向受诉人民法院提出的该院对案件无管辖权因而不能行使该案的审判权的主张。(一)地域管辖权异议(一)地域管辖权异议1、条件2、处理第二节 管辖(二)级别管辖权异议(二)级别管辖权异议1、条件2、处理第二节 管辖(三)管辖权异议适用范围的扩张(三)管辖权异议适用范围的扩张(1)当事人提出对某种纠纷是否属于民事诉讼受案范围的异议(2)当事人提出的仲裁协议抗辩(3)当事人能力、诉讼能力有欠缺时的异议(4)当事人是否适格的异议(5

    35、)诉讼代理人是否有权代理的异议第一节第一节 当事人概述当事人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共同诉讼共同诉讼第三节第三节 代表人诉讼代表人诉讼第四节第四节 诉讼第三人诉讼第三人第五节第五节 民事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第六节第六节 诉讼代理人诉讼代理人第五章 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第五章 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本章学习目标本章学习目标1、掌握当事人、当事人能力和诉讼能力的概念2、领会当事人适格的判断标准及不适格当事人的更换3、领会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4、掌握普通共同诉讼和必要共同诉讼5、领会代表人诉讼的要件、程序6、掌握有独立请求权的点人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7、掌握民事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8、掌握委托诉讼代理

    36、人的范围第一节 当事人概述一、当事人的概念一、当事人的概念当事人是以自己的名义要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及法律关系的人及其向对方。第一节 当事人概述二、当事人能力与诉讼能力二、当事人能力与诉讼能力(一)当事人能力(一)当事人能力当事人能力,也称诉讼权利能力,是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能力或资格。(二)诉讼能力(二)诉讼能力诉讼能力,也称诉讼行为能力,是指以自己的行为实现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的能力。第一节 当事人概述三、当事人适格三、当事人适格(一)概念(一)概念当事人适格,也称正当当事人,是指就特定的诉讼,有资格以自己的名义成为原告或者被告,因而受本案判决拘束的当事人。(二)判断标准(二)

    37、判断标准原则上以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所涉及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否具有管理权、处分权或形成权为标准。(三)不适格当事人的更换(三)不适格当事人的更换第一节 当事人概述四、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四、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一)诉讼权利(一)诉讼权利(二)诉讼义务(二)诉讼义务第一节 当事人概述五、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的承担五、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的承担情形:情形:(一)自然人死亡(一)自然人死亡(二)法人分立、合并(二)法人分立、合并(三)其他组织终止(三)其他组织终止第二节 共同诉讼一、共同诉讼的概念一、共同诉讼的概念共同诉讼是与一对一的原告和被告进行单独诉讼相对应的复数诉讼形式,是指当事人一方

    38、或者双方为两人以上的民事诉讼,有普通共同诉讼和必要共同诉讼之分。第二节 共同诉讼二、普通共同诉讼二、普通共同诉讼(一)含义(一)含义普通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人以上,诉讼标的属于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而共同进行的诉讼。(二)普通共同诉讼人的独立性和牵连性(二)普通共同诉讼人的独立性和牵连性1、独立性:普通共同诉讼为可分之诉2、牵连性:普通共同诉讼人的独立性应以其具有牵连性的问题为前提第二节 共同诉讼三、必要共同诉讼三、必要共同诉讼(一)含义(一)含义必要共同诉讼是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诉讼。必要共同诉讼是不可分之诉。(二)具体情

    39、形(二)具体情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节 共同诉讼(三)必要共同诉讼的牵连性和独立性(三)必要共同诉讼的牵连性和独立性1、牵连性2、独立性第三节 代表人诉讼一、代表人诉讼的概念和类型一、代表人诉讼的概念和类型(一)概念(一)概念代表人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人数众多时,由众多的当事人推选出代表人代表本方全体当事人进行诉讼,维护本方全体当事人的权利。(二)类型(二)类型1、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2、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第三节 代表人诉讼二、代表人诉讼的要件二、代表人诉讼的要件1、当事人人数众多(10人以上)2、众多当事人一方诉讼标的相同或属于同一种类3、诉讼请求或抗辩方法相同4、

    40、代表人合格第三节 代表人诉讼三、代表人诉讼的程序三、代表人诉讼的程序(一)受理(一)受理(二)公告(二)公告(三)登记(三)登记(四)代表人的产生、变更及权利的限制(四)代表人的产生、变更及权利的限制受理公告登记代表人产生、变更第三节 代表人诉讼四、人民法院判决效力的扩张四、人民法院判决效力的扩张民事诉讼法54条:人民法院做出的判决、裁定,对参加登记的全体权利人发生效力。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提起诉讼的,适用该判决、裁定。第四节 诉讼第三人一、第三人的概念和分类一、第三人的概念和分类(一)概念(一)概念第三人是指对于已经开始的诉讼,以该诉讼的原被告为被告提出独立的诉讼请求,或者由该诉

    41、讼中的原告或被告引进后主张独立的利益,或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辅助该诉讼一方当事人进行辩论的诉讼当事人。(二)分类(二)分类1、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后文简称“有独三”)2、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后文简称“无独三”)第四节 诉讼第三人二、有独三二、有独三(一)概念(一)概念对于已经开始的诉讼,以该诉讼的原被告为被告提出独立的诉讼请求而参加诉讼的人(二)特征(二)特征1、第三人对双方当事人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的请求权,主张全部或部分的实体权利2、时间:在他人的诉讼程序开始以后,终审判决之前3、以起诉的方式参加诉讼4、第三人处于参加之诉的原告地位第四节 诉讼第三人三、无独三三、无独三(一)概念(一)概

    42、念在民事诉讼中,对原被告双方争议的诉讼标的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可能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到已经开始的诉讼中进行诉讼的人。(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方式(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方式1、自己申请参加2、法院通知参加第四节 诉讼第三人(三)无独三的诉讼地位(三)无独三的诉讼地位在诉讼中,无独三有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无独三有权提起上诉。但无独三在一审中无权对案件的管辖权提出异议,无权放弃、变更诉讼请求或者申请撤诉第五节 民事公益诉讼一、民事公益诉讼的概念和异议一、民事公益诉讼的概念和异议(一)概念(一)概念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民事诉讼(二)

    43、意义(二)意义1、通过扩大当事人适格的范围,实现公众参与司法,发挥民事诉讼的潜能,监督各种违法行为,弥补行政执法不足2、无法通过私益诉讼加以救济或者单纯的私益诉讼救济不充分、不足够的情况下,提供另一种应对策略,具有预防违法行为和救济众多受害人的作用第五节 民事公益诉讼二、起诉主体二、起诉主体民事诉讼法第55条: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有关机关(一)有关机关这里的机关特指人民检察院和行政机关(二)有关组织(二)有关组织(1)依法设立或者依法登记或备案(2)起诉必须符合组织或团体章程目的和业务范围,符合组织或团

    44、体活动的区域要求(3)组织或团体设立时间的限制(4)应当具有一定的经费来源和经费保障(5)社团法人应当有一定数量的会员(6)组织或团体须配备相关的法律专业人士第五节 民事公益诉讼(三)多个起诉主体竞合的处理(三)多个起诉主体竞合的处理建议两种方案:1、规定诉权行使的顺序检察机关、行政机关为第一顺序,有关组织为第二顺序2、现阶段不对公益诉讼原告的诉权行使设置先后顺序,具有原告资格的主体均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四)案例(四)案例第六节 诉讼代理人一、概念和特征一、概念和特征(一)概念(一)概念诉讼代理人是指依照代理权,以当事人名义代为实施或接受诉讼行为,从而维护该当事人利益的人。(二)特征

    45、(二)特征1、诉讼代理人须具有诉讼行为能力2、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诉讼活动3、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进行诉讼活动4、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实施诉讼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5、诉讼代理人实施诉讼行为的目的在于维护被代理人的利益第六节 诉讼代理人二、法定诉讼代理人二、法定诉讼代理人(一)法定诉讼代理人的概念和特征(一)法定诉讼代理人的概念和特征1、法定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源于法律的直接规定2、代理的对象仅为无诉讼行为能力人3、法定诉讼代理人的范围限于对当事人享有亲权和监护权的人第六节 诉讼代理人(二)法定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和诉讼地位(二)法定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和诉讼地位1、代理权限:法定诉讼代理人既

    46、有权代为处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也有权代为处分当事人的实体权利2、诉讼地位:与当事人基本相同第六节 诉讼代理人(三)法定诉讼代理权的取得和消灭(三)法定诉讼代理权的取得和消灭1、取得:亲权、监护权2、消灭:(1)法定诉讼代理人死亡或者丧失诉讼行为能力(2)被代理人的当事人取得或恢复了诉讼行为能力(3)法定诉讼代理人丧失了对当事人的亲权或监护权(4)被代理的当事人死亡第六节 诉讼代理人三、委托诉讼代理人三、委托诉讼代理人(一)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概念和特征(一)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概念和特征委托诉讼代理人是指接受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委托,代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特征:1、委托诉讼代

    47、理人的产生基于委托授予代理权的意思表示2、诉讼代理的事项和代理权限一般由委托人自行决定3、委托人和受托人都具有诉讼行为能力第六节 诉讼代理人(二)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范围和数量(二)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范围和数量1、范围(1)律师(2)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3)当事人的近亲属(4)当事人的 工作人员(5)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2、数量:2人为限第六节 诉讼代理人(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取得、变更和消灭(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取得、变更和消灭1、取得:基于委托人的授权2、变更:通常表现为代理权的扩大、缩小、代理事项的增减、代理时间的延长或缩短。诉讼代理人的权限如果变更或者解除,当事人应

    48、当书面告知法院,并由法院通知对方当事人3、消灭:消灭的原因有(1)诉讼代理人死亡或丧失诉讼行为能力(2)委托人解除委托或代理人辞去委托(3)委托期限届满(4)代理人完成代理任务第一节第一节 证据概述证据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证据的分类与种类证据的分类与种类第三节第三节 证据的收集、提供和保全证据的收集、提供和保全第四节第四节 证明对象证明对象 第五节第五节 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第六节第六节 证据的审查判断规则证据的审查判断规则第六章 证据与证明第六章 证据与证明本章学习目标本章学习目标1、领会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特征2、了解证据的分类,掌握证据的种类3、了解证据的收集、提供和保全4

    49、、了解民事诉讼证明对象,掌握无须证明的事实5、掌握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和民事诉讼证明标准6、掌握非法证据排除等证据规则第一节 证据概述一、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一、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事实材料二、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二、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一)客观性(一)客观性(二)关联性(二)关联性(三)合法性(三)合法性第二节 证据的分类和种类一、证据的分类一、证据的分类(一)本证和反证(一)本证和反证(二)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二)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三)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三)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第二节 证据的分类和种类二、证据的种类二、证据的种类(一)书证(一)书证(二)物证(二

    50、)物证(三)视听资料(三)视听资料(四)证人证言(四)证人证言(五)当事人陈述(五)当事人陈述(六)鉴定意见(六)鉴定意见(七)勘验笔录(七)勘验笔录(八)电子数据(八)电子数据第二节 证据的分类和种类(一)书证(一)书证是指用文字、符号、图案等所记载和表达的思想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分类1、公文书和私文书2、处分性书证和报道性书证3、普通书证和特别书证4、原本、副本、复印件和节录本第二节 证据的分类和种类(二)物证(二)物证以自己存在的外形、重量、质量、规格、损坏程度等标志和特征来证明待证事实的物品和痕迹特点:1、以实体物的属性、特征或存在状况证明案件事实2、有较强稳定性和可靠性3、在诉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民事诉讼法》电子教案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14665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