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合成代谢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微生物的合成代谢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 合成 代谢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四章第四章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微生物的合成代谢l微生物利用能量代谢所产生的能量、中间产物以及从外界吸收的小分子,合成复杂的细胞物质的过程称合成代谢合成代谢。自养型微生物以CO2为碳源,以无机物为电子供体;异养型微生物则以有机物为碳源和电子供体。转氢酶转氢酶一、单糖的合成l对自养微生物而言,单糖的合成从CO2的吸收开始,某些异氧微生物有时也有吸收CO2的过程,但需要通过一些特别途径完成。在糖的能量代谢的基础上,或者细胞内三碳、四碳中间产物含量较丰富的情况下,单糖的合成不是一个特别过程。l1.两个三碳糖可通过EMP途径的逆反应合成六碳糖:l2.在HMP途径中,有多种五碳糖转变成六碳糖的方式。5-磷
2、酸磷酸-木酮糖木酮糖+4-磷酸磷酸-赤藓糖赤藓糖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6-磷酸磷酸-果糖果糖转酮酶转酮酶l 3.各类微生物,包括自养和异氧微生物合成单糖的主要途径一般都是通过EMP途径的逆向反应合成6-磷酸葡萄糖。l 4.甲养菌通过核酮糖磷酸途径(I型甲养菌)和丝氨酸途径(II型甲养菌)进行碳同化。二、糖核苷酸的合成和相互转化l 单糖必须先活化,才能进行互变:磷酸化生成磷酸糖再与核苷二磷酸连接,生成UDP-糖、GDP-糖等。1-磷酸葡萄糖+UTPl 各种糖核苷酸在微生物中可以通过异构化相互转化。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葡萄糖+PPilUDP-单糖(或其它糖核苷酸)在微生物细胞中具
3、有两种功能:一是为某些单糖的合成提供一种转换合成的底物,二是为多糖的合成提供糖基。三、同型多糖的合成l微生物细胞内同型多糖的合成有一基本相同的途径:合成起始时都需要一个寡聚糖作引物,然后单糖逐一添加在引物上使链延长。但作为供体的单糖(或单糖的衍生物)先必须转变成活化型的磷酸糖或糖核苷酸,然后才能靠糖-磷酸键释放的能量推动合成反应的进行。l(一)淀粉和糖原的合成(一)淀粉和糖原的合成l1.淀粉合成:引物是一个至少有四个葡萄糖淀粉合成:引物是一个至少有四个葡萄糖残基的寡聚糖,单糖的活化形式,在植物中残基的寡聚糖,单糖的活化形式,在植物中为为UDP-葡萄糖,在细菌中是葡萄糖,在细菌中是ADP-葡萄糖
4、,葡萄糖,糖糖-磷酸键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淀粉合成:磷酸键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淀粉合成:l在淀粉合成中,引物可以由麦芽糖在转葡萄在淀粉合成中,引物可以由麦芽糖在转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产生。糖苷酶的作用下产生。l在某些菌中,合成的途径有所不同。在某些菌中,合成的途径有所不同。l支链淀粉是在直链的基础上形成的。直链淀粉在分支酶的催化下,将链末端的一小段切下,并在链的中间与一个葡萄糖以-1,6-键连结:l双糖的形成,在酿酒酵母和结核分枝杆菌里,是UDP-葡萄糖和6-磷酸葡萄糖之间经糖苷化作用合成;在链霉菌里是由GDP-葡萄糖和磷酸糖通过糖苷化作用合成;而某些微生物,能直接将两个单糖通过糖苷化作用合成双糖。
5、(二)葡萄糖胶和果糖胶的合成l细菌糖被中的葡萄糖胶是由葡萄糖经-1,6-键联结而成的聚合体,又称葡聚糖;真菌、酵母中的葡聚糖是由-1,6糖苷键和-1,3糖苷键连接而成;有些醋杆菌(Acetobacter)所产生的葡萄糖胶还有-1,4-键的分枝。葡萄糖胶以稠厚的粘液或荚膜的形式累积在细菌细胞周围。l牛链球菌(S.bovis)产生的葡萄糖胶是仅由-1,6-键构成的直链,可作为血浆的代用品。它的合成是由蔗糖在葡萄糖胶蔗糖酶的催化下进行的:l果糖胶是由果糖经-2,6键连结而成的聚合体,又称果聚糖。有时有-1,2键连结的分支。l果糖胶也是由蔗糖产生,许多微生物,如枯草杆菌、马铃薯芽孢杆菌(B.mesen
6、tericus)等,在果糖胶蔗糖酶的催化下,将蔗糖聚合成果糖胶:l在利用蔗糖合成葡聚糖或果聚糖时,只要通过转糖在利用蔗糖合成葡聚糖或果聚糖时,只要通过转糖基作用就能延长多糖的链,此过程中利用的能量只是基作用就能延长多糖的链,此过程中利用的能量只是蔗糖分子中糖苷键的能量的转化,不需要消耗蔗糖分子中糖苷键的能量的转化,不需要消耗ATP。(三)纤维素的合成l纤维素是真菌和植物的细胞壁的组分。l有些细菌如胶醋杆菌(A.xylinum)的细胞外粘液层中也含有纤维素,这说明胶醋杆菌也能合成纤维素。胶醋杆菌合成纤维素的方式与合成淀粉的方式相似,只不过引物是小分子纤维素,单糖的活化形式是UDP-葡萄糖。(四)
7、几丁质的合成l几丁质又称甲壳质,是甲壳类动物外壳的组分,也是许多真菌细胞壁的构成部分。l几丁质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或称N-乙酰氨基葡萄糖)通过-1,4键连结而成的聚合物:l合成方式同淀粉,供体为UDP-N-乙酰葡萄糖胺(NAG或GNAc)。胺胺胺胺以下是几种糖类合成的活化形式和所需引物以下是几种糖类合成的活化形式和所需引物:糖类糖类 活化形式(供体)活化形式(供体)引物引物 单糖单糖磷酸糖磷酸糖同型同型多糖多糖 淀粉和淀粉和糖原糖原ADP-葡萄糖、葡萄糖、UDP-单糖单糖4个葡萄糖残基组个葡萄糖残基组成的寡聚糖成的寡聚糖纤维素纤维素UDP-葡萄糖葡萄糖小分子纤维素小分子纤维素三、异型多糖的合
8、成l包括:透明质酸、肽聚糖、脂多糖等。(一)透明质酸的合成粘多糖的一种。透明质酸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葡萄糖醛酸构成的聚合物,其基本结构单位为:透明质酸的合成也需要小分子引物,供体则为UDP-N-乙酰葡萄糖胺和UDP-葡萄糖醛酸,两者交替向引物上转移糖苷,从而合成大分子的透明质酸。葡萄糖醛酸由葡萄糖氧化而成,氧化前葡萄糖必须变成UDP-葡萄糖的形式。(二)肽聚糖的合成1.双糖肽单位合成(细胞质中):N-乙酰葡萄糖胺(NAG)、N-乙酰胞壁酸(NAMA)的生成和N-乙酰胞壁酸短肽的合成,以及由NAG、NAMA和短肽构成的双糖短肽单位的生成等。N-乙酰葡萄糖胺(NAG)的生成胺胺N-乙酰胞壁酸则是
9、在N-乙酰葡萄糖胺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而成。其过程如下:课本图6-14N-乙酰胞壁酸短肽的合成在细胞质中NAMA-短肽的合成过程中,起始于1-磷酸-N-乙酰葡萄糖胺,包括而后的NAMA-短肽与N-乙酰葡萄糖胺的结合。前三个氨基酸逐步加到NAMA上,后两个氨基酸先形成二肽,然后再添加上去。每种氨基酸的加入以及二肽的加入都需要专一性的连接酶催化(这些酶需Mg2+或Mn2+为辅因子),并且都要消耗ATP。双糖肽单位的形成,在细胞质中完成双糖肽单位的形成,在细胞质中完成双糖肽单位的形成,在细胞质中完成(三)脂多糖(LPS)的合成l脂多糖的合成分以下三个阶段:类脂A、核心区的合成;O-特异侧链(O-抗原)
10、的合成;类脂A、核心区和O-抗原的聚合。1.(1)类脂A的合成1-磷酸葡萄糖胺的形成1-磷酸-二脂酰葡萄糖胺(DGNP)的形成DGN二聚体的形成双己糖胺衍生物(一端的羟基被核心多糖取代,另一端被长链脂肪酸取代)合成类脂A。(2)核心区的合成l 在类脂A的KDO(2-氧代-3-脱氧辛酮糖酸)上,可逐步加入各种单糖、某些非糖成分如磷酸、磷酸乙醇胺等,使核心寡糖链逐步延长直到合成完成。l 单糖都必须变成UDP-糖以后才能加入到核心寡糖上。l 此外,核心寡糖中某些糖上的磷酸基团则由ATP提供。2O抗原的合成(鼠伤寒沙门氏菌)l O抗原的合成需要与膜结合的O抗原多糖合成酶的催化(该酶以Mg2+为辅助因子
11、),还需要寡糖聚合酶的作用。重复寡糖的基本单位由半乳糖(Gal)、鼠李糖(Rha)甘露糖(Man)和阿比可糖(Abe)组成。l 单糖参与合成前必须先与核苷二磷酸结合,且不同的单糖所结合的核苷二磷酸各不相同,结合后分别是:UDP-Gal,TDP-Rha、GDP-Man和CDP-Abe。重复寡糖的合成过程有点像蛋白质的合成:O抗原多糖合成后,再分别接上一些乙酰基或葡萄糖基,然后在脂多糖合成酶的作用下,以-1,3键连接到R-核心的半乳糖第3位碳上。其中,乙酰基来自乙酰CoA,葡萄糖来自UDP-葡萄糖,修饰过程需要相应的酶催化,O抗原多糖与R-核心的连接则在脂多糖合成酶的作用下进行。l脂多糖合成后转移
12、到外膜层,靠类脂A上的6个脂肪酸嵌入外膜的疏水层。(四)磷壁质(酸)的合成l磷壁质是甘油磷酸聚合物与核糖醇磷酸聚合物的共聚体。1甘油磷酸聚合物的形成 甘油磷酸聚合物是通过磷酸二酯键将甘油串接而成,其合成方式如下:2核糖醇磷酸的形成 核糖醇磷酸由磷酸核酮糖转变而来,经活化成CDP-核糖醇后,再聚合成核糖醇磷酸聚合物:3磷壁质与肽聚糖之间的连接l磷壁质的甘油与核糖醇中游离的羟基可以和葡萄糖、葡萄糖胺、D-丙氨酸等连接。其中,糖是以UDP-糖的形式,丙氨酸是以D-丙氨酸-AMP-酶的复合物形式转移到磷壁质上的。l生物体内所有的物质,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都是在37碳的有机碳化合物的基础上合成
13、的,所以,37碳有机碳化合物的原始起点理所当然地受到了重视,成了划分微生物营养类型的标准之一。一、二氧化碳的同化(固定)l微生物有两类同化CO2的方式,一类是自养式,另一类为异养式。在自养式中,CO2加在一个特殊的受体上,经过循环反应,使之合成糖并重新生成该受体。在异养式中,CO2被固定在某种有机酸上,结果加长了碳链却消耗了该有机酸,要使CO2的固定能继续进行,则必须补充有机酸。因此,异养微生物即使能同化CO2,最终却必须靠吸收有机的碳化合物而生存。(一)自养式CO2的同化l自养式CO2同化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光能(光能自养微生物)或无机物氧化的化学能(化能自养微生物)。l在微生物中,至今已了解的
14、同化CO2的途径主要有4条,即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厌氧乙酰CoA途径、逆向TCA循环途径和3-羟基丙酸循环。1卡尔文循环l 卡尔文循环又称核酮糖二磷酸途径或还原性戊糖磷酸循环。这一循环是光能自养微生物和化能自养微生物固定CO2的主要途径。l 利用Calvin循环进行CO2固定的生物,除了绿色植物、蓝细菌和多数光合细菌外,还包括硫细菌、铁细菌和硝化细菌等化能自养菌,因此十分重要。l卡尔文循环固定CO2的途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羧化反应(CO2的固定);还原反应;CO2受体的再生;其中羧化反应是Calvin循环的关键,也是自养微生物和高等植物所特有的反应,其它反应在异养微生物的E
15、MP和HMP中也存在。(1)羧化反应 CO2的受体是1,5-二磷酸核酮糖,它是在5-磷酸核酮糖激酶的催化下,由5-磷酸核酮糖产生的。然后,在l,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作用下,l,5二磷酸核酮糖吸收一个CO2,生成2分子3-磷酸甘油酸。(2)还原反应 被固定的CO2的还原,这一过程是紧接在羧化反应后,立即发生3-磷酸甘油酸上羧基还原为醛基的反应(经EMP途径的逆反应进行),生成3-磷酸甘油醛。将酸还原成醛需要还原态的NADPH,还需要3-磷酸甘油酸激酶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3)CO2受体的再生 一部分3-磷酸甘油醛转变成5-磷酸核酮糖,5-磷酸核酮糖在5-磷酸核酮糖激酶的催化下转变成1,5
16、-磷酸核酮糖。从而再生受体1,5-二磷酸核酮糖。转转酮酮酶酶醛醛缩缩酶酶磷脂酶磷脂酶转酮酶转酮酶5-磷磷酸酸核核酮酮糖糖激激酶酶羧化酶羧化酶ll,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1,7-二磷酸景天庚酮糖磷酸酯酶和5-磷酸核酮糖激酶是Calvin循环的特征酶,它们都是不可逆的,保证Calvin 循环沿着合成的方向运转。lCalvin循环的意义:在Calvin循环中,3个受体分子循环一次,固定3个CO2,生成1mol 3-磷酸甘油醛,或6个受体分子循环一次,固定6个CO2,生成1mol葡萄糖。l Calvin循环是自养微生物单糖的主要来源,也是其它糖类合成的起点。不仅如此,Calvin循环还是其他它有机物
17、合成的基础,CO2固定后的产物以及Calvin循环的中间产物,可进入别的代谢途径,合成其它有机物。2.还原性三羧酸循环固定CO2(逆向TCA循环途径)绿硫细菌中有催化丙酮酸、-酮戊二酸合成的酶,而且铁氧还蛋白也参与CO2固定的反应。在绿硫细菌中新发现的两个反应为:(需铁氧还蛋白参与的羧化反应):l从以上反应中,可间接得到糖类物质,因为这些二碳、三碳及四碳物均是一些物质合成途径的中间产物,像乙酰CoA、丙酮酸、草酰乙酸等。l经这一途径固定CO2可得到乙酰CoA、丙酮酸和草酰乙酸等。3.厌氧乙酰CoA途径l这种非循环式的CO2固定机制主要存在于一些产乙酸菌、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等化能自养细菌中。
18、总反应为:4H2+2 CO2CH3COOH+2H2O 例如,产甲烷细菌的细胞中,没有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估计产甲烷细菌不是利用Calvin循环固定CO2。到目前为止,已知产甲烷细菌有多种固定CO2的反应,其中乙酸是产甲烷细菌合成细胞物质的重要前体。l在厌氧乙酰-辅酶A的CO2还原途径中,1分子CO2先被还原力H(通过含F420因子或NADP的酶所转移)还原成甲基水平(甲基-X)。另一分子CO2则被一氧化碳脱氢酶还原成一氢化碳。通过甲基-X的羧化产生乙酰-X,进而形成乙酰辅酶A,在丙酮酸合成酶的催化下,由乙酰辅酶A接受第3个CO2分子而羧化成丙酮酸。然后就可由丙酮酸通过已知代谢途径去合成
19、细胞所需要的各种有机物。(二)异养式CO2的固定l异养式CO2固定一般都是物质代谢过程中某些脱羧反应的逆反应,根据反应的能量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需要还原型烟酰胺核苷酸作为能源的反应2.需要ATP作为能源的反应3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反应(三)产甲烷细菌的CO2固定l 乙酸是甲烷细菌合成细胞物质的前体,如何由CO2乙酸实际上是乙酸细菌如何固定CO2 乙酸的问题。然后CO2乙酸丙酮酸丙氨酸2CO2乙酸草酰乙酸-酮戊二酸二、还原力(NADH或NADPH)的产生l异养微生物的还原力来自能量代谢中的某些步骤。这里主要针对自养微生物的还原力的产生。(一)化能自养微生物产生还原力的方式1直接偶联 氢细菌的
20、电子传递系统,在氧化H2的同时,生成NADH2。2电子反向传递 呼吸链(好氧呼吸电子传递体系)中,均从氧化还原电位低高,放能反应;而在电子反向传递中,从高低,必定需要能量,最后传给NAD(NAD+)或NADP(NADP+)产生还原力。在亚硝化细菌中的反向电子传递过程中,产生1mol NADH需要消耗3mol ATP;而NO2-氧化成NO3-时失去2个电子经呼吸链仅产生 1mol ATP,所以硝化细菌生长时需要大量底物,生长缓慢,得率低。(二)光能微生物产生还原力的方式 在非环式光合磷酸化反应中,绿色植物,蓝细菌光合系统、光合细菌(绿硫菌、着色细菌只具一个系统)在此过程中,均有NADH或NADP
21、H产生。大多数光合细菌进行环式光合磷酸化反应 由ATP驱动反向电子传递,从还原NAD+中获得 NADH。l简单脂类:甘油3分子脂肪酸l复合脂类:除甘油、脂肪酸外 还含磷酸、含氮碱、单糖等。一、脂肪的合成:脂肪酸甘油脂肪l脂肪酸的合成:微生物脂类中脂肪酸含有的碳原子一般在12-18个之间。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一)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引物的生成乙酰 CoA(原料)ACP乙酰-ACPCoA(乙酰 CoA是脂肪酸所需碳源的最初来源)乙酰转移酶乙酰转移酶供体的生成:丙二酸单酰-ACPa.由乙酰CoA生成三碳单位(分成两个阶段:生物素羧化酶和羧基转移酶);b.三碳单位再与引物结合,生成供体丙二酸单酰-AC
22、P脂肪酸碳链的延长l脂肪酸碳链的延长分4步进行,包括合成、还原、脱水、还原(循环):供体与引物结合时,同时发生脱羧过程,引物上增加一个二碳单位,产生乙酰乙酰-ACP 酮基被还原为羟基 -羟丁酰-ACP脱水生成-烯丁酰-ACP -烯丁酰-ACP 的双键饱和生成丁酰-ACP丁酰-ACP与丙二酸单酰-ACP反应,重复以上4步过程成为己酰-ACP,将碳链延长,直至合成棕榈酰-ACP(十六(烷)酰-ACP)。(二)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l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大致有以下两种方式:1.减饱和作用(好养)饱和脂肪酸脱氢不饱和脂肪酸CH3(CH2)7-C-C-(CH2)7-CO-SCOACH3(CH2)7-C-C=(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