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矿山测量》.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学课件:《矿山测量》.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山测量 教学 课件 矿山 测量
- 资源描述:
-
1、测设测设:图纸图纸测定测定:地面地面 模块一:测量学基本知识 任务一任务一 :掌握测量学基本概念掌握测量学基本概念 一测量学定义及学科分类一测量学定义及学科分类1测量学的定义测量学的定义 根据它的任务与作用,包括两个方面:根据它的任务与作用,包括两个方面:测定(测绘)测定(测绘)测设(放样)测设(放样)图纸图纸地面地面2测量学科的分类测量学科的分类大地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普通测量学普通测量学(地形测量学)(地形测量学)摄影测量学摄影测量学 海洋测绘学海洋测绘学工程测量学工程测量学(矿山测量学)(矿山测量学)制图学制图学3.测量学发展状况及展望测量学发展状况及展望 测量室内外一体化测量室内外一体化
2、GPS RS GIS 3S技术的结合技术的结合 数字地球数字地球(Digital Earth)的概念的概念GPS连续运行基准站系统连续运行基准站系统二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及要求二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及要求1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学习本课程的意义:采矿工程的建设、生产阶段、扩建维修及变采矿工程的建设、生产阶段、扩建维修及变形监测、地面建筑物的保护等均要进行测量形监测、地面建筑物的保护等均要进行测量工作工作。任务二任务二 掌握地面点位确定的基本概念掌握地面点位确定的基本概念 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在测量工作中用三个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在测量工作中用三个量表示量表示:u 某点在基准面上的投影位置(某点在基准面
3、上的投影位置(x,yx,y)u 该点离基准面的高度(该点离基准面的高度(H H)一测量工作的基准面一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1.地球的形状:可看作被静止的海水面所包围的球体。2测量工作基准面大地水准面。水准面静止海水面所形成的封闭曲面。大地水准面通过平均海水面的那个水准面。即测量工作的基准面。3.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测量工作的基准线铅垂线铅垂线4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旋转椭球面 由椭圆(长半轴a,短半轴b)绕b轴旋转而成的椭球体,可用数学式表示的光滑曲面。二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二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 (一一)平面坐标平面坐标 1.地理坐标(属于球面坐标系统)地理坐标(属于球面坐标系统)适用于:在地球椭球面上确
4、定点位。适用于:在地球椭球面上确定点位。经度经度 纬度纬度 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测量平面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直角坐标系 两种坐标系的异同:两种坐标系的异同:适用于:研究较大范围。适用于:研究较大范围。(1)高斯投影方法:)高斯投影方法:目的是将椭球面投目的是将椭球面投影到平面上。使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影到平面上。使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与横置圆柱体相切,展开后为与横置圆柱体相切,展开后为X X轴,向轴,向北为正;赤道投影展开后为北为正;赤道投影展开后为Y Y轴,向东轴,向东为正。为正。3.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图形:高斯投影方法图一投影投影剪开剪开展展平平(2 2)高斯平
5、面直角坐标高斯平面直角坐标u6 6带的划分带的划分u为限制高斯投影离中央子午线愈远,长为限制高斯投影离中央子午线愈远,长度变形愈大的缺点,从经度度变形愈大的缺点,从经度0 0开始,将开始,将整个地球分成整个地球分成6060个带,个带,6 6为一带。为一带。u计算公式:计算公式:=6N-3中央子午线经度中央子午线经度 N投影带号投影带号u3带的划分带的划分u若仍不能满足精度要求若仍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可进行可进行3 带带(或(或1.5 带)的划分。带)的划分。u3 带计算公式:带计算公式:=3N 中央子午线经度中央子午线经度 N投影带号投影带号方法:方法:1 1)先将自然值的横坐)先将自然值的横坐
6、标标Y Y加上加上500000500000米;米;2 2)再在新的横坐标)再在新的横坐标Y Y之前标以之前标以2 2位数的带号位数的带号。(3)我国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的表示方法我国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的表示方法例:国家高斯平面点例:国家高斯平面点P(2633586.693,38514366.157)所表示的意义)所表示的意义:(1)(1)表示点表示点P在高斯平面上至赤道的距离在高斯平面上至赤道的距离:X=2633586.693=2633586.693m(2)其投影带的带号为其投影带的带号为38、P点离点离38带带的纵轴的纵轴X轴的实际坐标轴的实际坐标 Y=514366.157-500000=1436
7、6.157m(二)地面点的高程1.1.绝对高程绝对高程(H)(H)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离。(海拔海拔)2.2.高高 差(差(h h)两点间高程之差。两点间高程之差。h hABAB=H=HB B-H-HA A(1)1985国家高程系统国家高程系统(2)1956黄海高程系统黄海高程系统(3)地方高程系统。)地方高程系统。注:水准原点:青岛市观象山注:水准原点:青岛市观象山H H0 0=72.260m=72.260m(8585黄海系)黄海系)=72.289m=72.289m(5656黄海系)黄海系)3.3.我国的高程系统我国的高程系统 任务三任务三 了解测量工作的
8、原则和实质了解测量工作的原则和实质一测量的基本工作一测量的基本工作 测角、量边、测高差测角、量边、测高差二、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二、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 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次序上:先控制后碎部次序上:先控制后碎部)(29577951.57180100=弧度)(206265)(3438=任务四任务四 掌握直线定向基本方法掌握直线定向基本方法 直线定向直线定向:确定一直线与标准方向间的角度关系。一、标准方向的种类一、标准方向的种类 1.真子午线方向(真北方向)地球表面某点的真子午线的切线方向。2.磁子午线方向(磁北方向)地球表面某点上磁针所
9、指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子午线方向。3.坐标纵线方向(坐标北方向)测量工作中采用高斯直角坐标系,坐标纵线北端所指的方向为坐标北方向。磁偏角:磁偏角:某点的磁子午线方向和真子午线方向间的夹角。子午线收敛角:子午线收敛角:地表某点的真子午线方向与该点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二、表示直线方向的方法二、表示直线方向的方法1.方位角方位角定义:定义:由标准方向的北端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真 方位角磁 方位角坐标方位角三种方位角的关系:A=Am+A=+正、反坐标方位角关系:AB=BA180图形:正反方位角关系图及例题 例例1 已知已知:AB=882024 JK=3161203 求求 BA
10、,KJ 解:解:BA=2682024 KJ=1361203 XYABABABBAXYABAB 2、象限角、象限角 定义定义:直线与标准方向线所夹的锐角称为象限角。象限角的取值范围为 0 90。方位角与象限角关系 象限名称 由方位角求象限角R 由象限角R求方位角 北东(NE)R=R 南东(SE)R=180-=180-R 南西(SW)R=-180 =180+R 北西(NW)R=360-=360-R任务五任务五 理解测量误差概念理解测量误差概念一、测量误差的来源(1)外界条件:主要指观测环境中气温、气压、空气湿度和清晰度、风力以及大气折光等因素的不断变化,导致测量结果中带有误差。(2)仪器条件:仪器
11、在加工和装配等工艺过程中,不能保证仪器的结构能满足各种几何关系,这样的仪器必然会给测量带来误差。(3)观测者的自身条件:由于观测者感官鉴别能力所限以及技术熟练程度不同,也会在仪器对中、整平和瞄准等方面产生误差。二、测量误差的分类 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性质,可分为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系统误差1定义:定义: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均相同或按一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2特
12、点:特点:具有积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大,但具有积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大,但可通过一般的改正或用一定的观测方法可通过一般的改正或用一定的观测方法加以消除。加以消除。例如:钢尺尺长误差、例如:钢尺尺长误差、钢尺温度误差、水准钢尺温度误差、水准仪视准轴误差、仪视准轴误差、经纬仪视准轴误差。经纬仪视准轴误差。偶然误差1、定义:、定义: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均不一定,这测,如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均不一定,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但具有一定的统计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但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规律。2、特征:、特征:(1 1)具有一定的范
13、围。)具有一定的范围。(2 2)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概率大。)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概率大。(3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多)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多.(4 4)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大而趋于零。即大而趋于零。即 此外,在测量工作中还要注意避免粗差(即:此外,在测量工作中还要注意避免粗差(即:错误)的出现。错误)的出现。0lim=nn=nnlim图形:偶然误差分布频率直方图图形:偶然误差分布频率直方图正态分布曲线正态分布曲线四个特性:四个特性:有界性,趋向性,对称性,抵偿性有界性,趋向性,对称性,抵偿性。0limlim21
14、=nnnnn -21 -15 -9 -3 +3 +9 +15 +21 -24 -18 -12 -6 0 +6 +12 +18 +24x=y误差分布频率直方图误差分布频率直方图三、衡量精度的指标 中误差中误差 用真误差计算中误差的公式用真误差计算中误差的公式。,XlXliii为观测值的真值为观测值=真误差:真误差:nnmn22221=中误差公式为:中误差公式为:相对误差相对中误差相对中误差K 极限误差极限误差 常以两倍或三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容常以两倍或三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容许值。许值。|1|mKllm=四、误差传播定律 设函数设函数),(21nxxxFZ=为独立观测值,为独立观测值,ix
15、则有全微分则有全微分nndxxFdxxFdxxFdZ=2211转换成中误差关系式即转换成中误差关系式即误差传播定律误差传播定律:2222222121nnZmxFmxFmxFm=1.倍数函数的误差公式 Z=Kx ;mz=Kmx2.一般线性函数的误差公式1 122nnZK xK xK x=22221 122()()()znnmKmKmKm=五、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1.算术平均值 设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未知量观测了n次,观测值为l1、l2ln,中误差为m1、m2 mn,则其算术平均值(最或然值、似真值)x 为:nlnlllxn=212.算术平均值中误差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观测值的中误差的 倍。n1
16、u高程测量概念高程测量概念 根据已知点高程,测定该点与未知点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测定该点与未知点的高差,然后 计算出未知点的高程的方法。计算出未知点的高程的方法。模块二模块二 水准测量技能水准测量技能1、水准测量、水准测量2、三角高程测量、三角高程测量3、气压高程测量、气压高程测量4、GPS测量测量基本原理基本原理:利用水准仪提供利用水准仪提供的的“水平视线水平视线”,测量两点间高差,测量两点间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 hABA BHAHB=HA+hAB水平视线水平视线水水准准尺尺水水准准尺尺ab前进方向前进方向任务
17、一任务一 掌握水准测量原理掌握水准测量原理A后视点后视点 a后视读数后视读数B前视点前视点 b前视读数前视读数3.3.视线高程视线高程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 hABA BHAHB=HA+hAB水平视线水平视线水水准准尺尺水水准准尺尺ab前进方向前进方向hAB=h1+h2+hn =(a a1 1-b-b1 1)+(a)+(a2 2-b-b2 2)+)+(a+(an n-b-bn n)=a-a-b b4.4.转点的概念转点的概念 若若A A、B B 两点间布设一些过渡点两点间布设一些过渡点(转点)(转点)1 1、2 2、3 3,将其分为,将其分为n n段,段,则用水准仪分别测得各段高差为则用水准仪分
18、别测得各段高差为h h1 1,h h2 2 h hn n,则有:,则有:水准仪的等级 DS05、DS1、DS3、DS10、DS20 D大地测量仪器 S水准仪 数字 表示仪器的精度,即每千米往、返 测得高差中数的中误差(mm)。水准仪的作用是提供一条水平视线;工程测量中常使用DS3型水准仪,该仪器 精度为3mm/km。任务二任务二 学习水准仪的使用学习水准仪的使用一、一、DS3型水准仪的构造型水准仪的构造主要由望远镜、水准器、基座三部分组成。主要由望远镜、水准器、基座三部分组成。微动螺旋制动螺旋对光螺旋物镜准星缺口水准管圆水准器圆水准器三脚架脚螺旋微倾螺旋微倾螺旋目镜目镜水准管水准管目镜目镜 1
19、、望远镜、望远镜u物镜物镜u目镜目镜u十字丝(上、中、下丝)十字丝(上、中、下丝)三个部分组三个部分组成。成。u圆水准器:用于粗略整平。圆水准器:用于粗略整平。u水准管水准管:用于精平。用于精平。特性:气泡始终向高处移动。特性:气泡始终向高处移动。3、基座、基座2、水准器、水准器(bubble)操作程序:操作程序:安置安置粗平粗平瞄准瞄准精平精平读数读数(一)安置水准仪(一)安置水准仪(二)粗平(二)粗平 调节脚螺旋,使圆水准气泡居中。调节脚螺旋,使圆水准气泡居中。1方法:方法:对向转动脚螺旋对向转动脚螺旋1 1、2 2使气泡移至使气泡移至1 1、2 2方向中方向中间间转动脚螺旋转动脚螺旋3
20、3,使气泡居中。,使气泡居中。二、水准仪的使用二、水准仪的使用图形:粗平的操作方法示意图 a a123b b312c c3122 2规律:规律:气泡移动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运动的方向一致。气泡移动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运动的方向一致。(三)瞄准水准尺1 1方法:方法:先用准星器粗瞄,再用微动螺旋精瞄。先用准星器粗瞄,再用微动螺旋精瞄。2 2视差:视差:概念:概念:眼睛在目镜端上下移动时,十字丝与目标眼睛在目镜端上下移动时,十字丝与目标像有相对运动。像有相对运动。产生原因:产生原因:目标像平面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目标像平面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消除方法:消除方法:反复交替调节目镜和物镜对光螺旋。反复交替调节
21、目镜和物镜对光螺旋。(四)精平(五)读数 精平后,用十字丝的中丝在水准尺上读数。精平后,用十字丝的中丝在水准尺上读数。1 1方法:方法:米、分米看尺面上的注记,厘米数尺面上的格数,米、分米看尺面上的注记,厘米数尺面上的格数,毫米估读。毫米估读。2 2规律:规律:读数在尺面上由小到大的方向读。故仪器若成倒像读数在尺面上由小到大的方向读。故仪器若成倒像的,从上往下读;若成正像,即从下往上读。的,从上往下读;若成正像,即从下往上读。三、水准尺水准尺及其读法水准尺主要有单面尺、双面尺和塔尺。主要有单面尺、双面尺和塔尺。1 1、尺面分划为、尺面分划为1cm1cm,每,每10cm10cm处(处(E E字形
22、刻划的尖字形刻划的尖端)注有阿拉伯数字。端)注有阿拉伯数字。2 2、双面尺的红面尺底刻划:一把为、双面尺的红面尺底刻划:一把为4687mm4687mm,另,另一把为一把为4787mm4787mm。3 3、读法、读法 :用十字丝横丝在水准尺上按从小到大用十字丝横丝在水准尺上按从小到大的方向读数,读取米、分米、厘米、毫米(估读的方向读数,读取米、分米、厘米、毫米(估读数)四位数字。如图的读数数)四位数字。如图的读数 0.860m0.860m4.水准尺读数实例0.860m5、尺垫 作用:放在转点上,以防水准尺下沉。作用:放在转点上,以防水准尺下沉。任务三任务三 水准测量及实训水准测量及实训 一、水准
23、测量的外业(一)水准点 通过水准测量方法获得其高程的高程控制点,称为水通过水准测量方法获得其高程的高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一般用准点,一般用BM表示。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表示。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二)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1 1闭合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 由已知点由已知点BM1BM1已知点已知点BM1BM12 2附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 由已知点由已知点BM1BM1已知点已知点BM2BM23 3支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 由已知点由已知点BM1BM1某一待定水准点某一待定水准点A A图形:水准路线布设形式3.3.支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BMBM 1 1 2 2 1 1BMBM 2 2 3 3 4 41.
24、1.闭合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2.2.附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BM1BM1BM2BM2 1 1 2 2 3 3(三)水准测量的实施(外业)1、观测要求u当两点相距较远或高差较大时,需连续安置水准仪测定相邻各点间的高差,最后取各个高差的代数和,可得到起终两点间的高差。如下图:A、B两水准点之间,设4个临时性的转点。h1=a1-b1,h2=a2-b2,h3=a3-b3 h4=a4-b4,h5=a5-b5 hAB=h1+h2+h3+h4A、B两点高差计算的一般公式:hAB=n为测站数=nihi1=niiiba1)(三)水准测量的实施(外业)例:BMABMB1.444 1.324TP2h h2 2=+0
25、.120=+0.1201.8220.876TP3h h3 3=+0.946=+0.9461.8220 1.435TP4h h4 4=+0.385=+0.3851.4221.304h h5 5=+0.118=+0.118前进方向1.1341.677TP1h h1 1=-0.543=-0.543为保证高程传递的准确性,在相邻测站的观测过程中,必须为保证高程传递的准确性,在相邻测站的观测过程中,必须使转点保持稳定(高程不变)。使转点保持稳定(高程不变)。水 准 测 量 手 簿测测站站点点号号水准尺读数水准尺读数后视(后视(a)前视(前视(b)高差高差 (m)高程高程(m)备注备注 BMATP11.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