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道路规划教学内容.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居住区道路规划教学内容.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居住区 道路 规划 教学内容
- 资源描述:
-
1、居住道路规划道路的规划布置道路的规划布置.道路基本知识 道路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道路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停车位布置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2)小区路:路面宽58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4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10m;居住区内主要道路的布置形式常见的有丁字形、十字形、山字形等。居住小区内部道路的布置形式有环通式、尽端式、半环式、混合式等。3)组团路: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
2、区不宜小于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4)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5)在多雪地区,应考虑堆积清扫道路积雪的面积,道路宽度可酌情放宽,但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道路基本知识道路基本知识功能要求 居民日常居住生活的交通活动是主要的,也是大量的。居住区内部交通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居住区内,还要通行公共汽车;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还要考虑通行私人摩托车和小汽车。居住区道路的规划布置应考虑如下的功能要求:通行清除垃圾、粪便,递送邮件等市政公用车辆;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和工厂之间货运车辆通行;满足铺设各种工程管线的需要;道路的走向和线型是组织居住区内建筑群体景
3、观的重要手段;除了以上一些日常的功能要求外,还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如供救护、消防和搬运家具等车辆的通行。道路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道路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a)居住区内部道路主要为本居住区服务。居住区道路系)居住区内部道路主要为本居住区服务。居住区道路系统应根据功能要求进行分级。为了保证居住区内居民的安全统应根据功能要求进行分级。为了保证居住区内居民的安全和安宁,不应有过境交通穿越居住区,特别是居住小区。同和安宁,不应有过境交通穿越居住区,特别是居住小区。同时,不宜有过多的车道出口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间距应时,不宜有过多的车道出口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间距应不小于不小于150米,也可用平行于城市交通
4、干道的地方性通道来米,也可用平行于城市交通干道的地方性通道来解决居住区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过多的矛盾。解决居住区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过多的矛盾。(b)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住宅与最近的公共交通)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住宅与最近的公共交通站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站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500米。米。(c)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如尽可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如尽可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汇水线,以利雨水排除。在南方多河地区,道路宜与河流平汇水线,以利雨水排除。在南方多河地区,道路宜与河流平等或垂直布置,以减少桥梁和涵洞的投资。在丘陵地区则应等或垂直布置,以减少桥梁和涵洞的投资。在丘陵地
5、区则应注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以节约投资。注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以节约投资。(d)在进行旧居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在进行旧居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设施。(e)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每单元的入口处。建筑物外墙)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每单元的入口处。建筑物外墙面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面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5米,与车行道边缘的距米,与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小于离不小于3米。米。(f)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米,在端头处应能便于米,在端头处应能便于回车,回车场地不小于回车,回车场地不小于12米米 12米。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米。沿街建筑
6、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加设人行通道。(g)如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则每隔)如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则每隔150米左右应设置车米左右应设置车辆会让处。辆会让处。(h)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i)道路的线型、断面等应与整个居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群)道路的线型、断面等应与整个居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群体的布置有机地结合。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体的布置有机地结合。居住区内
7、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居住区道路设计注意“通而不畅”,避免往返迂回的同时减少外部人员与车辆的穿越 主次分明、结构清楚 居住区的道路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居住区的道路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1)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和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应选择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2)使居住区内外联系通而不畅、安全,避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3)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4
8、)小区内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当公共交通线路引入居住区级道路时,应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干扰;5)在地震烈度不低于六度的地区,应考虑防灾救灾要求;6)满足居住区的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7)城市旧城区改造,其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原有道路特点,保留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8)考虑居民小汽车的通行;9)便于寻访、识别和街道命名。(1)按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同级道路及其以下各级道路计算用地面积,外围道路不计入;(2)居住区(级)道路,按红线宽度计算;(3)小区路、组团路,按路面宽度计算。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人行便道计入道路用地面积;(4)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停放场地,按实
9、际占地面积计算;(5)宅间小路不计入道路用地面积。6)其它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规划用地外围的道路算至外围道路的中心线;(2)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其它用地,按实际占有面积计算。7)停车场车位数的确定:机动车停车位控制指标,是以小型汽车为标准当量表示 8)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居住区用地内道路用地面积居住区用地内道路用地面积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1)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2)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3)主要道路宜平缓;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
10、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
11、于治安保卫;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5)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6)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7)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以下图表的规定;居住区道路的规划布置居住区道路的规划布置居住小区内部道路的布置形式有:环通式、尽端式、半环式、混合式等。环通式半环式尽端式环通式混合式1 1、人车分行人车分行机动车与行人在不同的道路断面中通行机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