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背影 部编版八 年级 语文 上册 教学 设计 公开 下载 _八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背影教学设计设计思想:现在的某些语文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拿阅读教学来说,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所以,在我校实行的“目标导引下的合作学习”的改革潮中,在本课的目标设置上力求做到简单扼要,既符合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又符合中学生的实际能力。每堂课力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不贪心,做到一课一得即可。语文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语文素质、语文能力
2、提高的过程,所以在本课的学习中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教学前端分析 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背影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是以 “至爱亲情”为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最美的亲情。本文被选入单元第一课,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
3、们的情操。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的一篇叙事性散文。文章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学习本文能够使学生深刻的体会这种相怜相爱的感情。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记叙文知识,本文可以侧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品读分析。同时,学生的情感涵养可能还不能够真正体会到文中所描绘的父子深情,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就会使学生更好进入作品的天地。另外,学生个性鲜明,但语文基础与语文能力较差,个体间学习水平差距比较大。重点难点的突破有一定的挑战。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试着读出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爱。2、学习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能说出语句所
4、表达的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3、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本文抓人物特征、并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试着读出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爱。2、学习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能说出语句所表达的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教学难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本文抓人物特征、并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自学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 奔丧( ) 差使( ) 交卸( ) 狼藉( ) 簌簌( ) 赋闲( ) 妥帖( ) 踌躇( ) 迂( ) 蹒跚( ) 拭干( ) 颓唐() 琐屑( ) 箸() 2、自由阅读,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选择其
5、中一处摘抄在下面,并说出理由。 3、资料链接:作者介绍: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他的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简洁,结构严谨精巧,具有清新、委婉、隽永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品有春绿荷塘月色等。背影是他前期散文的代表作。他后期的散文文字更加洗炼和成熟,更加接近口语,但是缺少他前期散文动人的情致。关于本文:本文采用记实的手法,作者善于捕捉特定情境中的最富有表现力的形象特征来刻画人物、抒写感情,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写父子之间那种骨肉至情,获得了感人的艺术效果。学习本文,一定要进行品读,小声或不出声地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细细品味文章字里行间蕴藏的思想情感。4、再读课文,思考:(1)找
6、出文中四次描写“我”的眼泪的语句,在文中划出来。(2)本文选择“背影”为表现角度,写了几次背影,你认为哪一次最感人,为什么? 【设计意图: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课中学习一、直接导入:父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私的深沉的爱!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一篇体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作品。【请大家齐读课题。】二、写作背景:我们首先来了解下当时朱自清写作背影时的生活经历。【投影展示】 1916年,
7、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祖母去世。(朱自清回扬州奔丧) 1917年,父亲到南京浦口车站送别朱自清。(“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父子二人在家庭变故的背景下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本文写的就是这件事。) 1920年,朱自清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1925年,已为人父的朱自清写下背影,并刊登在文学周报上。(19171925,朱自清写作本文时距离浦口分别那件事已过去八年之久。时隔多年,作者仍将细节刻画入微,可见其印象之深。) 1928年,背影散文集发表。 (以“背影”命名散文集,足见这篇文章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设计意图: 好的导语,可以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带领
8、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学习文本之前,让学生对作者朱自清的生活经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更便于理解文本的情感内涵。】三、作者简介 【投影展示,全班齐读一遍,略讲】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故称“我是扬州人”。北京大学毕业,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文笔清新,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主要作品有背影、春、荷塘月色、绿、欧游杂记。四、阅读文章,品味背影师:预习过的同学都知道,背影主要就讲的是奔丧完毕,父子二人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的情景。1、父亲在送“我”去浦口车
9、站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明确:4-5小节 终于决定还是送“我”去浦口车站追问1:抓住“终于”二字,父亲一开始就决定送我了吗?原本打算是什么?(原文答)追问2:这里着重写了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由不送我到决定送我,作者为何刻意写这个环节? 明确:作者这样写恰恰是为了强调父亲对儿子的那种细心关照。通过两次“再三”和两次“踌躇”都可以表现出来。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在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儿子。 和脚夫讲价钱(讲价钱也是一种不放心的表现)拣座位、铺大衣、嘱托茶房照应追问1:父亲为我拣定的是什么座位你注意到了吗?追问2
10、:注意到后文父亲的穿着了吗?“布”父亲穿过铁道买橘子(若学生答不到点,可追问:父亲做的这些事是否有触动到你呢?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感受。)【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学习批注法,为下一环节的深入研习做好铺垫。】2、在父亲做的这些事中,作者朱自清写得最详细的,还要属父亲穿越铁道去买橘子的那段。课文开头所说的“最不能忘记”的“背影”就在这一段中。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齐读一遍第六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背影”的?【学生齐读第六段】3、小组合作,研读文本:师:有了初步的感知,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思考:【P
11、PT】分析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这一“背影”的?(提示:可以从人物的描写方法的角度,抓住一些关键词来赏析) 5分钟时间明确:(一)外貌描写“父亲是一个胖子”、“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写父亲的外貌和穿着,勾画出了一个大体的外貌。交待父亲是个胖子,是为了后面的爬月台做铺垫。父亲的衣着是“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追问:这里突出父亲衣服的料子是?(这里三次突出“布”字,呼应了前文所述的惨淡的家庭境况)追问:除了料子之外,突出了什么颜色?(黑色)为什么突出黑色?(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板书:沉重】备用师: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