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第五章反垄断法律制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经济法》第五章反垄断法律制度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法 第五 垄断 法律制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五章 反垄断法律制度v教学目的和要求 v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反垄断法律制度的基本概念、重要法律理论,主要掌握垄断的概念和特征、垄断的具体形式、反垄断法的性质和地位,以及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了解反垄断法的产生、发展历史。v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掌握内容是,垄断的特征和主要形式,反垄断法的除外情况。v本章的难点是垄断的特征及反垄断法的除外情况。v教学方法 本章教学方法是,尝试性地采用法律的经济分析方法,来阐释我国制定反垄断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一节 垄断与反垄断法概述一、垄断的词源学意义与经济学定义v 英文对应词是:monyplyvExclusive-exclusionv
2、中文“垄断”原始含义是“修筑沟垄或围墙或篱笆,以隔断山林、水流。”v起始于西周贵族的行为。国外垄断组织称谓 四大垄断组织形式v美国最早叫pool;v后来叫托拉斯(trust)v以及康拜因(combine);v在德国叫“卡特尔”、v以及“辛迪加”。v从狭义上来讲,垄断是与竞争相对立的一个范畴。一般来说,垄断排斥竞争,竞争也排斥垄断。它们在性质上属于不同的两种经济行为。毫无疑义,过强和过宽的垄断会严重危害和损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和经济发展,其导致的种种弊端是显而易见的。v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某种意义上和某种程度上来讲,垄断现象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和一定的合理性;在特殊情况下,垄断对经济发展还会产
3、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和效果。我们应当一分为二地辨证地来看待垄断问题,而不应当将其一棒子打死。v在经济学上,垄断是指少数大企业或者若干企业联合,独占某个行业或者产品的生产和销售。v这些垄断企业控制着一个甚至几个生产部门的生产和流通,在该部门的经济活动中取得统治地位,操纵这些部门产品的销售价格和某些生产资料的购买价格,从而能够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二、垄断的法学定义v关于垄断的法学或法律定义,目前在我国法学界还没有一个为多数人所接受和认可的定义。西方国家的法学家和立法者,对法律意义上的垄断,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理解,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在制定出反垄断法的国家,对垄断行为及其表现形式,都是采用列举的方
4、式,都没有给垄断这个概念下一个概括式的定义。v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并没有对何谓垄断进行界定。v在这里,我们不妨给其下这么一个定义。v 反垄断法中的垄断是指,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通过合谋性协议来安排或协同行动,或者通过滥用经济优势地位,排斥或者控制其他正当的经济活动,在一定的生产经营领域内限制商业竞争的一种经济行为。v法律上的垄断概念与经济学上的垄断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它强调垄断行为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法律未规定加以禁止的垄断并不属于垄断行为,但却会成为经济学上的垄断范围。因此,反垄断法中的垄断概念要比经济学上的垄断概念范围小得
5、多。这是我们在学习反垄断法时,应当加以注意的一个基本概念问题。三、垄断的基本特征v v 根据世界各国反垄断法对垄断形式的规定,我们可以总结出垄断这种经济现象所具有的几个基本特征:v(一)垄断是一种排斥和限制正常竞争活动的经济力量。v v所谓排斥,是指在一定的交易领域内,垄断者使其他企业和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难以正常进行,从而把他们从市场上驱逐出去的行为。v所谓控制,是指垄断者对其他企业和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约束,剥夺他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自由竞争的行为。v垄断的排斥和控制力量,给竞争者进入市场造成困难,所以垄断必然会削弱竞争的活力和效率。v(二)垄断代表的是一种某种共同利益而联合起来的社会力量
6、,是一种有组织的联合力量。v v v垄断者往往通过达成合谋性协议,来安排或协同行动,形成联合力量,对局外企业或中小企业的经济活动加以限制,以实现其绝对的经济统治。v(三)垄断者谋取经济利益是依靠对市场的操纵和独占来实现的。v v垄断者通过滥用市场优势和过度集中经济力,以独占或操纵市场,获取高额利润。而垄断利润的存在则加深了社会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并且妨碍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严重削弱了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v(四)垄断是一种具有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的经济行为。v v根据世界各国反垄断法的立法精神和司法实践,垄断行为一般是要受到反垄断法的明文禁止。因而,反垄断法上的垄断行为,应当具有违
7、法性,也即违反了反垄断法的有关法律规定。v垄断的危害性是指由于垄断使某一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的竞争遭受到实质性的限制和危害。v但是,如果根据某一时期的实际经济情况对某一种行业或产品产销,由国家垄断经营更有利于保护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则可适用反垄断除外制度,而不将其列入违法性垄断行为的行列,法律上以及执法、司法上也并不加以禁止和予以制裁。例如,美国的反托拉斯法就豁免了农业、运输业、通讯业、国有企业等重要部门和企业,允许这些部门和企业实行垄断经营。在这种情况下的垄断就不属于法律的禁止范围,所以并不具有违法性。v上述所讲的垄断的前三个特征,属于其经济学上的经济特征;而其第四项特征,则是其所具有的法律特
8、征。四、反垄断法的概念和称谓种种v综合世界各国反垄断法的有关规定,我们可以给反垄断法下这么一个定义:v它是有关禁止企业间通过协议、合谋、联合行动和滥用经济优势等手段,来阻碍、限制和妨害正常竞争,从而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法律规范体系。v例如,美国称反垄断法为维护贸易和商业不受非法限制与垄断法案,又简称为谢尔曼法和反托拉斯法;v英国则称之为垄断企业和限制性贸易惯例(调查和控制)法,或者是限制性贸易惯例法;v德国称之为反竞争限制法或卡特尔条例:v加拿大称之为预防和禁止贸易合并法:v日本则称之为关于禁止私人垄断和确保公正交易的法律;v而在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文件中则称之为管制限制性商
9、业惯例的法律等等。v虽然各国对反垄断法的称谓不同,但其基本内容大体上是一致的。v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情况不同、立法传统的差别,因而对反垄断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的范围的理解和规定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立法体例上,存在着两种类型。其一是合并立法制,即将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合二为一,其二是分别立法制,即是将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分开立法,制定两部法律文件。由此也就导致了对反垄断法的称谓也是多种多样,称呼不一。第二节 外国与我国反垄断法 发展历程一、国外反垄断法的初创阶段v现代意义上的独立的竞争法的出现,是在19世纪末期,以1890年美国的谢尔曼法为标志。v但实际上,加拿大早在1889年就颁布了禁止
10、限制性贸易合并法,开创了竞争立法的先例。v但该规定比较简单,所起作用不够显著,所以人们一般把其后美国通过的谢尔曼法视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竞争法,该法不仅在美国的竞争立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立法也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成为其后资本主义国家立法的样板。v19世纪80年代美国爆发了一场由北部资产阶级对南部封建种植园主的全国性内战,战争导致南部封建种植园经济的全面崩溃,美国社会的工业化道路自此畅通无阻,进入迅猛发展的鼎盛时期,到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落后的手工作坊生产已让位给大规模工业生产,资本家的个体独资经营也逐渐被公司这种强大的工商业组织形式所取代,当时,美国工业已跃
11、居传统的农业之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部门,工业总产值荣登世界榜首。v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基本完成,伴随而来的生产集中和资本积累,导致美国“旧日的自由竞争制度已经到了末日,不得不宣告屈辱的破产”。垄断资本主义正取而代之,列宁指出:“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愈来愈大的企业过程进行的非常迅速。”v以托拉斯为代表的垄断组织此时展露头角,托拉斯这种企业组织形式之所以迅速发展起来,是因为它使得若干个大企业形成一个组织,能在许多州进行垄断经营,而单一的大型企业则不行。美国早期的托拉斯v1879年美国出现第一个托拉斯,即洛克非勒美孚石油公司;v1884年、1885年分别成立
12、了棉籽油托拉斯与亚麻油托拉斯;v1887年制油、制糖、制绳和炼铅业中的托拉斯也应运而生。美国垄断企业的垄断力v在较短的时间内,诸多工业部门被托拉斯独占、包揽和实际控制。v美孚石油公司囊括了美国整个石油生产,v制糖公司控制了美国90-98的制糖业务,v钢铁公司掌管了美国70的炼钢设备。v此外,在烟草、皮革、肉类、电器设备等方面也有类似的情形出现,他们从产品最初的收获、中间的生产直至最后的销售,一概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使包括控制价格在内的垄断控制成为可能。v另外,由于托拉斯力量的过度集中,造成许多非托拉斯成员的企业难以进行有效的竞争,在对待中小资本方面,托拉斯尤为独断,他们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采取
13、控制材料来源,划分销售市场,降低商品价格等各种手段,不断挤垮中小企业,使之纷纷破产,或被直接吞噬,成为托拉斯的盛餐。垄断企业疯狂的吞噬 黑洞效应v仅以美国钢铁公司为例,它所吞噬或支配的企业就有700余家。美国垄断企业的危害性 反托拉斯法出台背景v1。对美国私营企业的传统经营构成威胁,使美国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结构岌岌可危;v2。加剧了美国务阶层的利益冲突,首先是激起了中小资本家的强烈不满,渴望改变弱肉强食的不合理局面,容许自由贸易的呼声日益高涨;v3,由于托拉斯推行残酷的“福特制”、“泰罗制”,致使工人的劳动强度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因此不可避免的遭到工人的强烈反对;v4,美国农民也惟恐托拉斯提高
14、农产品运输价格,惧怕糖油批发商压低农产品价格,担心托拉斯之间的秘密合作及托拉斯的后盾银行的秘密活动。v在如此众多的利益受到侵害的民众的强烈要求和强大压力下,美国政府为了缓解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矛盾,谋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巩固自身的统治根基,作为应急措施,于1890年匆忙颁布了第一部反托拉斯法。v即由参议员约翰谢尔曼提出的保护贸易和商业不受非法限制与垄断之害法(简称谢尔曼法)。v该法旨在防止个别企业对某一行业的垄断,以致对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本身造成损害。v谢尔曼法的颁布,表明美国政府已经“认识到无论是普通法还是州的立法,均不足以制止强大的托拉斯滥用经济力量的行为”,因而“促使国会通过全国性的反托拉斯法
15、”。v谢尔曼法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独立的竞争法的诞生。v继此之后,美国于1914年又相继通过了另外两个重要的竞争法,即克莱曼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以修改和补充谢尔曼法规定之不足。v美国竞争法的颁布影响十分深远,它不仅获得国内公众的普遍欢迎,其影响也遍及境外,世界各国竞相效仿,纷纷制定出类似的法律。德国的反垄断立法v1。德国于1909年制定出反对不正当竞争法;v2。1923年德国又颁布了卡特尔条例,允许有关国家机关对滥用经济强权的卡特尔在特设的卡特尔法庭起诉。v德国于1909年制定出反对不正当竞争法,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两个一般条款,一是用非常笼统的措辞规定,所有与诚实惯例相悖的行为都予
16、以纠正;二是禁止做令人误解的广告。此外,该法还包括一系列针对具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特别规则。v1923年德国又颁布了卡特尔条例,该条例的通过是由于政府意识到当时的大型卡特尔组织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和对竞争所构成的威胁,因为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经济上卡特尔化日益加强,国家曾采用卡特尔组织经济,支持战争,从而加强了卡特尔的势力,故此德国政府在战后颁布了该条例,首次对卡特尔加以限制,允许有关国家机关对滥用经济强权的卡特尔在特设的卡特尔法庭起诉。日本v日本于1934年按照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规定要求,颁布了不正当竞争防止法,但因该法规定的范围比较狭窄,未能在日本国内产生重大影响。
17、反垄断法初创时期的实施情况v在竞争法的初创时期,各国的实施情况并不理想,美国的反托拉斯法在颁布后的一段时间内收效甚微,依法提起诉讼的案例寥寥无几,垄断组织一如既往,继续发展。v据统计,1890年以前,美国的联合工业组织共计24个,名义资本44亿美元,而在谢尔曼法颁布后的十年间,成立的工业联合组织竟达157个,拥有资本315亿美元,到1904年,美国的工业托拉斯剧增至318个,其中有26个托拉斯控制各自部门80以上的产权,有57个在60以上,托拉斯的触角几乎探人工矿、运输及城市公用事业等各个领域,v另一方面,因受到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美国为重振国家经济,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实行
18、统制政策,因而也削弱了反托拉斯法的实际作用,这一点可以从罗斯福总统所实施的“新政”政策中得到佐证。v新政的基本内容是扩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包括强制实行卡特尔政策,加强资本的集中,兼并中小企业等,为此,各行各业必须通过立法来确定本行业应有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信贷条件、销售定额等,其实质是进一步牺牲中小企业的利益,来满足垄断的贪欲,结果反垄断法成了一纸空文。v在德国,希特勒政权建立之后,很快制定了强制性卡特尔法,通过卡特尔和别的垄断组织,将国民经济变为统一的有机体,原来的卡特尔条例变为一纸空文。v如上所述,竞争法在各国颁行后曾普遍经历了一段颇受冷落,甚至遭到废弃的低谷阶段,这是和各国当时的政治、
19、经济和社会条件分不开的。二、国外反垄断法的发展时期v竞争法的发展时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前,颁布竞争法的国家屈指可数。v依据日本法学家金泽良雄的观点:“除了英国习惯法以及加拿大刑法,美国的反托拉斯法引入注目外,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其他国家,也只有一些初具规模的朴素形态的禁止垄断法而已”。v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垄断势力再度复兴,这时,已经颁布过竞争法的国家,在重视并适用现有法律的同时,开始制定更为完整的新法,甚至编纂法典,其他未曾颁布过竞争法的国家也开始着手立法控制。v在德国,希特勒政权垮台后,同盟国于1945年8月签定的波茨坦协议认为,德国的垄断势力是发动这场
20、战争的祸根,因此,必须“尽可能快地消灭用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等垄断组织的形式造成的过分经济集中”,发展市场经济和企业自由竞争,于是,联邦德国遂在盟军的监督和支持下,以美国反托拉斯法为蓝本,制定了有关禁止卡特尔组织的法律。v从1949年开始,联邦德国政府逐渐感到,完全依据美国法制定的竞争法,越来越难以适应本国的实际需要,战后的联邦德国一片废墟,物资极度匮乏,人民生活极度困苦,有人甚至声称,在如此国弱民穷的情形下,小偷的存在也是合理的,而卡特尔组织此时则利用他们对市场所拥有的支配地位,操纵物价,谋取暴利,因此,排除垄断及卡特尔对市场的控制,创造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所适宜的竞争环境就显得十分必要。v
21、同时,大幅度削减关税,以便促进国际贸易,如果对卡特尔限制竞争的做法不做管制,其后果将使联邦德国由于关税减让带来的好处微不足道或丧失殆尽。德国1957年的反对限制竞争法v于是,联邦德国议会在1957年重新制定了具有法典性质的反对限制竞争法,该法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联邦德国完整的竞争法体系的建立。战后的日本v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托管之下,对战前的经济、产业和社会体制进行大规模变革,解散了一批大财阀集团,又颁布经济力量过度集中排除法。v在此基础上,日本以美国反托拉斯法为蓝本于1947年制定了关于禁止私人垄断和确保公正交易的法律。v禁止垄断法就是继产业结构改革之后才制定的,它首次将企业的竞争活动纳入法
22、律规范的约束。v该法经过三次重大修改后,规定更加完善,并且更加适宜日本的土壤,成为现代日本经济法的核心。v战后的日本在美国占领军的强硬压力下,被迫放弃了专制、独裁的军国主义政策,对战前的经济、产业和社会体制实行大规模变革。在产业结构方面拆散诸如三菱、三井、住友等大型财阀,排除经济力量的过分集中,以形成拥有大量企业参与竞争的局面。v但是,这个国家一直保持着国家干预和控制经济的传统,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措施,起诱导企业和启动经济向既定目标发展的作用,禁止垄断法就是继产业结构改革之后才制定的,它首次将企业的竞争活动纳入法律规范的约束。该法经过三次重大修改后,规定更加完善,并且更加适宜日本的土壤,成为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