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基础》PPT课件116页PPT.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食品卫生基础》PPT课件116页PPT.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卫生基础 食品卫生 基础 PPT 课件 116
- 资源描述:
-
1、LOGO第四章第四章 食品卫生基础食品卫生基础LOGO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各类食品的卫生要求各类食品的卫生要求2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品污染及其预防3 1食品中毒及其预防和管理食品中毒及其预防和管理3 3LOGO 第一节第一节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污染(Food Contamination)食品被外来的、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所污染,从而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引起可能的食源性疾病。LOGO间接污染间接污染污染物污染物来源来源直接污染直接污染人的生产与生活活人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导致大气、水体动导致大气、水体、土壤等受到污染、土壤等受到污染,通过动植物的吸,通过动植物的吸收、富集、转移
2、造收、富集、转移造成食品污染成食品污染食物在种养殖、食物在种养殖、加工、包装、运加工、包装、运输、储存、销售输、储存、销售、食用等过程中、食用等过程中造成的污染造成的污染污染物来源污染物来源LOGO食品污染食品污染生物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微生物微生物寄生虫和虫卵污染寄生虫和虫卵污染昆虫污染:昆虫污染:甲虫类、蛾类及蝇、甲虫类、蛾类及蝇、蛆蛆生产、生活和环境生产、生活和环境:农药、兽药、有毒金属农药、兽药、有毒金属二恶英、多环芳烃二恶英、多环芳烃食品容器、包装材料食品容器、包装材料滥用食品添加剂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贮存食品加工、贮存掺假、制假掺假、制假多环
3、芳烃多环芳烃杂环胺杂环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 三氯丙醇三氯丙醇非放射性(非放射性(杂物杂物)污染)污染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细菌和毒素细菌和毒素霉菌和霉菌毒素霉菌和霉菌毒素食品污染物的分类食品污染物的分类LOGO生物性污染及其防治生物性污染及其防治1.食品腐败变质定义 是指食品在一定环境因素影响下,因微生物的作用而引起食品成分和感官性状的改变,并失去食用价值的一种变化。2.食品腐败变质原因(1)食品本身组成和性质(2)环境因素(3)微生物作用LOGO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本生组食品本生组成和性质成和性质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微生物微生物营养成分、水分、酶、营养成分、水分、酶、pHpH值、
4、渗透压值、渗透压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细胞外酶、细胞内酶的作用细胞外酶、细胞内酶的作用温度、湿度、阳光(紫外线)温度、湿度、阳光(紫外线)和空气(氧气)和空气(氧气)LOGO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1)蛋白质分解 肉类、鱼虾蟹、蛋类、大豆制品。(2)食品中脂肪酸败 食用油脂及油炸食品。(3)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粮食、果蔬等。食品腐败变质实质上食品中成分的分解过程。食品腐败变质实质上食品中成分的分解过程。LOGO鉴定方法及鉴定指标鉴定方法及鉴定指标 检验方法:1)感官检验最简单、实用、常用 2)物理检验 3)化学检验 4)微生物检验LOGO蛋白质蛋白质氨基
5、酸氨基酸胺类胺类(组胺、酪胺、(组胺、酪胺、尸胺、腐胺)尸胺、腐胺)氨氨脱羧脱羧脱氨脱氨脱羧脱胺脱羧脱胺吲哚及甲基吲哚吲哚及甲基吲哚脱羧酶脱羧酶脱氨基酶脱氨基酶甲基甲基一甲胺、二甲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胺、三甲胺硫化氢等硫化氢等脱硫脱硫脱硫酶脱硫酶食品中蛋白质的分解食品中蛋白质的分解LOGO1)感官指标:较为敏感可靠地反映蛋白质腐败情况(外形、结构 和气味)2)物理指标:主要有食品浸出物量、浸出液电导度、折光率、冰 点、黏度、肉保水量与膨润量等3)化学指标 A.挥发性碱基总氮:是指食品水浸液在碱性条件下,与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的总氮量,主要用于肉鱼类食品(也适于大豆制品);B.二甲胺与三甲胺:主
6、要用于鱼虾等水产品;C.K值:指ATP分解的低级产物肌酐和次黄嘌呤占ATP系列分解产物的百分比,主要适用于鉴定鱼类早期腐败。4)微生物学: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食品中蛋白质的分解食品中蛋白质的分解LOGO 环境因素:氧气、温度、紫外线、食品中微生物的 解脂酶、天然抗氧化物质 自身因素:脂肪酸饱和程度、水分、组织残渣 酸败原因食品中脂肪的酸败鉴定指标:感官指标:“哈喇味”、色泽变化物理指标:其固有碘价(值)、凝固点(熔点)、比重、折光系数、皂化价。化学指标:过氧化值、酸价、羰基价 脂肪分解酸败时,先是过氧化值上升,这是酸败早期指标;其后由于生成各种脂酸,以致油脂酸度(酸价)增高食品中脂肪的酸败食品中
7、脂肪的酸败LOGO粮食、蔬菜、水果和糖类及其制品粮食、蔬菜、水果和糖类及其制品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 低级分解产物低级分解产物 双糖、单糖、醇、羧酸、醛、酮、二氧双糖、单糖、醇、羧酸、醛、酮、二氧 化碳、水化碳、水 酶酶发酵或酵解发酵或酵解食品碳水化合物的分解食品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当食品发生以上变化时,食品的酸度酸度升高,并带有甜味、醇类气味等。LOGO 食品腐败变质的卫生学意义食品腐败变质的卫生学意义1)感官性状发生改变;2)食品成分分解,营养价值降低;3)增加了致病菌和产毒霉菌存在的机会,极易造成肠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4)腐败后的分解产物,对人体的直接毒害尚不够明确,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组
8、胺、过氧化物、有机酸等LOGO 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措施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措施1)低温:冷藏和冷冻;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的活性和食品内化学反应的速度;2)高温灭菌防腐:高温灭菌法:目的在于杀灭微生物巴氏消毒法:杀死一般致病菌,其优点是能最大限度保持食品原有的性质。3)脱水与干燥:水分含量降至一定限度以下,微生物则不生长繁殖,酶的活性也受抑制,从而可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4)提高渗透压:常用的有盐腌法和糖渍法。5)提高氢离子浓度:在pH 4.5 以下大多数细菌正常发育6)添加化学防腐剂:防腐剂抑制或杀灭食品中引起腐败变质的微生物7)辐照:利用射线进行灭菌、杀虫、抑制发芽LOGO 2 2.细菌性
9、污染及其防治细菌性污染及其防治(1)常见细菌性污染的菌属及其危害1)致病菌:沙门菌、结核杆菌、布鲁杆菌属、炭疽杆菌、痢疾杆菌、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伤寒杆菌、肉毒梭菌。2)条件致病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韦氏梭菌、蜡样芽孢杆菌。3)非致病菌:能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细菌,称为腐败菌,是非致病菌中最多的一类。LOGO 细菌性污染防治要点细菌性污染防治要点1)加强防止食品污染的宣传教育,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销售过程以及食用前的各个环节应保持清洁卫生,防止细菌对食品的污染。2)合理储藏食品,抑制细菌生长繁殖。3)采用合理的烹调方法,彻底杀灭细菌。4)细菌学监测,常监测的指标有食品中菌
10、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LOGO 食品细菌污染指标及其卫生学意义食品细菌污染指标及其卫生学意义1)菌落总数:是指被检测样品单位重量(g)、单位容积(mL)或单位表面积内,所含能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培养基、pH、培养温度与时间、计数方法等)培养所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意义:它是判断食品清洁状态和预测食品的耐保藏性的标志。2)大肠菌群(近似值):相当于100g或100mL食品中大肠菌群(包括肠杆菌科的埃希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最可能数来表示。意义:它表明食品受到人和动物粪便的污染程度的指标、也作为肠道致病菌污染指示菌。LOGO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1)黄曲霉毒素的化学结构与特性:由黄曲霉菌
11、的产毒菌株产生,目前分离鉴定出20多种,其中AFB1产量最多,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耐高温,不溶于水,易溶于油脂和氯仿,加碱易破坏。2)易污染食品:A.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B.花生、玉米及其制品污染最严重;C.高温高湿地区污染严重LOGO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3)危害:急性中毒:急性中毒性肝炎(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慢性中毒:生长迟缓,食物利用率低;肝脏亚急性或慢性损伤。致癌性:公认最强的化学致癌物,导致肝癌、胃癌、肾癌等多种肿瘤;黄曲霉毒素B1(粮油食品最多,以它作为污染指标),毒性最强;LOGO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4)防治要点 主要是防霉、去毒、经常性食品卫生监测,并以防霉为主。防霉:控
12、制温度、湿度、食物中水分、氧气含量,防 止食品被虫咬、鼠伤,可使用防霉剂;去毒:挑选霉粒、碾轧加工、加水搓洗;植物油加碱 分解毒素;物理吸附等。LOGO 一、生物性污染及其防治一、生物性污染及其防治(2)展青霉素 是一种可由多种霉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可存在于霉变的面包、香肠、香蕉、梨、菠萝、葡萄和桃子等水果及苹果汁、苹果酒和其他产品中。中毒表现:水肿、出血、充血、抑制细胞生长,导致肿瘤和抑制肿瘤。预防措施:防霉、去毒(挑选、水洗、碱洗)、制定限量标准。(3)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是一组由某些镰刀菌种产生的生物活性和化学结构相似的有毒代谢产物。毒性作用的共同特点表现为较强的细胞毒性、免疫抑制及致
13、畸作用,部分有较弱的致癌性,急性毒性强,可致人与动物的呕吐。LOGO 一、生物性污染及其防治一、生物性污染及其防治(4)与食品污染关系密切的其他霉菌毒素1)玉米赤霉烯酮毒素 主要污染玉米,其次是大米、大麦、小麦等粮食,有较强的毒性;2)伏马菌素 主要污染玉米及其制品。神经毒性,引起马的脑白质软化症、猪的肺水肿、羊肾病变及狒狒心脏血栓,大鼠肝中毒及肝癌。3)3-硝基丙酸 是曲霉属和青霉属等少数菌种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我国从引起中毒的变质甘蔗中分离道德节菱孢霉具有产生3-硝基丙酸的作用。该化学物对多种动物具有毒性作用,表现为神经系统、肝、肾和肺损伤。LOGO 化学性污染及其防治化学性污染及其防治1
14、农药污染及其防治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有机氮类、氨基酸酯、有机硫、拟除虫菊酯、有机砷、有机汞等多种类型农药残留(Pesticide Residues):施用农药后,在食品表面及食品内残存的农药及其代谢产物、降解物或衍生物。大剂量可能引起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低剂量长期摄入可能有慢性中毒作用。LOGO(1)农药污染途径1)直接污染2)间接污染3)生物富集作用与食物链: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物将环境中低浓度的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的转运和蓄积达到高浓度的能力。食物链是指在动物生态系统中,由低级到高级顺次作为食物而连接起来的一个生态链条。二、化学性污染及其防治二、化学性污染及其防治LOGO 农药农药农作物农作
15、物 动物动物肉、蛋、乳肉、蛋、乳 人人 空气空气 土地土地 水水 体体 水水 产产 品品水禽水禽家庭卫生用药家庭卫生用药残留农药进入人体的途径残留农药进入人体的途径LOGO1)有机氯农药对人体危害特点:特点:在环境中稳定性强,不易降解,在环境和食品中残留期 长,主要蓄积于脂肪组织中。我国于我国于 19831983年停止生产,年停止生产,19841984年停止使用。年停止使用。代表性产品:代表性产品:666666粉、粉、DDTDDT、林丹等、林丹等主要靶作用器官:主要靶作用器官:肝脏肝脏毒性:毒性:多数属于中等毒或低毒。急性中毒时主要表现为神经毒多数属于中等毒或低毒。急性中毒时主要表现为神经毒
16、作用;慢性毒性作用主要侵害肝、肾和神经系统等;有作用;慢性毒性作用主要侵害肝、肾和神经系统等;有 致癌、致畸作用,透过胎盘乳汁,对胎儿婴儿有毒性。致癌、致畸作用,透过胎盘乳汁,对胎儿婴儿有毒性。食品中农药残留及其毒性食品中农药残留及其毒性LOGO 食品中农药残留及其毒性食品中农药残留及其毒性2)有机磷农药对人体的危害 有机磷农药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一种杀虫剂,常用产品是敌百虫、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等。特点:大多数有机磷农药的性质不稳定,易迅速分解,残留 时间短,在生物体内也较易分解,故在一般情况下少 有慢性中毒,主要危害是导致急性中毒。中毒机理:其毒性作用主要是与生物体内胆碱酯酶结合,形 成稳
17、定的磷酰化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胆碱酯酶活 性,造成乙酰胆碱大量积聚,引起胆碱能神经纤 维高度兴奋,表现为持续痉挛。LOGO 食品中农药残留及其毒性食品中农药残留及其毒性3)拟除虫菊酯类 是一类高效、低毒、低残留、用量低的农药,常用的有溴氰菊酯(敌杀死)、丙炔菊酯、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等。慢性中毒少见,急性中毒多由误服或生产接触所致。中毒机理:中枢神经毒,改变神经细胞膜钠离子通 道,使神经传导受阻,动物出现流涎、共济失调、痉挛等症,主要引起神经系 统症状。LOGO 食品中农药残留及其毒性食品中农药残留及其毒性4)氨基甲酸酯类 这类农药属中等毒农药,目前使用量较大,主要用作杀虫剂或除草剂。常用产品
18、有西维因、呋喃丹、速灭威、和大壮等。特点:药效快,选择性高,对温血动物、鱼类和人的毒性较 低,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在体内不蓄积,属 于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中毒机理:抑制胆碱酯酶活力。在胃内酸性条件下易与食物 中的亚硝酸盐类反应生成亚硝基化合物而呈现诱 变性和致突变性。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胆碱能神 经兴奋症状。LOGO防治措施防治措施1)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2)合理使用农药;3)加强对农药的生产经营和管理;4)制定限量标准,例如:各种食品DDT和六六六残留量标准和限制农药在食品中的残量。LOGO 有毒金属污染及其防治有毒金属污染及其防治 环境中的金属元素大约有80 余种,有些金属元
19、素对人体却有毒害作用,如铅、汞、镉、砷等,常称为有毒金属。(1)(1)污染途径污染途径1)工业三废;2)食品生产加工过程污染;3)农药和食品添加剂污染;4)自然本底,某些地区自然环境中有毒元素本底含量高。LOGO名称名称污染食品污染食品危害危害案例案例铅铅 含铅容器或加工助剂的食品(如皮蛋)铅污染最为严重 通过皮肤、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体内与多种器官亲和,对神经、血液、消化、心脑血管、泌尿等系统造成损害汞汞 各类食品均可能受到污染,水产品特别是海产品受污染更为严重 血液中的金属汞进入脑组织后,逐渐在脑组织中积累,达到一定的量时就会对脑组织造成损害,从而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另外一部分汞离子转移到肾脏
20、蓄积。水俣病镉镉 含镉量:海产品、动物食品(尤其肾脏)高于植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中以谷类、根茎类、豆类较高。取代骨中钙,使骨骼严重软化,骨头寸断;镉会引起胃脏功能失调,干扰 人体和生物体内锌的酶系统,导致高血压症上升“骨痛病”(痛痛病)铅、汞、镉对食品的污染及危害铅、汞、镉对食品的污染及危害LOGO防治措施防治措施1)消除污染源;2)制定限量标准,各类食品中有毒金属元素的最高允许限量标准,加强食品卫生质量检测和监督工作。3)严格管理,防止误食、误用、投毒或人为污染食品。LOGO(1)结构与分类 N亚硝基化合物是一类毒性和致癌性很强的物质,根据其化学结构分为亚硝胺和亚硝酰胺两大类。(2)N-亚硝
21、基化合物的合成及影响因素 1)合成的前体物质2类 第一类:N-亚硝化剂:硝酸盐、亚硝酸盐及其它氮氧化物,与卤离子及硫氰酸盐产生的复合物。第二类:可亚硝化的有机含氮化合物:胺、氨基酸、多肽、脲、脲烷、呱啶、酰胺等。N N亚硝基化合物污染及其防亚硝基化合物污染及其防治治LOGO N N亚硝基化合物污染及其防治亚硝基化合物污染及其防治2)影响合成的因素:a.前提物质浓度前提物质浓度 b.氢离子浓度氢离子浓度 c.胺的种类与亚硝基程度胺的种类与亚硝基程度 d.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的作用LOGO 食品污染的来源食品污染的来源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亚硝胺含量极微,在10g/kg其前身亚硝酸盐及仲胺在自然界广泛存
22、在。1)施用硝酸盐化肥使蔬菜中含有较多硝酸盐2)蔬菜腌渍时,腐败菌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3)食物烹调、烟熏、制罐过程中使仲胺含量增高4)食品霉变,仲胺含量可增高数十倍至数百倍5)食品中的硝酸盐在细菌硝基还原酶的作用下,可形成 亚硝酸盐6)仲胺和亚硝酸盐可在体内、外合成亚硝胺7)有些加工食品均含有一定量的N-亚硝基化合物LOGO仲胺+亚硝酸盐 亚硝胺施用硝酸盐化肥蔬菜腌渍添加剂食物烹调、烟熏、制罐、食品霉变LOGO对人体的危害对人体的危害N亚硝基化合物对动物具有致癌性是公认的。N亚硝基化合物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接触或皮下注射诱发肿瘤。同时对动物还有致畸作用。N亚硝基化合物对人类直接致癌还
23、缺少证据。LOGO防治措施防治措施1)制定食品中硝酸盐、亚硝酸盐使用量及残留量标准;2)防止微生物污染及食物霉变;3)阻断亚硝胺合成:VC、VE、VA,大蒜、大蒜素,茶叶、猕猴桃、沙棘果汁均具有阻断N一亚硝基化合物合成的作用;4)施用钼肥:施用钼肥可以使粮食增产,且使硝酸盐含量下降。LOGO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污染及其防治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污染及其防治 多环芳烃类(PAH)是由两个以上苯环稠合在一起并在六碳环中杂有五碳环的一系列芳香烃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目前,已发现约200种,其中多数具有致癌性。苯并(a)芘,即B(a)P,是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中的一种主要的食品污染。(1)食品中B(a)P污染来源 1
24、)熏烤食品污染;2)油墨污染;3)沥青污染;4)石蜡油污染;5)环境污染LOGO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污染及其防治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污染及其防治 (2)对人体的危害 主要通过食物或饮水进入体内,乳腺和脂肪组织可蓄积B(a)P,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仔体内,主要经肝脏、弹道随粪便排出体外。动物实验发现B(a)P引起毒性及致癌作用;B(a)P对人的致癌作用,尚无肯定的结论。(3)防治措施 1)减少污染;2)限制食品中B(a)P的含量。LOGO 杂环胺类化合物污染及其防治杂环胺类化合物污染及其防治(1)杂环胺的生成 食品中的杂环胺类化合物主要产生于高温烹调加工过程,尤其是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鱼、肉类食品在高温烹调
25、过程中更易产生。(2)危害性 主要引起致突变和致癌,主要靶器官是肝脏。(3)防治措施 1)改变不良烹调方式和饮食习惯 2)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 3)灭活处理 4)加强监测LOGO 二噁英化合物污染及其防治二噁英化合物污染及其防治 (1)理化性质 是一类非常稳定的亲脂性固体化合物,分解温度大于700可在生物体内蓄积,可长期存在与环境中。(2)来源 1)城市垃圾和工业固废燃烧 2)农药生产 3)氯气漂白 (3)危害:是一类剧毒物质,其急性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00倍。有致畸、致癌、致突变毒性。(4)防治措施 1)控制环境二噁英的污染 2)研究实用的二噁英检测方法 3)制定二噁英限量标准LOGO 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