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丽江市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教师用卷.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云南省丽江市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教师用卷.pdf》由用户(云出其山)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丽江市 年级 下学 物理 期末考试 试卷 教师 下载 _考试试卷_物理_初中
- 资源描述:
-
1、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某中学生的身高为 165cm B一张普通白纸的厚度约为 1mm C一个中等大小苹果的质量大约为 1500g D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 110m/s 的速度正常行驶 【答案】A 【解析】【解答】A成年人的身高在 170cm 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 165cm 左右,A 符合题意; B一张普通白纸的厚度在 100m=0.1mm 左右,B 不符合题意; C一个中等大小苹果的质量大约为 150g,C 不符合题意; D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汽车的速度约为 110km/
2、h,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声说话就能听到回声 B乐队演出时,可通过音色来识别乐器 C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 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总是 340m/s 【答案】B 【解析】【解答】A.要想听到回声必须是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0.1s 以上,回声与声音的响度没有关系,A 不符合题意; B. 乐队演出时,可通过音色来识别乐器,B
3、符合题意; C. 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频率太低,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不是因为响度太小,C 不符合题意; D. 声音在真空不能传播;温度为 15时,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要想听到回声必须是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0.1s 以上.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不同物体声有别,音色不同来辨别.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3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
4、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D“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答案】D 【解析】【解答】A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冰,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所以 A 是错的; B冰的形成是水变成冰, 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所以 B 是错的; C雾是由水蒸气变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所以 C 是错误的; D露珠都是由水蒸气变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所以 D 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
5、程称为液化,液化放热,结合选项分析求解即可。 42022 年将要举办的北京冬奥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如图是某滑雪运动员从山坡的滑道上滑下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滑雪板底面做得很光滑,这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B运动员下滑过程中他具有的惯性越来越大 C运动员穿上滑雪板,增大了与雪地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对雪地的压强 D运动员下滑过程中,若一切外力都消失,他将立即停止运动 【答案】C 【解析】【解答】A滑雪板的底面做得很光滑,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A 不符合题意; B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运动员下滑过程中质量不变,他具有的惯性不变,B 不符合
6、题意; C运动员穿上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力不变,因增大了与雪地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对雪地的压强,C 符合题意; D运动员下滑过程中,若一切外力都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他将做匀速直线运动,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下列有关光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当
7、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人在镜中的像变得越来越大 B手影、小孔成像、湖边的柳树在水中的倒影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说明白光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D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射到建筑物的玻璃幕墙上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答案】C 【解析】【解答】A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当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A 不符合题意; B手影和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湖边的柳树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 不符合题意; C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从而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复
8、色光,C 符合题意; D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引起的,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 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我们看到周围的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光照在玻璃上时可以发生镜面反射。 6下列物理现象的解释中( ) 硬币越过“栏杆”是因为空气流速越快压强越大 铁锁下降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箱子没有被推动时所受的摩擦力大于推力 物体被小球撞击得越远则原来滚动的小球具有的能量越大 A只有正确 B只有正确
9、C只有正确 D只有正确 【答案】D 【解析】【解答】对着硬币上方吹气时,使硬币上方的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下方气压大于上方,给硬币一个向上的动力,使硬币越过“栏杆”。故错误; 铁锁下降时,所处高度减小,速度变大,重力势减小、动能增加,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正确; 箱子没有被推动时,仍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和推力平衡,大小相等,故错误; 物体被滚动的小球撞击得越远,则小球具有的能量越大。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物体下落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二力平衡时,力的大小相等;通过物体推动木块的距离,可以探究动能的大小。 7下
10、列事例中,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是( ) A火车启动时,从静止变为运动 B在地面上滚动的小球,速度逐渐变小 C重物被吊车沿直线向上匀速吊起 D行驶在盘山公路上保持速度大小不变的汽车 【答案】C 【解析】【解答】A火车启动时,从静止变为运动,其速度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 A 不符合题意; B在地面上滚动的小球,速度逐渐变小,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 B 不符合题意; C重物被吊车沿直线向上匀速吊起,运动的方向和速度的大小都不变,运动状态不变,故 C 符合题意; D行驶在盘山公路上保持速度大小不变的汽车,其运动方向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给
11、出的结论是,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了改变; 8甲、乙两车同时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 st 图像如图所示,两车的速度分别为 v甲、v乙。经过 10 秒,甲车在乙车前方 3 米处。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v甲v乙,出发时甲在乙前 Bv甲v乙,出发时甲在乙前 Cv甲v乙,出发时乙在甲前 Dv甲v乙,出发时乙在甲前 【答案】A 【解析】【解答】BD由图像可知,s甲=6m 时,t甲=6s;s乙=8m 时,t乙=10s;则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 比较可知 v甲v乙 BD 不符合题意; AC由题知,甲、乙两车
12、同时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 10s,甲车行驶的路程 s甲=v甲t=1m/s10s=10m 乙车行驶的路程 s乙=v乙t=0.8m/s10s=8m 若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甲车在乙车前方 2m 处,要想甲车在乙车前方3 米处,则出发时甲车在乙车前面 1m 处,A 符合题意,C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s-t 图像中,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位移,图像的斜率是速度,结合图像分析求解即可。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用力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时,就能够听见橡皮筋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先轻轻拨动橡皮筋,再用更大的力拨动橡皮筋,则听到两次声音的
13、(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答案】振动;响度 【解析】【解答】用力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时,橡皮筋会振动,而我们会听到振动的橡皮筋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 先轻轻拨动橡皮筋,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较小,声音的响度较小,再用更大的力拨动橡皮筋,橡皮筋的振动幅度变大,声音的响度变大。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
14、也就不同。 102021 年春晚一支名为唐宫夜宴的舞蹈受到观众好评。如图所示,这是照相机拍摄的演出现场的一个画面。拍照时,如果想让画面两侧的演员全部进入画面中,可将照相机的镜头 (选填“远离”或“靠近”)演员。观众看到演员的裙子呈绿色,是因为裙子 (选填“吸收”或“反射”)了绿色光。 【答案】远离;反射 【解析】【解答】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条件,拍照时,相机镜头与演员之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如果想让画面两侧的演员全部进入画面中,则所成的像变小,应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可将照相机的镜头远离演员。 因为裙子只反射绿色光,吸收其他颜色的色光,绿光被反射进观众的眼睛,观众看到演员的裙子呈绿色
15、。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 彩色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和它相同的色光,其他色光被它吸收。 11如图所示是一款自动清洁地面的机器人,它工作时内部的电动机带动风扇转动。把尘盒内的空气排出,利用 将垃圾“吸入”尘盒内,人可以利用遥控器操控它的工作状态。遥控器是利用 向机器人发送指令的。 【答案】大气压;红外线 【解析】【解答】清洁地面的机器人,它工作时内部的电动机带动风扇转动,使尘盒内部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垃圾吸入尘盒内。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向机器人发送指令
16、的。 【分析】液体和气体都称为流体,生活中常见的流体是水和空气,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电磁波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微波炉利用微波加热食物,电视遥控器利用红外线来传输指令,紫外线可以用来灭菌。 122020 年 12 月,嫦娥五号成功带着 1731 克月壤返回地球,在着陆前返回舱减速下降的过程中,以返回舱为参照物,返回舱中的月壤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月壤被带回地球后其质量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 【答案】静止;不变 【解析】【解答】在着陆前返回舱减速下降的过程中,以返回舱为参照物,返回舱中月壤相对于返回舱的位置没有改变
17、,返回舱中月壤是静止的。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月壤被带回地球后,位置发生改变,质量不变。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次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13每年的 6 月 6 日是全国爱眼日,人的眼球结构类似于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矫正近视眼应佩戴 (选填“凸”或“凹”)透镜。 【答案】照相机;凹 【解析】【解答】人的眼睛好像一架
18、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像。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分析】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过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到视网膜上。 14意大利科学家 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大气压强的大小与海拔高度有关,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强就越 。 【答案】托里拆利;小 【解
19、析】【解答】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大气压不是固定不变的,海拔高度越高,空气密度越小,大气压强就越小,大气压随着海拔的高度的增高而减小。 故答案为:托里拆利;小. 【分析】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o:p 15将一支密度计先后放入甲乙两容器中,如图,两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分别是 AB,密度计受到液体的浮力是 FAFB,则两个容器中液体的密度 A B,密度计所受浮力 FA FB(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答案】大于;等于 【解析】【解答】因为密度计漂浮,所以 所以密度计在 A、B 两种液体中受到的
20、浮力相等,即 由图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 。由 得 A、B 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为 【分析】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密度计重力不变,浮力不变,排开液体体积越小,液体密度越大。 16如图所示的四种河堤设计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最不合理的是 。 ABCD 【答案】D;A 【解析】【解答】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所以河堤的底部受到的压强比上部大,则单位面积的河堤的底部受到水对河堤的推力也大,所以河堤必须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故最合理的是D,最不合理的是 A。 【分析】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17如图是一辆装满同种货物的手推车,当前轮遇到障碍物 A 时,售货员向下压扶手,这时手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