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广东省广州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测试试卷教师用卷.pdf

  •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 文档编号:3125752
  • 上传时间:2022-07-17
  • 格式:PDF
  • 页数:14
  • 大小:619.8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广东省广州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测试试卷教师用卷.pdf》由用户(云出其山)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广东省 广州市 年级 上学 物理 期末 测试 试卷 教师 下载 _考试试卷_物理_初中
    资源描述:

    1、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测试试卷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测试试卷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学习物理之后,小华对身边的物理量进行了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 B正常人的脉搏约每 跳动 1 次 C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 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强级为 【答案】A 【解析】【解答】A中学生的身高在 160cm 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 80cm左右,A 符合题意; B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 1s,B 不符合题意;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1m/s,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不可能到达 8m/s,C 不符合题意; 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级在 30dB-40dB 之

    2、间,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时间、速度和声音强弱的等级,结合数据解答。 2图的四个情景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B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阻断噪声的传播 C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 8 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玻璃瓶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答案】D 【解析】【解答】A扬声器发声时,放在旁边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并且能够传递能量,A 不符合题意; B摩托车的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是阻断噪声传播,B 不符合题意; C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可以推理得

    3、出,当罩内空气被完全抽出,形成真空时,将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C 不符合题意; D八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瓶中的水质量不同,敲击时瓶子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波可以传递能量;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真空罩实验,可以验证真空不能传声;发声体的长度不同,音调不同。 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院内氧气的需求量较大,某氧气瓶内氧气用去三分之一后,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和密度变化情况是( ) A质量变大,密度变大 B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C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D质量变小,密度变大 【答案】C 【解析】【解答】

    4、某氧气瓶内氧气用去三分之一后,氧气瓶内氧气的质量变小,而瓶内氧气的体积不变,由 可知剩余氧气的密度变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分析即可。 4如图,A、B 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直线运动,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 A、B 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 AA 物体的运动速度小于 B 物体的速度 BA 物体的运动速度大于 B 物体的速度 CA 物体运动 通过的距离是 DB 物体运动 通过的距离是 【答案】B 【解析】【解答】AB甲图是 A 物体的 v-t 图象,由图象可知,A 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 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乙图是 B 物

    5、体的 s-t 图象,由图象可知,B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 B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 得,B 物体的速度 。A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CD由上面分析知: , 。根据 得,AB 物体运动 通过的距离分别为 C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5在标准大气压下,如图所示用水浴法做“冰的熔化”和“碘升华”的实验。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 0和 113.5。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 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冰和碘都经历了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这两个判

    6、断( ) A只有(1)正确 B只有(2)正确 C (1)和(2)都正确 D (1)和(2)都错误 【答案】A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 0,在图甲中,试管内的冰会从固态熔化为液态,该过程吸热;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 113.5,在图乙中,水的温度只能达到 100,所以碘不能发生熔化现象,即不能从固态熔化为液态,但是在加热过程中,碘仍能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A。 【分析】固体变为液体是熔化,吸收热量,固体变为气体是升华现象,吸收热量。 6如图“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水正在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温度升高 B保持水沸腾需要继续加热 C水中的气泡内只有空

    7、气 D水中上升的气泡体积由大变小 【答案】B 【解析】【解答】AB水沸腾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到达沸点,二是不断吸收热量,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A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C水沸腾过程中,水汽化为水蒸气形成气泡,即气泡内为水蒸气,C 不符合题意; D水中上升的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小,同时由于水不断汽化,气泡内的水蒸气增多,所以体积由小变大,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液体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底的气泡内是水蒸气,气泡上升变大。 7如图所示的眼镜( )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B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

    8、矫正近视眼 【答案】A 【解析】【解答】由图可看出图画变大了,所以该镜片是凸透镜;远视眼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戴一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所以该眼镜可以用以矫正远视眼,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8如图所示,空中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水平飞行。这时认为受油机1 是运动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受油机 2 B大地 C加油机 D受油机 1 【答案】B 【解析】【解答】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水平飞行,加油机、受油机、飞行员的相对位

    9、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他们相对静止。以大地为参照物时,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水平飞行,说明与大地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受油机 1 是运动的,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间相对有位置变化时,物体是运动的。 9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C水结冰后体积增大从而使石头裂开 D水结冰后质量增大从而使石头裂开 【答案】C 【解析】【解答】A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质量

    10、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它不随物体自身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石头裂开后密度不变,AB 不符合题意; CD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状态无关,所以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由 知道,水结冰后,由于密度减小,体积变大而使石头裂开,C 符合题意,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水结冰后密度减小,体积变大,质量保持不变。 10人站在岸上看到水中的池底变浅了,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光由空气射入水中,不符合题意; B、折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图错误; 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不符合题意; D、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

    11、,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路图正确; 故选 D 【分析】 (1)池底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池底位置升高了; (2)根据光线的传播方向及入射角与折射角间的关系分析各光路图,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11图为常见的测量仪器图甲停表的读数是 min s,图乙硬币的读数是 cm ,图丙天平的读数是 g,图丁体温计的读数是 。 【答案】5;37.5;1.50;28.2;39 【解析】【解答】停表的分针在 5 和 6 之间,已经超过了半个格,分针读作 5min,读秒针时要大于30s,所以秒针作 37.5

    12、或 37.50s(因为只有长度测量必须估读) 。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图乙硬币的直径为 1.50cm(注意:硬币直径等于终点读数减去起点读数) 。 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所以图丙天平读数为28.2g(游码的分度值为 0.2g) 。 图丁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0.1,整数可以不估读,所以读作 39。 【分析】根据秒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的位置,测量时间;根据三角板直角对应的刻度测量圆的直径;根据天平上砝码和游码的位置,测量质量;根据温度计中液柱位置,测量温度。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 的凸透镜

    13、,固定在光具座 的刻度处,将蜡烛从如图所示位置,移到光具座 刻度处,此时物距 u 满足 (选填“ ”、“u2f”、“ ”) ,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此成像的特点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原理相同;这时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答案】;左;倒立;实像;照相机;能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 50cm 的刻度处,将蜡烛移到光具座 20cm 刻度处,由于焦距为 10cm,所以,物距

    14、等于 50cm-20cm=30cm 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成的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由图知道,光屏距凸透镜 75cm-50cm=25cm 大于 2 倍焦距,所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使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成像的特点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 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根据光路具有可逆性知道,此时的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分析】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间,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实际应用有照相机;当物距和像距互换时,可以再次成像。 13云南北迁亚洲象群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如图是亚洲象迁移时的

    15、情景,象群之间通过频率 (填“大于”或“小于”)20Hz 的次声波相互交流,这是利用声传递 为了监测亚洲象的行踪,云南有关部门使用无人机进行 24h 不间断监测,在夜晚无人机可以通过大象辐射的 线,对其行踪进行监测。 【答案】小于;信息;红外 【解析】【解答】大象发出的是次声波,频率小于 20Hz。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象群之间相互交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大象会辐射红外线,无人机可以通过监测红外线,对其行踪进行监测。 【分析】频率低于 20Hz 的声音是次声波;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无人机可以通过监测红外线检测物体。 14某气凝胶的密度为 3kg/m3,被叫做“冻结的烟”,曾获得“世界上

    16、最轻的固体”称号。由于气凝胶中 80%以上是空气,所以有非常好的隔热效果。 (1)气凝胶获得“世界上最轻的固体”称号,其中的“最轻”是指 (选填“体积最小”、“质量最小”、“密度最小”“最坚硬”) (2)一个隔热装置的长、宽、厚分别为 5m、2m、0.05m,若用该气凝胶制作,质量是 。 【答案】(1)密度最小 (2)1.5kg 【解析】【解答】 (1)由于气凝胶中 80%以上是空气,使其密度非常小,为 3kg/m3,所谓“最轻”是指其在固体中的密度最小。 (2) 隔热装置的体积 V=5m2m0.05m=0.5m3 气凝胶的质量 m=V=3kg/m30.5m3=1.5kg 【分析】 (1)当体

    17、积相同时,物体的密度越小,质量越小; (2)根据物体的密度和体积的乘积,计算质量。 三、作图题三、作图题 15 (1)一束光从空气斜着射入水中的光路如图甲所示请利用相关光学知识在图乙中画出一束光斜射到水面时的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的大小。 (2)如图所示,从点光源 A 发出的一束光沿 射向平面镜 MN,经 反射后的光线沿 射向另一平面镜 (图中未画出) ,再经 反射后沿 CD 射出请画出光源 A 在平面镜 中的像 (保留作图痕迹) ,并画出平面镜。 (3)完成图中的光路图图中 O 为凸透镜的光心,F 为其焦点。 【答案】(1)解:如图所示: (2)解:如图所示: (3)解:如图所示: 【解析】

    18、【解答】 (1)由甲图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等于 45,折射角等于 32,根据光路的可逆知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角等于 32,则折射角等于 45,据此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光路图如下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 A 点关于平面镜 MN 的对称点 A,即光源 A 在平面镜 中的像 ;根据题意知道,反射光线经 MN反射后沿 CD 射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首先,作BCD的平分线,即法线;过入射点 C 做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 MN,光路如下图 (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故光路图如下 【分析】 (1)光从

    19、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3)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时,折射光线过焦点;光线过光心,沿直线传播。 四、综合题四、综合题 16小明一家驾车旅游,在高速公路上发现一个交通指示牌,如图甲所示,高速公路上还设有“区间测速”,就是在两个监测点安装监控探头,测出车辆通过两个监测点时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速度,以此来判断是否超速。若监测点 A、B 相距 16km,小明爸爸的车通过两个监测点时的时间如图乙所示。求: (1)图甲中“100”的单位是什么? (2)在遵

    20、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交通指示牌所处的位置到广州市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3)小明爸爸的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是否超速? 【答案】(1)解:我国交通指示牌上所使用的速度标识的单位为 km/h。 答:图甲中“100”的单位是 km/h; (2)解: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速度为 100km/h。由图甲可知,从交通指示牌所处的位置到广州市的距离为 60km。由公式 得 答: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交通指示牌所处的位置到广州市最快需要 0.6h; (3)解:监测点 A、B 相距 16km,由图乙可知,从监测点 A 到监测点 B 所用的时间为 12min,小明爸爸的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速

    21、度是 所以没有超速。 答:小明爸爸的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速度是 80km/h,没有超速。 【解析】【分析】 (1)交通标志牌上,圆中的数字表示限速; (2)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 计算时间; (3)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 计算平均速度。 五、实验题五、实验题 17小明所在的学习小组开展了“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探究,在标准大气压下,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如图甲所示的温度计读数为 。 (2)该物质在第 5 分钟时,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冰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

    22、出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答案】(1)-4 (2)固液共存 (3)吸收 (4)晶体 【解析】【解答】 (1)由图甲知道,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液面在 0以下第四格,所以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4。 (2)该物质在第 5min 时处于熔化过程,由晶体的熔化特点知道,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晶体熔化过程中需要持续吸热才能继续熔化下去,否则熔化过程将停止。 (4)由图乙知道,该坐标系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图线中,有一段与横轴重合的线段,这就表明在 38min,该物质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的熔化特点,所以

    23、冰是晶体。 【分析】 (1)根据温度计中液柱的位置,测量温度; (2)当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物体固液共存; (3)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 (4)冰属于晶体。 18小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中,他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 的位置。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蜡烛的像,如图所示,小滨拿另一支外形 (选填“相同”、“不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 (3)移去蜡烛 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

    24、烛的像,原因是平面镜成的像是 (选填“实”、“虚”)像。 (4)当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5)为了让左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 A 的像,小滨只将玻璃板向左平移,则蜡烛 A 的像的位置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 (6)小滨根据下表记录的一组实验数据,得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结论,你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 (选填“可靠”或“不可靠”) ,理由是 。 蜡烛 A 到玻璃板的距离 蜡烛 B 到玻璃板的距离 15 15 【答案】(1)像 (2)相同 (3)不能;虚 (4)不变 (5)不变 (6)不可靠;实验

    25、次数太少,结论可能具有偶然性 【解析】【解答】 (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在寻找蜡烛 A 的像时能看到蜡烛 B,便干观察像并确定像的位置。 (2)小滨拿另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 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3)移去蜡烛 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观察光屏上不能成像,因为反射光线在玻璃板的前侧,玻璃板后侧反射光线,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是虚像。 (4)当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 A 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 (5)玻璃板向左移动,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不变,蜡烛 A 和蜡烛 A 的像还关于玻璃板对称,则蜡烛像的位置不变。 (6)这样得出的结论不可靠,原因是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可能具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 【分析】 (1)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时,利用等大的、不点燃的蜡烛和前面蜡烛的像重合,探究像的位置; (3)平面镜成像时,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是虚像; (4)改变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的大小不变; (5)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变,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变; (6)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多次实验可以探究普遍性。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广东省广州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测试试卷教师用卷.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12575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