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案及答案.doc

  •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 文档编号:3123143
  • 上传时间:2022-07-16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259.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案及答案.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部编版八 年级 语文 上册 孟子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导学案 答案 下载 _八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导学案教师版)日期 班级 组名 姓名 评价 1.了解孟子及孟子,积累文言词语,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背诵课文。2.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现象。3.联系生活,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现象,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1. 了解作者、作品和写作背景: 【作者】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 ,与孔子合称 “孔孟”。主张:“仁政”统一天下。反对暴政,反对战争。【作品介绍 】 孟子共七篇,记录孟子与其弟子的思想言论和政治活动等的书。 与大学中庸

    2、论语合称“四书”。 孟子的文章自成风格,其文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气势充沛,开合自如,长于论辩,有很强的说服力。【写作背景】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2. 在书上给不会读的字注音,划分朗读节奏。3. 我的疑惑:1.活动一:积累文言字词。(1)一词多义:利 天时不如地利:有利条件 兵革非不坚利:锐利之 三里之城:的,助词 多助之至:到 天下顺之:代词,指得道者。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代指这座城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 固以怪之矣:原来,本来城 三里之

    3、城,七里之郭:内城 城非不高也:城墙而 环而攻之而不胜:连词,表转折 委而去之:连词,表顺承 环而攻之而不胜:连词,表修饰(2)圈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2.活动二:翻译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时人的齐心协力。(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采用四面围攻方式,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了。活动三:品读课文,合作探究(1)本文就战争问题展开论述,战争中最重要的

    4、因素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出来的?孟子关于战争胜负的观点是什么?战争的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孟子所持的观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作者是怎样论证这个中心论点的?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文章最后得出结论是什么?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3)本

    5、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讲道理、类比论证(4)找出文中排比句并体会其作用。如:在文章第四段中三个“不以”句形成排比,进一步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三个句子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三个排比,气势强烈。从“域民”到“固国”再到“威天下”是治国的顺序,必须将前一个阶段的事情做好,才有可能实现后一个目标,是逐层深入地说理,不能颠倒。突出“人和”的重要性,有利表现中心,从而得出文章结论。1.你认为“人和”在现代社会还有现实意义吗?请举例说明。2. 中考链接(1)在上文的横线上填入课文原文。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_寡助之至,亲

    6、戚畔之,多助之至_,天下顺之_。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上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对“域”、“固”、“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A.疆域 固定 震慑 B.区域 固守 威吓 C.限制 巩固 震慑 D.限制 巩固 威逼(4)下列句中的“以”字,不当“凭”、“靠”讲的一项是( C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攻天下之所畔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5)下列句中的“以”字,不当“凭”、“靠”讲的一项是( C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攻天下之所畔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以君之力,曾不能

    7、损魁父之丘。(6)“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正确的翻译是(D) A.因为君子不主张战争,所以他打仗就一定胜利。 B.所以君子不喜欢战斗,可打仗就能够胜利。 C.所以君子见机行事,打不胜就不打,打得胜才打。 D.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导学案学生版)日期 班级 组名 姓名 评价 1.了解孟子及孟子,积累文言词语,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背诵课文。2.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现象。3.联系生活,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现象,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4. 了解作者、作品和写作背景: 【作者

    8、】孟子,名 , 战国时期著名 、 、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尊称为“ ” ,与孔子合称 “孔孟”。主张: 【作品介绍 】 孟子共七篇,记录孟子与其弟子的思想言论和政治活动等的书。 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 ”。 孟子的文章自成风格,其文思想 ,说理 ,气势 ,开合自如,长于论辩,有很强的说服力。【写作背景】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 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 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5. 在书上给不会读的字注音,划分朗读节奏。6. 我的疑惑:1.活动一:积累文言字词。(1)一词多义:利 天时不如地利: 兵革非不坚利: 之 三里之城: 多

    9、助之至: 天下顺之: 环而攻之而不胜: 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以怪之矣: 城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城非不高也: 而 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环而攻之而不胜: (2)圈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活动二:翻译句子。(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活动三:品读课文,合作探究(1)本文就战争问题展开论述,战争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出来的?孟子关于战争胜负的观点是什么?(2)作者是怎样论证这个中心论点的?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文章最后得出结论是什么?(3)

    10、 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 (4)找出文中排比句并体会其作用。如:在文章第四段中三个“不以”句形成排比,进一步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三个句子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1.你认为“人和”在现代社会还有现实意义吗?请举例说明。3. 中考链接(1)在上文的横线上填入课文原文。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_ , , , _。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上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 , 。(3)对“域”、“固”、“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疆域 固定 震慑 B.区域 固守 威吓 C.限制 巩固 震慑 D.限制 巩固 威逼(4)下列句中的“以”字,不当“凭”、“靠”讲的一项是(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攻天下之所畔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5)下列句中的“以”字,不当“凭”、“靠”讲的一项是(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攻天下之所畔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6)“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正确的翻译是( ) A.因为君子不主张战争,所以他打仗就一定胜利。 B.所以君子不喜欢战斗,可打仗就能够胜利。 C.所以君子见机行事,打不胜就不打,打得胜才打。 D.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案及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123143.html
    副主任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