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中语文高考常考文言文虚词汇总.docx

  • 上传人(卖家):luzy369
  • 文档编号:3123094
  • 上传时间:2022-07-16
  • 格式:DOCX
  • 页数:3
  • 大小:18.5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语文高考常考文言文虚词汇总.docx》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语文 高考 文言文 虚词 汇总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高考语文常考文言文虚词一、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祭十二郎文)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7.表示因果关系。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8.表示目的关系。

    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三)通“如”译为“好像”“如同”。军惊而坏都舍。(察今)二、何(一)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翻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二)疑问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3、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三)作语气助词相当于“啊”。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四)通“呵”可译为喝斥。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喝斥他是谁。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三、乎(一)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3.表揣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悔

    4、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二)介词相当于“于”“在”等,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三)词尾译为“的样子”“地”。()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四、乃(一)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问今

    5、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3.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二)代词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3.还可作连词用,可译为“若夫”“至于”“如果”等。五、其(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

    6、蔺相如列传)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可译为“他”“它”。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二)副词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大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三)连词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3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高考常考文言文虚词汇总.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12309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