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18-立克次体及衣原体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微生物学18-立克次体及衣原体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学 18 立克次体 衣原体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十八章 立克次体及衣原体 第一节 立克次体 第二节 衣原体第十八章 立克次体及衣原体概述n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n结构及繁殖方式与细菌类似,生长要求类似病毒。n立克次体主要寄生于节肢动物。n衣原体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第一节 立克次体 rickettsia严格细胞内寄生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引起人畜共患病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n定名:1916年,巴西学者Du Rocha Liman人的流行性斑疹伤寒病原体(Recketts Prowazek)n1906-1909年,美国学者Recketts研究洛基山斑点热,在病人的血液中发现了一种极小的病原体,可引起实验动物感染。n1910年 墨
2、西哥 因感染而死于斑疹伤寒。一、立克次体的研究历史n1914年 Prowazek与Lima 感染, 残废 康复n Lima证实了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是细胞内寄生,经虱子传播,能在虱子肠上皮细胞内寄生。我国除斑疹伤寒、恙虫病和Q热外,已证明有斑点热疫源地存在。同时立克次体也是侵略者制造生物战剂的一种病原体。我国学者魏曦在立克次体的培养和流行病学研究中也作出了突出贡献。二、分类分类(2科) n立克次体科 (3属) 立克次体属:斑疹伤寒群 斑点热群 洛基山斑点热 东方体属:恙虫病立克次体 鱼立克体属 :n乏质体科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普氏立克次体二、分类 n乏质体科 柯克斯体属 Q热 乏质体属 新立克次体属
3、可厥体属 艾立希体属 沃巴克体属 埃及小体属三、立克次体 1. 概述 比细菌小,一般不能通过滤器(贝氏柯克斯体除外) 以节肢动物为媒介宿主或贮存宿主 专性细胞内寄生(胞浆内) 有两种核酸,二分裂繁殖 多数人畜共患,引起发热出疹性疾病 对抗生素敏感 通过节肢动物的叮咬进入人体,立克次体首先侵入局部淋巴组织小血管内皮细胞内。2. 生物学特性形态: 主要球杆状,多形性 (球形、哑铃形、长杆状或丝状等)大小: (0.3m-0.6m)(0.8m -2.0m)染色: Giemsa染色法: 紫色或蓝色 马基维洛染色法:红色培养: 专性细胞内寄生培养方法: 鸡胚卵黄囊接种 组织细胞培养 动物接种 三、立克次体
4、抵抗力: n热 、 消 毒 剂 : 较 弱 ( 5 6 , 数 分钟,0.5%石碳酸、0.5%来苏儿,75%酒精中数分钟)n抗生素: 对氯霉素和四环素敏感 对磺胺类不敏感n低温、干燥: 较强(-20或冷冻干燥半年以上)三、立克次体抗原构造:n群特异性抗原:脂多糖(可溶性,耐热)n脂多糖与变形杆菌某些菌株有共同抗原(魏-斐二氏反应) n种特异性抗原:外膜蛋白(不耐热) 三、立克次体魏-斐二氏反应(Weil-Felix reaction)n斑疹伤寒等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某些X菌株有共同的耐热多糖类抗原。利用这些变形杆菌菌株代替立克次体抗原,进行定量非特异凝集反应(交叉凝集反应),以检测人或动物血清中
5、的相应抗体。n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协助诊断斑疹伤寒,恙虫病,滴度超过1:160有意义。3. 感染途径与致病性n节肢动物如人虱、鼠蚤、蜱或螨的叮咬而传播。n贝氏柯克斯体的传播可经接触、呼吸道或消化道途径感染人类。三、立克次体所致疾病n立克次体病斑疹伤寒洛基山斑点热Q热恙虫病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 种类 传染源 媒介昆虫 主要临床表现 免疫力 普氏立克次体 人 人体虱 发热、头痛、皮疹 持久(流行性斑疹伤寒) 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损伤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鼠等 鼠蚤 发热、头痛、皮疹 持久(地方性斑疹伤寒) 鼠虱 恙虫病立克次体 鼠等 恙螨 局部黑色结痂 持久(恙虫病) 发热、头痛、皮疹 内脏损害贝氏柯
6、克斯体 家畜 蜱 发热、头痛 一定程度 (动物间) 心内膜炎 普氏立克次体(R. prowazekii )传染源:病人传播媒介:体虱人虱 人 人人虱流行性斑疹伤寒传播方式n1903年,夏尔尼科勒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主任,他证实了这种疾病是由体虱传播的。 n我国金代张戴人著儒家亲事初次提出“斑疹伤寒”病名,并能与伤寒鉴别,直到1850年上海流行时才有了准确记载。 n斑疹伤寒病人的高热可持续两周,并伴有皮疹和出血点。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R. typhi) 地方性斑疹伤寒n临床特征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n传播媒介主要是鼠蚤,在鼠群间传播,又称鼠型斑疹伤寒。 鼠鼠蚤 鼠虱 鼠蚤 人 鼠 地方性斑疹伤寒传播
7、方式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R. typhi)恙虫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 西南太平洋岛屿,故又称东方立克次体。主要在啮齿动物之间流行恙虫病立克次体寄居于恙螨,并可经卵传代。恙虫病立克次体 (Orientia tsutsugamushi) 卵 成虫 稚虫 鼠等 幼虫 幼虫(第二代) 人等 稚虫 成虫 卵恙虫病传播方式恙虫病立克次体 (Orientia tsutsugamushi)Q热贝氏柯克斯体通过蜱传播给野生啮齿动物和家畜,再经受染动物的粪便、尿污染环境,由接触或呼吸道(气溶胶)感染人。 贝氏柯克斯体 (Coxiella burnetii)生物学特点1具有滤过性;2专性寄生,多在宿主细胞吞噬溶酶体内
8、繁殖;3不含有与变形杆菌X株起交叉反应的X凝集原;4对实验动物一般不引起急性中毒性反应;5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 耐热:100 10分钟, 耐干燥:在干燥沙土中46可存活79个月贝氏柯克斯体 (Coxiella burnetii)致病性 Q热n1937年 Derrick 澳大利亚Queensland。n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为主要症状,并常伴有肺炎、肝炎等,n无皮疹及外斐氏反应阴性(与其他立克次体病的不同之处)。n与其他热性传染病难以鉴别,误诊率特别高。部分重症病例可并发心内膜炎。贝氏柯克斯体 (Coxiella burnetii)n50年代初期,人们已经很清楚Q热是一种分布十分广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