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大脑半球的解剖及定位诊断PPT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119918
  • 上传时间:2022-07-15
  • 格式:PPT
  • 页数:79
  • 大小:239.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大脑半球的解剖及定位诊断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大脑 半球 解剖 定位 诊断 PPT 课件
    资源描述:

    1、大脑半球的解剖及定位诊断大脑半球的解剖及定位诊断1 第一部分 大脑半球的解剖生理 2一、一、大脑半球的形态与结构:大脑半球的形态与结构: 1. 外形上: 左、右大脑半球+胼胝体。 2. 组成成分(大部分) 大脑皮质(cerebral cortex) 白质(white matter) 纹状体(基底节 basal ganglia) 侧脑室(白质的内面构成了侧脑室)3 3. 结构特征(从表面向内侧): 大脑皮质:像斗篷样覆盖着白质,又称皮层(pallium)或套层(mantal)。皮层占据大脑的外表面,主要形成由裂或沟分开的脑回、(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空间),因此我们肉眼看到的脑回皮质实际上只占整个皮质

    2、的1/3。其余2/3隐埋在脑沟内,主要含有神经细胞体及其树突和一些轴突。同种系动物其脑回折叠形式是相同的(如人类) 白质:大部分含有髓鞘的神经轴突(传入、传出神经纤维)。 包括: 连合纤维、联络纤维、内囊、外囊。 4侧脑室:白质的内面构成了侧脑室的壁。纹状体: 古纹状体:杏仁体。 旧纹状体:苍白球。 新纹状体:壳核、尾状核。5 大脑半球的主要的沟、裂及叶、回大脑半球的主要的沟、裂及叶、回61. 主要的裂、沟:主要的裂、沟: 在胚胎发育中有些脑沟发育较其它为早,通常称为裂,如最早出现的是侧副裂和嗅裂,将海马回和颞下回余部分开(宫内三个月)外侧裂(外侧裂(lateral or sylvian fi

    3、ssure)、 距状裂距状裂(sulus caloarinus)顶枕裂顶枕裂(sulus parietoccipitalis)中央沟中央沟(central or rolandic fissure)中央前沟、中央后沟、顶间沟及枕前中央前沟、中央后沟、顶间沟及枕前切迹。切迹。 1 7 以上的沟、裂将每侧大脑半球分为以上的沟、裂将每侧大脑半球分为7个叶个叶(国外(国外)。)。其中位于大脑半球凸面和内侧面的中央沟中央沟具有重要的解剖学和功能意义,在解剖学上是额叶和顶叶的分界,在功能上躯体运动区和躯体感觉区的分界。 额叶额叶:位于中央沟以前和外侧裂以上。 又分为:中央前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旁中央

    4、小叶及眶回。 顶叶:顶叶:位于中央沟以后, 又分为:中央后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角回(颞上沟的后部)、缘上回(外侧裂的后部)。8颞叶颞叶:解剖解剖上无明确分界线,只是意定的。更重要的是颞叶前移形成了外侧裂,使脑岛完全被颞叶覆盖 分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颞横回、扣带回、海马回及海马回沟。枕叶枕叶:位于大脑的最后部,内侧面以顶枕裂、枕前切迹为自然边界。 分为:楔叶、舌回、纹状皮质(距状裂皮质)。岛叶岛叶 (脑岛,又称第5脑叶) 边缘叶边缘叶 (第6脑叶)眶叶(回眶叶(回)(位于额叶底部,第7脑叶)9大脑半球内部结构特征大脑半球内部结构特征(Internal characteristics)1

    5、0(一)(一)大脑皮质(大脑皮质(cortex):): 平均厚度4mm左右,中央前回皮质最厚,约5mm;中央后回、纹状皮质最薄约1.5mm。 Baillarger线(皮质内,2条平行白线), Gennari线(距状皮质内,1条明显可见的线) 根据神经细胞、有髓纤维和血管等组织成分的排列方式,即细胞构筑、髓鞘构筑和血管构筑的不同,大脑皮层又被划分为许多区域。近年又提出了脑的化学构筑。 与大脑皮质细胞构筑的研究有关人物:Brodmann、Campbell、O.Vogt、von Economo、Koskinas、von Bonin.與有髓纖維搆築的研究:Oscar和Cecile Vogt;皮質血管搆

    6、築:R.A Pfeiffer。11从人类进化学上分为: 1、 古皮质(嗅脑)古皮质(嗅脑):包括嗅球、嗅束、嗅三角、海马(以Ammon角卷回的较薄皮质为特征)、齿状回、前穿质等,含有等大以及排列成双层的锥体细胞,主要存在于鱼类和两栖类动物中。 2 2、旧皮质(边缘叶);、旧皮质(边缘叶);包括海马、扣带回、海马旁回及前钩,含有3层细胞。但海马旁回的皮质已逐渐变成进化的6层皮质结构。 参与了内脏活动、记忆和行为活动。12 3、 新皮质(大脑皮层):新皮质(大脑皮层):只有人类存在,含有典型的6层细胞结构。 分子层分子层:只含有少量的小型细胞(Cajal cells,联络细胞)。主要接受半球其他皮

    7、质区域的锥体细胞和梭形细胞的冲动,此层有大量切线走行的纤维。 外颗粒层外颗粒层:神经元较小,呈颗粒状,有少量锥体细胞。 外锥体层外锥体层:锥体细胞逐渐变大。 内颗粒层内颗粒层:与外颗粒层相对应,主要接受丘脑皮质通路传递的神经冲动。内锥体层:含有大、内锥体层:含有大、中型锥体细胞,发出神经纤维构成锥体束。中央前回含有巨大中央前回含有巨大锥体细胞(Betz细胞) 多形细胞层:多形细胞层:部分是改变的锥体细胞、三角形或梭形细胞13 一般来说,皮层主要含有两大类细胞群: 锥体细胞锥体细胞+梭形细胞:梭形细胞:主要发出离开皮层的传出纤维。 颗粒细胞颗粒细胞:接受传入冲动。 大脑皮层的功能分区:Brodm

    8、ann分区法,52区,其代号是依据其研究的顺序而定,与相应区域的功能特点无关。 大脑皮质又分为 异型性皮质异型性皮质(hetero-typic cortex)如枕叶的视皮质。 同型性皮质同型性皮质(homotypic cortex)具有典型的6层细胞结构的皮质区。 具有6层结构的皮质区称为同型性皮质同型性皮质;不能明确区分出这种6层结构的区域称为异型性皮质异型性皮质 14 大脑皮层根据含有颗粒细胞的多少又分为: 颗粒皮质颗粒皮质(granular cortex):此区域颗粒细胞明显多于锥体细胞,如接受躯体感觉、视觉和听觉传入冲动的初级感觉区如Brodmann 3、1、2、区及17区 无颗粒皮质

    9、(无颗粒皮质(agranular cortex):此区域锥体细胞明显多于颗粒细胞,典型代表区brodmann4、6区 (运动区皮质)。 15 Brodmann将大脑皮质区分出了50多个不同构筑的区域,即Brodmann分区图,52分区的数字代号是依据其研究的顺序而定,与相应区域的功能特点无关。 von Economo将大脑皮质分为100多个区域。16 大脑皮层除主要的细胞组成外,还包括皮层内的传入、传出纤维: 传入纤维:特异性传入纤维、非特异性传入纤维(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及丘脑内侧核群来的纤维)。 传出纤维:锥体系、锥体外系(额极、顶极、颞极、枕极发出的下行纤维与纹状体、脑干核、红核等广

    10、泛联系)。17 (一) 白质(髓质白质(髓质whitematter) 大脑白质就象一个双向导线联系的巨大大脑白质就象一个双向导线联系的巨大而复杂的集合体。而复杂的集合体。 1.联合纤维联合纤维:主要包括同侧半球内脑叶与脑叶、脑回与脑回之间的纤维联系,目的在于实现各个重要功能区间的密切合作,使大脑皮质处于能完成联合和整合功能状态。这种广泛的纤维联系可以解释脑损害时引起的大脑功能缺失并不是永久性的,某些纤维的保存,一段时间后可再重建已丧失的一些功能。18 重要的联合纤维:重要的联合纤维:上纵束(上纵束(fasciculuslongitudinalissuperior) 同侧额叶与大部分顶叶、枕叶及

    11、颞叶的纤维联系,同侧额叶与大部分顶叶、枕叶及颞叶的纤维联系,位于豆状核、岛叶的上方,在脑岛平面的背侧呈前后走行,其中额颞部环绕外侧裂的后端, 称为弓状束,据称该束弓状束,据称该束连接了颞叶的wernicke区和额叶的broca区。 钩状束(钩状束(fasciculusuncinatus)为同侧额叶的眶叶与)为同侧额叶的眶叶与颞叶的联系,呈钩状绕过外侧裂。颞叶的联系,呈钩状绕过外侧裂。 下纵束(颞枕束下纵束(颞枕束fasciculus longitudinalis fasciculus longitudinalis inferiiiorinferiiior)沿侧脑室下角)沿侧脑室下角和后角的外侧

    12、壁行走。和后角的外侧壁行走。 19 扣带束(扣带束(cingulum):): 连接边缘叶的纤维束,环绕胼胝体。胼胝体下区与海马旁回、钩的联系。 弓状纤维又称弓状纤维又称“U”形纤维(形纤维(fibrearcuatecerebri):): 邻近脑回与脑回之间的联系,紧邻皮质下白质,可免受某些脱髓鞘性脑白质病变的损害。202.连合纤维: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纤维联系连合纤维: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纤维联系,胼胝体胼胝体(corpus callosum)为最大的连合纤维,联系左右大脑半球的新皮质。 胼胝体分为:嘴部嘴部(薄层rostrum)、 膝部膝部(genu)、 干干(truncus corporis

    13、collosis)、 压部压部(splenium), 因为胼胝体比大脑半球短,所以穿过胼胝体的嘴部、膝部和压部的纤维必须呈弓状分别到达额极及枕极。21 前连合(前连合(commissuraanterior):):左嗅球与右嗅球、左颞叶与右颞叶之间的联系,其中很少一部分是由额叶前上部皮质间的连合纤维。在正中矢状切面上紧邻穹隆前方。 海马连合(穹隆连合):海马连合(穹隆连合):联络两侧穹隆体压部的纤维,在穹隆角后方一部分纤维越过中线至对侧,连接对侧海马的投射纤维。 (海马-海马馓-穹隆角-穹隆体-穹隆柱-乳头体)穹隆(投射纤维) 后连合(后连合(commissuraposterior):):左右缰

    14、核之间的纤维联系,位于缰连合的下方、中脑导水管上口的背侧壁上的横向纤维。223.投射纤维(投射纤维(projectionfibers).内囊(内囊(capsulainterna):):位置:位置:豆状核的内侧,丘脑和尾状核的 外侧的白质板。分部:分部:前肢(额肢前肢(额肢crusanterius)、)、后肢(枕肢后肢(枕肢crusposterius)膝部(膝部(genu)。)。23 主要通过内囊的投射纤维:主要通过内囊的投射纤维:前肢:额桥束(前肢:额桥束(额中回6区及8区脑桥核对侧小脑半球)前丘脑放射(前丘脑脚):前丘脑放射(前丘脑脚):丘脑额叶纤维、额叶丘脑纤维、丘脑纹状体纤维、纹状体丘脑

    15、纤维。 膝部:膝部:皮质延髓束(中央前回下1/3区脑神经运动核) 后肢:后肢:皮质脊髓束(中央前回上1/3脊髓前角细胞)。 额叶红核纤维、红核额叶纤维、皮质黑质纤维、皮质丘脑底核纤维、皮质红核束、丘脑放射(上丘脑脚)、颞桥纤维、视放射及听辐射。24 外囊(外囊(capsulaexterna):):位于屏状核和豆状核之间,主要由皮质被盖纤维(岛盖与岛叶皮质中脑被盖)组成。 最外囊:最外囊:位于屏状核与岛叶之间,主要是皮质的联络纤维,联系额叶、岛叶及颞叶间的皮质,对听觉中枢、语言运动中枢起联络作用。 放射冠:放射冠:皮质与内囊之间的投射纤维形成放射冠。25 (二)(二)基底节基底节: 主要包括:纹

    16、状体和屏状核纹状体和屏状核。 纹状体纹状体分为: 古纹状体杏仁体(核),位于尾状核尾端,海马钩的深面,侧脑室下角的前端,属于边缘系统。 旧纹状体苍白球(豆状核的内侧,分内外两部分),参与锥体外系。 新纹状体壳核和尾状核(头部、体部、尾部)。 屏状核:屏状核:位于外囊的外侧,其功能知道甚少,仅知道它不属于锥体外系。26 (三)(三)侧脑室(侧脑室(ventriculilateralis,VLS) 脑室系统:左右两各侧脑室、一个第三脑室、脑室系统:左右两各侧脑室、一个第三脑室、一个第四脑室。一个第四脑室。 1. 侧脑室的组成侧脑室的组成:每侧侧脑室分为5部分 前角(额角,cornu anteriu

    17、s) 体部(中央部,pars centralis) 后角(枕角,cornu posterius) 下角(颞角,cornu inferius) 三角区:为体、后角、下角回合处,其前壁为脉络丛球所在。27 2、脑室系统的循环径路:脑室系统的循环径路: 两个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蛛网膜下腔(隙)怎样连成一个循环径路 ? 左右两侧VLS(室间孔,Monro孔)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两个侧孔、正中孔)蛛网膜下腔 28 二、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二、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29 大脑皮质功能的研究历程:大脑皮质功能的研究历程: 1861年年以前,大脑皮质被认为在功能上是以前,大脑皮质被认为在功能上是

    18、同一性质的,没有特异的分区,是精神和思想同一性质的,没有特异的分区,是精神和思想所在处,是二者的统一体,皮质的功能是不可所在处,是二者的统一体,皮质的功能是不可分的。分的。 1861年年P.PBroca(法国巴黎)提出了大脑(法国巴黎)提出了大脑皮质的功能有局部定位,首先提出左侧大脑半皮质的功能有局部定位,首先提出左侧大脑半球的额下回后部(球的额下回后部(Broca区)为优势半球运动区)为优势半球运动性语言功能区。性语言功能区。 1864年年Jackon在研究一局灶性癫痫病人时,在研究一局灶性癫痫病人时,发现刺激病人的中央前回可引起局灶性运动性发现刺激病人的中央前回可引起局灶性运动性发作,故称

    19、为发作,故称为Jackonepilepsy,中央前回为运,中央前回为运动区。动区。 30 1864年年Jackon在研究一局灶性癫痫病人时,发在研究一局灶性癫痫病人时,发现刺激病人的中央前回可引起局灶性运动性发现刺激病人的中央前回可引起局灶性运动性发作,故称为作,故称为Jackonepilepsy,中央前回为运动,中央前回为运动区。区。 1874年年Carlwernicke第一次描述将感觉性失第一次描述将感觉性失语定位于第一颞回后部(颞上回后部),称此语定位于第一颞回后部(颞上回后部),称此区为区为wernickeS区,并提出左大脑半球为优势区,并提出左大脑半球为优势半球的证据。半球的证据。

    20、1860年(美国南北战争)年(美国南北战争)WeirMitchen提出一提出一侧躯体是由对侧大脑半球支配的概念。侧躯体是由对侧大脑半球支配的概念。31 (一)(一)额叶(额叶(lobusfrontalis) 1.第一躯体运动区(初级躯体运动皮质):第一躯体运动区(初级躯体运动皮质): 部位:中央前回部位:中央前回+旁中央小叶前部,旁中央小叶前部,Brodmann4区区 功能:功能: 主管躯体的随意运动,主管躯体的随意运动, 如一侧运动区损伤如一侧运动区损伤对侧肢体软瘫,对侧肢体软瘫, 若累及相邻的运动前区若累及相邻的运动前区对侧肢体痉挛对侧肢体痉挛性瘫。性瘫。322、运动前区:、运动前区:Br

    21、odmann6区,区, 是 锥 体 外 系 的 皮 质 中 枢是 锥 体 外 系 的 皮 质 中 枢(Brodmann6、8区),此区皮质和区),此区皮质和4区区的细胞构筑相似,但不含有的细胞构筑相似,但不含有Betz细胞,细胞,运动前区与丘脑腹前外侧核之间有双向运动前区与丘脑腹前外侧核之间有双向的纤维联系,并与苍白球、小脑相互联的纤维联系,并与苍白球、小脑相互联系,与维持肌张力有关。此区损伤易导系,与维持肌张力有关。此区损伤易导致平衡障碍,易于跌倒。致平衡障碍,易于跌倒。33 3、第二躯体运动区:、第二躯体运动区: 位置:岛叶的岛盖皮质位置:岛叶的岛盖皮质-相当于外侧裂弯相当于外侧裂弯曲的部

    22、分。曲的部分。 功能:主要管理四肢的骨骼肌运动功能:主要管理四肢的骨骼肌运动 4.补充运动区:补充运动区: 位置: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额上回的内位置: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额上回的内侧面,侧面,Brodmann6区)区) 功能:管理全身的肌肉。功能:管理全身的肌肉。 此区损伤后可出现抓握反射或强迫抓握。此区损伤后可出现抓握反射或强迫抓握。 。34 5.头眼协同运动区:(又称侧视中枢),头眼协同运动区:(又称侧视中枢), 位于额中回后部(位于额中回后部(Brodmann8区),受损区),受损后出现双眼向病灶侧同向斜视,伴有头向斜视后出现双眼向病灶侧同向斜视,伴有头向斜视侧。侧。 6 . 书 写 中

    23、 枢 : 位 于 额 中 回 的 后 部 ,书 写 中 枢 : 位 于 额 中 回 的 后 部 ,Brodmann8区,受损后出现失读症。区,受损后出现失读症。 7.运动性语言中枢:左侧大脑半球的额下回后运动性语言中枢:左侧大脑半球的额下回后部,部,Brodmann44、45区,又称区,又称Broca区,此区,此区受损后引起区受损后引起Brocaaphasia。 8.额前区(额极):锥体外系的第一高级中额前区(额极):锥体外系的第一高级中枢枢。35 (一)(一)顶叶(顶叶(lobusparietalis)1、第一躯体感觉区(初级躯体感觉皮质):、第一躯体感觉区(初级躯体感觉皮质):位 置 :

    24、中 央 后 回 + 旁 中 央 小 叶 后 部 ,Brodmann3、2、1区。功能:接受来自丘脑腹后外侧核的传入纤维,司管躯体深浅感觉。2、第二躯体感觉区,、第二躯体感觉区,位置:有时与第二躯体运动区相重叠,位于中央后回延续至外侧裂的岛盖。 功能:为感觉的粗略分析中枢。363、实体感觉区:、实体感觉区:位置:顶上小叶,Brodmann5、7区。 功能:司管与本体感觉有关的感觉、精细触压觉。4、视觉性语言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角回,Brodmann39区,受损后出现失读症。5、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缘上回+颞上回后部,Brodmann22区,损伤后出现Wernicke aphas

    25、ia、听觉性失认。6、顶极(锥体外区):、顶极(锥体外区):发出顶桥纤维参与锥体外系。37 (一)(一)颞叶(颞叶(lobustemporalis)1、听觉中枢:颞横回;、听觉中枢:颞横回; 前部:第一听区,Brodmann41区 后部:第二听区,Brodmann42区 位置:位于外侧裂深部,隐藏于外侧裂中。 功能:主要接受来自内侧膝状体的听放射,临床上一侧听觉中枢受损不引起全聋,临床上不以听觉定位。 382、前庭感觉中枢:、前庭感觉中枢: 位置:颞上回中部,Brodmann22区。 功能:司管平衡感觉。3、语言形成区:、语言形成区:位置:颞中回后部,位置:颞中回后部,Brodmann37区。

    26、区。功能:受损后出现健忘性失语、命名性失功能:受损后出现健忘性失语、命名性失语。语。4、颞前区:、颞前区:Brodmann21、38区,颞桥束参与锥体外系。5、岛叶:、岛叶:颞叶皮质陷入外侧裂深面,参与重要的内脏活动,并 与唾液腺的分泌有关。39枕叶(枕叶(lobusoccipitalis)1、第一视区:、第一视区:位置:矩状裂皮质(纹状皮质),Brodmann18、17区, 功能:主要接受一侧视放射的纤维,一侧视区受损后出现双眼向对侧的同向偏盲。2、第二视区、第三视区(又称辐辏中枢),、第二视区、第三视区(又称辐辏中枢),Brodmann18、19区, 为视觉联合区,司管视觉记忆、形象回忆,

    27、受损后,视力正常,出现视觉性失认、色彩失认、枕叶失读症、似曾相识感。40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大脑半球病变常见的症状与体征:大脑半球病变常见的症状与体征:41 (一)额叶损伤(一)额叶损伤1、精神障碍;最常见,如人格改变、淡漠、主动性缺乏、定向力障碍、计算力障碍及记忆力障碍等,以额叶前部损伤多见,常伴有病变对侧额叶性共济失调(躯干)。2、病变对侧局限性癫痫或单肢瘫痪;病变在中央前回,司管肢体的运动呈“倒人字”型分布。 中央前回上1/3损害:对侧下肢的瘫痪或抽动 (刺激病灶或破坏病灶)。 中央前回中1/3损害:对侧上肢的瘫痪或抽动。 中央前回下1/3损害:对侧头面眼的瘫痪或抽动。423、Broca a

    28、phasia:额下回后部(Broca区)。 4、失写症:额中回后部 5、头眼侧向障碍:额中回后部,若为刺激性病灶-头眼转向健侧;若为破坏性病灶-头眼转向病 6、强握反射及摸索反射;额叶后部(6区)(大脑半球内侧面,额上回内侧面)。43 (二)顶叶损伤时临床症状与体征(最(二)顶叶损伤时临床症状与体征(最多,最难以捉摸)多,最难以捉摸) 1.单侧(左或右)顶叶病变单侧(左或右)顶叶病变: 皮层感觉障碍:损伤部位:中央后回+顶上小叶,以皮层觉、深感觉障碍为主,刺激性病灶时可引起病灶对侧的局限性癫痫 病灶对侧的轻偏瘫:主要为顶叶前部的损伤,表现为病灶对侧的肢体无力,肌张力减低,运动缺乏,在儿童出现单

    29、侧肢体肌肉萎缩,偏身共济失调。44、病灶对侧同向性偏盲或下1/4象限盲:顶叶深部受损,累及了视放射纤维。如影响枕叶皮层,可出现视动性眼球震颤。 、视觉性忽略与病觉缺失:一侧身体忽略和体外空间的忽略,以右顶叶病变多见。 、向病灶侧视物时出现视动性眼球震颤45 2.左侧顶叶病变时(优势侧):左侧顶叶病变时(优势侧):、语言障碍,尤其是失读症,顶叶的角回损伤。 、Gerstmann syndrome:手指失认症、左右混肴、失写症、失算症,有时可伴有失读症。左侧顶叶后下部与颞顶叶及枕顶叶交界处(又称顶颞枕交界区)的病变。 、触觉性失认:主要因为双手的实体觉丧失。 、双侧观念运动性失用与观念性失用:46

    30、 观念运动性失用:观念运动性失用: 主要丧失了按指令或模仿完成已知的运动技能的能力。在自然状态下可以自动地、反射地做有关的运动,患者知道如何做,而且也可以说出如何做。如不能按指令作伸舌、刷牙动作,进食时却可无意地将留在唇边的饭粒自动伸舌舔摄。左侧缘上回损伤(动作观念形成区)损伤,运动区及运动前区病变也可引起(动作观念形成区与执行动作的中枢间纤维通路中断);47 观念性失用:观念性失用: 是指患者对复杂精巧动作失去应有的正确观念,只能做复杂系列行为中的单一行为或一些分解动作,不能按次序、合乎逻辑地完成一套完整的动作,这种病人往往弄错动作的前后程序,使整个运动分裂和破坏,注意力不集中或漫不经心,病

    31、人的日常生活受影响,但模仿动作一般无障碍.多见于左侧顶叶后部、缘上回及胼胝体病损。 上述病人对常见的器具、工具或与病人身体有关的物体(如牙刷、梳子)、周围环境中的物体不再会使用,好象忘记了所学的一切活动。483、右侧(非优势侧)顶叶病变:、右侧(非优势侧)顶叶病变:视空间障碍及结构性失用症: 是一种主要涉及空间关系的结构性运用障碍,如排列、建筑和绘画。常出现寻路困难,不能复制几何图形。此病人对各个构成部分有认识,而且对其相互位置关系也理解,但对构成完整的空间分析和综合能力有障碍,还可能与视觉性失认有关。多见于非优势半球枕叶与角回间的连和纤维中断。49病觉缺失和穿衣失用症:病人不能正确认识瘫痪肢

    32、体的存在,或用说谎来掩盖事实;不能正确地穿脱衣裤,与视觉性空间定向障碍有关,可合并结构性失用、偏侧忽视或失语。精神混乱:常表现很冷淡、精神分裂症、谵妄和违拗或夸大妄想和幻想。可出现闭眼倾向:病人抵制睁眼,并睑强直性痉挛。504、双侧顶叶病变的影响:、双侧顶叶病变的影响:主要出现:主要出现:视空间感觉缺失,视空间感觉缺失,眼的运动性失调,眼的运动性失调,空间定向力障碍,空间定向力障碍,严重的结构性失用。严重的结构性失用。5.后回转发作:当顶上小叶受刺激时,可后回转发作:当顶上小叶受刺激时,可引起对侧半身突然异常感觉发作。引起对侧半身突然异常感觉发作。51 (三)颞叶损害时的症状与体征(三)颞叶损

    33、害时的症状与体征 1.左侧半球颞叶病变时:左侧半球颞叶病变时:Wernicke aphasia(感觉性失语,听觉性语言失认)命名性失语或遗忘性失语:病变部位:左半球颞中回后部与角回之间。失歌症(Amusia);颞上回前部。听觉性失认:病人听力正常,却不能辨别原来熟悉的声音,病变对位于左侧颞叶皮质下白质(如纯词聋),或双侧听觉联络皮质(精神聋)、双侧颞上回中部皮质。52 视觉性失认:视觉性失认:患者对眼前看到的、原来熟悉的物品不能正确认识、描述和命名,病人视觉无丧失,能看到但却不认识视觉对象的意义,包括物品失认、颜色失认、面孔失认、纯失读。一般认为是对视觉对象本身与其概念间的联系中断。多见于后枕

    34、叶、纹状皮质周围区和角回病变。 病变对侧同向性上象限盲:病变对侧同向性上象限盲:颞叶深部病损。532、右侧半球颞叶病变的临床表现、右侧半球颞叶病变的临床表现病变对侧同向性上象限盲。 辨认视觉性非语言材料障碍。对声音和某种音乐认识不能。54 3.任何一侧颞叶病变时任何一侧颞叶病变时幻听、幻视、幻嗅及幻味。 伴有钩回痫性发作的梦境样状态。 情感和行为改变。:可有人格改变、情绪异常、记忆力减退等。 谵妄:更常见于非优势半球颞叶。 颞叶性癫痫。(海马钩回)。 听力障碍(颞上回+颞横回),较轻。 眩晕或一种平衡障碍:颞上回中部(前庭感觉中枢)。 病变对侧共济失调(以躯干为主):颞上回+颞下回后部(颞桥小

    35、脑束损害)55 4.双侧颞叶病变双侧颞叶病变 Korsakoff记忆缺损(海马结构) 情感淡漠与安静。 KLUVER-BUCY 综合症(克-布综合症) 性活动亢进。 虚伪的暴怒,即假怒sham rage56 (四)枕叶病变的临床表现(四)枕叶病变的临床表现 1、任何一侧枕叶病变的表现:、任何一侧枕叶病变的表现: 病变对侧同向性偏盲,可伴有病变对侧的同向性色盲 幻觉(视幻觉):多由于刺激性病灶引起。 2、左侧枕叶病变时、左侧枕叶病变时右侧同向性偏盲或象限盲。 若病变累及深层的白质或胼胝体的压部,可伴有失读症和颜色命名障碍。 视觉性物品失认。57 3.右侧枕叶病变时右侧枕叶病变时 、左侧同向性偏盲

    36、或象限盲。 、若病变较广泛,可有视错觉(视物变形症)和幻视,右侧病变比左侧更常见。 、地理性记忆障碍和视空间定向力丧失。58 4.双侧枕叶病变双侧枕叶病变 皮质盲(瞳孔对光反应存在) Anton 综合征:又称视觉性病觉缺失。其特征:病人明显看不见却否认自己失明,病人的动作好象他自己能看见似的,但当他走路时,往往撞着物体,甚至被撞伤。病人常为此解释:我的眼镜丢了,或光线太暗了等。 病变在纹状皮质后,累及了视觉联合区(Brodmann 13、18、19区)。59 颜色感觉丧失。 面部失认症及画片中动作失认。 BALINT综合征(巴林特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 A.不能随意地观看外周视野,但眼睛运动

    37、正常。又称为精神性注视麻痹。 B.在视觉指导下不能准确地抓到或触到某一物体,好象手和眼睛不能协调运动。 C.视觉性忽略(定向力障碍)。60 (五)内囊损害的临床表现:(五)内囊损害的临床表现: 典型内囊损害的临床表现为“三偏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1. 内囊前肢或后肢的前2/3损害:偏瘫往往可逆,一般较轻。 2.内囊后肢的后1/2损害:痉挛性偏瘫,恢复较困难,多伴有偏身感觉障碍。 3.内囊后肢的后1/3损害:多出现病变对侧同向性偏盲。 4.内囊膝部:可出现发音障碍、中枢性舌瘫、面瘫。 5.双侧膝部:假性球麻痹。 6.优势侧半球内囊:Broca aphasia。61 (六)岛叶及外囊病

    38、变:该部位病变的症状系由于病变压迫内囊而引起,多为轻偏瘫、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优势侧半球可有失语。 (七)胼胝体病变: 精神障碍(如淡漠、嗜睡、健忘、注意力不集中以及人格改变)、失用 1.胼胝体前1/3部位:失用症、失语症。 2.胼胝体中间1/3部位:失用症或不能完成精细动作、偏瘫或截瘫。62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边缘系统(边缘系统(Limbicsystem) Limbus是一拉丁语是一拉丁语margin为边缘为边缘 63 一、边缘系统的解剖生理一、边缘系统的解剖生理 (一)边缘系的形态与结构 根据种族的发育观点,人的大脑皮质可分为三类: .内皮质 为最原始的(古皮质),在嗅脑的最后部,加上丘脑下

    39、部形成植物神经系统,其功能为调节内脏的活动。 .中间皮质为古老的(旧皮质),即边缘系统,包括:隔区、杏仁核、海马、海马回、穹隆、穹隆柱、乳头体、扣带回、丘脑前核、岛叶、额叶的后眶回等。其功能与情绪有关,系向外表达内在状况,这些包括饥饿、口渴、惧怕、盛怒、欢乐、悲伤及其他情绪。 .外皮质为新发展的皮质(新皮质),实现对外界联系并改造世界。 64 1.组成:组成: 边缘皮质 :包括:隔区、海马回、海马、扣带回(边缘叶)及额叶后眶回、岛叶、颞极(邻近皮质,属高级皮质) 边缘皮质下结构:杏仁核、隔核、丘脑前核、上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及部分基底节。 65 纤维连接的三个环路: (A)内侧边缘回路(情绪

    40、、记忆回路)隔区 扣带回(扣带束) 丘脑下部 穹隆乳头体-丘脑前核 (B)防御回路 丘脑下部-杏仁核 终纹 (C)基底外侧回路 额叶(眶部) 岛叶杏仁核丘脑背内侧核66 注:隔区包括:透明隔、胼胝体下回、旁嗅区(终板旁回)及隔核(旁嗅区深面的灰质块)2.边缘回路;是由四个通路组成的。 额、顶、枕、颞(新皮质) 穹隆 乳头丘脑束 海马皮质(1)-乳头体(2)-丘脑前核(3)扣带回(4)海马皮质 乳头被盖束 隔、视前区-丘脑下部-中脑67 (二)、边缘系统重要的神经束(二)、边缘系统重要的神经束 1联络纤维:嗅三角(胼胝体下区)联络纤维:嗅三角(胼胝体下区)-海马钩海马钩(扣带束)。(扣带束)。

    41、2投射纤维:投射纤维: 穹隆:海马馓穹隆:海马馓-乳头体、隔区。乳头体、隔区。 穹隆分为:穹隆角(压部)、穹隆穹隆分为:穹隆角(压部)、穹隆体、穹隆柱。体、穹隆柱。 丘脑辐射:丘脑前核丘脑辐射:丘脑前核-扣带回。扣带回。68 3.连合纤维:连合纤维: 穹隆连合(海马连合):指穹隆穹隆连合(海马连合):指穹隆角后部纤维左右部分连合形成(又称琴角后部纤维左右部分连合形成(又称琴板)板) 前连合:和嗅觉有关。前连合:和嗅觉有关。 缰连合:左右缰核间的纤维连合。缰连合:左右缰核间的纤维连合。69 4纹纹 终纹:隔区-杏仁核 位于尾状核与丘脑之间,构成侧脑室的外侧壁,也是尾状核与背侧丘脑的分界线)。 纵

    42、纹:隔区-束状回 ,位于胼胝体的上区,分为内侧纵纹、外侧纵纹。 髓纹(丘脑髓纹):丘脑前核-缰核。 嗅纹:嗅球中的憎帽细胞发出神经纤维形成嗅束,在嗅三角处分成三支:内侧嗅纹、中间嗅纹及外侧嗅纹,形成嗅三角。-大脑皮质。70 5.束束 前脑内侧束:隔区-下丘脑-中脑被盖 乳头丘脑束:乳头体-丘脑前核 乳头被盖束:乳头体-中脑被盖 缰核脚间束:缰核-脚间核 背侧纵束:下丘脑-中脑被盖71(三)边缘系统与丘脑下部、脑干网状结构之间的联系 1.丘脑下部与边缘系之间的联系: 海 马 - 嗅 内 区 扣 带 回 隔 区 丘 脑 前 核 乳 头 体 丘脑下部内侧区-丘脑下部外侧区 中 脑 杏仁核 梨状区皮质

    43、 嗅球72 2.边缘系与网状结构之间的联系:边缘系与网状结构之间的联系: 中脑的中央灰质、被盖的中央部及外侧中脑的中央灰质、被盖的中央部及外侧部等网状结构与边缘系发生联系,构成部等网状结构与边缘系发生联系,构成边缘边缘-中脑环路,中脑环路, 海马皮质海马皮质乳头体乳头体中脑被盖部中脑被盖部 73 (四四)边缘系统的生理功能边缘系统的生理功能 边缘系统是内脏器官活动的调节中枢,同时亦是具有意识属性的情绪中枢,并提出了精神病的脑结构基础。 1.新皮质海马乳头体丘脑前核扣带回海马新皮质环路,为情绪感觉和反应的神经基础。扣带回与情绪有关,乳头体与近记忆有关。 2.边缘系是调节脑干中枢的各种反射,起促进

    44、或抑制性影响。74 3.杏仁核:杏仁核: 攻击防御攻击防御接近、逃避接近、逃避ACTH分泌分泌性成熟性成熟摄食摄食性行为性行为_杏仁皮质杏仁皮质内侧核群内侧核群(-)抑制)抑制接近自我刺激(接近自我刺激(-)抑制)抑制(+)促进(促进(-)延迟延迟(+)?易化?易化_杏仁皮质杏仁皮质外侧核群外侧核群(+)参与)参与逃避刺激(逃避刺激(+)促进)促进(-)抑制?)抑制?不明(不明(-)?不明?不明_75 杏仁核与丘脑下部的联系:杏仁核与丘脑下部的联系: 杏仁皮质内侧核群终纹- 杏仁皮质外侧核群腹侧杏仁传出系- 丘脑下部腹内侧核76 4.海马海马 波 47次/秒,海马出现波时,新皮质出现去同步快波

    45、,属于觉醒反应一部分。也参与网状结构上行。 双侧海马损害时,失去近期记忆力。 刺激基底前脑(视前区一带),导致睡眠,其活动环路与海马有关。 海马调节免疫功能可能为直接或通过丘脑下部起作用。77 5.隔隔 与攻击(破坏)及性功能(刺激)有关。 刺激尾状核,隔能抑制动物的痛反应。 在上述的边缘系生理功能中,PAPEZ环路是本能冲动和情感表达机制的解剖学基础。78 6.边缘叶的功能:边缘叶的功能:个体保存与种族保存(寻食、防御、生殖) 内脏活动 情绪活动与记忆。 记忆新事物及储存新事物的能力,要求海马-穹隆-乳头体系统完好无损。如心脏骤停、搦水、CO中毒、一过性低血压等,均可引起上述结构的损害,导致记忆力丧失。 因此,边缘系统是与表达、情感构成、性格特征及本能冲动有关的神经环路。 79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大脑半球的解剖及定位诊断PPT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11991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