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与副伤寒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伤寒与副伤寒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伤寒 副伤寒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伤寒与副伤寒 中医内科教研室 甘志洲1伤寒 伤寒 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 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 主要并发症 为肠出血、肠穿孔。2病原学 伤寒杆菌属于沙门菌属中D族,革兰染色阴性,呈短杆状,有鞭毛,能活动,不产生芽胞,无荚膜。 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中生长较好。 伤寒杆菌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在体内均能诱生相应的O及H抗体,抗原性较强,常用于血清凝集试验(即肥达反应),以辅助诊断。 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活力强,在水中可存活23周,在粪便中可维持12个月,在牛奶中能生存繁殖,耐
2、低温,在冰冻环境中可持续数月。 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弱。加热60 15min或煮沸后立即死亡。消毒饮用水余氯达0.20.4mg/L时迅速杀灭。 伤寒杆菌只感染人类,自然条件下不感染动物。 伤寒杆菌在菌体裂解时释放强烈的内毒素,对本病的发生、发展起较重要作用。3流行病学 伤寒遍布于世界各地,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多,在不重视饮食卫生的地区可引起流行。 传染源 传染源为患者及带菌者,全病程均有传染性,以病程第24周传染性最大。少数患者可成为长期或终身带菌者,是我国近年来伤寒持续散发的主要原因。 传播途径 主要为粪口途径传播。病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污染水和食物或经手及苍蝇、蟑螂等间
3、接污染水和食物而传播。水源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常造成流行。 人群易感性 人对伤寒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再次患病者极少。 流行特征:本病终年可见,但以夏秋季最多。一般以儿童及青壮年居多。分散发型:多由于与轻型患者或慢性带菌者经常接触而引起;流行性:多见于水型或食物型。4发病机制 伤寒杆菌随水或食物进入小肠后,侵入肠黏膜: 部分病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其胞质内繁殖; 部分经淋巴管进入回肠集合淋巴结、孤立淋巴滤泡及肠系膜淋巴结中繁殖,然后由胸导管进入血流引起短暂的菌血症。 此阶段相当于临床的潜伏期。 伤寒杆菌随血流进入肝、脾和其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继续大量繁殖,再次进入血流,引起第二次严
4、重菌血症,并释放强烈的内毒素,引起临床发病。 病程第12周,血培养常为阳性; 骨髓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菌繁殖多,持续时间长,培养阳性率最高。5发病机制 病程第23周,经胆管进入肠道的伤寒杆菌再度侵入肠壁淋巴组织,在原已致敏的肠壁组织中产生严重的炎症反应,引起肿胀、坏死、溃疡。 若病变波及血管,则可引起出血; 若溃疡深达浆膜,则致肠穿孔。 病程第4周,人体免疫力增强,伤寒杆菌从体内逐渐清除,组织修复而痊愈,但约3%可成为慢性带菌者,少数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不足等原因引起复发。6病理 伤寒的主要病理是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大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增生性反应,以回肠末端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最为显著。
5、 此病变显微镜检查的最显著特征是以巨噬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 可见到胞质内含有吞噬的淋巴细胞、红细胞、伤寒杆菌及坏死组织碎屑的巨噬细胞,称为伤寒细胞,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 若伤寒细胞聚积成团,则称为伤寒小结。 胆囊呈轻度炎症病变,少数患者痊愈后伤寒杆菌仍可在胆囊中继续繁殖而成为慢性带菌者。7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360日,平均为12周。 典型伤寒 初期:相当于病程第1周。病多缓起,体温呈阶梯状上升,于第57日达39.5或以上,伴有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咳嗽等。部分患者出现便秘或腹泻。 极期:相当于病程第23周。 高热:体温多为稽留热,一般持续约半个月,但免疫功能低下者可长达12个月。近年来由于早期使用
6、抗生素或激素,使得弛张热及不规则热型增多。 神经系统中毒症状:患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耳鸣、听力减退。重者可有谵妄、昏迷。并发虚性脑膜炎时,可出现脑膜刺激征。 皮疹:约半数患者在病程第1周末于前胸、腹部出现淡红色丘疹(玫瑰疹),直径达23mm,压之褪色,散在分布,量少,一般仅数个至十数个,多在24日内消退。8临床表现 相对缓脉:患者体温高而脉率相对缓慢,部分患者尚可出现重脉,并发中毒性心肌炎时,相对缓脉不明显。 肝脾肿大:半数以上的患者于起病1周前后脾脏肿大,质软,部分患者肝脏亦肿大,且可伴有ALT升高,个别患者出现黄疸。 消化系统症状:腹胀、腹部不适、右下腹压痛、便秘或腹泻等。 缓解期:相当
7、于病程第34周,体温开始波动下降,各种症状逐渐减轻,脾脏开始回缩。 但本期内有发生肠出血及肠穿孔的危险,需特别提高警惕。 恢复期:相当于病程第4周末开始,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常旺盛,但体质虚弱,一般病程为1个月。9临床表现 非典型伤寒:除典型伤寒外,临床偶可见到轻型、暴发型、迁延型、逍遥型及顿挫型等其他类型的伤寒。 轻型:患者一般症状较轻,体温多在38左右,病程短,12周即可痊愈。多见于儿童,或发病后早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或已接受过伤寒菌苗注射者。 由于轻型患者的病情轻,症状颇不典型,目前较多见,临床上易漏诊或误诊。 暴发型:起病急,中毒症状重,患者可出现超高热或体温不升,血压降低,出现中毒性心
8、肌炎、肠麻痹、休克与出血倾向等。预后凶险。 迁延型:起病与典型伤寒相似,但由于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发热持续不退,热程可达5周以上,伴有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病程可达数月之久。 逍遥型:起病时毒血症症状较微,患者可照常工作。部分患者因突发肠出血或肠穿孔,在就医时被发现。 顿挫型:起病较急,开始症状典型,但病程极短,于1周左右发热等症状迅速消退而痊愈。10临床表现 伤寒的复发与再燃 并发症 肠出血:多见于病程第23周。可以粪便隐血阳性至大量血便。 少量出血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度头晕、脉快; 大量出血时体温骤降、脉搏细速,体温与脉搏呈现交叉现象,并有头晕、面色苍白、烦躁、出冷汗、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肠穿孔:
9、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病程第23周。表现为突然右下腹剧痛,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脉搏细数,体温暂时下降等,但不久体温又迅速上升并出现腹膜炎征象,肝浊音界减小或消失,X线检查膈下有游离气体,白细胞计数升高。 其他:尚可并发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肺部感染、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胆囊炎等。11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 注意当地流行情况,流行季节,患者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否伤寒病史、预防接种史与伤寒患者密切接触史。 临床特征 高热:持续高热:发热原因未明,尤以缓起、呈阶梯形上升并持续12周以上者,首先应疑及伤寒的可能。 相对缓脉:成人伤寒多见。重脉虽不多见,但其存在有利于诊断。 特殊中毒症状:出现伤寒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