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PPT课件1.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PPT课件1.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器官 功能障碍 综合征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7/4/2022.17/4/2022.2v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新概念,即:即:当全身或某一器官遭受严重创伤等打击后,能导致其它器官功能的序贯损害。MODS是创伤及感染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其死亡率高,救治困难,已成为当代创伤外科与危重病领域中的重大课题和研究热点。对MODS进行早期诊断和有效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7/4/2022.3v MODS是在多种损伤或疾病的打击后,机体产生的序贯的器官功能损害,不同于同时多个器官遭受打击,或某脏器慢性病发展中的并发症所引起的多个器
2、官功能不全。严重创伤、大手术、休克、重症感染或某些脏器的严重疾病(如急性重症胰腺炎)都可能引起MODS。一般如果治愈则不留病变痕迹。7/4/2022.4 v迄今为止,MODS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但经过20多年的研究,已提出多种有关其发病机制的假说:7/4/2022.5v(一)缺血再灌流损伤假说v创伤、失血引起休克的过程中,各重要器官发生缺血,复苏治疗后有一部分人,尤其是缺血时间较长、延迟复苏的患者,易发生再灌流损伤。缺血-再灌流的过程中产生大量氧自由基,缺血时细胞膜上磷脂酶A2激活产生的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和巨噬细胞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TNF)、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等炎性介质均有趋化作用,使
3、中性粒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激活并释放内容物,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微血栓形成和出血、水肿。 7/4/2022.6v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逐级放大,使体内发生广泛的炎症激活,引起组织损伤。一个器官缺血再灌流损伤可引起其他远隔器官损伤。例如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引起的肠缺血再灌流损伤,可伴有肝和肺的损伤。这是由于肠缺血再灌流的过程中产生炎症介质,激活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积聚在肝和肺。大鼠后肢缺血可引起肺损伤。7/4/2022.7v(二)全身性炎症反应失控v当机体出现全身炎症反应时,一般可具有下述4种临床表现:体温38或36;心率90次分;呼吸频率20次分或PaCO232mmHg;白细胞计数12
4、 109/L或4109/L,其中杆状核0.10。7/4/2022.8v但临床实际工作中,许多非感染性病因,如多发性创伤、大面积烧伤、急性胰腺炎、组织缺血、免疫因素介导的组织损害,以及外源性细胞因子(TNF、PAF等)注入,也能导致上述4种临床表现。故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和危重病医学会(ACCP/SCCM)共同倡议,不论是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凡具备以上4种临床表现的两种以上者,统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riflamrnation response syndrome, SIRS)”。 7/4/2022.9v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认为MODS主要是感染引起的,90年代以
5、后的研究则集中在创伤如何造成全身炎症反应而发生MODS。7/4/2022.10v现知感染、内毒素血症、组织创伤、炎症和坏死组织等都可引起SIRS。轻度SIRS可动员体内的防御力量克服机体的损伤作用,但中度、重度的SIRS逐级放大反复加重则引起组织损伤,这种作用称为“瀑布效应”(cascade effect)。SIRS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持续高代谢状态、高动力循环,以细胞因子为代表的多种炎性介质的失控性释放,引起多个器官系统功能不全。7/4/2022.11v1996年Bone等发表文章认为,体内炎症反应和抗炎反应是对立统一的,两者之间保持平衡则维持内环境稳定。创伤、感染时机体可释放抗炎介质,产生
6、抗炎反应。适量的抗炎介质有助于控制炎症,恢复内环境稳定;7/4/2022.12v如抗炎介质过量释放,则引起免疫功能降低及对感染的易感性增高,提出了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ion response syndrome, CARS)。当炎症反应占优势时即表现为SIRS;抗炎反应占优势时则表现为 CARS,无论是SIRS还是CARS,都反映机体炎症反应失控。7/4/2022.13v (三)肠源性假说v临床资料表明严重感染和MODS之间关系非常密切、但死于脓毒症的病人有相当一部分临床和尸检均未发现明确感染病灶,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亦无法有效降低MO
7、D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些病人血中有时能培养出存在于肠道内的细菌,由此有人设想这种感染是否来源于肠道,称为肠源性感染。7/4/2022.14v正常状态下,肠道内常驻菌与宿主微环境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依赖的微生态系统,能阻止肠道内其他条件致病菌的定植与大量增殖;而且在正常情况下,肠粘膜上皮是肠道主要的局部防御屏障,防止肠腔内所含的细菌和内毒素进入全身血液循环,但当患者机体肠屏障功能受到破坏时,肠内细菌和内毒素可从肠内逸出,进入肠淋巴管和肠系膜淋巴结,继而进人门静脉系统和体循环,引起全身性感染和内毒素血症,这种肠内细菌侵入肠外组织的过程称为细细菌移位(菌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
8、on)。7/4/2022.15v一般来讲,发生细菌移位的条件主要有3种:v正常肠道菌群生态平衡破坏,革兰氏阴性细菌过度生长;v机体防御和免疫机制受损;v肠粘膜屏障结构或功能障碍。7/4/2022.16v这3种因素在危重病人或创伤患者常同时存在。使用大量广谱抗生素可改变肠内菌群的正常生态;严重创伤病人常有免疫抑制,使肠内细菌容易通过局部防御屏障到肠外扩展为全身性感染;严重创伤、失血、大手术、休克时肠壁常有缺血、粘膜上皮受损、糜烂脱落伴肠营养不良,使肠壁通透性增高,易发生细菌移位。7/4/2022.17v20世纪80年代后期有人提出,在MODS的发生中,肠可能是感染发生的“中心器官”或“始动器官”
9、。虽然近年来有关细菌移位和肠屏障功能衰竭的研究有长足进展,但迄今尚无临床资料说明预防肠屏障衰竭是否能防止MODS发生,许多研究主要是在大鼠进行,临床资料尚待积累,而全肠道营养能否防止MODS有待确定。肠道是否确为MODS的始动器官,尚需要多方面的材料证明。7/4/2022.18v(四)“二次打击”或“双相预激”假说v 临床上可见部分创伤、休克、老年、身体基础和器官储备较差患者,出现很小的炎症感染(非致死性细菌感染)也表现为MODS,因此20世纪90年代后,有人提出了“二次打击”或“双相预激”假说。7/4/2022.19v该假说认为,最早的创伤、休克等因素是对机体的第一次打击,此时各种免疫细胞及
10、多种炎性介质虽参与其早期的炎症过程,但未起主要作用,在此阶段,炎症细胞处于“预激活状态”,如病情平稳则炎症反应逐渐消退,机体组织得到恢复; 7/4/2022.20v如此时再次出现炎症、感染等因素,则“预激活状态”的炎症细胞产生剧烈的反应,超量释放细胞因子和体液介质作用于靶细胞,而靶细胞受累后,再次造成细胞因子和体液介质的二级、三级等逐级释放,形成“瀑布样(cascade)效应”或称“级联放大效应”。有时第二次打击的因素可能不很强或不明显,但患者仍可出现严重的MODS情况。7/4/2022.21v MODS患者临床表现可不一致,最终结局也可不同,但临床表现为各脏器分别或同时出现功能障碍,分述如下
11、:7/4/2022.22v(一)肺功能不全v83%-100%MODS病人出现肺功能不全,常是MODS最早出现的病症,轻者称为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严重的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多在创伤和感染发生后的24-72小时内出现。在各器官衰竭中以肺衰竭的发生率最高,表现为呼吸频数(28次min)、氧分压下降(Pa0250mmHg)、二氧化碳分压上升(PaC0250mmHg)、胸X片表现为肺泡实变。7/4/2022.23v(二)肾功能不全v40%-55%MODS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表现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