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区级公开课;共2课时).docx

  •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 文档编号:3074432
  • 上传时间:2022-07-03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8.7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区级公开课;共2课时).docx》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精神的三间小屋 部编版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精神 三间 小屋 教案 公开 课时 下载 _九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目标】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2. 品味本文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3. 体会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教学重点】1. 品味本文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2. 体会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3.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教学难点】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如果说人的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呢?这正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

    2、,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二、检查预习1.给加线字注音。憎恶zng w游弋 y俯拾 f sh即是 j灼晃 hung附着 fzhu赘zhu2.解释词语的意思。自惭形秽:“惭”,惭愧;“形秽”,容貌丑。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后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间不容发:(jin )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僵死。比喻兄弟相爱相助,患难与共。后用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

    3、过。三、走近作者毕淑敏,女,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就读于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学校。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主要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等。著有毕淑敏文集四卷,长篇小说红处方。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国内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师范大

    4、学文学硕士。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四、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朗读课文,找找作者写了哪三间小屋。并且试着分段,并明确段落大意:第一部分( 1-6 ):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第二部分( 7-18):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第1层( 7-8 ):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第2层( 9-13):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第3层(14-17):分析如何建

    5、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第三部分(18-19):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细读16段,回答以下问题。(1)第一部分可以分成两层,请你说说从哪里分开,并说一说两个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及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明确:第13段:写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由使用空间概念描述人的心灵引出“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从而引发读者思考。第46段:紧承前文内容,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这两层之间的关系是层层深入的。这一部分引出下文对“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的论述。(2)作者认为应

    6、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健康、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永恒。2阅读717段,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第一间小屋中有爱也有恨,作者希望我们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明确:经常打扫,给爱留下足够的空间。(2)如何才能让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呢?明确:有事业心,选择自己爱好的、适合自己的事业,建设努力向上的小屋。(3)“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一句中,“鹊”指的是什么?“鸠”指的是什么?“鸠占鹊巢”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明确:“鹊”指的是“事业”。“鸠”指的是“事业之外的赘生物”。“鸠占鹊巢”指的是赘生物取代了事业的位置

    7、。(4)写第三间小屋时作者为什么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明确: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渐渐,有的人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自己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所以说“唯独没有我们自己”。(5)你认为在第三间精神小屋中应该怎样“安放我们自身”呢?明确:安放自身需要思考,拥有独立的思想。(6)请你结合日常生活,说说你是否尝试过如此构建“精神的三间小屋”。3细读第1819段,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8、明确:总结全文,指出建立精神栖息地是我们的义务和权利,向人们提出扩大精神空间的建议。六、三读课文,品味语言探究一:本文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做简要分析。探究结论一:文本虽然为说理文,但是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说理形象,文辞优美,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和可读性。如“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以“精神垃圾”指心中的恨以及不健康的情感;以“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指除掉那些不健康的情感,让关心、爱等健康的情感注入心间。探究结论二:语言富有哲理性。如“安放我们自身”“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等句子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都是对人生的

    9、高度审视,越读越妙,越品越见文章的深刻性。探究二:说说下面一段话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做简要分析。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明确: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把心中爱比恨多和心中恨比爱多两种内心世界进行对比,突出了两种内心世界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精神生活,一个快乐无比,一个悲戚压抑,给人以警示。七、总结全文1本文构思新颖独特。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己的心灵,提升精神境界。2本文是一篇融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

    10、描写、阐述,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八、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2. 品味本文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3. 体会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教学重点】1. 品味本文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2. 体会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3.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教学难点】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教法学法】朗读法,语言揣摩法一、课文研读1.回顾上节课内容,想想作者说的是哪三间精神的小屋呢? a、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b、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c、第三间安放我们的

    11、自身。2.16自然段写的是什么?与后文写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 13段:是全文的引子,表达了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引出对精神空间的理解。46段: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3.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写的?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4.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

    12、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适合的事业,文中:“白桦林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要干一番大事业,如何寻找。也许王国维的三境界能给我们启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第一境界是寻找阶段,站在高处向远方望去,高瞻远瞩,确立远大目标;第二境界是耕耘阶段,再苦再累,在所不惜,只要努力达成

    13、目标;第三境界是收获阶段,已经为追寻目标精疲力尽,快要放弃时,却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获得了成功。所以成功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只要我们努力!努力了,我们容易找到合适的事业,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所以努力是关键,而“空谈雄心壮志”、“等待一鸣惊人”是不可取的。所以对待我们的学习、事业要认真、努力,乐于其中,因为“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只有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你才会乐于其中。5.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6.概括18、19段的内容:总结全文,指出建立精神栖息地是我们的义务

    14、和权利,提出扩大精神空间的建议。二、质疑探究(一)理清逻辑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明确: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作者是按照层层深入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二)欣赏构思【任务】分析文章结构,体会“大中求小,小中见大”的精妙构思。【讨论】精神的小屋“三间”足矣,房屋的空间,虽“小”足矣。可作者在文章开头却说“人有一颗大心”、“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这里的“小屋”与“大

    15、心”矛盾吗?而文章结尾又说“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就能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这又该如何理解呢?谈一谈你的看法。这样大中求小,衬托呼应,既是作者行文的机智,更是作者谦逊人格的体现。三间小屋组成了作者辽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毕淑敏那样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间间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厦!(三)鉴赏语言1 深刻的思想要靠灵动的语言传达,有人评价毕淑敏的语言“炉火纯青,自成一家,似有一种贵族气息,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范”,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品味鉴赏,感受其独特的语言风格。2 作者是怎样把一个个抽象的精神小屋写得具体、鲜明的?教师小结:人类情感丰富多彩,事业五色斑斓,对自身的认

    16、识也是逐渐拨云见日的,房屋虽“小”,可盛放的宝物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作者是借几间小屋使大心具体化、形象化。三、写作特点: 1、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2、构思新颖独特。3、语言朴实,意蕴深厚。4、文笔细腻。四、拓展延伸1.拓展讨论:你认同毕淑敏的“精神小屋”吗?如果我们也来建造自己的精神小屋,你们会盛放哪些内容呢?2.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以短短81个字,宣扬了中国文人独特的居住情结“陋室”情结。而纵观文学史,陶渊明的“园田居”、杜甫的“草堂”、归有光的“项脊轩”、李薇的“空中楼阁”他们身居“陋室”,最平凡的一草一木对他们来说都是那么有诗意,他们陶醉于这份自然景色。然而,陋室更多时候是主人

    17、们疲惫精神的栖息地,它给予了他们最高贵的精神礼物心灵的自由。然而,陋室真的能包容一切,真的能让精神完全自由吗?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看法。五、课堂小结这是一篇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板书设计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盛着爱恨 爱恨 光明温暖盛放事业 规划、耕耘 坚固优雅安放自身 珍视自我 独特安稳六、布置作业基础性作业:抄写你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选择性作业:1. 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试以“我的精神小屋”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2

    18、. 阅读以下议论文 回答问题科学不怕挑战 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有些科学家一时难以接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u)子。”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爱因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

    19、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 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其实,这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晚矣。 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 2.第段运用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 _ _ 3.第段中两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_ _ 4.说说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_ _ 答案:1科学不怕挑战。(或“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2分)2第段:量子力学曾受到爱因斯坦“理想实验”的挑战;(1分)第段:进化论曾受到创世说者的频频发难。(1分)3.不能颠倒。这句话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总结上文,后半句引出下文。(2分)4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1分),将科学不断受到挑战比作大浪淘沙,证明了科学是不怕挑战的,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2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区级公开课;共2课时).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07443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