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湖北省荆州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docx》由用户(523738114@qq.com)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荆州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湖北省 荆州 2021 2022 学年 高二上 学期 期末考试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荆州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语 文 试 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小题。材料一:唐诗何以成为经典?从数量上来看,据专家估计,唐诗(包含五代诗)存世数量约53000首,作者约3000人。这组数字,远远超过了从诗经以来到隋朝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全部诗歌的总和。在作者方面,写诗几乎成为当时唐朝全民性的文艺活动,各行各业都有诗作传世,甚至不乏无名氏的精彩诗作留了下来。因此,从作者的身份、诗作的数量和诗人的数量来看,唐代诗歌都达到了一个极其辉煌的程度,堪称中国历史上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之所以成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主要是因
2、为它的艺术造诣登峰造极。那个伟大的时代不仅诞生了李、杜这样享有世界声誉的诗人,而且还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的名家,比如初唐四杰、王孟、高岑、晚唐的小李杜等。不仅如此,唐诗的风格非常多样。既有像杜甫这样描写现实的伟大诗人,也有像李白这样风格比较浪漫的诗人,同时还有一些深受禅宗思想濡染的诗人。而且中国古典诗歌的各种体裁的发展,在唐代都达到一个全盛时期。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切好诗,到唐代已经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的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我揣摩鲁迅先生此话之意,大约是如今的我们如果想写诗抒发胸中之意的时候,不妨直接引用一首唐朝诗人的诗即可,不必亲自操刀了。唐诗之所以经典,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经
3、典是要经过长时间检验的,而唐诗具有强大的时间穿透性。经典在流传过程之中,会得到不断的阐释和接受,会融入很多时代因素,成为作者和读者的一个公共空间,作者在写的时候就会留下空白,等着读者去填充。读者在读一首诗的时候,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忽然之间豁然开朗,领悟到诗歌的真谛,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和作者发生了共鸣,这就是接受文学传播过程中的时间穿越性。红楼梦中有“香菱学诗”片段,黛玉给香菱推荐“诗歌教科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诗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了。”也就是先把王维的诗揣摩透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诗”,因为杜甫的七言律诗在盛唐以后是出类拔萃的;“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4、”,李白的七绝是黛玉给香菱指定的第三本教科书。黛玉认为,有了这三本“教科书”垫底,再往上追溯读陶渊明的诗,读庾信、鲍照的诗,就有基础了,再过一段时间经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香菱就可以成为诗翁了。这一段观点,不仅是曹雪芹的观点,也是清代很多作家、学者共同的观点。所以宋元明清以来,无数的诗歌读者,包括专业读者和非专业读者,他们在进行评论的时候以唐诗为主要评论对象。而他们学写诗歌,就像练书法时临帖一样,也是以唐诗为榜样。所以唐诗一千多年来,从唐代传到今天,是一代一代的读者不断努力、不断经典化的过程。(摘编自魏景波唐诗经典的现代价值)材料二:唐诗是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这座高峰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有
5、多方面的原因。从七世纪初建国到八世纪中叶安史叛乱之前这一百多年,唐帝国的经济一直是上升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即使在安史之乱后,由于南方的开发与南北交通保持畅通,经济和文化增长的势头也没有停顿下来。这个社会,正是整个唐代文学艺术的温床。此其一。其次,由“五胡十六国”极其纷扰混乱的局面到隋唐统一,是一个国内各民族由斗争而融合的过程。国内各民族的融合,还加上当时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都使得各阶级阶层的生活变得丰富复杂,为作家们的修养和创作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养料和素材。其三,在长期南北分裂以后建立起来的唐帝国,对各种思想,也和对各族文化一样,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例如儒释道三教就是始终并存
6、的。因此,唐人思想比较活泼,言行较少拘束。这就为诗歌创作和流行提供了方便,从而形成了唐诗的群众性基础。大家都爱写诗,爱读诗。这对于唐诗的发达,诗人的成长,是不可能不发生积极作用的。其四,唐帝国为了巩固其统治,制定和执行了通过科举从庶族地主中选拔人才的制度,以打破高门大族对仕途的垄断。进士是科举中最贵重的,而进士的考试以诗赋为主要内容。这种决定士子前途的考试和因之而派生的行卷注之风,也直接促进了诗歌的创作。最后,就诗歌本身而论,经过八代先驱者的努力,五七言古诗已经成熟,律绝诗也基本上跨越了它们的试验阶段,足供唐代诗人自由采用。前辈们积累起来的艺术经验,充分表现了汉语之美的多种样式,都使得他们易于
7、借鉴昔贤,驰骋才力,发抒性灵,来扩大诗的反映面,提高诗的表现力。所有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就使得唐诗盛况空前,后难为继。(摘编自程千帆唐诗鉴赏辞典序言)注:应试者将自己平日诗文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前呈送给有地位者,以求推荐,称为“行卷”。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唐朝,写诗是全民性活动,人人都会写诗,各行各业都有诗作传世,甚至不乏无名氏的诗作流传于世。B唐诗成为经典,不仅因为其艺术造诣登峰造极,更重要的是诗歌数量和诗人数量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C唐朝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使唐人思想比较活泼,言行较少拘束,有利于诗歌的创作和流行。D因为进士是科举中最贵重的,所以以诗
8、赋为主要考试内容的进士考试,直接促进了唐诗的创作繁荣。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代不仅诞生了李白,杜甫这样的世界级诗人,还出现了初唐四杰、王孟、高岑、小李杜等卓有成就的名家。B后世读者读唐诗时,只要随时把带有时代因素的理解填充进去,就能豁然开朗,与作者发生跨越时间的共鸣。C红楼梦“香菱学诗”中的观点,代表了曹雪芹和清代很多作家、学者的观点;自宋以来学写诗,也以唐诗为榜样。D唐诗的繁荣兴盛,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得益于当时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融合发展。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持“唐诗的风格非常多样”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空山不见人,
9、但闻人语响。(王维)B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C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杨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D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欧阳修)/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4在评价唐诗的成就时,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哪些相近或者相同的观点?请简要概括。(4分)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69 小题。掌门于德北在永安城里的武术界,多年来一直流传着这样两句话一句是:太极李一甫,八卦杜其石。还有一句是:八卦不识太极,太极不知八卦。头一句话解释起来不难,李一甫、杜其石是
10、太极、八卦两门的掌门,又是绝顶的高手,这样十个字,不能为过。这第二句,就隐藏了一段故事。三十年前,正值壮年的杜其石还沉浸在连胜十五场的喜悦之中。他向永安城里的各大门派发下帖子,邀其一一过招。各大门派当然不肯示弱,于是便有了老校军场武林大会的盛况。一个月内,杜其石打败了所有前来挑战的门派,一时间,杜其石的名字在永安城不胫而走,拜在他门下学艺的少年不计其数。胜是胜了,可杜其石高兴之余还有那么一点点不甘:太极门的李一甫没来应战。李一甫是山东人,自幼习武,练的就是太极。他十二岁随父亲的单位北上,来到永安城,从此在这里扎根。他在建筑公司上班,属于技术人员,为人本分,工作积极,在单位里颇有口碑。李一甫救过
11、一个人。那是一个架子工,在四楼绑脚手架时,不慎从高处坠落。恰好李一甫从下边经过,听到惊呼,不由停下脚步。眼见着人落到面前了,李一甫轻描淡写地一托一推一带,架子工像个纸人似的摇摇晃晃地站在了那里。欢呼声是在三分钟之后才响起的。那时候,李一甫的身影已经从大家的眼前消失了。这样的人物怎么能不会一会呢?杜其石决定去“踢场子”。所谓的“踢场子”是武林的陋习。人家功夫好,他不服,就到人家练功的地方去寻事,这是极大的蔑视,就是武功再不济的人也不能容忍。所以,杜其石和李一甫的那一仗打得惊心动魄。一个腾龙在水,一个猛虎入林,拳掌交错,各不相让。打斗到最后的结果是,李一甫抓住杜其石的一个破绽,狠狠地给了他一拳。这
12、一拳有多重,至今恐怕也只有杜其石一个人知道。从此,八卦门在永安城里变得十分孤立。八卦和太极两门更是三十年不相往来。人生苦短,三十年也不过弹指一挥间。七月十六的大清早,李一甫的大弟子袁文宗带来一个让八卦门弟子震惊的消息:太极门掌门李一甫要请杜其石吃饭,地点就在合盛楼。“他怎么说?”杜其石问。“家师说,请杜前辈一定赏光。”袁文宗深施一礼。杜其石的身体微微有一些颤抖。沉吟片刻,他说:“饭是要吃的,不过,应该由我来请。你回去对你师父说,还是由杜其石略备薄酒,请他务必屈尊移驾。”“你就这样说。”十分钟后,急匆匆的脚步声让杜其石和所有的弟子都屏住了呼吸。还是袁文宗,额角还是微汗,面色还是潮红。离着还有丈把
13、远,他就几乎喊起来:“答应了,答应了。”杜其石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晚上八点半,李一甫在弟子的簇拥下,准时出现在合盛楼的小宴会厅里。他的面色有一点苍白,脚步已不那么稳健,虽然嘴角挂着笑,可眉目间却有一缕掩藏不住的疲倦。“李师傅。”“杜师傅。”二人双双抱拳行礼。直至这时,杜其石才看清,永安城武林的各大掌门竟然都来了。“我们可是不请自到,不知能不能讨一杯酒吃?”大家各行其礼。气氛骤然有一点紧张。杜其石镇定自若,侧身一让,连声说:“请请请!”“慢!”突然,李一甫摆了摆手。这一回,连杜其石也感到气氛不对了。待看到太极门弟子捧着红纸和蜡烛缓缓而入时,他紧绷的神经才又有些放松了。“都说杜师傅有隔山打虎的神功
14、,今天不妨让大家开开眼吧。”李一甫说。“好!”杜其石脆脆地叫了一声。太极门的弟子把蜡烛点燃,又把红纸张开,放在蜡烛的前面。大厅里所有的人都把目光停留在那张红纸上,更把希冀投放在红纸背后的蜡烛上。只见杜其石三步上前,在红纸前游身运掌,仅几步之后,突然拧腰,反手一掌,红纸发出“扑”的一声轻响。响是响了,纸却完好无缺。红纸挪开,再看蜡烛,已经灭了。“好掌力!”李一甫第一个叫好。他不容别人说话,抢上一步,对杜其石再次施礼,说:“老夫已身患恶疾,恐不久于人世。今天特意登门拜访,向杜师傅谢罪。三十年前气盛,险些失手打伤杜师傅。心病大于身病。三十年了,每每想起此事,总是不能释怀!今日谢罪,万请一谅。”“哪里
15、敢受,哪里敢受。三十年前那一拳,李师傅根本就是手下留情,不然我杜其石早成了一个废人了。”“老夫身体虚弱,不能亲受杜师傅一掌。所以就在这蜡烛上刻下我的名字,请它”李一甫的话还没说完,就听他的弟子们大叫:“师父!师父!”众人急转身,只见刚刚灭了的蜡烛竟又悠悠地燃烧起来“杜师傅”看着重新燃烧起来的蜡烛,李一甫的喉头一热,眼角湿润了。“你看,你会渡过难关的。”杜其石一把抓住李一甫的手。场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摘选自永安城轶事)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全文看,永安城武术界流传的两句话中,第一句表明两人是两个武术门派的顶尖高手,第二句表明两个门派都狭隘、保守,有门户之见。B“
16、踢场子”是旧时武术界极具羞辱性的上门寻事争斗行为,面对杜其石的主动上门约战,李一甫难以接受,因而痛下杀手,重伤了对手。C三十年后,主动提出宴请的李一甫却迅速回复同意由八卦掌门作东,表现出这位太极掌门渴望见识“隔山打虎”神功的急切心情。D小说结尾处,场内“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既传达出众人对两派掌门个人旧怨消解的赞赏祝贺,也饱含对李一甫定将战胜恶疾的美好祝愿。7下列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语言描写分量较重,人物语言简洁且个性突出,一方面使人物形象更为生动,另一方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B“一个腾龙在水,一个猛虎入林,拳掌交错,各不相让”,短促有力,传神写出惊心动魄的比
17、武场景,富有画面感。C面对李一甫的宴请邀约,杜其石却“反客为主”,说“请他务必屈尊移驾”,这一语言描写生动表现出他不服输的性格。D塑造杜其石、李一甫等人物,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结合,展示了两位掌门因“斗”生隙后又因“德”相惜的人格魅力。8文题为“掌门”,究竟什么是掌门的风范呢?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4分)9小说中往往会有一些特殊段落起着重要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本文画线段落的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小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
18、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联合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
19、,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
20、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行道引术,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注:雒阳:洛阳。郦食其:人名。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
21、/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11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侯,古代爵位名,春秋时期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高一等。B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夫死叫“薨”,士死为“卒”。C谥,是指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也称为谥号。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世家”是叙述贵族王侯之事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找刺客暗杀秦
22、王,为韩国报仇。B张良足智多谋。智取峣山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C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军将领,从而没有动用一兵一卒,一举拿下了咸阳。D张良思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14.高祖想要捐送关东,张良认为谁可和他共建功业?为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军中乐刘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