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铸牢 ppt课件-2022年高中主题班会.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民族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铸牢 ppt课件-2022年高中主题班会.pptx》由用户(alic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族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铸牢 ppt课件-2022年高中主题班会 民族文化 自信 中华民族 共同体 意识 形成 ppt 课件 2022 年高 主题 班会 下载 _主题班会_班级管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学校班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铸牢民族自信 文化自信 主题班会高中主题班会-前言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现保障。而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要科学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铸牢。回溯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可知,把我国各民族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并不断发展的,是各种纽带、民族要素汇集而成的历史合力。目 录CONTENT自成一体的地理空间01“大一统”的政治文化传统02相互依赖的经济生活03互相吸纳的
2、人口联系04互鉴融通的中华文化05自成一体的地理空间中华民族的家园位于亚洲东部,四周的山脉、高原、原始森林、草原、戈壁、海洋等皆为天然屏障,形成一个相对闭合、独立的地理单元。内部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复杂多样,构成一个生物多样、资源丰富、自成一体的生态空间。这样的地理、生态空间为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的各民族实现交融汇聚提供了相对稳定的“自然框架”。l 任何一个民族的繁衍生息都有具体的地理空间。不同地域物产的多样性、差异性使不同民族在历史上就形成了相互依赖的自然分工,持续进行着广泛的接触。因此,在长期的交往交流及发展中,我国形成了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并且基
3、于生存和发展需要,我国各民族自古以来就注重开辟区域间的交通路线,形成了支脉丰富、内联外通、绵延千年的交通网络。“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京杭大运河”等就是其中的代表。秦统一后,历朝历代接续修筑的“官道”,更是将内地与边疆、汉族与少数民族紧密联系起来。l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一盘棋的国土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战略的加快实施以及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的日益完善,使民族地区与中东部地区之间、民族地区内部之间的联系及一体性更加紧密。一是有助于推动确立乡村建设如何认识方案出台的意义?问:各民族的空间分布和生存需要天然造就了中国各民族的一体性,各民族才能不断携手利用、改造自
4、然及战胜天灾,生生不息。“大一统”的政治文化传统l “大一统”思想是儒家推崇的政治理念。l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l 发端于西汉、被其后历代王朝加以变通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使中华民族“大一统”局面的不断巩固有了思想保障。l 从汉代起,儒家经典便不断流入少数民族社会,被许多有作为的少数民族首领学习、传扬,并且运用于实践当中,此举不仅使少数民族首领巩固了自身统治,也使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央王朝的关系越来越紧密。l 正因为如此,从东汉至清,中国历史虽然统一与分裂交替,但统一始终是主流,每一次的分裂都孕育了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
5、统一,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都始终承认“大一统”和追求“大一统”。l 为维护和巩固“大一统”,历代王朝都重视治理民族事务,既强调“天下一统”,又强调“因俗而治”。l “四海之内皆兄弟”“五方之民共天下”“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等治理理念不断被后世继承和发展。l 从秦朝开始,历代王朝都设有专门掌管民族事务的机构,如秦代的典客、唐宋时期的鸿胪寺、元朝的宣政院、清朝的理藩院;历代注重在边疆地区建立有别于中原的管理机构,进行差异化治理,如秦汉时期的“道”,唐朝的羁縻州、府,元、明、清三代在一些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历代颁行专门的法律治理民族事务,如秦朝的属邦律、清朝的钦定理藩院则
6、例。l 少数民族社会也形成、实施了诸多自治制度,如在西藏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在蒙古族地区实行盟旗、王公制度,在新疆地区实行伯克制度。l 近代以来,中国屡遭西方列强侵略,亡国灭种的危机把中国各民族的命运空前紧密地联结在一起。l 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各民族同仇敌忾、共御外侮,在血与火的共同抗争中,各族人民加深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中华民族从而实现了从“自在”向“自觉”的伟大转变。l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真正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团结起来推翻了内外敌人,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开辟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