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二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春季开学考试生物试卷.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二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春季开学考试生物试卷.pdf》由用户(523738114@qq.com)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二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春季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喀什 第二 2021 2022 学年 一下 学期 春季 开学 考试 生物试卷
- 资源描述:
-
1、喀什第二中学喀什第二中学 2021-2022 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文理分科考试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文理分科考试 生物试卷 考试范围:必修一第 1 章第 4 章;考试时间:90 分钟;命题人:王小宁 姓名:_ 班级:_ 注意:本试卷包含、两卷。第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共 60.0 分) 1.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国人民展现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大国担当,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为全球抗击疫情提供了样板。2019新冠病毒(2019-nC
2、oV)是一种具有囊膜的病毒,囊膜上的刺突蛋白可被细胞表面的 ACE2 受体识别,然后囊膜和细胞膜融合,整个病毒进入肺泡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病毒可在电梯、门把手等处增殖从而引起广泛传播 B. 刺突蛋白是由新冠病毒的核糖体合成的 C. 可用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直接培养新冠病毒 D. 细胞膜与囊膜的融合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2. 对生命系统认识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属于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 B. 生态系统这个层次代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 C. 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的 D. 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小
3、生命系统是细胞 3.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 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D.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4. 图中甲图是一组目镜标有 5和 16字样、物镜标有 10和 40字样的镜头,乙图是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 160 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象。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放大640倍观察, 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 A. 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4、至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 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C. 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 D. 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5. 如下表所示,a、b、c、d最有可能是( ) 细胞结构 细胞壁 细胞大小 核膜 a 有 有 较大 有 b 有 无 较大 有 c 有 有 小 无 d 无 无 无 无 A. 病毒、植物、动物、细菌 B. 植物、动物、细菌、病毒 C. 细菌、动物、植物、病毒 D. 动物、植物、细菌、病毒 6. 2021年 9 月 24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重大成果,我国率先实现在细胞外将二氧
5、化碳合成淀粉。该技术可以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直接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在车间生产淀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因为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 B. 若人工合成淀粉用于人和动物的食物,有利于解决粮食危机和缓解全球变暖 C. 植物合成淀粉、人工合成淀粉都是以葡萄糖为原料 D. 人体将米饭中的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后才能被小肠细胞吸收 7. 胡杨树有“英雄树”之美称,且这种树只生活在大漠荒原中,则组成胡杨树的元素和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分别是( ) A. H和蛋白质 B. H 和水 C. O 和蛋白质 D. O和水 8. 阿胶原产于山东,是由驴皮经过加工制成的,含有多种胶原蛋白
6、及其他物质,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与人参、鹿茸一起被誉为“中药三宝”,阿胶的滋补作用主要体现为: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再生和增强免疫力,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驴皮细胞的脂肪含量较低,其主要储能物质是葡萄糖 B. 阿胶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可能是必需氨基酸 C. 中药三宝”具有滋补作用的原因是含有对人体有益的 Zn、Fe、Ca 等微量元素 D. 食用驴皮熬成的阿胶能减少人体对糖类的摄入,因为阿胶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 9.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古诗道出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现许多学校都开展了“珍惜粮食,文明就餐”活动,提醒同学们要节约粮食,不负“粮”心。下列有
7、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花生种子在白纸上按压会出现油渍,说明其内含有脂肪 B. 将玉米、小麦等种子充分晒干后,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 第 1 页,共 4 页 C. 食物中的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含量及比例 D. 糖尿病病人的饮食应受到严格限制,限制的不仅仅是甜味食品,主食也需要定量摄取 10. 如图是三个氨基酸的结构式,由这三个氨基酸按顺序脱水缩合所形成的三肽化合物中,含有的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是( ) A. 1,1,2 B. 1,2,2 C. 2,1,2 D. 1,1,3 11. 如图是培育的长春冬小麦在不同时期的含水量、自由水量、结合水量随时间的变化
8、情况。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代表自由水量,b 代表结合水量 B. 在 912 月间, 随着气温和土壤温度的下降, 根系的吸水量减少,组织的含水量降低 C. 在 912 月间, 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升高, 代谢速率会加快 D. 11 月时,小麦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不是水 12. 紫菜是一种藻类植物,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无机盐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组成紫菜细胞的元素均以无机盐形式存在 B. 紫菜细胞中核酸的组成元素均为大量元素 C. 将紫菜煮熟后,蛋白质中肽键断裂 D. 紫菜中的糖类均可为紫菜细胞提供能量 13.
9、下列关于细胞内四种重要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蛋白质:所有细胞内都含有的含氮有机物 B. DNA: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也是能源物质 C. 水:代谢活跃的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较低 D. 无机盐:在细胞内含量少且均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14. 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脂肪和磷脂的组成元素完全不同 B. 相同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比糖原少 C. 固醇、性激素、维生素 D 都属于胆固醇类物 D. 磷脂是所有细胞均有的脂质 15. 某生物体中发生了以下有关糖类的变化: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此生物是植物,因为它含有淀粉和麦芽糖 B.
10、此生物为动物,因为它能利用葡萄糖合成糖原 C. 上述关于糖的转化不可能发生在同一细胞中 D. 淀粉和糖原分别是植物、动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 16. 常食大蒜能保护心脏。大蒜切开后,其内的蒜素半胱氨酸能在胱硫醚连接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 H2S,该物质具有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作用。实验表明,经蒜素半胱氨酸处理的动物,左心室肌细胞内胱硫醚连接酶的活性增加,血浆里的 H2S 增多,动物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 B. 蒜素半胱氨酸的组成元素为 C,H,O,N,S C. 大蒜能保护心脏的原因之一是能产生硫化氢从而降低胆固醇 D. 胱硫醚连接酶的作用是降
11、低核糖体中脱水缩合反应的活化能 17. 下图是细胞中三种化合物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物质是人体某种蛋白质彻底水解的产物之一 B. 物质中,DNA与 RNA分子的 a、b 是不同的 C. 物质是叶绿素分子,发菜细胞中存在 D. 物质能同时存在于水稻叶肉细胞中 18.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核孔复合物是位于核孔上与核孔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物质)。有关核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B.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