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2022《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PPT课件(带内容)PPT课件(带内容).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学习2022《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PPT课件(带内容)PPT课件(带内容).ppt》由用户(llllll01)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学习 2022 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 保护 规划 PPT 课件 内容
- 资源描述:
-
1、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全文学习 汇报:XXX时间:XX月XX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 9 省区,全长 5464 公里,是我国第二长河。黄河流域横跨东中西部,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与渤海,拥有黄河天然生态廊道和三江源、祁连山等多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分布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等农产品主产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黄河一直体弱多病,沿黄河地区生态环境质
2、量不高。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部分地区环境污染严重且潜在风险高,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缺口,各省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尚未建立,沿黄河人民追求碧水、蓝天、青山、净土的美好愿望一直难以实现。做好黄河保护工作,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促进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沿黄河各省区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良好生态环境需要的重要举措,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 9 省区,多次对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提出明确要求
3、,强调黄河流域必须下大力气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编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划范围为黄河干支流流经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 9 省区相关县级行政区,国土面积约 130 万平方公里。本规划
4、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1+N+X”要求的专项规划,是指导黄河流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实施相关规划方案、政策措施和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规划期至 2030 年,中期展望至 2035 年,远期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拥有黄河天然生态廊道和三江源、祁连山等多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分布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等农产品主产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黄河
5、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但当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等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多次对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提出明确要求,强调黄河流域必须下大力气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要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
6、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2020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全面部署。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纲要“1+N+X”要求,全面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是指导黄河流域当前和今
7、后一个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实施相关规划方案、政策措施和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请介绍一下规划的编制背景?答记者问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生态保护治理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为根本遵循,准确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重点突出四个方面: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严格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准入要求,系统推进重点区域、重点河湖水体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城镇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与流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守住黄河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二是坚持系统治理、分区施策。统筹流域上下
8、游、左右岸、干支流,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差别化的分区分类保护和治理措施,以上游水源涵养、中游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湿地保护修复为重点,加强生态保护治理,着力推进工业、农业、城乡生活、矿区等协同治理。三是坚持三水统筹、还水于河。坚持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降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和污染排放总量,优化用水结构,保障生态用水,推进还水于河,维护黄河生态健康。四是责任落实、协同推进。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把黄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主体责任。深化黄河流域跨区域合作,完善省际会商机制,构建齐抓共管大格局。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和基本
9、原则是什么?答记者问规划分别提出2030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到2030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初步构建,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得到优化,环境和气候治理能力系统提升,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全面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升,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形成,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到2035年,生态环境全面改善。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基本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环境和气候治理能力明显提升,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和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全面形成,二氧
10、化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全面完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本世纪中叶,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全面形成,重现生机盎然、人水和谐的景象,幸福黄河目标全面实现,在我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规划明确了哪些具体目标?答记者问规划立足黄河流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了7方面任务。一是优化空间布局,加快产业绿色发展,包括细化落实“四水四定”、推进工业绿色发展、促进绿色矿业发展等。二是推进三水统筹,治理修复水生态环境,包括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面深化水污染治理、推进美丽河湖水生态保护、实施水体差异化保护治理等。三
11、是加强区域协作,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包括保障重点区域空气质量达标、推动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等。四是加强管控修复,防治土壤地下水污染,包括推进土壤地下水污染调查、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推进污染土壤安全利用等。五是坚持生态优先,实施系统保护修复,包括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修复重要生态系统、治理生态脆弱区域、强化生态保护监管等。六是强化源头管控,有效防范重大环境风险,包括加强环境风险源头防控、提升环境风险预警应急水平、强化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七是构建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水平,包括健全生态环境法治、完善环境治理市场体系、深化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提升现代环境治理水平、倡导全民共建绿色生活等。
12、规划提出了哪些主要任务?答记者问为完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规划从组织领导、工程实施和投资支持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沿黄河9省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完善省区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跨省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政府间联席会议制度与调度协调和重大工程推进机制。建立机制,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调度和评估。二是部署重点工程。从水、气、土、生态、固废等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方面,部署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清洁取暖改造工程、移动源污染治理工程、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治理工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危险废物收集处置能力
13、提升工程、医疗废物收集处置能力提升工程8类重点工程,推进规划任务落地。三是推进多元投资。把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措施和重大工程纳入各省区相关规划和投资计划,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项目储备,加大规划工程项目资金倾斜和要素保障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规划工程项目建设的金融支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污染治理。如何保障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得到有效落实?答记者问一是远近结合,提出中长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任务。既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和纲要确定的近期目标要求,又锚定美丽中国建设和幸福黄河的远景目标,提出黄
14、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二是以水而定,全方位贯彻落实“四水四定”要求。因地制宜分类制定水资源环境承载力要求,坚定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城镇空间、产业结构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三是聚焦重点,着力解决黄河流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统筹推进工业、农业、城乡生活、矿区等协同治理,持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满足人民群众对碧水、蓝天、青山、净土的迫切需求。四是系统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坚持系统有机整体,统筹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上游水源涵养、中游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五是协同推进,形成工作合力。
15、建立工作机制,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调度和评估,各省区把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措施和重大工程纳入本地区相关规划和投资计划,加大项目储备和资金投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规划工程项目建设的金融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污染治理,引导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环境治理,形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的格局。规划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答记者问基础和形势基础和形势优化空间布局,加快产业绿色发展推进三水统筹,治理修复水生态环境01020304加强区域协作,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05加强管控修复,防治土壤地下水污染坚持生态优先,实施系统保护修复强化源头管控,有效防范重大环境风险构
16、建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水平06070809健全工作机制,推进规划实施100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沿黄河各省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黄河流域水质持续改善,2020 年,流域类断面比例较 2015 年提高 28.1 个百分点,劣类断面比例降低 16.7 个百分点,国控断面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浓度大幅降低。黄河流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0 年,流域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到 38 微克/立方米,较 2015 年降幅 25.5%;可吸入颗粒
17、物(PM10)浓度下降到 69 微克/立方米,降幅 26.6%;优良天数比率提高 3.1 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率降低 1.6 个百分点。土壤环境保护持续加强,将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范围并开展整治,推动轻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重度污染耕地严格管控,强化建设用地准入管理,累计完成近 2800 块地块土壤环境调查,对 150 多块地块开展土壤污染风险评估。2020 年,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 26.27 万平方公里,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较最严重时减少约一半,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 40 多个百分点,黄河流域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水蚀风蚀“双减少”。流域用
18、水增长过快局面得到有效控制,生态流量逐步得到有效保障,黄河干流实现连续 22 年不断流。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建立,三江源等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6 处,划定羌塘三江源区、祁连山区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积极实施三江源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湿地保护恢复等重大工程,开展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工作全面推进。持续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检查,发现并解决一批突出生态破坏问题。三江源地区藏羚羊、秦岭地区大熊猫和朱鹮种群数量明显增加,黄河口水生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有序推进,流域生物多
19、样性水平明显提升。01当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究其原因,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既有先天不足的客观制约,也有后天失养的人为因素。黄河流域地区间发展差距明显,资源开发、乡村振兴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上中游经济社会发展不充分,以能源、化工、原材料加工和牧业等传统产业为主导特征明显,新旧动能转换缓慢,转型升级步伐滞后,煤化工、焦化、有色金属冶炼、钢铁等“两高一资”企业沿黄河干支流集中分布,产业同构现象突出。下游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但传统产业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少,缺乏较强竞争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质量有待提高。黄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647亿立方米,不到长江的 7%。水资源
20、开发利用率高达 80%,远超 40%的生态警戒线。流域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 66.9%,生态环境补水占比仅为 7.7%。部分支流生态流量不足,13 条主要一级支流中有 7条出现过断流,生态环境功能受到严重影响。黄河一直“体弱多病”,生态本底差,生态脆弱区分布广、类型多、易退化,整体性、系统性生态问题突出,恢复难度大且过程缓慢。流域四分之三以上区域属于中度以上脆弱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黄河上游属于高寒高海拔地区,高原冰川、草原植被、湿地生态极易遭受破坏,修复和恢复难度大。在全国主要流域中,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土地面积比例最大,中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比最高。黄河流域空气质量与全国平均
21、水平有明显差距,2020 年,流域 PM2.5 浓度比全国平均值高 15.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比全国平均值低 7.4 个百分点;汾渭平原污染严重,PM 浓度为 48 微克/立方米,PM 浓度为 83 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率为 3.1%。流域水质总体劣于全国平均水平,中游的汾河、三川河、黄甫川等主要支流缺少生态基流,且污染物排放强度高,污染严重。个别地区土壤污染较重,部分地区、部分工业园区及重污染企业周边耕地、有色金属矿区及重点行业企业遗留地块土壤污染问题突出。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煤化工基地,煤化工行业企业数量约占全国的 80%,干支流沿河 1公里范围内有较多风险源,企业治污设
22、施、环境监管及沿河污染预警应急水平等尚未完全达到高质量绿色发展要求。部分地区有色金属矿区重金属污染历史遗留问题多,解决难度大。01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治水思路,黄河流域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当前,我国加快绿色发展给黄河流域带来新机遇,特别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治理已经成为新形
23、势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各级党委政府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意识空前提高,沿黄河人民对碧水、蓝天、青山、净土的迫切愿望日益高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广泛的社会共识和坚实的群众基础。02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24、,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沿黄河省区生态环境质量,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实现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协同推进,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不懈奋斗。02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严格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准入要求,系统推进重点区域、重点河湖水体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城镇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与流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守住黄河自然生态安全
25、边界。系统治理、分区施策。统筹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差别化的分区分类保护和治理措施,以上游水源涵养、中游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湿地保护修复为重点,加强生态保护治理,着力推进工业、农业、城乡生活、矿区等协同治理。三水统筹、还水于河。坚持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降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和污染排放总量,优化用水结构,保障生态用水,推进还水于河,维护黄河生态健康。责任落实、协同推进。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把黄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主体责任。深化黄河流域跨区域合作,完善省际会商机制,构建齐抓共管大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