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粉烧结理论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铁矿粉烧结理论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铁矿 烧结 理论 课件
- 资源描述:
-
1、铁矿粉烧结理论 铁矿粉烧结过程:将细粒含铁物料与熔剂、燃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再加水润湿 、混匀、制粒成为烧结料,铺于烧结机台车上,通过点火、抽风,借助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和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生成部分低熔点物质,并软化熔融产生一定数量的液相,将铁矿物颗粒粘结起来,冷却后即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多孔块状烧结矿。 烧结的目的: 1. 合理地利用矿石资源,满足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 2. 通过烧结可为高炉提供化学成分稳定、粒度均匀、还原性好、冶金性能优良的优质原料,为高炉优质、高产、低耗、长寿创造良好条件。 3. 烧结可有效地回收利用冶金、化工等生产的含铁废料,既充分利用了国家资源,又减轻了环境污染,还可降低
2、生产成本。 烧结矿带:烧结矿的冷却与再氧化过程; 靠近燃烧带的烧结矿带:熔体结晶; 干燥预热带、燃烧带与靠近燃烧带的烧结矿带:固相反应,氧化还原,原铁的氧化物、碳酸盐、硫化物的分解; 燃烧带:燃料燃烧,液相熔体生成,高温分解; 干燥预热带:挥发,分解,氧化还原,水分蒸发; 水分冷凝带:水汽冷凝。1 烧结过程及主要变化 对烧结过程的台车进行解剖,根据温度的高低和其中的物理化学变化,自上而下可以将正在烧结的料层分为烧结矿带、燃烧带、干燥预热带、过湿带和原始料带五个带。图41 烧结过程的解剖 1烧结盘;2炉篦;3废气出口; 4煤气点火器;5铺底料 带式烧结机抽风烧结过程的分层性烧结矿层燃烧层预热层干
3、燥层湿料层铺底料层10001100 冷却、再氧化冷却、再结晶(塑性烧结矿)固体碳燃烧和液相形成固相反应、氧化、还原、分解去水水分凝结温度70080030040012060负压10001600mmH2O最高温度点在燃烧层中部,高温持续时间11.5min 点火表面赤热部分过湿层脆性烧结矿收缩强度好的烧结矿预强 干燥塑性结烧矿 1.烧结矿带。即成矿带,主要反应是液相凝结,矿物析晶,预热空气,此带表层强度较差,其原因是: 1)烧结温度低。 2)受空气剧冷作用,表层矿物来不及析晶,玻璃质较多,内应力很大,所以性脆,在烧结机卸矿端被击碎而进入返矿。表层厚度一般为4050,只有在烧结机点火器采取保温措施才能
4、改善其表层强度。近年来由于烧结采用高料层作业,表层所占比例相对减少,它对烧结矿强度总体影响较少,为了节约煤气,已不用保温了。 2.燃烧带。即烧结带,该带是燃料燃烧带,温度可达11001500。此处混合料软化、熔融及液相形成。该层厚度为1550。此带对烧结过程产量及质量影响很大。该带过宽会影响料层透气性,导致产量低;过窄烧结温度低,液相量不足,烧结矿粘结不好,强度低。该层的宽窄受燃料粒度、抽风量的影响。 3.预热干燥带。主要过程是干燥与预热。该带特点是热交换迅速,由于热交换剧烈,废气温度很快从1500下降到6070。此带主要反应是水分蒸发,结晶水及石灰石分解,矿石的氧化还原以及固相反应等,该带宽
5、度一般在2040。 水分冷凝带。即过湿带,因为上层高温废气中带入较多的水气,进入下层冷料时水分析出而形成水分冷凝带。该带影响烧结透气性,破坏已造好的混合料小球,解决的办法是预热混合料。 5.原始烧结料带:处于料层最下部。此层中的物理、化学性质基本不变。2 烧结料层燃料燃烧基本原理 烧结料层中固体燃料放出大量的热产生高温并造成一定的气氛,为其它物理化学变化提供了必要条件。烧结过程中,混合料中固体燃料燃烧所提供的热量占烧结总需热量的90左右。2.1 固体燃料燃烧热力学 烧结料中燃料所含的固体炭在温度达700以上即着火燃烧,发生如下反应: 2CO22CO CO2CO2 2COO22CO2 CO2C2
6、CO2.2 固体燃料燃烧动力学 在烧结过程中,固体燃料呈分散状分布在料层中,其燃烧规律性质介于单体焦炭颗粒与焦粒层燃烧之间,固体碳的燃烧属非均相反应。反应过程由五个环节组成。 (1)氧通过边界层扩散到固体碳的表面; (2)氧在碳粒表面吸附; (3)吸附的氧与碳发生化学反应; (4)反应产物的解吸; (5)反应产物由碳粒表面的边界层向气相中扩散。 为了建立碳粒燃烧速率方程,假设上述五个步骤中氧向碳粒表面的扩散和氧与碳的化学反应两步的速率最小,这样整个反应就被(1)、(3)两个步骤控制。 a.氧气向固体碳表面扩散迁移的速率: 式中: 气流中氧的浓度; 碳粒表面氧的浓度; 界面层内传质系数。 b.相
7、界面上的化学反应速率: 式中: 化学反应速率常数; n 反应级数,设n = 1。 当扩散速率与化学反应同步,即 = 时,整个反应稳定进行,则碳粒燃烧的总速度为:22()SDDOOVK CC2OC2SOCDK2()SnRROVKCRKDVRV22SDRROODRKKVVCKCKK 在低温下, , ,此时,过程的总速度取决于化学反应速度,称燃烧处于“动力学燃烧区”。 在高温下, , ,此时,过程的总速度取决于氧的扩散速度,称燃烧处于“扩散燃烧区”。 当燃烧处于动力燃烧区时,燃烧速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而不受气流速度、压力和固体燃料粒度的影响。当燃烧处于扩散燃烧区时,燃烧速度取决于气体
8、的扩散速度,而温度的改变影响不大。 烧结过程在点火后不到一分钟,料层温度升高到12001350,故其燃烧反应基本上是在扩散区内进行,因此,一切能够增加扩散速度的因素,如减小燃料粒度、增加气流速度(改善料层透气性、增加风机风量)和气流中的氧含量,都能提高燃烧反应速度,强化烧结过程。 RKRKRKDKDKDKKK2.3 烧结料层的废气组成及影响因素 烧结料层是典型的固定床,但与一般固定床燃料燃烧相比又有很大的不同。 (1)烧结料层中碳含量少、粒度细而且分散,按重量计燃料只占总料重的35%,按体积计不到总料体积的10; (2)烧结料层中的热交换十分有利,固体碳颗粒燃烧迅速,且在一个厚度不大(一般为3
9、040mm)的高温区内进行。高温废气降低很快,二次燃烧反应不会有明显的发展; (3)烧结料层中一般空气过剩系数较高(常为1.41.5),故废气中均含一定数量的氧。 一般来说,碳的燃烧在较低温度和氧含量较高的条件下,以生成CO2为主;在较高温度和氧含量较低的条件下,以生成CO为主。烧结废气中,碳的氧化物是以CO2为主,只含少量的CO。 图图42 在烧结试验过程测得废气中的在烧结试验过程测得废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变化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变化(试验所用燃料量为7) 通常用燃烧比(CO/CO+CO2)来衡量烧结过程中碳的化学能利用程度,用废气成分来衡量烧结过程的气氛。燃烧比大则碳的利
10、用差,还原性气氛较强,反之碳的利用好,氧化气氛较强。还原性气氛较强时,CO可以将Fe2O3还原为Fe3O4,因此,烧结混合料中配碳量越过,烧结矿亚铁含量越高。 影响燃烧比的因素有: a.燃料粒度 (图4-3) b.混合料中燃料含量 (图4-4) c.烧结负压 (图4-5) d.料层高度 (图4-6) e.返矿量 (图4-7)图图4-3 废气燃烧比与废气燃烧比与燃料粒度的关系燃料粒度的关系 图图4-4 废气燃烧比与废气燃烧比与混合料中燃料量的关系混合料中燃料量的关系 图图4-5 废气燃烧比与废气燃烧比与负压间的关系负压间的关系 图图4-6 废气燃烧比与废气燃烧比与料层厚度的关系料层厚度的关系 图
11、图4-7 废气燃烧比与废气燃烧比与返矿量的关系返矿量的关系 2.4 固体燃料特性及用量对烧结过程的影响 2.1.固体燃料的粒度 烧结所用固体燃料的粒度,与混合料中各组分的特性有关。一般可由实验决定。 粒度-0.5mm的燃料颗粒燃烧时,难以在自身周围建立起成块的烧结矿。 根据试验资料,在烧结原料粒度为-8mm的铁矿粉时,粒度为12mm的焦粉是最适宜的,这样的粒度有能力在周围建立1820mm烧结矿块。 在烧结精矿时(-lmm,其中-0.074mm占30),试验表明焦粉粒度0.53mm最好; 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焦粉中-0.5和+3mm粒级的存在是不利的。 太细的焦粉在气流作用下,会从上层吹到下层,
12、从而损害了烧结矿的强度。 粒度过大时,燃料分布不均匀,这是因为同样用量时,料层中碳的分布点少;另一方面,布料时粒度易于偏析集中在料层下部,燃料粗,燃烧带变厚,料层透气性变差,也会导致产质量下降。图图48 燃料粒度对燃料粒度对各项烧结指标的影响各项烧结指标的影响2.2.固体燃料的种类 无烟煤与焦粉相比孔隙率小得多,因此同样的重量时,在混合料中的体积就较小,降低了烧结料层的透气性。同时无烟煤反应性较差,因而导致垂直烧结速度下降。在同样用量和同样粒度时,无烟煤的总颗粒数小于焦粉,在料层中无烟煤颗粒之间距离增大,也使烧结矿质量恶化。 要保证烧结矿的产量和质量,使用无烟煤代替焦粉时,必须适当增加固体燃料
13、的用量和适当降低其平均粒度,与此同时还应设法改善料层透气性。 若采用挥发分较高的煤(1040),因为挥发物在150700温度下的预热带就从煤中分解出来,不可能燃烧而进入废气,与废气一起进入抽风除尘系统,而在管道壁、排灰阀、除尘器,以及抽风机的内壁和转子的叶片上沉积下来,危及和妨害整个抽风系统的正常工作。 因此焦粉和无烟煤中的挥发分含量,不应超过5。 050100222324 烧 结 速度 / mm / m i n0501001.51.61.7 利 用 系 数 / t / h m 2050100777879808182 成 品 率/%05010063646566 转 鼓 强 度 / %05010
14、0232425 成 品 平均 粒度/ m m燃 料中 煤 粉 含 量 /%050100910FeO/% 燃 料中 煤 粉 含 量 /%图图49 焦、煤对比焦、煤对比(韶钢试验韶钢试验) 7891011102030405060 RDI/% RI/%FeO/%2.3.固体燃料的用量 在烧结过程中,氧化物的再结晶,高价氧化物的还原和分解,低价氧化物的氧化物的氧化,液相生成数量,烧结矿的矿物组成及烧结矿的宏观和微观结构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燃料的用量,对不同种类的矿石,烧结最适宜的燃料用量亦不同; 燃料用量增加,烧结矿FeO的含量也增加,烧结矿的还原性下降(图410)。 图图410 FeO对对RI(J
15、IS还原性)还原性),RDI(JIS还原粉化)的影响还原粉化)的影响 燃料用量对烧结矿结构的影响:含碳量少时,烧结矿微观结构发达,随着含碳量的增加,烧结矿逐渐发展成为薄壁结构;而且沿料层高度也有变化,上部微孔多,而下部多为大孔薄壁结构。 最适宜的燃料用量应保证所获得的烧结矿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还原性。通常在磁铁矿烧结过程中,由于Fe3O4氧化放热,需求的燃料用量小些,赤铁矿则缺乏氧化时的热收入,故燃料用量要高些,对于菱铁矿和褐铁矿则因为碳酸盐和氢氧化物的分解需要消耗热量,一般则要求更高的燃料用量。对于具体的矿石原料最适宜的燃料用量需由试验确定。 1415161718192021 烧烧结结速速
16、度度/ /m mm m/ /m mi in n72747678808284成成品品 率率/ /% % 1.01.11.21.31.41.51.6 利利用用系系数数/ /t t/ /h hm m2 260616263646566 转转 鼓鼓强强度度/ /% %212223242526272829 烧烧结结矿矿平平均均粒粒度度/ /m mm m91011121314 FeO/%3.54.04.55.05.56.06.53.63.73.83.94.04.1 混混合合料料粒粒度度/ /m mm m焦焦 粉粉用用 量量 / /% %3.54.04.55.05.56.06.57.07.58.08.59.0
17、9.5 j jp pu u指指数数焦焦 粉粉用用 量量 / /% %图图411 焦粉用量影响(韶钢试验,低硅烧结)焦粉用量影响(韶钢试验,低硅烧结) 22232425 烧结速度/mm/min79.079.580.080.581.081.582.0成品 率/% 1.61.71.8 利用系数/t/hm 263646566 转 鼓强度/%232425 烧结矿粒度/mm91011 FeO/%01020304050605.05.25.4 混合料粒度/mm外滚焦粉 比 例/%01020304050608910 jpu指数外滚焦粉 比 例/%2.燃料分加 燃料分加能减小制粒混合料中的焦粉含量,有利于混合料制
18、粒小球的形成与长大,减少焦粉被混合料包裹,提高焦粉的燃烧效率,从而改善烧结混合料的透气性和烧结过程透气性,改善烧结料层的气体动力学特征,提高烧结速度。图图412 燃料分加燃料分加(韶钢试验韶钢试验)2.5 烧结层的温度分布 2.5.1 料层温度的变化 (1)当热风达到某一料层时,假定料层为室温的含水料层,这时,料温逐渐上升至露点温度,水分蒸发,温度不变; (2)水分蒸发完后,料温继续上升,由于烧结料的热容量较小,温度上升很快,到700左右,燃料着火,料温迅速升高。 (3)由于料温与热风温度差的减少,渣化反应、熔化的吸热,温度上升速度降低,料温缓慢升高达到最高温度。 (4)燃烧结束,料层温度开始
19、降低,冷却之初,温差较大,降温较快,随着温差的减小,降温速度慢慢降低。2.5.2 沿料层高度的温度分布 烧结料层中温度分布的特点为: (1)由低温到高温,然后又从高温迅速下降到低温的典型温度分布曲线,在燃烧带有最高点; (2)燃烧带下部的热交换是在一个很窄的干燥、预热带完成的,它的高度一般小于50mm; (3)燃烧带下移时,最高温度升高,高温保持时间延长。图图413 沿料层高度的温度分布沿料层高度的温度分布a刚点火毕;b点火终了后12分钟;c开始烧结后8l0分钟;d烧结终了前;1燃烧带;2 预热、干燥带;3水分冷凝带;4铺底料;5烧结矿带 051015202530350100200300400
20、500600废 气 温度 /烧 结 时间 / 分图414 实验室烧结过程废气温度的变化 2.5.3 影响料层温度的因素 1.燃料用量对料层温度分布规律的影响 “料层自动蓄热”,是由于上层物料对下层物料的加热(传导、辐射)和上层物料对通过下层物料的气流预热,使下层物料获得更多的热量,越是接近料层底部,料层积蓄的热量越多,料层的最高温度越高。 050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02004006008001000 蓄蓄热热热热量量/ /M MJ J料料层层高高度度/ /m mm m图图415 燃料用量对各料层燃料用量对各料层最高温度的影响最高温度的影响 图图416 沿料层高
21、度自上而下沿料层高度自上而下蓄热量的增加蓄热量的增加 2.物料粒度对料层最高温度的影响 图图417 烧结料粒度对料层各水平面烧结料粒度对料层各水平面最高温度的影响最高温度的影响烧结料粒度:曲线1,2,3分别为58,35,0.841.68mm图图418 燃料粒度对料层中燃料粒度对料层中最高温度的影响最高温度的影响燃料粒度:曲线101mm;曲线236mm2.6 烧结过程传热规律及应用 垂直烧结速度:般指燃烧带中温度最高点移动速度。 燃烧速度:单位时间内碳与氧反应所消耗碳的重量。 传热速度:指气固相间的热交换速度。 前沿速度:各带的推进速度,Ew沃依斯(Voice)定名为前沿速度。 燃烧速度与传热速
22、度的关系: 在烧结过程中,当传热速度相对慢于燃烧速度时,料层上部的大量热量不能完全用於下部燃料的燃烧,也不能有效地传给下部的混合料,因此高温带温度降低。这时高温区的移动速度决定於传热速度。 当传热速度相对地快于燃烧速度时,高温带的最高温度也不够高,高温带的移动速度则决定于燃烧速度。 因此,在烧结过程中要求这两种速度能够很好配合,即能“同步”进行”。 主要影响因素: (1)燃料用量与燃料粒度:用量少,粒度细,燃烧性好,燃烧速度快。 (2)料层气流速度的影响。 传热速度与气流速度的0.81.0次方成正比; 燃烧速度与气流速度的0.5次方成正比。 当通过料层的气流速度增加到极限时,就可能出现燃烧速度
23、落后于传热速度的现象,即火焰前沿的移动速度落后于热波前沿移动速度的现象。 烧结过程不仅要求燃烧速度和传热速度同步,而且烧结料层各带的推进速度也要求协调一致,同步前进。如果某一反应层的推进受到阻碍,烧结过程就可能遭到破坏。传热前沿速度受下列因素影响: 气体速度较大,传热前沿速度较大; 气体密度较大,传热前沿速度较大; 气体比热较大,传热前沿速度较大; 固体料堆密度大、比热容较大,则传热前沿速度较小; 固体料层水分较多、碳酸盐较多、料层孔隙率较小,则传热前沿速度较小。燃烧前沿速度主要受下列因素所制约: 空气中含氧量越大,燃烧前沿速度越大; 固体燃料的可燃性越好、粒度越小,燃烧前沿速度越大; 固体燃
24、料用量与燃烧前沿速度间的关系有极大值; 增加风量会使燃烧前沿速度加快。 在一般情况下传热前沿速度和燃烧前沿速度在数量上是不相同的。在配碳正常或稍高的情况下,碳的燃烧速度决定了烧结过程的总速度。“燃烧前沿”的移动速度往往落后于“传热前沿”的移动速度,这种烧结制度由于氧供应不足,即使焦粒已经加热到燃点也不会燃烧。应采用富氧加速燃烧,或用压力烧结促使燃烧前沿速度加快,从而使整个烧结过程加快。倘若配碳较低,剩余氧很大,在此情况下加热到燃点的焦粉剧烈燃烧,燃烧前沿移动速度大。因此烧结过程的总速度决定于传热前沿速度。例如烧结含硫矿石时,传热前沿移动速度慢于燃烧前沿速度,因此可提高气体热容量,改善透气性,增
25、加气流速度,从而加速烧结过程。 使用焦粉或无烟煤作燃料,并且使用空气进行烧结生产时,料层中的传热和燃烧前沿速度大体上是协调的。但对不同的原料和操作条件还需要作具体的研究.并通过调整,使两种速度尽可能同步,从而得到最优操作参数。3 3 水分在烧结过程中的作用与行为水分在烧结过程中的作用与行为3.1 烧结料中的水分的来源 a.物料原始含水; b.制粒添加的水; c.空气中带入的水; d.褐铁矿等的化合水; e.燃料中氢燃烧时生成的水。3.2 水分在烧结过程中的作用 (1)制粒作用 烧结混合料加入适当的水分,由于水在混合料粒子间产生毛细力,在混合料的滚动过程中互相接触而靠紧,制成小球粒,以改善料层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