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doc》由用户(宇zoey)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三首 部编人教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10 古诗 优质 教案 下载 _六年级下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马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启发谈话:马诗是一组以马诗为题材的组诗,共有二十三首,名为咏马,实则咏人。这首诗为组诗中的第五首,诗人借咏马来抒写自己的情怀。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
2、起兴趣。自己试读课文。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指名学生读诗句。(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诗中一、二句展现出边疆战场的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图画,这是一幅任凭千里马奔驰飞腾的“画卷”。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络脑,快步驰骋在清秋的大地上?)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3、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指导学生背诵古诗。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指名学生背诵。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集体背诵古诗。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你还收集了哪些和马有关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听吧!板书设计: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石灰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生平事迹。2.能力目标: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3.情感目标:凭借
4、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学情分析石灰吟是一首表达自己人生处世观的咏物诗,与一些写景诗不同:对于写景诗,学生比较容易读懂,还可以领略到那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而对于咏物诗,学生读文字本身容易知道诗歌写了什么,但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学生处在似懂非懂状态之中。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着距离,这种距离可能有时间上的,历史上的,知识水平上的,情感上的学生由于自己的知识水平阅历的限制,人生体验的缺乏,他们面对精彩的文本,可能是毫无知觉的,因而对诗歌的深层探究不一定到位。重点难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教
5、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朝气蓬勃,弥久不衰。我们从小一直学古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指名吟诵两至三首古诗)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板书课题),齐读诗题。3.了解诗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公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杀害.4.释题:吟:吟诵,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
6、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1.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大家了解石灰吗?课件出示石灰的相关知识。2.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3.范读,明确节奏。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4.指名读,要读出韵律美。5.默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6.回顾前两首诗的学法。(先读懂诗中物的形象,再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的情怀志向。)7.自读。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诗人借石灰想告诉大家什么?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让人分明觉得石灰好
7、像活了起来,具有了人的情感。集体交流:(预设)(1)“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板书:千锤万击、烈火焚烧)千锤万击: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击,击打、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击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板书:粉骨碎身、清白留世)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8、。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三、深入研读,领略意境。1.讨论交流:读1、2两句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千、万”说明次数多,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抓住“千锤万击”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见到此情此景,你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不怕磨难、不畏艰险)齐读1、2两句。2.过渡:石灰还受到了什么磨难?读3、4两句,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这两句写出了石灰的什么特点?(勇于献身、清白留世、洁身自好)齐读3、4两句。3.小结石灰的高贵品质并指导学生练读全诗,读出对石灰
9、的尊敬。4.由这样的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刚强勇敢、勇敢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呢?5.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师小结:是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虽然他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但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赋予了像作者一样具有高尚品格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在诗句的背后,站着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齐读全诗,读出赞扬之情。6.于谦是个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于谦生平事迹)了解于谦生平事迹及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