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041596
  • 上传时间:2022-06-25
  • 格式:PPT
  • 页数:62
  • 大小:3.1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一章 区域 地理环境 人类 活动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一章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二节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阶段第三节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区域发展差异第四节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区域经济联系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区域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有大有小,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表现对区域发展的作用界线有虚有实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行政管理区,有的区域界线模糊的,如自然区、文化区等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开发区域优势资源的依据区域具有一定特色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是确定区域发展方向的依据区域之间相互联系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

    2、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是正确评价区域发展对其他区域影响的依据 【方法技巧】 1.高效记忆: 区域的四个特征可用浓缩法帮助记忆,即“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2.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区域特征 由于区域的地理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形成了区域环境的整体性,因此根据区域中的某一要素可以推知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如下列关联图:【例【例1 1】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B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C区域是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区域空间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解析【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区域聚落分布、地理环境变化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做此题的

    3、关键是先进行区域定位,由经纬度和图例中的“沙漠”、“季节性河流”等信息,可判读该区域是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这里的城镇多分布在水源好的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因此水资源是影响城镇分布和规模的主导因素;由图中古代城址和当代城镇的分布变迁可知当代聚落分布逐渐向河流源头、山麓附近迁移;塔里木盆地地区随着人口的增长、环境的恶化,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答案【答案】(1)D(2)B(3)B【同类变式【同类变式1 1】(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行政区 自然带 热量带 干湿地区 三江平原 山东省青岛市A B C D【解析【解析】行政区划往往界线是明确的,如国界、省界等;而一些自然区域的划分往往具有过渡

    4、性,界线比较模糊,如气候区、植被区等。【答案【答案】D(2)新疆和西藏两个自治区相比较,区域特征不同点是( )A.新疆的面积比西藏大,但人口比西藏少B.新疆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西藏则位于第一阶梯C.新疆和西藏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D.新疆为绿洲农业,西藏属于河谷农业,两地均以种植业为主【解析【解析】新疆的面积比西藏大,但人口也比西藏多;新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西藏绝大部分地区属高山气候;新疆特色农业为绿洲农业,西藏特色农业属于河谷农业,但两地均以畜牧业为主。【答案【答案】B二、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

    5、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方法技巧】 1误区警示:第一产业比重小,不能说明农业不发达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并不完全反映各产业的发展水平,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小,但农业发达。 2根据产业比重判断区域发展状况【例【例2 2】(2008高考江苏卷)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比重B第一产业产值比重C第三产业产值比重D第二产业产值比重(2)图示曲线反映了(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C1990年第三产业

    6、产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比重变化关系的理解程度,也考查了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随着江苏省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因此为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线;江苏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所以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下降,故为第二产业、为第三产业、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变化线。第(2)题,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变化不大,与城市人口增长不同步,故A、D选项错;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了第一产业,故C选项错。【答案【答案】(1)C (2)B【同类变式【同类变式2 2】(2008

    7、江门模拟)图表示、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1)(2)题(1)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 B C D(2)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A B C D【解析【解析】(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图中各点三大产业所占比重的数值。从图中可以读出地区的第一产业比重大约为10%,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小的地区,说明城市化水平最高。(2)从图中可以读出地区的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三产业比重最小,所以工业化程度最低。【答案【答案】(1)A (2)C一、区域的发展阶段 一般来说,区域的发展要受到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地理要素的影响。区域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消耗物质和能量

    8、,并且再以新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实现它的生存和发展。区域的自身发展一般包括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后期阶段这样三个阶段。 例如: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发展阶段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传统农业阶段(图一)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图二)20世纪90年代后的产业升级阶段(图三):【例【例1 1】(2009汕头模拟)我国某区域的主导产业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过程:木材工业蘑菇养殖采石。据此回答(1)(2)题。(1)该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见证了当地( )人口增长过快 主导产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产品附加值大幅度提高 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A. B. C. D.(2)今后该区域的发展方向是( )禁止砍伐树木 大力发展建

    9、材业 产业走向多元化 保护和培育森林A. B. C. D.【解析【解析】由该区域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可推知该地区曾为森林资源丰富的山区,所谓“靠山吃山”,该地主导产业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随着采石业的发展,该地生态环境必将恶化,因此今后该区域的发展方向应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由单一的资源开发型经济结构向多元化经济发展。【答案【答案】(1)C (2)D【同类变式【同类变式1 1】下图为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上图中a、b、c三条曲线,表示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分别是( )Ab、a Ba、b Cb、c Dc

    10、、a(2)从各产业劳动力的比例情况看,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A B C D【解析【解析】工业化的发展推动城市化的进程,农业人口的比例将不断下降,图中c曲线表示农业劳动力比例的变化趋势,服务业人口的比例将不断增多,图中a曲线表示服务业劳动力比例的变化趋势,工业劳动力比例将有所下降,图中b曲线表示工业劳动力比例的变化趋势。(2)根据我国的国情可知,目前农业人口的比例工业劳动比例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但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业人口的比例明显下降,服务业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因此目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是。【答案【答案】(1)A (2)B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

    11、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进行分析: 【方法技巧】 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关系的方法 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关系,需要从两个方向上进行:横向和纵向。横向即是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是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纵向即是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式如下所示:【例【例2 2】(2009高考宁夏卷)下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1)1

    12、6501780年该区域(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B.经历了移民开垦C.农业结构复杂 D.注重生态保护(2)进入20世纪该区域( )A.气候持续干旱 B.大力发展畜牧业C.种植业产值降低 D.实施了退耕还林【解析【解析】本组题考查了区域农业土地利用方式的变革及其成因和考生对坐标图、比例构成图的分析、解读能力。第(1)题,从图中可知该时间段的土地利用方式结构的变化是原始林地比重减少,耕地比重渐增,据此判断其经历了大规模垦殖的过程;第(2)题,1900年之后,耕地比重下降,草地比重相对恒定,次生林地比重渐增。说明该地正在发生“退耕还林”的变化。【答案【答案】(1)B (2)D【同类变式【同类变式

    13、2 2】(2008惠州三模)“湖广熟,天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运”的历史。但是,伴随着北方粮食生产供给能力的增强和南方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已悄然改变。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长江产区由70年代的30%下降到90年代的11%,而东北松辽产区则由70年代的11%上升到90年代的32%。据此回答(1)(2)题。(1)与东北松辽产区相比,长江中下游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粮食商品率高 耕地面积广大 水热资源丰富 复种指数较高A. B. C. D.(2)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 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下降所产粮食大量出口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14、A. B. C. D.【解析【解析】(1)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纬度低,气温高,降水多,水热资源丰富,复种指数较高。(2)长江产区粮食商品率下降,是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耕地减少,农业生产由粮食转向蔬菜、花卉和水果等。【答案【答案】(1)D (2)B一、东部和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 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的发展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拓展延伸】影响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例【例1 1】(2009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完成(1)(2)题。(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 B C D(2)下列地区可以大量

    15、调出能源输往地带的是(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西南地区A B C D【解析【解析】该组题考查我国三大经济地带能源利用状况差异。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带能源自给率比较低,且越来越低,应是我国能源缺乏的东部地带,而地带能源自给率上升得很快,应该是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带;第(2)题,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耗费的能源相对较小,但能源丰富,生产大于消费,能源自给率高,是主要的能源输出区,而东北地区虽然能源丰富,但它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能源消耗量大,不能自给,目前青藏地区输出的能源不多,故选D【答案【答案】(1)C (2)D【同类变式【同类变式1 1】(2009高考广东卷改编)我国国有企业

    16、劳动生产率存在地区差异。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1)关于我国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省际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湖北大于河北 B山西大于江西C重庆大于天津 D湖南大于海南(2)我国沿海地区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高于内陆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劳动者数量较多 市场化程度较高 企业规模较大 经营管理水平较高A B C D【解析【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我国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湖北大于河北、山西小于江西、天津大于重庆、湖南小于海南。(2)与内陆地区相比,我国沿海地区科技较发达、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高、市场化程度较高,使其平均劳动生产率高。【答案【答案】(1)A (2)D

    17、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人类活动的影响 (1)关联示意图(2)案例分析: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区域差异 【方法技巧】 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分析方法 分析某个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往往包括以下两大方面: 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征、土地及矿产资源等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地理环境,包括区域的人口(素质、数量)、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活动、交通运输状况等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最后,总结在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具体影响下形成的区域人类活动特点。【例【例2 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

    18、响,下图为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都位于中纬地区 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都位于入海口处 雨热同期A B C D(2)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田为主 B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等C一年两熟至三熟 D西部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解析【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松嫩平原在内陆,长江三角洲在长江入海口。从纬度可以判断两者都属于中纬度地区。从地理位置可判断出两者都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

    19、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西部)年降水量都大于800mm,属于湿润地区,不适合发展畜牧业。【答案【答案】(1)B (2)D【同类变式【同类变式2 2】(2010福建莆田质检)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1)(3)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夏季热量充足 劳动力价格较低 农业科技发达 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 B C D(3)图中A、B两地是我国

    20、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多山的地形 干旱的气候 对外联系不便 生产方式落后 水资源短缺A B C D【解析【解析】甲图河流是塔里木河,主要补给是冰川融水,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因此有明显的夏汛;乙图河流位于热带季风气候的海南岛,主要为雨水补给,形成夏汛。(2)两地夏季都气温高,热量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农业科技和机械化程度都较低。(3)从图中可知A、B两地都位于山区,对外交通不便,生产方式比较落后。【答案【答案】(1)C (2)B (3)C一、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量大,周期长,对调出、调入区的地理环境有明显影

    21、响。有利的影响是主要的,不利的影响可以通过工程或技术等手段加以克服。 1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影响的评价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影响的评价,既要考虑对输气区(西部地区)的影响,又要考虑对受气区(东部地区)的影响;既要考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又要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列表如下: 2南水北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跨流域调水工程对调水区、受水区的生态环境,都可能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方法技巧】 图示记忆煤炭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例【例1 1】(2009高考全国卷)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2,下表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下图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的地形构

    22、成。据此完成(1)(3)题。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表(1)在该水源地内( )A.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B.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C.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D.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2)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保护高山灌丛B.防止水土流失C.维持林地的采育平衡D.扩大梯田面积(3)该水源地位于( )A.长江三峡谷地 B.青藏高原C.汉江谷地 D.江南丘陵【解析【解析】该组题以南水北调某水源地为素材考查学生的图表信息的读取和分析能力。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田、旱地分布阳坡面积大于阴坡,我国规定种植业一般分布在坡度小于18度的地方,从而推出阳坡缓,阴坡陡;水田

    23、与旱地的海拔无法比较;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谷中;河谷中高山灌木草甸面积最小,故选A;第(2)题,对于水源地,森林的作用主要是涵养分水源,保持水土,要保护阳坡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防治水土流失;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的地形构成中以谷地为主,可以确定是A或C,再根据表中水田与旱地的比重,旱地大于水田,确定是汉江谷地。【答案【答案】(1)A (2)B (3)C【同类变式【同类变式1 1】(2009惠州三模)2008年2月22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西气东输二期工程开工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该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东达上海,途经14个省区市(下

    24、图),项目计划2009年底西段建成投产、2011年前全线贯通。据此回答(1)(2)题。(1)有关西气东输二期工程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工程建设路线经过我国的三级阶梯B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是建设该工程的主要原因C该工程建设路线经过我国喀斯特地貌广布的高原D城市分布是影响该工程管道干线与支线布局的重要因素(2)有关工程的积极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B改善沿线地区主要城市大气环境C基本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D把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解析【解析】(1)据图可知,西气东输二期工程没有经过地势的第一阶梯青藏高原,也没有经过喀斯特地貌广布的云贵高原。修建输气管道的决定

    25、性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因此管道干线与支线布局尽可能经过较多的城市。(2)西气东输是将西部的天然气输往东部,只能缓解东部的能源紧张压力,但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量大于国内能源生产量,因此西气东输不能基本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答案【答案】(1)D (2)C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对比 当今世界产业转移的总体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存在着区域差异,其差异可列表比较:2我国近十年来的国内产业转移及其影响 【方法技巧】 如何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

    26、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可分析如下:【例【例2 2】(2009海南卷)近些年来,下图中G市大力建设工业开发区,以优惠政策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G市属于_省,铁路名称是_铁路。(2)指出G市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利条件。 _ _【解析【解析】该题通过某区域图考查学生区域定位能力和有关产业转移的分析问题能力。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和行政区的轮廓可以判断G市位于江西省,图中的铁路从江西方向过来的,到达香港九龙,因此为京九铁路;第(2)题,涉及区域合作、

    27、产业引进与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注意从自然,社会经济两大方面要素入手分析。【答案【答案】(1)江西 京九 (2)临近广东省,交通方便(有高速公路和铁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连),劳动力和地价便宜(较低)。【同类变式【同类变式2 2】(2009扬州调研)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汽车产业转移的趋势加大,读图完成(1)(2)题。(1)跨国公司将汽车厂设置在中国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中国投资环境改善,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降低B跨国公司所在国汽车市场饱和,开辟国际市场的需要C我国汽车研发与生产技术处世界领先水平D汽车工业的迁出地用地紧张地价上涨(2)有关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发达国家和地区原主导产业移出,肯定会削弱该地区的经济实力B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业转入可以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C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经济结构,但不会改变区域的地理景观D对迁入地而言一定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的问题【解析【解析】(1)目前我国汽车研发与生产技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还不具备优势。(2)产业转移对转入地区来说,可以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但可能带来环境污染问题,而不是一定。【答案【答案】(1)C (2)B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04159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