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知识提纲.docx

  •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 文档编号:3038113
  • 上传时间:2022-06-25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178.1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知识提纲.doc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 2022 学年 统编 2019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经济 社会生活 知识 提纲 下载 _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知识点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发展历程 (1)远古时期:采集为主生产方式:远古时期,人们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的生活。生活方式:他们用火取暖、烧烤食物。女性除生育和抚养后代外,还负责采集植物果实、昆虫等,为群居的人们提供了大部分食物。(2)大约1万年前:原始农业产生产生及发展:大约1万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分布:从世界范围看,农耕主要起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东亚的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中美洲则是玉米

    2、、甘薯等的原产地。(3)距今约9 0006 000年前:原始畜牧业发展畜牧是在狩猎的基础上,随着农耕和定居生活的出现而产生的。距今约9 000年前,西亚的人们已经饲养绵羊和山羊。距今约7 000年前,中国河姆渡的居民已经饲养猪和狗。距今约6 000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2影响(1)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人类生产自己需要的产品,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2)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一部分人从食

    3、物生产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手工业劳动。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也因为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3)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很早就认识到天文知识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几乎在所有早期文明古国中,天文历法都获得了较快发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也逐渐发展起来。知识点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1概况:西亚的两河流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灌溉农业发达,孕育出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为了减少旱涝对农业的影响,修建水利工程成为地区发展的大事。2表现(1)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该农业区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

    4、绵羊、牛等家畜。在古巴比伦王国,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他们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古埃及的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以尼罗图示历史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2)中国:古代中国主要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商和西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集体耕作。战国以后,铁器得到推广。铁犁牛耕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在土地上耕作的农民,往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秦以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秦国修建的都江堰、西汉修建的龙首渠等,体现了国

    5、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秦汉到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3)古希腊和古罗马古希腊古希腊人在土地肥沃的地方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在地力较差、不适于种粮食作物的地方建果园,种植葡萄和橄榄,并把产品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在古希腊,只有城邦公民才能拥有土地,农业中使用奴隶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古罗马古罗马也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古罗马在很长时期内实行土地国有,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4)美洲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甘薯、马铃薯。阿兹特克人的土地除了贵族私有的部分外,还有村社的公有土地,每个家庭的主人可以获得一块份地并终身使用。知识点三生产关系的变化1

    6、社会分工的变化农业产生以后,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2私有制的产生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氏族部落的首领利用自己对公共财产的管理和分配权,或利用对外交换产品的便利,把一些集体财物据为己有,变成私有财产。氏族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3阶级与国家的产生(1)为了生产更多的剩余产品,人们往往不再杀死战争中的俘虏,而是把他们变成奴隶。这样,在氏族社会中,就有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2)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阶级产生了。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需要有一个强制机关,国家应运而生。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7、。l 影响小农经济产生及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鼓励发展生产;统治者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不利因素: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由于自耕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古代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知识点一美洲物种的外传1概况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

    8、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2粮食作物(1)在欧洲的传播玉米和马铃薯传入欧洲后,最初在庭院中供人们观赏。从16世纪中叶起,玉米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到17世纪,玉米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各国。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2)在中国的传播明朝时期,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玉米传入中国后,先是在丘陵山地种植,后来逐渐扩展到平原地区。清代前

    9、期,玉米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玉米得到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前,玉米的种植已遍布全国。马铃薯和甘薯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3蔬菜作物(1)番茄美洲的番茄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最初也是作为观赏植物,18世纪中叶开始作食用栽培。18世纪末,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又传回美洲。明朝万历年间,番茄被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清朝光绪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2)辣椒 15纪末传入西班牙。16世纪,辣椒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明朝时,辣椒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图示历史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是世纪性大规模航海的开始,也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引发各种

    10、生态上的巨大转变。这是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它是人类历史上的跨越种族的一件重要事件。知识点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1概况美洲作物向外传播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其中,小麦和水稻对美洲人的社会生活影响最大。2农作物的传播(1)小麦: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用面粉做成的食物种类繁多,风格迥异,小麦产业也随之兴盛。(2)水稻: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

    11、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3. 畜禽类的传播(1)除农作物外,欧洲移民还把鸡、牛、驴、马、猪、羊等禽畜传入了美洲。(2)影响:这些欧洲禽畜在美洲繁衍生息,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知识点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1)对非洲:玉米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2)对中国:玉米、甘薯丰富了粮食种类。(3)对欧洲:马铃薯提高了欧洲人的抗饥荒能力。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1)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小麦在北美的推广,改变了当地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2)玉米、马铃薯、甘薯除了供人类食用以外,也用作饲料,促进了畜牲业的发展,为

    12、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肉、蛋、奶,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3推进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1)对北美:水稻大量用于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2)对中国:玉米等外来作物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粮食除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外,还投入市场出售。4对当地环境也会产生一定影响(1)对美洲:食草的马、牛、羊等动物来到美洲,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承载能力;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原始森林被滥伐,美洲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2)对中国:明清时期引进推广玉米、甘薯等,使得以前不适宜耕种的荒山、丘陵、沙地得以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但是,过度的垦荒造田,也导致了水土流失。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知识点

    13、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1概况 (1)背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2)实现: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生产量大幅度增长,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2表现(1)机械化前提: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主要机械:用大功率拖拉机牵引的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各国特征: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则是大、中、小型相结合。历史意义:推

    14、动着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2)育种技术1930年,美国培育出玉米新品种。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麦新品种。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也不断取得突破。影响: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3)养殖、畜牧业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知识点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1粮食储备技术(1)在原始农业社会,人们利用地窖和陶器来存储余粮。随

    15、着古代农业的发展,粮仓的储备技术逐渐改进。(2)20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粮食储备技术的进步。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2食品保藏技术(1)古代:人们利用腌制或风干等方法加工保存食品,还利用自然界中的冰来延长食品保藏期。(2)现代自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冷链物流产业也发展起来。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该产业的发展。知识点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1粮食安全(1)

    16、原因: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2)成就世界:各国政府都把解决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订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1996年,中国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此后,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由于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中国在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巨大成就。2食品安全(1)原因:化肥、农药

    17、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禽畜饲养中过度使用抗生素。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等。(2)措施各国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中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中国政府还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督、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知识点一农业工具的变化1耕作工具:材质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1)石器:旧石器时代石器的制作方法以打击为主,新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磨制。(2)青铜农具从目前发现的考古资料看,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

    18、亚、北非地区。距今5 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3)铁制农具冶铁技术: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来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铁制农具:随着熔炉的进步,铁器大量出现。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2灌溉工具(1)在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已经能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2)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已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3)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钧进行革新;唐朝出现了筒车。3畜牧业工具古人用圈厩来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知识点二手工业工

    19、具的进步1纺织工具(1)约3万年前,中国的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2)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古人就使用陶纺轮。(3)汉朝的画像石中出现了人们使用纺车纺纱的场景,人们能够使用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4)元朝以后,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5)古代西方也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2制陶工具(1)新石器时代晚期,许多地区采用坯车制坯。(2)中国南朝时,为了防止污损坯件,工匠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钵中。(3)唐宋时期,为了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工匠在器物底部放置支钉。3冶炼工具(1)锻打工具:用来熔化金属原料的土炉、对金属原料进行打击的锤、磨平金属的锉等。(2)铸造工具:把

    20、金属熔化成液体的坩埚、使液态金属成型的范等。知识点三劳作方式的发展1. 农业家庭式劳作(1)原因:随着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一家一户的个体劳作成为可能。(2)概况:中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在古希腊罗马历史上,氏族部落解体之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2农业庄园式劳作(1)特点: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的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生产力低下。(2)概况:罗马共和国晚期,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3手工业劳作方式(1)生产模式: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的手

    21、工业家庭,以及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民营和官营作坊。(2)特点: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l 中国古代农业工具的变化时间工具变化主要表现原始社会由打制工具向磨制工具转变石刀、石斧、石镰、石耜、石铲等奴隶社会(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数量有限木制的耒耜、石锄、石犁是主要工具春秋战国以后铁制农具广泛使用铁犁、曲辕犁等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知识点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1西方工厂制度的形成(1)条件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

    22、大变革。大批产业工人被聚集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2)形成倒班制:为保证机器昼夜运行,工人实行倒班制。管理: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多种方式强化工人的纪律意识。生产流水线:生产流水线被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整个生产过程处于工厂主的监督管理之下,以保证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3)影响带来了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2.中国的工厂制度(1)出现:19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2)发展:后来,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也开办工

    23、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知识点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1城市化的发展(1)伦敦、巴黎等大城市工业人口猛增,但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工人生活环境相当恶劣。(2)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建设新城,疏解中心城市人口,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2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发展工业革命对煤等矿石的需求刺激了运河的开凿。铁路运输以其速度快、成本低而受人青睐,迅速发展。(2)影响:欧美国家形成了水陆运输网,促进了城际间、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大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3乡村改变(1)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2)大量人口从乡村

    24、田园生活中走出,开阔了眼界。4生活节奏加快(1)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出现以后,人们必须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2)城市中社会上层人士出行往往戴表,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有标准钟。5初等教育的推广(1)原因: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现实因素,对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表现1802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工厂法后,西方国家不断通过立法推行初等教育,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自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以来,中国出现了大量小学堂和中学堂,这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6工人生活环境改善(1)原因: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

    25、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2)斗争: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3)改善:经过一系列斗争,产业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最长工时受到限制,最低工资得到一定保障。l 全面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1)积极影响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社会关系: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城乡关系: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城市化进程加快。思想:促进了科学教育的发展,科学共产主义思想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

    26、产生。世界市场: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消极影响阶级矛盾:无产阶级遭到日益沉重的剥削和压迫。东西方关系: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进程,受到日益严重的掠夺,东方从属于西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以煤为燃料的蒸汽机车和蒸汽轮船的出现,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知识点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1新科技革命的兴起(1)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概况:发达国家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方面技术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这些尖端科技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3)

    27、意义:尖端科技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2主要表现(1)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1946年,美国军方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网络技术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起军用网络。后来,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演化为互联网,并于20世纪90年代实现商业化,成为世界上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公共网络。此后,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进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走入家庭。(2)人工智能技术含义:是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内容:机器人制造、语音及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大量内容。影响: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计算机控制的机械手、机器人等自

    28、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大量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3)航天技术成就:1957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俄罗斯、美国、法国、中国等国家已研发出多种类型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大量航天器。在太空中建立了严密的地球测控网。影响:航天技术对现代国防与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4)海洋技术20世纪60年代,美国深潜器曾在水下数千米处发现了海洋生物群落,并且首次潜入世界大洋中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1997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入水下6 000米处进行科学试验,标志着中国海洋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2012年,中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

    29、马里亚纳海域进行试潜,成功突破7 000米深度,这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5)新材料技术原因:新材料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表现: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新材料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知识点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1人类劳作方式出现巨大变革(1)原因: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2)特点:依靠技术革新实现利润增长。(3)结果: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起来。2人类文化生活出现了新的模式(1)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

    30、技术迅猛发展,使人们可以轻松了解社会动态,与外界沟通更加方便。(2)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促进了人们的通信交流,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3)全媒体不断发展,能够最大程度汇集各种渠道的信息,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不同的视角。3人类视野产生新的变化(1)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地球成为“地球村”,网络的普及促进了信息的交流,进而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知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2)现代科技应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知识点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1起源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商业贸易。

    31、2发展(1)古代中国商朝: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秦汉: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从隋唐到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元、明、清时期:随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和手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兴盛。(2)古代世界古埃及: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国王经常派商队到国外去从事贸易活动。古希腊:各城邦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周围的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

    32、航线四通八达。拜占庭帝国:垄断了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3)丝绸之路概念:丝绸之路是古代贯通亚、欧、北非的贸易通道。陆上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商人们将中国生产的丝绸等运往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再把欧洲和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输往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商船从东南沿海各港口出发,近达南洋各地,远达波斯湾、阿拉伯海和红海沿岸地区。中国出口商品,除丝绸外,还有瓷器、纸张、茶叶等。官府在东南沿海一带设置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朝贡贸易:朝贡贸易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明清

    33、时期,朝廷对朝贡国家、路线、贡品种类等均有严格规定。公行贸易: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1757年,清政府将通商口岸限定在广州一处,对外贸易皆由官府指定的“十三行”行商代理。3作用(1)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2)对中国:中国通过陆、海两条对外贸易渠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和琉璃等。(3)对世界:中国的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洲,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生活。知识点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1货币诞生(1)背景:早期商业交换的形式是以物易物。随着商业规模的扩大,人们开始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换。(2)诞生中国早在商

    34、朝就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了金属铸币。(3)意义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并成为财富的象征。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2信贷(1)古代世界公元前22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公元前16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必须有证人,还要履行担保等程序,受到法律保护。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了汇票的雏形。(2)古代中国中国古代周礼中已经有了借贷纠纷的记载。春秋时期,

    35、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唐朝的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宋代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明朝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清朝,资本性借贷也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3契约(1)古代世界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在古埃及广泛使用。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2)古代中国商周时期产生了契约。汉朝以后,凡是涉及买卖、租佃、借贷等财产关系和收养、雇佣、立嗣等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都要订立契约。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l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概况表时

    36、间概况商周以贝壳作为主要货币使用,出现青铜材质货币春秋战国楚国地区使用蚁鼻钱、黄河流域多用布币、齐燕地区使用刀币和三晋两周地区使用环钱、秦国地区使用圆形方孔钱秦黄金为上币,铜钱为半两钱,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汉主要有三种,半两、三铢、五铢唐主要使用开元通宝,钱帛并行宋以铜钱为主,出现铁钱和纸币元纸币成为基本流通货币,铜钱已不占有主要的地位,白银的流通量占有相当比例明大力推行纸币大明宝钞,后来改为钱钞兼用,嘉靖后,白银成为法定货币(以称量货币非铸币存在)清大额交易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钱,外来银元多有流通,清末开始铸造银元l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规律: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

    37、货币的演变;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知识点一世界市场的形成1初步形成:新航路开辟后(1)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2)1718世纪:荷、英、法等欧洲国家纷纷加入殖民地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基本形成:工业革命后(1)原料市场:大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产品大量增加,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工厂所需的原材料也需从世界各地获取。(2)

    38、交通: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3)途径: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3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1)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大量的财富。(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知识点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的殖民扩张。2贸易中心转移(1)欧洲贸易中心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阿姆

    39、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2)亚洲贸易中心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南亚、东南亚、东亚,建立殖民地或定居点,在东亚海域展开商业竞争,形成新的亚洲贸易中心。葡萄牙殖民者经营从印度经澳门至日本的三角贸易。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从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果阿、澳门、长崎、马尼拉等地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3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1)在欧洲变化:开始出现商品交易所、证券交易所、银行、百货公司、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等。影响: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2)在中国: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1865年,英国

    40、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之后,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3)商品种类增加新商品涌入欧洲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来自东方的产品香料更是大量涌入欧洲等地,由高级奢侈品变为大众化商品。奴隶贸易新航路开辟后,奴隶也成为贸易商品。16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支配了早期的奴隶贸易。鸦片贸易18世纪后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开

    41、始向中国走私鸦片。后来,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商人也开始向中国贩运鸦片。(4)贸易格局变化19世纪中期,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知识点一世界经济的发展1一战后的世界经济(1)背景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社会主义国家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策:1922年苏联成立,并继续实施新经济政策,使

    42、社会经济得到恢复。此后,斯大林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这使得苏联工业总产值于1937年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3)资本主义国家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大危机。措施: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2二战后世界经济(1)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恢复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提高了工业、农业、能源、交通、通信等部门的生产效率。问题

    43、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并且波及范围更大。(2)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进程中,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等问题突出,随后的改革陷入困境,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此后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44、。(3)新独立的国家将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并通过发展国有经济与制订经济计划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前期,一些国家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4)21世纪中国的挑战与对策背景: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对策: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知识点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1国际贸易的发展(1)背景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通过贸易封锁与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贸易,国际贸易总量因此增速放缓,落后于生产的增长速度。世界经济萧

    45、条,人民生活困难。(2)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23个国家于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该协定的框架下,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1995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合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2国际贸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间关税的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直接降低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费用,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2)服务贸易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也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3)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4)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5)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电子商务兴起后,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同时也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知识点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1战后世界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知识提纲.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038113.html
    大布丁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2期末复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2期末复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模块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模块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中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中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单元教学设计.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单元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复习提纲.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15课全册教案.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15课全册教案.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教学设计(第13、14课).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教学设计(第13、14课).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