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知识点总结-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知识点总结-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知识点总结-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七 单元 两次 世界大战 十月革命 国际 秩序 演变 知识点 总结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知识点总结【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2.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3.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时空坐标】第14课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非洲被瓜分殆尽。(2)帝国主义矛盾加剧,形成四对主要矛盾原因:帝国主义
2、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变化。表现:英德矛盾争夺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法德矛盾阿尔萨斯-洛林领土争端积怨很久;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德俄矛盾不断贸易摩擦关系恶化;奥匈与俄矛盾争夺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桶”。(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目的: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概况: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影响: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4)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经过:1914.6.28,奥匈帝国皇储裴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比刺杀。影响:两大军事集团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
3、恶化。2.经过:(1)爆发:1914.7.28,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2)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3)战线: 西线:英法-德; 东线:德奥-俄; 南线:奥匈-俄、塞尔维亚(4)进程:1914,德军根据“施里芬计划”进攻法国;1914.9马恩河战役,德军战败,标志德国“速决战”破产;1914,日本占领德国在中国的山东半岛租借地,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1916, 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伤亡惨重,分别被称为“绞肉机”和“地狱”;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海上封锁。19171918年:美国和中国(
4、以工代战)参战;俄国发生十月革命退出战争。3.结果: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二、一战后的国际秩序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 1919年召开巴黎和会缔结凡尔赛条约;1921-1922年召开华盛顿会议缔结九国公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2)主要内容:A.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B.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C.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海军军备;D.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诸多特权;E.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2.国际联
5、盟:体现战后政治秩序(1)性质:国联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2)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3)评价:国联“全体一致”的原则,使其失去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3.一战的影响:(1)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3)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
6、的社会主义实践一、列宁主义的形成:1.形成条件(1)经济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2)政治条件: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3)阶级条件: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产生(4)组织条件: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5)思想条件:1900,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2.形成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召开,确定“布尔什维主义”(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3.主要内容:(1)帝国主义理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2)无产阶
7、级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3)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4.意义: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二、十月革命:1.背景:二月革命后,工兵代表苏维埃将政权交给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自己处于次要地位;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没有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人民的反抗;1917.4,列宁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
8、进的战略和策略。2.时间:1917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3.结果: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召开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苏维埃政权,列宁当选人民委员会主席。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的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4.历史意义:十月革命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1)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
9、历史的重要内容。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俄陷入内战。(2)目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3)主要内容: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里。(4)评价: 积极: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消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1921-1928)(1)主要内容:农业: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工业: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发展,以租让制等形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038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