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线性变换和特征值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6章-线性变换和特征值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线性变换 特征值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变换和特征值线性变换和特征值6.1 n维空间的线性变换维空间的线性变换6.2 方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方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6.3 相似矩阵与矩阵的对角化相似矩阵与矩阵的对角化 6.4 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 6.5 二次型及其标准形二次型及其标准形 6.6 奇异值分解简介奇异值分解简介 6.7 应用实例应用实例 6.8 习题习题 6.1 n维空间的线性变换维空间的线性变换 定义定义6.1 设 X,Y 是两个非空集合。若对于X 中的任一元素x ,按照一定的对应法则T,总有Y中一个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则称 T 为从集合X到集合Y的映射映射,记为 或 , 称y是X
2、在映射T下的像,x是y在 映射T下的源,X称为映射T的源集,像的全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为像集,记作 。 y = T(x)y = TxxX T X 定义定义6.2 设 是实数域上的向量空间, T是一个从 到 的映射,若映射T满足 1) 2) 则称T为从 到 的线性映射,或称线性变换。线性映射就是保持线性组合的映射。 nmV ,UnVmU,12n1212x ,xVT(x +x ) = T(x+T(x )有),k nxVR,TxT(x有 (k )=k)nVmU例例6.1 试证所有矩阵相乘的关系式 即 都是 的线性映射。证证:利用矩阵的数乘及乘法运算,是 的映射。 显然有 及 即T是 的线性映射。 y =
3、 T(x)Ax1111121221222212nnmmmnmnyxaaayaaaxaaayxnmRR到y = T(x)AxnmRR到1122,y = Axy = Ax若121212yy = AxAxA xx11kkyAxnmRR到 例例6.2 向量空间V中的恒等变换 是线性变换。 证明:设 ,则有 所以恒等变换E是线性变换。E:E()=, V,k,VRkkkE(+)=+=E()+E(),E( )= = E()6.2 方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方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6.2.1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定义和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定义和计算 定义定义6.3 设 是 阶方阵,若存在数 和 维非零列向量 ,使得
4、 (6-1) 成立,则称数 为方阵A的特征值,称非零向量 为方阵A对应于特征值 的特征向量。将(6-1)式变形为 (或 ) (6-2) ()ijaAnnxAx =xx( I-A)x00)(xIA 满足这个方程的 和 就是我们要求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6-2)式是含个 方程的 元齐次线性方程组,它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是 (6-3) 记作 (6-4) 称 为方阵A的特征多项式,方程 称为方阵A的特征方程,特征值即为特征方程的根。由于 是 的 次多项式,所以方程 在复数域内有 个根(重根按重数计算)。 xnnI-A0111212122212( )0nnnnnnaaaaaafaaa( )f( )0f(
5、 )fn( )0fn 矩阵A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步骤: 第一步第一步:求特征值。先通过行列式(6-4)的计算,写出其特征多项式 ,这一步的难度是计算一个高阶的矩阵的行列式,需要很大的计算工作量; 第二步第二步:并进行因式分解 然后求出特征方程 的全部根 这就是A的所有特征值; 第三步第三步:把每个特征值 分别代入方程,求齐次线性方程组 的非零解 ,它就是A对应于特征值 的一个特征向量(不是惟一的)。 )(f)()()(21nf0)(fn,21i()iI-A x0ipi 例例6.4 求矩阵 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解: A的特征多项式 所以A的全部特征值为 对于特征值 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即
6、可得它的一个基础解系 324202423A232422(1) (8)423IA1231,8 121, 0(-I-A)x123424021104240 xxx 所以 都不为 零)是A对应于特征值 的全部特征向量。 对于特征值 ,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得它的一个基础解系 ,所以 是A对应于特征值8的全部特征向量。 112,0,01121212( ,kkk k1211 388( I-A)x0212333,(0)kk 36.2.2 方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方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 性质性质1 阶矩阵A与其转置矩阵有相同的特征值。 性质性质2 设 是矩阵A的 个特征值,则 1) 2) 称 为矩阵A
7、的迹,记为 n12,n n121122nnnaaa12n A1122nnaaa( )tr A 性质性质3 设 为方阵A的特征值,则 1)当A可逆时, 是 的特征值 2) 是A的伴随矩阵 的特征值 3) 是 的特征值;进而有矩阵A的 次多项式 的特征值为11AA()adj A()mmNmAm1011( )mmmmfaaaaAAAAI1011( )mmmmfaaaa 例例6.5 设矩阵 1)求及的特征值; 2)进一步求矩阵的特征值。 解: 1)由A的特征方程 可得A的全部特征值为1,2,-1。 的特征值为 ,即-2,13,-8。 112021001A112021(1)(2)(1) 0001I-A=
8、f3(A) = 2A +A-5I3()25iiif 2) 解法1:先计算 ,令 ,求出特征方程 的根即可。 解法2:因为 所以A可逆, 为对应于A的特征值 的特征向量,则 又 所以 从而矩阵 的特征值为 ,即 1A-1B = I+A0I-B12320, Aipi1ipp-1iiAppiiI=1(1),1,2,3ippi-1ii(I+ A )1IA11i32,02 定理定理6.1 设 为方阵A的互不相同的特征值, 分别为对应于特征值 的特征向量,则 线性无关。 推论推论 矩阵A的 个互不相同特征值所对应的 组各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并在一起仍是线性无关的。 12,m ,12m , ,12,m ,1
9、2m , ,mm6.2.3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MATLAB求法求法 MATLAB提供了计算方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各步骤的函数。这三个步骤是: (1)用f=poly(A)可以计算方阵A的特征多项式系数向量f; (2)用lamda=roots(f)可以求特征多项式f的全部根lamda(表示为列向量); (3)用函数p=null(lamda*I-A)直接给出基础解p,将n个特征列向量p排在一起,就是的特征向量矩阵。 取例6.4为典型,解题的程序ea604为 A=3,2,4;2,0,2;4,2,3; f=poly(A), r=roots(f),r=real(r) B1= r(1)*e
10、ye(3)-A; B1=rref(B1,1e-12), p1=null(B1,r) B2=r(2)*eye(3)-A; p2=null(B2,r) B3=r(3)*eye(3)-A; p3=null(B3,r) 程序运行的结果为: f = 1.0000 -6.0000 -15.0000 -8.0000 (特征多项式系数向量) r = 8.0000(三个特征根即特征值,后两个是重根) -1.0000 + 0.0000i (微小虚数可用r=real(r)去除) -1.0000 - 0.0000i 实际上MATLAB已经把求特征根和特征向量的步骤集成化,其中也包括了处理计算误差的功能,所以一条命令就
11、解决问题了。这个功能强大的子程序名为eig(特征值英文是eigenvalue, 特征向量英文是eigenvector),调用的形式是: p, lamda=eig(A) 输出变元中的lamda是特征值,p是特征向量。把例6.4的系数矩阵A代入,即可得到: -0.4941 -0.5580 0.6667 -1.0000 0 0 -0.4720 0.8161 0.3333, 0 -1.0000 0 0.7301 0.1500 0.6667 0 0 8.0000plamda6.3 相似矩阵与矩阵的对角化相似矩阵与矩阵的对角化 定义定义6.4 设A和B是 阶方阵,若存在可逆矩阵P,使得 ,则称矩阵A与与B
12、相似相似,把A变成 的变换称为相似变换相似变换,可逆矩阵P被称为把A变成B的相似变换矩阵相似变换矩阵。 相似矩阵具有以下性质。设矩阵A与B相似 1) 2) n-1P AP = B-1P AP()( )RRABA = B 3)A与B的迹相同 4)若A可逆,则B必可逆,且 也相似 定理定理6.2 设矩阵A与B相似,则它们的特征多项式相同,从而有相同的特征值. 推论推论 若 阶方阵A与对角矩阵 相似,则 是矩阵A的全部特征值。此时,必存在可逆矩阵P,使得 ,称为把矩阵矩阵A对角对角化,也称矩阵化,也称矩阵A可对角化。可对角化。11AB与n12nOO12,n -1P AP = 定理定理6.3 阶方阵A
13、可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A是有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证明: 必要性必要性 设 阶方阵A可对角化,则存在可逆矩阵 使 , 从而 即 于是有 , 所以 是方阵A的特征值, 是对应于特征值 的特征向量。由于矩阵P可逆,det(P) 0, 必线性无关。 nnn12nP = p ,p ,p-1P AP = AP = P1212,nn12n12n12nOA p ,p ,p= p ,p ,ppppO1,2,iiniiAp =piipi,12np ,p ,p 充分性充分性 设 是A的 个特征值, 是与之对应的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令 ,则有 即 所以方阵A可对角化。 推论推论 若 阶方阵A的特征值互不相
14、同,则方阵A一定可对角化。 12,n n12np ,p ,pn12nP = p ,p ,pAP = P12n-1OP AP = On 例例6.7 判断矩阵 能否对角化? 解: 由 得A的特 征值为 求得 对应的特征向量 ,再求 对应的特征向量。 把 作行阶梯变换,得到 相当于方程组 它只有一个线性无 关的特征向量 ,即A总共只有两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所以A不能对角化。110430102A2110|430(2)(1) ,102I-A1232,112010T1p231210420101I-A10101200013232xxxx 12 1 T2p 用MATLAB解此题时,要检验特征向量组的秩,判断
15、独立的特征向量数。故程序如下: A=-1,1,0;- 4,3,0;1,0,2, p,lamda=eig(A), rp=rank(p) 运行的结果是: 由于特征向量组的秩为2,说明只有两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因此不能对角化。 0 0.4082 0.4082 2 0 0 0 0.8165 0.8165, 0 1 0,2 1 -0.4082 -0.4082 0 0 1rpplamda6.4 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 定理定理6.4 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必为实数。 定理定理6.5 实对称矩阵的不同特征值对应的 特征向量必正交。 证明: 设A为n阶实对称矩阵, 是矩阵A的两个不同的特征值, 是
16、矩阵A对应的特征向量,即 因为 于是 由于 ,所以 ,即 正交。 12, 12p ,p12121122App , App ,1122TTTTTT121212121212p p( p ) p(Ap ) p =p Ap =ppp p12()0T12p p12T12p p = 012p,p 定理定理6.6 设A为n阶对称矩阵,则存在正交矩阵P,使得 这里 是以A的n个特征值为对角元素的对角矩阵。 推论推论1 设A为n阶实对称矩阵, 是A的 重特征值,则A必有 个对应于特征值 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推论推论2 实对称矩阵一定可对角化. 推论推论3 n阶实对称矩阵A,存在n个正交单位特征向量。 -1T
17、P AP = P AP = rr n阶实对称矩阵对角化的步骤阶实对称矩阵对角化的步骤 第一步:解特征方程 ,求出A的全部互不相等的特征值 它们的重数依次为 第二步:求出矩阵A的特征值 对应的特征向量,得到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第三步:将每个特征值 对应的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正交化、单位化,这样得到n个两两正交的单位特征向量 ; 第四步:令 ,P是正交矩阵,使得 。 必须注意必须注意: 中对角元素的排列次序与P中列向量的排列次序要一致。 0I-A12,r 22, , ()rrttttn11ttiitiit,ip (i =1,2n),n1ppP-1P AP = 例例6.10 设解: 当 时,
18、 ,即 解得 单位特征向量可取为 400031013A,-1PP AP = 求一个正交矩阵使为对角矩阵22400|031(4)(68)(2)(4) ,013 AI1232,4故得特征值12(A-2I)x012320000110 ,0110 xxx 121301,1xxkx012.121p 解得 为任意常数。 基础解系中的两个向量恰好正交,只需单位化,可得两个单位正交的特征向量234,(4 )0,AI x当时由即:112233000001100110 xxxxxx 任取122331001 ,01xxkkx 23,k k010 ,12012 23pp 从而得到正交矩阵 有 本例用MATLAB解时的
19、程序为: A=4,0,0;0,3,1;0,1,3; p,lamda=eig(A) 程序运行的结果与笔算的相同,为: 0101/201/21/201/2123P = p ,p ,p244-1TP AP = P AP 0 0 1.0000 2 0 0 -0.7071 0.7071 0, 0 4 0 0.7071 0.7071 0 0 0 4Plamda6.5 二次型及其标准形二次型及其标准形 6.5.1 二次型的概念二次型的概念 定义定义6.5 含有n个变量 的二次齐次函数: (6-10) 称为n元二次型元二次型,简称二次型。 为实数时,称 为实二次型; 为复数时,称 为复二次型。本章书仅讨论实二
20、次型。 1,2,nx xx21,2,11 112 1213 1 31122222232322(,)22222nnnnnnnnf x xxa xa x xa x xa x xa xa x xa x xa xijafijaf 令 ,则二次型(6.10)可写成 用矩阵形式表示为 (6-11) 其中 ijjiaa21,2,11 112 1213 1 3112212 122223232221122(,)nnnnnnnnnnnnf x xxa xa x xa x xa x xa x xa xa x xa x xa x xa x xa x1111212122221,2,12,nnnnnnnnxaaaaaax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