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梳理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梳理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doc》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梳理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点 梳理 2021 2022 学年 高中政治 统编 必修 下载 _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知识清单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阶级奴隶主阶级奴隶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生产关系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地位平等、共同劳动、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和生产资料;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但与地主之间有一
2、定的人身依附关系)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 实行按劳分配生产力特点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主,约一万年以前进入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但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总体来说生产力低下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铁制农具的广
3、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显著进步,水利事业较大发展;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蒸汽机的发明、机械化、电气化、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生产力发展实现了巨大飞跃知识点补充1.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生产力发展 个体劳动盛行代替共同劳动 生产资料转为家庭私有 贫富分化加剧 氏族成员地位不平等 原始社会解体。2.生产工具的改进 生产力的发展 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 生产资料私有制产生。(生产力的发展是原始社会解体和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2.血缘结成的氏族是基本单位,氏族制度下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由氏族成年人讨论决定1.奴隶主阶
4、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阶级在奴隶社会最早出现/第一个阶级产生于奴隶社会)2.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3.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历史上第一个国家产生于奴隶社会)4.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5.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1.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主要方式是收取地租:包括收取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等,还通过高利贷、苛捐杂税、徭役等方式剥削农民)2.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3.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
5、阶级之间的矛盾4.封建制国家的思想钳制:封建迷信、封建道德、君权神授。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条件: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要有开办企业所必须的大量货币充当资本。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基本特征:生产相对过剩(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商品显得过剩)。(2)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人混乱。(3)产生原因: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6、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3.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4.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历史条件: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两大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又被称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 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从理论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十月革命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伟大飞跃-二战以来。2.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有历史进步性。看到了资本主义弊端,对
7、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有历史局部性。仅从理性、正义的原则出发,批判、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反对阶级斗争,主张阶级调和。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力量,找不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代表人物:早期莫尔、康帕内拉;最高阶段圣西门、傅里叶、欧文)3.共产党宣言意义(内容):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4.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的政治力量登上
8、历史舞台。(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十月革命的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易混易错知识1.私有制会永远存在。【解析】私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会走向灭亡。2.奴隶有一定的财产和人身自由,奴隶主占有奴隶大部分劳动成果。【解析】奴隶没有一定的财产和人身自由,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劳动成果。3.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解析】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或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
9、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5.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解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6.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是空想社会主义。【解析】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7.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主张阶级缓和。【解析】空想社会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主张阶级缓和。8.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解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10、。9.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资本家占有了工人的劳动。【解析】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10.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私有制确立,国家产生。【解析】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确立,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国家产生。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三课知识清单1840 1919 1949 1956 1978 1981 2017 至今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人们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
11、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历史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一化三改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改革开放主要知识梳理1.仁人志士进行的艰辛探索: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失败告终-走资本主义道路)2.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帝国主义为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自身特权,不允许中国强大起来。中国封建势力勾结帝国主义,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1.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五四运动意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12、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干部上的准备;使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3.新民主主义革命制胜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4.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就革命前途来说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13、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6.新民主主义革命步骤-两个步骤内容: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7.新民主主义革命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已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
14、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的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8.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使中国人民谋求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于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改造目标-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转变。总路线和任务:一化三改,即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改造条件(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
15、主导因素;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3.改造结果-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4.总路线的作用-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
16、会变革。5.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指出社会主要矛盾。2.取得的成就工业建设: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3.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
17、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改革开放拉开序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改革开放进程1978 1992 2013-至今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 第二阶段(新阶段) 第三阶段(全面深化阶段) 第一阶段:对内改革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1984年,党的十二
18、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对外开放1980年,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深、珠、汕、厦),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1984年,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第二阶段:对内改革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
19、部署。对外开放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第三阶段:对内改革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部署;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全面深化改革和
20、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部署。对外开放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3.改革开放的意义(重要性)-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改变了4个面貌、迎来了3次飞跃)4.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
21、个关键一招+1个重要法宝+1条必由之路)5.改革开放永无止境的原因-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6.为什么实行改革开放-必要性+重要性(记忆:4+3+2+1+1)+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知识清单改革开放后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22、系(主题: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容作用思想回答的时代课题主要内容作用内容作用内容作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