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年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案.doc

  •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 文档编号:3027131
  • 上传时间:2022-06-23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56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案.doc》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 2022 学年 教科版 三年级 下册 科学实验 教案 下载 _三年级下册_教科版(2024)_科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科学分组实验教案年级:三年级(下) 时间: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课题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内容与过程目的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1)把蓝色球和红色球放在平整的桌面上,让二者之间有50 cm的距离(根据实际情况,距离可长、可短),然后用蓝色球去撞击红色球。实验现象:蓝色球在平整桌面做直线运动,但很难击中红色球。(2)把两个球放在带槽的直线轨道上,二者之间有50 cm的距离,用蓝色球去撞击红色球。(3)把两个球放在带槽的曲线轨道上,二者之间有50cm的距离,用蓝色球去撞击红色球。实验现象:蓝色球在直线轨道中做直线运动,在曲线轨道中

    2、做曲线运动,都比较容易击中红球。(4)观察比较蓝色球在平整桌面、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中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分析:蓝色球在平整桌面做直线运动,但很难击中红色球。蓝色球在直线轨道中做直线运动,在曲线轨道中做曲线运动,都比较容易击中红球。重点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难点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授课方式演示实验、讨论。授课时间课时一课时实验器材蓝色球、红色球、纸质的直线轨道、纸质的曲线轨道。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小结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科学分组实验教案年级:三年级(下) 时间: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课题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内容与过程目的认识斜面,并掌握物体在斜面上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探索一、观察立方体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实验材料:一个自制斜面、一个立方体木块。实验步骤:(1)在斜面上端轻轻放下立方体木块。(2)观察立方体木块的状态。实验现象:当斜面坡度小时,立方体处于静止状态;当斜面坡度足够大时,立方体木块会从斜面上端慢慢地滑下来。实验结论:物体可以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上滑下。3、探索二、观察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实验材料:自制斜面、小六棱柱(可用六棱柱的铅笔代替)、小球。实验步骤:(1)将小六棱柱平放

    4、在斜面上端,观察它的运动状态。(2)将小球平放在斜面上端,观察它的运动状态。实验现象:(1)小六棱柱从斜面上端有时会滑下来,有时会滚下来,有时会滑动一段距离后再滚下来。(2)小球在斜面上快速地滚动下来。实验结论:除了滑动,物体在斜面上还会滚动。重点认识斜面,并掌握物体在斜面上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难点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授课方式分组实验、讨论。授课时间课时一课时实验器材斜面、六棱柱形铅笔、小球、立方体木块、小玻璃瓶、电池。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小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变地移动叫滑动。如滑冰时冰刀在冰

    5、上的运动。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叫滚动。如车轮在地上的运动。科学分组实验教案年级:三年级(下) 时间: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课题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内容与过程目的探究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怎样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实验材料:两条长度相同的轨道,红、黄两个颜色的小球。实验步骤:(1)准备两条长度相同的轨道,一端垫起,形成斜坡。红球的轨道坡度要高于黄球的轨道坡度。(2)将两个小球在轨道较高的一端同时释放。(3)观察两个小球运动的快慢。(4)小组讨论如何比较两

    6、个小球运动的快慢,分析哪些因素可作为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依据,最后确定实验结论。实验分析:轨道长度相同,同时释放,先到达终点的说明运动的快。 重点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难点经历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快慢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授课方式探究实验、讨论。授课时间课时一课时实验器材长度相同的纸质轨道、红色小球、黄色小球、秒表。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小结在相同距离内,可以根据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越快;所用的时间

    7、越长,运动的越慢。科学分组实验教案年级:三年级(下) 时间: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课题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内容与过程目的探究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探索一:从不同地点同时沿直线出发,比较两名同学运动的快慢。提问:如果让两名同学从不同地点同时出发,你能比较出他们运动的快慢吗?实验步骤:(1)两同学听口令从不同地点同时沿直线出发,听到第2次口令停止走动。(2) 用软尺分别测量运动的距离,记录下来运动的快慢。实验结论:从不同地点同时沿直线出发,相同时间内,行走距离越远,速度越快。探索二:从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沿直线出发,比较两名

    8、同学运动的快慢。提问:两名同学都沿着直线行走,从不同地点出发,而且出发时间也不同,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实验准备:两名同学、两名计时员、软尺、秒表。(1)分别在不同地点进行实验。(2)各组同学按自己所在位置进行直线行走,计时员发令、计时10秒最终分别记录同学10秒后行走的距离。同学依然采取脚跟接脚尖的方法来行走。(3)测距员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4)小组讨论如何比较两名同学运动的快慢,说出判断依据,最终得出结论。实验结论:从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沿直线出发,相同时间内行走距离越远,速度越快。 重点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难点利用软

    9、尺测量距离、利用秒表测量时间。 授课方式探究实验、讨论。授课时间课时一课时实验器材软尺、秒表。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小结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距离远,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科学分组实验教案年级:三年级(下) 时间: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课题影子的秘密内容与过程目的了解产生影子的条件和过程,通过模拟实验,理解产生影子的要素光源和阻挡物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

    10、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4)打开手电筒,照射铅笔,观察是否产生了影子。(5)关闭手电筒,观察是否产生了影子。(6)想一想:不同的材料模拟的是什么?(7)它们对影子的产生起了什么作用?操作:利用实验材料做模拟实验,产生影子。打开手电筒,看到影子。关掉手电筒,影子消失。打开手电筒,像电灯一样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点燃的蜡烛、发光的萤火虫等都是光源。木圆柱模拟的是遮挡物。桌面模拟的是投影面。 重点探究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难点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授课方式分组实验、讨论。授课时间课时一课时实验器材手电筒、铅笔。说明

    11、: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小结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科学分组实验教案年级:三年级(下) 时间: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课题月球地球的卫星 内容与过程目的探索环形山的成因,清楚模拟的对象是什么,实验结果是如何证明环形山成因的,更加透彻地掌握模拟实验。1、实验过程:把细沙平铺在托盘里;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试着撞击出大小重叠的“环形山”;借助镊子等轻轻取出大大小小的球。2、实验发现了什么?提示:托盘的细沙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坑,有的大坑套小坑,有

    12、的坑与坑是重叠的。3、把制造的环形山与真实环形山比一比,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展示对比图片)重点让学生通过比较照片、查找资料和模拟实验三种方式去更加深入地了解月球。难点探索环形山的成因,清楚模拟的对象是什么,实验结果是如何证明环形山成因的,更加透彻地掌握模拟实验。授课方式分组探究、讨论。授课时间课时一课时实验器材沙子、1个大球、1个小球。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小结月球上的环形山有可能是小行星、彗星、陨石等撞击形成的。科学分组实验教案年级:三年级(下) 时间: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课题地球的形状内容与过程目的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收集信息证据,推理

    13、、解释和描述地球是球体的观点。模拟行船:A、实验材料:大球(如篮球等)、船模、桌子。B、分析材料用途 大球模拟地球,船模模拟帆船,桌面模拟平面。C、实验过程 让船模分别在球面上和在平面上模拟前进和后退,分别观察现象。D、温馨提示船在地球仪上航行时视线要与地球仪的顶端保持水平。船在桌面上航行时视线要与桌面保持水平。重点观察桅杆和船身的变化。实验发现当船模在球面上模拟时,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当船模在平面上模拟时,是一直都能完整地看到船身的。重点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感受人们在认知自然孜孜不倦的努力,体会技术进步对推动科学认知的帮助。难点理解模拟实验是如何支持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解释的。授课方式演示实验、讨论。授课时间课时一课时实验器材地球仪、纸质小船。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小结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02713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