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的实质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化学反应的实质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反应 实质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转化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转化考纲考纲网络网络掌控全局掌控全局考纲点击考纲点击网络构建网络构建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等概念。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算。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的重要基础。了
2、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危机中的重要作用。梳理梳理判断判断突破点面突破点面梳理基础梳理基础一、焓变反应一、焓变反应1 1焓变。焓变。(1)(1)焓焓( (H H) ):描述物质所具有的:描述物质所具有的_的物理量。的物理量。单位:单位:_(_(或或_)_)。(2)(2)焓变焓变(H H) ):反应:反应_的总焓与的总焓与_的总焓的总焓之差。之差。(3)(3)焓变焓变(H H) )与反应热与反应热( (Q Q) )的关系。的关系。 内能内能kJ/molkJmol1产物产物反应物反应物对于等压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全对于等压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全部转化为
3、部转化为_,则,则H H_。(4)(4)表现形式: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等。表现形式: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等。(5)(5)计算方法。计算方法。H H_物总能量物总能量_物总能量;物总能量;H H_物总键能物总键能_物总键能。物总键能。2 2化学反应的实质与特征。化学反应的实质与特征。(1)(1)实质:实质:_断裂和断裂和_形成。形成。(2)(2)特征:既有特征:既有_生成,又有生成,又有_的变化。的变化。热能热能Qp生成生成反应反应反应反应生成生成旧化学键旧化学键新化学键新化学键新物质新物质能量能量3 3反应热。反应热。(1)(1)定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反应的定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反应的_。
4、符号:符号:_,单位:,单位:_或或kJkJmolmol1 1。(2)(2)产生原因。产生原因。 吸收能量吸收能量E E1 1 反应物反应物 旧化学键断裂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新化学键形成生成物生成物 放出能量放出能量E E2 2 ? ? E E1 1E E2 2, 反应,反应,H H E E1 1E E2 2, 反应,反应,H H 热效应热效应HkJ/mol吸热吸热 0放热放热 0(3)(3)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燃烧燃烧化合化合分解分解二、热化学方程式二、热化学方程式1 1概念:表明反应所概念:表明反应所_或或_热量的化学方热量的化学方程式。程式。2 2意义
5、: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也表明了,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化学反应中的_。例如:。例如:2H2H2 2(g)(g)O O2 2(g)=2H(g)=2H2 2O(l)O(l)H H571.6 kJ/mol571.6 kJ/mol表示在表示在298 K298 K、101 kPa101 kPa时,时,_与与_反应完全后,生成反应完全后,生成_,_571.6 kJ_571.6 kJ的热量。的热量。放出放出吸收吸收物质变化物质变化能量变化能量变化2 mol气态气态H21 mol气态气态O22 mol液态液态H2O放出放出3 3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盖斯定
6、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成,其_是相同的,它只与反应体系的是相同的,它只与反应体系的_和和_有关,而与反应的有关,而与反应的_无关。无关。三、燃烧热和中和热三、燃烧热和中和热1 1燃烧热。燃烧热。(1)(1)概念:在概念:在25 25 、101 kPa101 kPa下,下,_纯物质纯物质_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该物质的燃烧热。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该物质的燃烧热。注意:稳定氧化物主要是指:碳元素全部转化为注意:稳定氧化物主要是指:碳元素全部转化为_,氢元素转化为氢元素转化为_,硫元素转化为,硫元素转化为_。例如:。例如:反应热反应热始态始态终态终态途径途径1 mol完全完全CO
7、2(g)H2O(l)SO2(g)C(sC(s) ) O O2 2(g)=CO(g(g)=CO(g) )H H110.5 kJ110.5 kJmolmol1 1C(sC(s) )O O2 2(g)=CO(g)=CO2 2(g)(g)H H393.5 kJ393.5 kJmolmol1 1C C的燃烧热为的燃烧热为393.5 kJ393.5 kJmolmol1 1,而不是,而不是110.5 kJ110.5 kJmolmol1 1。(2)(2)表示的意义:例如表示的意义:例如C C的燃烧热为的燃烧热为393.5 kJ393.5 kJmolmol1 1,表,表示在示在25 25 、101 kPa101
8、 kPa时,时,1 mol C1 mol C完全燃烧完全燃烧_393.5 kJ_393.5 kJ的的热量。热量。2 2中和热。中和热。(1)(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_H_H2 2O 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12放出放出1 mol(2)(2)定义要点:定义要点: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在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在相互稀释时会相互稀释时会_。H H(aq(aq) )OHOH(aq(aq)=H)=H2 2O(1)O(1)H H57.3 kJ57.3 kJmolmol1
9、1,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才能保证中和热均为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才能保证中和热均为57.3 kJ57.3 kJmolmol1 1,而弱酸或弱碱在中和反应中由于电离而弱酸或弱碱在中和反应中由于电离_热量,其中和热量,其中和热小于热小于57.3 kJ57.3 kJmolmol1 1。以生成以生成_水为基准。水为基准。 反应不能生成沉淀。反应不能生成沉淀。放热放热吸收吸收1 mol四、能源四、能源1 1化石燃料。化石燃料。(1)(1)种类:种类:_、_、_。(2)(2)特点:蕴藏量有限,属于特点:蕴藏量有限,属于_能源。能源。(3)(3)解决化石燃料枯竭问题的办法:开源节流,即开发新解决化石燃料枯
10、竭问题的办法:开源节流,即开发新的能源和节约现有的能源。的能源和节约现有的能源。2 2新能源。新能源。(1)(1)种类: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种类: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质能等。(2)(2)特点:资源丰富,可以特点:资源丰富,可以_,没有污染或污染很,没有污染或污染很小。小。煤煤 石油石油 天然气天然气不可再生不可再生再生再生3 3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1)(1)可再生能源: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可再生能源: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的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如太阳能、风能、的能源,具有
11、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2)(2)不可再生能源: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不可再生能源: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再生的能源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4. 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1)一次能源:从自然界取得未经改变或转变而直接利用一次能源:从自然界取得未经改变或转变而直接利用的能源。如煤、原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海洋的能源。如煤、原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热能、天然铀矿等。能、潮汐能、地热能
12、、天然铀矿等。(2)(2)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如电力、蒸汽、煤气、汽油、柴油、重油、液化石的能源。如电力、蒸汽、煤气、汽油、柴油、重油、液化石油气、酒精、沼气、氢气和焦炭等。油气、酒精、沼气、氢气和焦炭等。判断正误判断正误正确的打正确的打“”,错误的打,错误的打“”。1 1(2011(2011浙江高考浙江高考) )已知:已知:FeFe2 2O O3 3(s)(s)3C(3C(石墨石墨)= )= 2Fe(s)2Fe(s)3CO(g)3CO(g)H H489.0 kJ489.0 kJmolmol1 1CO(gCO(g) )
13、 O O2 2(g)=CO(g)=CO2 2(g)(g)H H283.0 kJ283.0 kJmolmol1 1C(C(石墨石墨) )O O2 2(g)=CO(g)=CO2 2(g)(g)H H393.5 kJ393.5 kJmolmol1 1则则4Fe(s)4Fe(s)3O3O2 2(g)=2Fe(g)=2Fe2 2O O3 3(s)(s)H H1 641.0 1 641.0 kJkJmolmol1 1( () )122 2(2012(2012浙江高考浙江高考) )利用太阳能在催化剂参与下分解水利用太阳能在催化剂参与下分解水制氢气,是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绿色化学方法制氢气,是把光能转变为化学
14、能的绿色化学方法( () )3 3(2012(2012福建高考福建高考)2SO)2SO2 2(g)(g)O O2 2(g)=2SO(g)=2SO3 3(g)(g)和和4SO4SO2 2(g)(g)2O2O2 2(g)=4SO(g)=4SO3 3(g)(g)的的H H相等相等( () )4 4(2012(2012江苏高考江苏高考)CaCO)CaCO3 3(s)=CaO(s(s)=CaO(s) )COCO2 2(g)(g)室温下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 H0(0() )5 51 mol HBr(g1 mol HBr(g) )具有的能量大于具有的能量大于1 mol
15、 HBr(l1 mol HBr(l) )具有的具有的能量能量( () )6 6(2012(2012安徽高考安徽高考) )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环保、安全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环保、安全的储氢方法,其原理可表示为:的储氢方法,其原理可表示为:NaHCONaHCO3 3H H2 2 HCOONaHCOONaH H2 2O O,该反应储氢、释氢过程均无能量变化该反应储氢、释氢过程均无能量变化( () )7 7(2012(2012南昌调研南昌调研) )同温同压下,同温同压下,H H2 2(g)(g)ClCl2 2(g)=2HCl(g)(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 H不同
16、不同( () )8 8放热反应一定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放热反应一定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 () )热点一热点一热点热点典例典例融会贯通融会贯通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判断依据判断依据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与生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大小E反应物反应物E生成物生成物E反应物反应物E生成物生成物与化学键与化学键的关系的关系生成物分子成键时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大释放出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键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时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分子成键时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小释放出的总能量小于反应
17、物分子断键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时吸收的总能量H的符号的符号H0(“”号号)H0(“”号号)反应过反应过程图示程图示【例【例1 1】已知某反应】已知某反应A(gA(g) )B(g)B(g) C(gC(g) )D(gD(g) ),过,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1)该反应是该反应是_(_(填填“吸热吸热”或或“放热放热”) )反应,该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的H H_kJ_kJmolmol1 1( (用含用含E E1 1、E E2 2的代数式表示的代数式表示) ),1 1 mol mol 气体气体A A和和1 mol1 mol气体气体B
18、 B具有的总能量比具有的总能量比1 mol1 mol气体气体C C和和1 mol1 mol气体气体D D具有的总能量具有的总能量_(_(填填“一定高一定高”、“一定低一定低”或或“高低不一定高低不一定”) )。(2)(2)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使逆反应速率增大,则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使逆反应速率增大,则E E1 1和和E E2 2的变化是:的变化是:E E1 1_,E E2 2_,H H_(_(填填“增大增大”、“减小减小”或或“不变不变”) )。解析:解析:(1)(1)由于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于产物放出的能量,由于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于产物放出的能量,所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吸热反应的焓变大
19、于零,从图象中所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吸热反应的焓变大于零,从图象中看出反应物的能量低,产物的能量高,该反应一定为吸热反看出反应物的能量低,产物的能量高,该反应一定为吸热反应。应。(2)(2)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快慢,催化剂能降低化学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快慢,催化剂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对于可逆反应,催化剂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对于可逆反应,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降低正反应和逆反应的活化能。能同等程度的降低正反应和逆反应的活化能。答案:答案:(1)(1)吸热吸热E E1 1E E2 2一定低一定低(2)(2)减小减小不变减小减小不变1 1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
20、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解析:解析: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水分解需吸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水分解需吸收能量,反应物能量低,生成物能量高。收能量,反应物能量低,生成物能量高。答案:答案:B热点二热点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1 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1)(1)依据有关信息写出注明状态的热化学方程式并配平。依据有关信息写出注明状态的热化学方程式并配平。(2)(
21、2)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计算相应的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计算相应的反应热。应热。(3)(3)如果为放热反应,如果为放热反应,H H为负值,如果为吸热反应,则为负值,如果为吸热反应,则H H为正值,并写在所得热化学方程式的后面。为正值,并写在所得热化学方程式的后面。(4)(4)如果题目另有要求,可将反应物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如果题目另有要求,可将反应物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和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变换成分数。式和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变换成分数。2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1)(1)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
22、状态。常用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常用s s、l l、g g分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2)(2)H H与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有关,注意方程式与对应的与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有关,注意方程式与对应的H H不要弄错,计量系数可以是小数或分数。不要弄错,计量系数可以是小数或分数。(3)(3)在所写化学方程式后写下在所写化学方程式后写下H H的数值和单位,方程式的数值和单位,方程式与与H H应用空格隔开。应用空格隔开。(4)(4)H H000时,为吸热反应,即时,为吸热反应,即“吸正、放负吸正、放负”。(5)(5)H H后要注明反应温度,因为不同温度下同一反应的后要注明反应温
23、度,因为不同温度下同一反应的反应热可能不同,反应在反应热可能不同,反应在298 K298 K时可省略。时可省略。思维点拨: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要注意思维点拨: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要注意“五看五看”:看方程式是否配平;看方程式是否配平;看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正确;看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正确;看看H H的的“”、“”是否正确;是否正确;看反应热的单位是否为看反应热的单位是否为kJkJmolmol1 1;看反应热数值与物质系数是否相对应。看反应热数值与物质系数是否相对应。可以简记为看可以简记为看“配平、状态、正负、单位、数值配平、状态、正负、单位、数值”。解析:解析:H H2 2SOSO4 4与与B
24、a(OH)Ba(OH)2 2溶液反应,不仅生成了溶液反应,不仅生成了2 mol H2 mol H2 2O O还有还有BaSOBaSO4 4生成,因此生成,因此A A项放出的热量比项放出的热量比57.3 kJ57.3 kJ2 2 还多,还多,A A项错误;辛烷的燃烧热是指项错误;辛烷的燃烧热是指101 kPa101 kPa时,时,1 mol1 mol辛烷完全燃烧辛烷完全燃烧生成生成COCO2 2气体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其值是气体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其值是5 518 kJ5 518 kJ,C C、D D均错误。均错误。答案:答案:B B 解析:解析:注意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与反应热的关系。注意
25、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与反应热的关系。答案:答案:B热点三热点三反应热的计算反应热的计算1 1主要依据。主要依据。热化学方程式、键能的数据、盖斯定律和燃烧热的数据等。热化学方程式、键能的数据、盖斯定律和燃烧热的数据等。2 2主要方法。主要方法。(1)(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2)(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即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即 H HE E生成物生成物E E反应物反应物。(3)(3)依据反应物化学键断裂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过程中依据反应物化学键断裂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