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简介PPT模板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苏轼简介PPT模板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简介 PPT 模板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四章第四章 苏轼苏轼n第一节第一节 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 n第二节第二节 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 n第三节第三节 苏轼的诗苏轼的诗 n第四节第四节 苏轼的词苏轼的词 n第五节第五节 苏轼的意义与影响苏轼的意义与影响 苏苏 轼轼 像像n峨冠正笏立谈丛,凛凛群惊国峨冠正笏立谈丛,凛凛群惊国士风。却戴葛巾从杖履,直将士风。却戴葛巾从杖履,直将和气接儿童。和气接儿童。n (参寥:(参寥:东坡先生挽词东坡先生挽词) 第一节第一节 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n苏轼苏轼(1036(10361101),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字子瞻,号
2、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仁宗嘉祐二年(四川眉山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1057)进)进士,一生历尽仕途坎坷士,一生历尽仕途坎坷。神宗朝,曾通判神宗朝,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贬为黄州团练副史;哲宗元祐间,石变法,贬为黄州团练副史;哲宗元祐间,为翰林学士,官礼部尚书,知杭州、颖州。为翰林学士,官礼部尚书,知杭州、颖州。绍圣初,又以讥斥朝廷之罪,被贬惠州、绍圣初,又以讥斥朝廷之罪,被贬惠州、儋州(今海南岛)。后放还,死于常州,儋州(今海南岛)。后放还,死于常州,謚文忠,世称苏文忠公。謚文忠,世称苏文忠公。顺境与逆境(人生经历)顺境与
3、逆境(人生经历)n(一)求学应考(嘉祐二年(一)求学应考(嘉祐二年10571057进士)进士):眉州眉州- -京城京城n(二)入仕外放(二)入仕外放(1061-10791061-1079):凤翔):凤翔- -治治平二年还京平二年还京- -熙宁四年熙宁四年10711071贬杭州,知密州、贬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徐州、湖州n(三)遭文字狱(三)遭文字狱(1079-10841079-1084):元丰二年):元丰二年乌台诗案,入狱,贬黄州,元丰七年移汝乌台诗案,入狱,贬黄州,元丰七年移汝州、往常州州、往常州n(四)复官升迁(四)复官升迁(1085-10941085-1094):元丰八年元丰八年返京,
4、元祐元年返京,元祐元年10861086知制诰,杭州、颖州、知制诰,杭州、颖州、扬州、定州扬州、定州n(五)流放岭南(五)流放岭南(1094-10791094-1079):绍圣元年绍圣元年(10941094)贬惠州,四年贬儋州,)贬惠州,四年贬儋州,11001100年遇年遇赦北归,赦北归,11011101年卒于常州年卒于常州n因被一贬再贬,苏轼晚年自题画像:因被一贬再贬,苏轼晚年自题画像:“问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认为认为“人生识字忧患始。人生识字忧患始。”(石苍舒醉墨石苍舒醉墨堂堂)n苏轼集儒释道思想于一身,学识广博,于苏轼集儒释道思想于一身,学识广博
5、,于诗、文、词、绘画、书法各体精通,其风诗、文、词、绘画、书法各体精通,其风格雄放,文理自然,意趣横生,为宋代继格雄放,文理自然,意趣横生,为宋代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对后代产生极其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对后代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深远的影响。第二节第二节 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n一、一、散文主张:散文主张:n文道关系上,他认为文章不仅仅是载道的文道关系上,他认为文章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它有其独立的艺术价值。工具,它有其独立的艺术价值。n散文创作理论:以体用为本,重视散文的散文创作理论:以体用为本,重视散文的思想内容和社会作用;文理自然,崇尚追求思想内容和社会作用;文理自
6、然,崇尚追求自然的散文风格。自然的散文风格。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提倡艺术风格的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弥望皆黄茅白苇”般般的荒芜的荒芜。二、二、散文分类:散文分类:n一是议论文。特点是针对时弊,论证古一是议论文。特点是针对时弊,论证古今,气势雄浑;善于在旧史中翻空出奇,今,气势雄浑;善于在旧史中翻空出奇,摆脱传统成见的束缚,独标新说;具有摆脱传统成见的束缚,独标新说;具有一种形象的描述力。一种形象的描述
7、力。n1 1、史论和政论史论和政论 n2 2、杂说、书札、序跋、杂说、书札、序跋:日喻日喻、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n二是记叙文。特点是随物赋形,文理自然,构二是记叙文。特点是随物赋形,文理自然,构思多变;善于体察自然景观和人情物态的精微思多变;善于体察自然景观和人情物态的精微神理,以出神入化的文笔进行形象性的艺术再神理,以出神入化的文笔进行形象性的艺术再现;长于议论,精于思辩;巧妙灵活的运用描现;长于议论,精于思辩;巧妙灵活的运用描写、抒情、议论手法。将诗情画意与思致理趣写、抒情、议论手法。将诗情画意与思致理趣有机融合为一体。有机融合为一体。石钟山记石钟山记 n三是小品文。特
8、点是篇幅短小,涉笔成趣,有三是小品文。特点是篇幅短小,涉笔成趣,有性灵,有哲理,审美价值高。性灵,有哲理,审美价值高。记承天夜游记承天夜游n四是辞赋和四六四是辞赋和四六:赤壁赋赤壁赋、后赤壁赋后赤壁赋 三、散文三、散文风格:风格:n1 1 文、道并重,多姿多彩。气势雄放,而又平文、道并重,多姿多彩。气势雄放,而又平易自然。如行云流水,疏宕萧散。艺术上兼收易自然。如行云流水,疏宕萧散。艺术上兼收并蓄,主要渊源于孟子、庄子和战国纵横家。并蓄,主要渊源于孟子、庄子和战国纵横家。n2 2 构思精巧,见解新颖,议论透辟,变化自如,构思精巧,见解新颖,议论透辟,变化自如,善于随机生发,翻空出奇。善于随机生
9、发,翻空出奇。n3 3 叙事、抒情、议论结合得水乳交融,夹叙夹叙事、抒情、议论结合得水乳交融,夹叙夹议,议,“随物赋形随物赋形”,议论往往在情景交融的优,议论往往在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中逐步展开,生动鲜明,韵味隽永。美意境中逐步展开,生动鲜明,韵味隽永。n苏轼苏轼自评文自评文: “吾文如万斛泉源,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n前赤壁赋前赤壁赋讲析:讲析:n此文通过
10、夜游赤壁、怀古伤今而引发的此文通过夜游赤壁、怀古伤今而引发的主客问答,反映作者在政治失意时期复主客问答,反映作者在政治失意时期复杂的内心世界,既有遭贬之后的悲观颓杂的内心世界,既有遭贬之后的悲观颓丧,又有以佛老思想作安慰之解脱,最丧,又有以佛老思想作安慰之解脱,最终则又表达不以得失为怀的旷达胸襟,终则又表达不以得失为怀的旷达胸襟,全文景、理、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表全文景、理、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表现出极强的哲理性、抒情性,具有极高现出极强的哲理性、抒情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的审美价值。n艺术特点:艺术特点:n1 1、按时间顺序的叙事结构与、按时间顺序的叙事结构与“乐悲乐悲喜喜”的情感结构的组
11、合;的情感结构的组合;n2 2、景、情、理三者有机融为一体,达、景、情、理三者有机融为一体,达到形象性与哲理性的高度统一;到形象性与哲理性的高度统一;n3 3、形式自由活泼,姿态横生(在继承、形式自由活泼,姿态横生(在继承辞赋中主客答问的形式下,又加以改辞赋中主客答问的形式下,又加以改造,全文以散句为主,穿插对句,使造,全文以散句为主,穿插对句,使文章错落有致,具有行云流水般的自文章错落有致,具有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然。);第三节第三节 苏轼的诗苏轼的诗n一、苏轼诗歌的主要类型一、苏轼诗歌的主要类型n二、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二、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一、苏轼诗歌的主要内容n苏轼的诗歌题材广阔,内容
12、丰富,风格苏轼的诗歌题材广阔,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时代风貌,真多样,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时代风貌,真实地记录自己的生活历程,同时也发展实地记录自己的生活历程,同时也发展了宋诗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了宋诗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色,集中代表了宋诗的特点。为诗的特色,集中代表了宋诗的特点。从内容上看,苏诗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从内容上看,苏诗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n1. 1. 反映现实的政治诗反映现实的政治诗。干预现实、批判现。干预现实、批判现实始终是苏诗的重要主题,此类诗作主要针实始终是苏诗的重要主题,此类诗作主要针对社会弊端及新法流弊而发,体现了作者关对社会弊端及新法
13、流弊而发,体现了作者关心民生疾苦、忧虑国家命运的淑世情怀,代心民生疾苦、忧虑国家命运的淑世情怀,代表作品有表作品有荔支叹荔支叹、吴中田妇叹吴中田妇叹等。等。n2. 2. 表现自我的抒怀诗表现自我的抒怀诗。此类诗作多是描写个。此类诗作多是描写个人遭遇,抒写自我情怀,塑造自我形象,而人遭遇,抒写自我情怀,塑造自我形象,而这些感慨情怀又多是在诗人个人经历与社会这些感慨情怀又多是在诗人个人经历与社会政治、时代环境的碰撞中产生的,融入了诗政治、时代环境的碰撞中产生的,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因此内涵相当丰富,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因此内涵相当丰富,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颇能代表苏诗的特色具有一定的普遍意
14、义,颇能代表苏诗的特色和成就。和成就。食荔支二首食荔支二首之二之二n罗浮山下四时春罗浮山下四时春, ,n卢橘杨梅次第新,卢橘杨梅次第新,n日啖荔枝三百颗日啖荔枝三百颗, ,n不辞长作岭南人。不辞长作岭南人。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六月二十日夜渡海n参横斗转欲三更,参横斗转欲三更,n苦雨终风也解晴。苦雨终风也解晴。n云散月明谁点缀?云散月明谁点缀?n天容海色本澄清。天容海色本澄清。n空余鲁叟乘桴意,空余鲁叟乘桴意,n粗识轩辕奏乐声。粗识轩辕奏乐声。n九死南荒吾不恨,九死南荒吾不恨,n兹游奇绝冠平生。兹游奇绝冠平生。n3. 3. 歌咏自然的景物诗歌咏自然的景物诗。此类诗作是苏轼。此类诗作是苏轼一生一生“
15、身行万里半天下身行万里半天下”所见所闻的忠所见所闻的忠实记录,歌颂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姿,实记录,歌颂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姿,同时还注入了诗人的浓郁情感和高雅情同时还注入了诗人的浓郁情感和高雅情趣,代表作品有趣,代表作品有饮湖上初晴后雨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等。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n水光潋滟晴方好,水光潋滟晴方好,n山色空蒙雨亦奇。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欲把西湖比西子,n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总相宜。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n黑黑 云云 翻翻 墨墨 未未 遮遮 山山 ,n白白 雨雨 跳跳 珠珠 乱乱 入入船船 。
16、n卷卷 地地 风风 来来 忽忽 吹吹 散散 ,n望望 湖湖 楼楼 下下 水水 如如天天 。 n4因物寓理的理趣诗因物寓理的理趣诗。作者在对富于情趣。作者在对富于情趣的自然景物、生活片断的叙写中,往往融入的自然景物、生活片断的叙写中,往往融入深刻的哲理体悟,即景寄理,意在言外,具深刻的哲理体悟,即景寄理,意在言外,具体意象与哲思理趣浑然一体,这是苏轼对宋体意象与哲思理趣浑然一体,这是苏轼对宋诗的一大贡献,代表作品有诗的一大贡献,代表作品有题西林壁题西林壁、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子由渑池怀旧等。等。题西林壁题西林壁n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看成岭侧成峰,n远近高低各不同。远近高低各不同。n不识庐山真面目,不识
17、庐山真面目,n只缘身在此山中。只缘身在此山中。和子由繩池怀旧和子由繩池怀旧n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n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n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n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n5. 咏物题画诗咏物题画诗。其题画诗充分发挥诗歌的想。其题画诗充分发挥诗歌的想象特点,成功地将空间艺术化为语言艺术,象特点,成功地将空间艺术化为语言艺术,扩展和深化了画中的意境;其咏物诗既深得扩展和深化了画中的意境;其咏物诗既深得事物精髓,又和自己的性格、情趣
18、融合无迹,事物精髓,又和自己的性格、情趣融合无迹,情韵独具,代表作品有情韵独具,代表作品有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晚景、梅花二首梅花二首等。等。n此外,苏轼还创作了大量的和陶诗、论诗诗、描写风土人情的民俗诗等,也都各具特色。惠崇惠崇春江晚景春江晚景n竹外桃花三两枝,竹外桃花三两枝,n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江水暖鸭先知。n蒌蒿满地芦芽短,蒌蒿满地芦芽短,n正是河豚欲上时。正是河豚欲上时。 二、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n1. 苏轼以其天生的健笔、奔放的才情,发展了韩愈苏轼以其天生的健笔、奔放的才情,发展了韩愈以来以文为诗的传统,又矫正了在他之前宋诗流于以来以文为诗的传统,又矫正了在他之前宋诗流于浅率无味或生硬晦
19、涩的弊病。他善于打通各种文体,浅率无味或生硬晦涩的弊病。他善于打通各种文体,以文为诗,以古体写近体,其诗纵横开阖,收放自以文为诗,以古体写近体,其诗纵横开阖,收放自如,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诗歌的自由度。他的诗还精如,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诗歌的自由度。他的诗还精于议论,新奇警策,深刻透辟,触处生春,无不如于议论,新奇警策,深刻透辟,触处生春,无不如意,而且其议论往往借助于形象的描绘和生动的叙意,而且其议论往往借助于形象的描绘和生动的叙事,即事明理,叙议结合,收到了引人入胜、发人事,即事明理,叙议结合,收到了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艺术效果。深思的艺术效果。n2. 构思新颖,想象奇幻,比喻新巧。苏诗很构思新颖
20、,想象奇幻,比喻新巧。苏诗很少就题论题地直说、正说,而往往是曲一层少就题论题地直说、正说,而往往是曲一层说、侧一层说、透过一层说,构思变化莫测,说、侧一层说、透过一层说,构思变化莫测,曲折跌宕。诗人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其联想曲折跌宕。诗人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其联想驰骋纵横,出人意外,同时又相当敏捷,富驰骋纵横,出人意外,同时又相当敏捷,富于生活气息。比喻生动活泼,新鲜贴切,而于生活气息。比喻生动活泼,新鲜贴切,而又奇趣横生,层出不穷。又奇趣横生,层出不穷。苏诗丰富的想象与妙喻苏诗丰富的想象与妙喻n“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n(游金山寺游金山寺)n“黑云翻墨未
21、遮山,百雨跳珠乱入船黑云翻墨未遮山,百雨跳珠乱入船。”n(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n“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n(饮湖上初晴后雨饮湖上初晴后雨)n3. 语言清新流畅,圆熟自然。苏轼诗思敏锐,语言清新流畅,圆熟自然。苏轼诗思敏锐,笔锋爽利,无论体情绘物,还是叙事说理,笔锋爽利,无论体情绘物,还是叙事说理,都能化隐为显,无幽不达。他才高学富,善都能化隐为显,无幽不达。他才高学富,善于使事用典,信手拈来,灵活妥贴,如水中于使事用典,信手拈来,灵活妥贴,如水中着盐,浑然无迹,却内含深味。着盐,浑然无迹,却内含深味。n4兼备各种体式,尤以七言
22、诸体为妙。其兼备各种体式,尤以七言诸体为妙。其中形式自由的七言古体和七言歌行,最便于中形式自由的七言古体和七言歌行,最便于才气横溢的苏轼驰骋笔力,淋漓酣畅,雄浑才气横溢的苏轼驰骋笔力,淋漓酣畅,雄浑豪迈,气势奔放,变幻无穷,成就最高。七豪迈,气势奔放,变幻无穷,成就最高。七律流丽圆转,自然洒脱,七绝精美明快,富律流丽圆转,自然洒脱,七绝精美明快,富有情致,皆有佳篇传世。有情致,皆有佳篇传世。n5. 艺术风格以清雄豪放为主调而兼具多艺术风格以清雄豪放为主调而兼具多种特色,在不同时期、不同作品中其风种特色,在不同时期、不同作品中其风格也有不同表现。苏轼的早期诗作偏于格也有不同表现。苏轼的早期诗作偏
23、于雄健奔放,中期绚烂多彩、气象峥嵘,雄健奔放,中期绚烂多彩、气象峥嵘,晚期趋于质实平淡而内蕴精深华妙。晚期趋于质实平淡而内蕴精深华妙。 n后人评价:后人评价:n吕本中吕本中:“东坡七言长句波澜洪大,东坡七言长句波澜洪大,变化莫测。变化莫测。”(童蒙诗训童蒙诗训)n施补华施补华:“东坡长于七古,沉雄不如东坡长于七古,沉雄不如杜,而奔放过之;秀逸不如李,而超杜,而奔放过之;秀逸不如李,而超旷似之。旷似之。”(岘俑说诗岘俑说诗)n沈德潜沈德潜:“苏之瞻胸有洪炉,金银铅苏之瞻胸有洪炉,金银铅锡皆归熔铸,其笔之超旷,等于天马锡皆归熔铸,其笔之超旷,等于天马脱羁,穷极变幻,而适如意中所欲出,脱羁,穷极变幻
24、,而适如意中所欲出,韩文公后,又开辟一境界也。韩文公后,又开辟一境界也。”(说诗晬语说诗晬语)作品讲读游金山寺n1. 1. 此诗是苏轼出任杭州通判,路过镇江金山此诗是苏轼出任杭州通判,路过镇江金山时的游览之作,也是他七言古体诗的代表。时的游览之作,也是他七言古体诗的代表。通过描绘神奇莫测的江上景物,抒发了诗人通过描绘神奇莫测的江上景物,抒发了诗人羁旅行役之愁和怀乡归隐之情。羁旅行役之愁和怀乡归隐之情。n2. 2.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前八句写金山寺山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前八句写金山寺山水形胜,并点出思乡主旨。中间十句写登眺水形胜,并点出思乡主旨。中间十句写登眺所见黄昏夕阳和深夜炬火的江景。末四
25、句直所见黄昏夕阳和深夜炬火的江景。末四句直抒感喟,总束全篇。抒感喟,总束全篇。n3. 3. 此诗的艺术特点:此诗的艺术特点:n(1 1)首尾呼应,章法严谨,层次分明。此诗)首尾呼应,章法严谨,层次分明。此诗以以“宦游宦游”始,以始,以“归田归田”终,中间又以终,中间又以“望乡国望乡国”句相绾系,有起有结,遥相呼应。句相绾系,有起有结,遥相呼应。全诗围绕长江着笔,以时间的推移来表现环全诗围绕长江着笔,以时间的推移来表现环境的变幻,笔势骞腾而层次井然。境的变幻,笔势骞腾而层次井然。n(2 2)景物描写很有特色。本诗虽是写游金)景物描写很有特色。本诗虽是写游金山寺,却对金山寺本身景观略而不写,着重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