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考历史应试基础知识整合.docx

  • 上传人(卖家):阳光照进你心里
  • 文档编号:3012880
  • 上传时间:2022-06-22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8.8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历史应试基础知识整合.docx》由用户(阳光照进你心里)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考 历史 应试 基础知识 整合 下载 _各科综合资料_初中
    资源描述:

    1、高考历史应试基础知识整合第二部分基础知识整合(一)横向知识整合(注:此部分注意结合二轮复习内容)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一一先秦、秦汉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对真个中国古代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国古

    2、代经济的典型形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在先秦、秦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3)文化上:在学术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上,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科学上,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一一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隋唐(公元581年公元907年)、宋元(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1)政治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隋唐和宋元得到继续发展,隋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

    3、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2)经济上:魏晋时期北方的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南方得到开发;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经济重心南移。(3)思想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儒学复兴,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宋元时期,理学体系形成并成熟,市民阶层队伍扩大,文化世俗性增强,科技成就突出,三大文明领先世界。3 .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的转型一一明清明清(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

    4、走向衰落并逐渐向近代文明转型的时期。(1)政治上: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2)经济上: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3)文化上:一方面,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兴起,小说繁荣,京剧形成并发展,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地抨击;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4)对外政策上:实行

    5、闭关锁国,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一一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是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1)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中国军民不断反抗外国侵略。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中国民族

    6、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3)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礼仪受到冲击。(4)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先后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及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5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一一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1)政治上: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

    7、主政治的道路。1 2)经济上: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2 3)思想上: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3 4)社会生活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6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一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19191949年)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1)政治上: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

    8、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共两党的关系影响了中国的政局。(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了摧残。(3)思想上: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4)社会生活上: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迟缓。7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一一改革开放前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

    9、探索时期。有成就,也有教训。(1)政治上:建国初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人权遭到践踏。(2)经济上:“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通过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受“左”倾思想影响,“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科教文化上: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文艺发展起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补充;科技建设在核研究、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社会生活上: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

    10、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色彩。8 .改革开放新阶段一一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H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1)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2)经济上: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3)思想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

    11、想指南。(4)文化上: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9 .西方文明的源头一一古代希腊罗马史古代希腊罗马史(公元前8世纪6世纪)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其文化对近现代西方国家产生了深渊的影响。(1)政治上:以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诉讼程序,对近现代法制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经济上,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海外贸易、工商业发达,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灿烂的海洋文明。(3)思想上:希腊出现了世界史上最早的古代人文主义思想,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是

    12、西方人文主义的源头;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其理性精神对西方哲学产生深远影响。10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一一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工场手工业业时期)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5001800年)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也是人类从传统社会迈向近代社会的前奏(1)政治上:在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2)经济上:新航路额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欧洲封建制度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并进一步拓展。(3)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批判

    13、封建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近代科技出现,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完善11 .近代工业文明的确立与发展一一两次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重大转变,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典型阶段。这一阶段不仅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和近代化发展与成熟的阶段,还是近代化在世界范围的扩展阶段。(1)政治上: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继续在欧洲大陆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兴起,都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2)经济上: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14、(3)思想文化艺术领域:马克思主义诞生,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文学艺术继续繁荣,新的艺术形式涌现(浪漫主义文学、绘画,现实主义文学、绘画,印象画派)12 .20世纪社会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一一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20世纪上半期(19171945年)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个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是这一时期典型的特点。(1)政治上:十月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为人类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经济上: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面对1

    15、9291933年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模式进行了调整,开始实行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产生。(3)文化上:现代主义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在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4)科学上:以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技诞生,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13.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一一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二战后至今(1945年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展了深刻变化。(1)政治上: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美苏两极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20世纪六七十年哮,多极化趋势出现;

    16、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2)经济上: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3)文化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形成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二)纵向知识梳理(回归教材,结合一轮复习笔记)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内容与作用宗法制的内容与作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 .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重要内容、历史影响)汉代加

    17、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平定叛乱、设中朝和刺史、实行推恩令)隋唐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三省六部制、藩镇割据威胁集权)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割相权、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元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废三省、设中书省)明清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废丞相,设内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3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与影响:基本特点: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从未中断,因此沿革清晰;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人治高于法治;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相当完备,统治网络严密周全;宗法关系的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

    18、政策的依据。影响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 .雅典的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历史影响2 .罗马法:主要内容历史作用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三、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的内容与作用责任内阁的形成与影响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的特点2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制的异同3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与影响4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的政体特点与发展演变四、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 .1840年一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人民反抗斗争:(1)侵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

    19、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2)反抗:虎门销烟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2 .辛亥革命:革命的过程历史意义3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过程、特点、五四精神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五、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诞生标志意义2 .巴黎公社的出现及经验教训3 .十月革命:革命的基本过程历史意义4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工人运动国民革命武装割据合作抗日解放战争六、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 .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政权建设法制建设(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度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2 .

    20、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标志、主要成就、意义)3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理论的提出与内涵香港、澳门回归台湾问题七、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1 .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政策及其内容格局的形成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 .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共体、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多极化趋势加强(两极格局的解体与影响、多种政治力量的成长)3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新时期的重要外交活动必修n经济成长历程一、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 .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精耕细作(生产工具的进步、水利建设、男耕女织的模式、农书)土地

    21、制度(井田制、土地私有制)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从生产组织形式看,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态的基础;从土地制度看,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基本的土地制度;从农业生产结构看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从农耕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模式)看,借用牛力耕田,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2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主要成就(金属冶炼、防治、制瓷)发展特征:手工业发展与农业紧密结合,并且受到农业的制约;各种手工业经营形式相结合;官营手工业长期处于支配地位;统治者在政策上的一贯影响,导致手工业发展具有落后性,规模有限。3 .农耕时代的商业:商业发展概貌(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表

    22、现、城市的繁荣与发展、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商业起源早,并且在不断的发展;古代中国的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西欧发达;市场交换不能动摇封建经济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控制之下。二、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世界的冲击1 .新航路的开辟: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海上通道整体世界开始形成2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早期殖民的特点荷兰与英国的殖民扩张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影响3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进程(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工业革命的影响(经济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4 .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对世界发展趋势的影响对殖民地半殖民地

    23、国家的影响三、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冲击(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L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瓦解原因(列强攫取经济特权、商品倾销)表现(小农经济破产、新的经济因素出现)2 .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曲折发展: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背景与表现)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重要发展阶段、发展原因与阻碍因素)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3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地位与作用:地位: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发展缓慢。代表先进生产力,毕竟得到发展。积极作用:作为新的生产方式,是社会进步的集中表现,又引起其他的社会变动;局限性: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难以独立发展起来,因而并没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中国近代

    24、化举步维艰。4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习俗(服饰变化、习俗改变、饮食起居、大众媒介等方面的表现、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铁路建设、水运和空运、邮政发展、电报和电话,注意与工业革命成果的关系)影响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的大力提倡和引导、外来文化的影响、中西文化的交融。四、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1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2)苏联的经济改革:三大改革改革内容与成效(注意与苏联解体的关系)2 .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背景

    25、、改革内容、特点、历史作用)3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与发展国家政策的调整(国家干预经济、福利政策)企业经营策略的调整五、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1 .建国初期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的成就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的正确方针2 .经济建设的失误与教训:指导方针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左倾错误)重大举措(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历史影响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改革开放的决策农业改革一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注意图上知识)4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经济发展城镇

    26、化进程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化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化六、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战后国际经济形势、布雷顿森林会议)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特点。2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盟东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3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合对中国的挑战:发展原因存在问题必修HI文化发展历程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与意义:原因(政治需要、经济发展、人才辈出)意义(推动社会变革、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影响、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

    27、基本精神)(2)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孔子孟子荀子2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汉武帝的“崇儒”政策董仲舒的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3 .宋明理学:理学的含义代表思想家及其主张(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理学的评价4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发展特点与原因代表人物与主张(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5 .对儒家思想的综合认识: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儒家思想值得继承和肯定的是: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朝同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安贫乐道的精神力量,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坚毅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爱民态度和仁爱意

    28、识等,尊老、敬贤、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为人准则等,都是继承和发扬的道德精神。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大加赞扬。东南亚从东西方文化中吸取营养,合理地处理了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建立了令人称羡的“东方工业模式”、“儒家资本主义”,证明了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儒家思想消极方

    29、面: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消极作用是明显的。首先其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其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宣扬封建礼教和等级制度,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1 .天文学成就:甘石星经张衡发明地动仪僧一行实测子午线长度郭守敬的授时历2 .数学成就:九章算术圆周率3 .农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4 .医药成就: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5 .四大发明:发明出现的时间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三、文学艺术1 .文字的起源与发展:甲骨文、金文秦朝统一文字2 .书画艺术:书法历程(典型字体、书画名家、发展阶段)绘画(绘画大家、画派画风、重要作品)3 .

    30、文学成就: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文学与政治、经济的关系4 .戏剧:元杂剧京剧四、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1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主要代表(智者学派、苏格拉底)主要的人文精神2 .文艺复兴:兴起原因代表成就(作品所揭示的社会风貌)人文主义的含义影响3 .神权的衰落与人权的勃兴:宗教改革的背景与影响马T路德的主要思想4 .启蒙思想:兴起背景四大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历史作用五、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1 .牛顿与经典力学:建立的标志与历史地位2 .达尔文与进化论:出现背景(与神权衰落的关系)物种起源历史地位3 .应用技术的发展: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的应用应

    31、用技术发展的影响4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对论、量子力学及其历史地位信息技术的成就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六、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L代表性的文学成就:浪漫主义诗人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现代荒诞派喜剧文学成就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2 .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古典主义音乐印象派音乐3 .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印象派绘画现代绘画艺术4 .影视艺术:产生的技术条件社会影响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1 .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影响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历史作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历史作用

    3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影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八、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与文化教育事业1 .主要的科技成就:军事技术农业技术信息技术太空技术2 .教育事业的发展:扫盲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3 .“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影响选修I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古代的改革1 .梭伦改革:改革的必要性主要措施和特点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2 .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变法原因)变法的主要内容历史作用3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突出移风易俗)历史作用(突出社会转型)4 .王安石变法: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作用二、欧洲的宗教改革改革背景重大改革与内容改革的实质与影响三、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1

    33、 .俄国农奴制改革: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作用(突出如何促进了近代化进程)2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作用3 .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条件主要内容历史作用(突出如何促进了近代化进程)4 .中国的戊戌变法:改革的背景维新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变法内容历史作用(突出如何促进了近代化进程)中日改革的比较四、必修本上的重大改革1 .罗斯福新政2 .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3 .中国的改革开放(三)重要概念串联梳理1 .制度创新与社会进步:(1)政治制度创新: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完善古希腊罗马的民主制度近代西方的代议制政治框架苏联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法律制度:中国古代历朝

    34、的法律罗马法近代西方各国的宪法中国的临时约法新中国的宪法和法制建设(3)经济制度创新:中国古代的农耕政策,如重农抑商、土地制度、商业政策与官营手工业政策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世界货币体系(4)科技创新:近代自然科学革命三次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与现代科技2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世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2)世界面貌的巨大改变;(3)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变化和应对策略:如中国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中、日、俄、埃及等国的改革等。3 .大国崛起问题:主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轨迹(美、日、英、德、苏俄等国的内政外交、经济发

    35、展、兴衰成败等)中国的和平崛起4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世界社会生活的变迁:原因:工业革命(技术革命)的影响、世界整体化进程的影响、国家政策的作用、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等。表现: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交通运输手段的变化、通讯方式的改良、大众传媒技术的提高。(2)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原因: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国内政治局势的影响、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影响、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影响等。表现:社会生活水平、社会习俗、衣食住行的变化、交通通讯方式的变化、大众传媒技术的提高等。需要注意的思考方向:某一区域的纵向变迁,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某一城市;某一时段内横向的社会差别,如19世纪中期

    36、的中英;一某一层面的变迁为主题,如衣食住行、交通通讯、思想观念、社会习俗等。5 .城市化进程:中国古代的城市发展与城市经济、文化现象(如以北宋都城为例说明)工业文明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以英国为例说明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促进)近现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通商口岸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城市群的出现)。6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救国探索与成效:(1)历史背景: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的变化新思想的出现民族工业的发展。(2)实践:地主阶级一一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洋务运动维新派一一宣传维新思想,以改良改变中国,建立君主立宪的尝试革命派一一三民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尝试激进民主主义者一一掀起新文化运动,倡导思想解放共

    37、产党人一一武装割据、农村保卫城市的道路(3)促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7 .历史上的思想解放:主要的思想解放(百家争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的政治、经济背景与历史影响8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型事例(民主革命纲领、井冈山道路一一武装斗争、创建根据地、理论总结、历史影响)中国重要的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9 .五四精神永放光芒: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五四运动的特点和历史意义五四精神10 .工业化

    38、的进程问题: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同模式的工业化(以美苏为各自代表的现代化模式)中国、苏联工业化的进程和影响11 .中国的近代化问题:经济上的工业化(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新中国的工业化方针)政治上的民主化(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的实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人民民主思想、新中国的政治构建)思想观念上的近代化12 .中国古代的几个重要时期:唐宋时期的盛事华章(政治制度的完善、商业的发展、唐诗宋词、市民文化)近代的“前夜”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皇权的穷途末路、新的经济现象出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变化、思想批判、与西方近代“前夜”的比较)13 .三农问题:中国农耕文明的基本特点新中国的农业政策当前与社会主

    39、义新农村建设相关的其他历史知识14 .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传统文化与政治结构和文化现象的关系传统文化与创新的冲突与社会进步15 .中国改革开放40年:(1)改革的历史背景: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国际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解放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真理标准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2)改革成就:经济成就:经济的腾飞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政治民主化进程:民主法制建设、基层民主选举。文化成就: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重要的科技成就。国家统一的进程:一国两制思想、解决港澳问题、对台方针政策。国际地位的提升:外交

    40、方针、外交成就、综合国力的提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6 .共和国七十年辉煌历程:新中国的政治文明成果(三大制度、民主法制建设、基层民主选举)建国初期的成功探索(政治制度、工业化与建设成就、国际地位的提升、“双百方针”)曲折探索(“三面红旗”、文革、外交成就)改革开放新时期(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改革开放的进程、大国地位的确立、国家统一的进程、科技成就)17 .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秩序: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和全球化世界货币体系重大的区域经济集团和区域经济组织18 .改革模块上的社会转型问题:主要涉及社会转型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

    41、本明治维新)实现社会转型的不同途径历次变法实现转型的主要表现19 .移风易俗与社会变迁:商鞅变法中改变旧俗的举措,如实行按军功授爵等北魏孝文帝改革(社会风俗的变革与社会进步、社会转型)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工业文明的冲击、设计风俗变革的内容、近代化进程)20 .常用史观:(1)文明史观: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而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它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在人类文明史上,奴隶社会、封建

    42、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曾产生过与之相适应的文明。一般认为,“文明”按照纵向可以分为农耕文明(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工业文明(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等),横向可以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其划分标准是生产力。纵向的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都包含那个时代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2)全球史观: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依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

    43、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全球史观认为,在近代以前,世界上各民族各国家处于封闭发展状态,亚非欧三大洲存在地区性局部交流,而美洲几乎处于隔绝状态。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到19、20世纪之交,世界终于形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实现了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转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使世界变成一个密切联系的“地

    44、球村”,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世界整体化进程加快。国家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多层次地发展着,整个人类社会正在形成一个相互感应、相互制约的整体,整个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命运和考验。(3)现代化史观: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近代化(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

    45、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合理化)、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现代化的基本进程: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从社会制度来说,有多种模式,主要有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按中国多数学者的观点,把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起动的新型现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应试基础知识整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01288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