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高分子材料化学改性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3高分子材料化学改性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分子材料 化学 改性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三章第三章 高分子材料化学改性高分子材料化学改性123.2交联交联3.2.1概述概述 聚合物在热、光、辐射能或交联剂的作用下,分子链间以化学键联结起来构成三维网状或体型结构的反应,称为交联(cross-linking)。 交联的方式可以是化学交联也可以是物理交联,如橡胶的硫化、不饱和聚酯通过链式聚合反应的固化、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的反应、皮革的鞣制过程(蛋白质与甲醛作用)等都属于化学交联; 利用光、热和辐射也能使线形聚合物产生交联,聚乙烯辐射交联就是其中一例,属于物理交联。 3 线形聚合物经过适度交联,在力学强度、弹性、尺寸稳定性、耐溶剂性或化学稳定性等方面均有改善,所以交联反应常被用于聚合物的
2、改性。 有时,不希望的交联反应也出现在聚合物的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引起质量、安全和使用寿命等诸多问题,因而必须研究它的发生机制和相应对策。 交联键的多少,常根据应用需要来控制。 该法的优点在于可在聚合物加工成型过程中实施,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43.2.2聚合物的交联反应的方法聚合物的交联反应的方法(1)硫化 1839年,天然橡胶和单质硫共热,得到交联橡胶,消除橡胶了永久形变,使其形变后能迅速恢复原状,从而呈现高弹性。 狭义硫化是指用元素硫(热法硫化)或SCl2(冷法硫化)使橡胶转变为适量交联的网状聚合物的化学过程。 利用过氧化物、重氮化合物、硒碲及其他金属氧化物使橡胶交联的化学反应也称为
3、硫化。广义的硫化是指由化学因素或物理因素引起橡胶交联的统称。5 含双键的弹性体,多用硫或含硫有机化合物交联。硫化过程一般是用2%4%的硫黄和硫化促进剂与生胶捏和造型,然后在130150加热一定时间,即得硫化产物。 硫化的第一步是聚合物与极化后的硫或硫离子对反应,先形成锍离子。锍离子夺取聚二烯烃中的氢原子,形成聚合物(烯丙基)碳阳离子。 碳阳离子先与硫反应,而后再与大分子双键加成,产生交联。通过氢转移,继续与大分子反应,再生出大分子碳阳离子。反应式如下:678 实际的交联位置和交联形成要复杂的多,因硫黄活化形成不同,反应可以是离子型、游离基型或兼具两种类型的。 硫化时常加促进剂,并辅以金属氧化物
4、和脂肪酸等活化剂,目的是增加硫化速度和硫的利用效率。 硫化促进剂主要是硫有机化合物如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等。 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促进剂和活化剂可大大提高硫的利用效率,因为一方面游离硫减少了,另一方面使多数交联成了单、双硫键,很少相邻双交联和硫环生成,因此,也提高了硫化胶的机械强度和耐老化性能。9(2)过氧化物交联法 聚乙烯、乙丙二元胶、聚硅氧烷等主链大分子中不含双键,无法用硫来交联,可以与过氧化化异丙苯、过氧化二特丁基等过氧化物共热而交联。 聚乙烯交联以后,可以增加强度,并提高使用上限温度。乙丙胶和聚硅氧烷交联后,则成有用的弹性体。 过氧化物受热分解成自由基,夺取大分子中的氢,形成大分子自由基,
5、而后偶合交联。10.RO+ CH2CH2ROHCH CH2+.C偶合交联 过氧化物热分解产生自由基,夺取大分子上的氢,形成大分子自由基,而后偶合交联:CH2 CH2CH CH2.CH CH211(3)高能辐射交联 高能辐射下,使聚合物大分子链产生自由基,从而发生交联反应,有时还有脱基团的反应发生。 一般规律是双取代的碳链聚合物以断链为主,而其他大多数聚合物则以交联为主,包括饱和的和不饱和的聚合物。 高能辐射源:加速电子、X射线、射线、射线、快质子、快中子、慢中子、粒子,原子反应堆混合射线。.H+.CH2CH2CH2CH2CH2CH辐射能12.+HCH2CH2CH2CHCH2CH2.+H2 C、
6、大分子链自由基之间反应形成交联反应CHCH2CH2.2CHCH2CH2CHCH2CH213 (4)硅烷交联 20世纪60年代研制成功硅烷交联技术。该技术是利用含有双链的乙烯基硅烷在引发剂的作用下与熔融的聚合物反应,形成硅烷接枝聚合物,该聚合物在硅烷醇缩合催化剂的存在下,遇水发生水解,从而形成网状的氧烷链交联结构。 硅烷交联技术由于其交联所用设备简单,工艺易于控制,投资较少,成品交联度高,品质好,从而大大推动了交联聚乙烯的生产和应用。 除聚乙烯、硅烷外,交联中还需用催化剂、引发剂、抗氧剂等。硅烷交联主要包括接枝和交联两个过程。14PE变成可反应自由基PE a. 过氧化物引发剂受热首先分解,生成活
7、性自由基:b.活性自由基进攻PE大分子,使PE变成可反应的自由基PE: ROOH2.ROCH2CHCH2CH2CH2+RO.CH2CH2CH2.+ROH PE接枝生成可交联接枝PE 可反应自由基PE与接枝硅烷反应,生成可交联接枝PE:CHCH2CH2CH2.+Si(OR)3CH2CHCHCH2CH2CH2CHCH2CH2.Si(OR)315 接枝PE交联成交联PE a.接枝PE水解成硅醇+ ROHOH2Si(OR)CH2CH2CH2CH2CHH2O3Si(OR) CH2CH2CH2CH2CH催化剂 b.含硅醇PE交联形成Si-O-Si+OCH2Si(OR)2CH2CHCH2CH2CH2CH22
8、CH2CHCH2CH2CH2CHCH2CHCH2CH2CH2Si(OR)2CH2Si(OR)OHCH2CHCH2CHCH2CH2OHCHCHCHCHCHCH2CH2CH2CH2Si(OR)2OHH2O脱水交联PE+16(5)光交联 以光敏剂为引发剂,在光的作用下引发大分子链产生自由基,从而形成交联大分子。其反应过程:(1) SS*(2) S*+PP*(3) P*P.PP 引发光源一般用紫外线或激光等。 如用PVA与肉桂酰氯酯化制成聚乙烯醇肉桂酸酯:CHCHCH2CHOH+CHCOClCHCHCOCH2O17(6)盐交联(又称为离子交联) 首先在大分子链上接枝可反应官能团,经Zn(OH)2中和处
9、理后,在大分子链之间形成离子盐桥,将大分子链连接起来形成交联结构。有两种方式: 路易斯酸催化的交联,如PVC在路易斯酸(如AlCl3或FeCl3)存在下,在极性溶剂中的交联反应: 18 脱卤交联反应,丁基橡胶中含有少量异戊二烯,可先氯化,然后利用烯丙基氯的活泼性,再进行脱卤交联反应:1920(7)叠氮交联(偶氮交联) 将偶氮化合物混入PE中,并在低于偶氮化合物分解温度挤出,挤出物通过一高温盐浴,偶氮化合物分解形成自由基,引发聚乙烯交联。 以叠氮为交联剂而进行的交联一般用于熔融温度较低的橡胶类材料,对于塑料很少有实际应用。 常用的叠氮交联剂有聚磺酰叠氮R-SO2N3x和叠氮甲酸盐R-OOCN3x
10、。21(8)具有化学反应官能团的聚合物的交联 环氧树脂的交联反应: 醇类化合物作为亲电试剂在200以上与环氧基反应: 继续反应生成高交联密度的聚醚结构:22 在叔胺的存在下,醇类化合物与环氧基可进行如下反应,生成三维交联网络结构的聚合物: 二胺与环氧基可进行如下反应,生成三维交联网络结构的聚合物:23聚乙烯醇与甲醛反应,除分子内部能形成缩醛外,分子间也能起作用发生交联。CH2CHCH2CHOHOH + RCHOCHOCHOCHR+ H2OCH2CHCH2CHOH OH+ HCHO CH2 + H2OOH OCH2CHCH2CH243.2.3交联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交联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交联反应
11、会降低聚合物链间的滑动能力,如果交联密度不太高,非晶态聚合物就变得更有弹性。 交联密度增加,抗拉强度也有所增加,但达到一定交联程度后下降;如图3-11和表3-13。25剂量/kGyPFM23%PFM25%PFM28%Ts/MPaE/%Ts/MPaE/%Ts/MPaE/%020.03603.2519.89689.4719.68737.545022.3479.9422.97517.1722.76543.6110024.3216.8124.88287.7825.1381.5015026.0763.5226.4878.1628.49116.8120026.1324.1627.0633.2128.165
12、0.1525020.019.1020.5712.7421.1320.6130017.173.1317.584.5818.166.326 随着交联密度的增加,伸长率和溶胀度降低,模量、硬度及玻璃化温度上升。当交联密度很高时,可得到硬度很高的产物。 结晶聚合物少量交联后,由于链取向困难而使结晶度和熔点下降,并且变软,弹性增大。 交联密度可以用溶胶分数、平衡溶胀法、压缩模量法测定。聚合物交联成网状结构以后,就变成不溶、不熔的化合物。 交联反应有利于提高使用温度(图3-12),克服聚合物蠕变行为及应力开裂现象。 273.3聚合物主链反应和侧基反应聚合物主链反应和侧基反应 通过聚合物主链反应和侧基反应可
13、以对已知聚合物进行改性,使聚合物具有新的特性。由于聚合物结构的特殊性使这类反应有自己的特点: (1)反应产物不均一,反应程度不同,反应深度也不同。在同一个聚合物链上包含有未反应的和反应后的多种不同基团,形成类似共聚物的产物。如聚丙烯腈水解时,在大分子链中同时含有腈基、酰氨基和羧基等基团。式中:x:( y+y):( z+z)=1:2:15 CH2NaOHCHnCN CH2CHCN CH2CHxCOONaCH2CH CH2CH CONHCOCH2CH CNH2OCH2CHCOOHzy,yz,28 (2)聚合物中官能团的活性较低,反应不完全。由于大分子的形状、聚集态和黏度等因素,妨碍扩散,从而使聚合
14、物化学变化的反应速率较低。例如,PVC与Zn粉共热脱氯,链上有15%左右的氯残留。 (3)反应受大分子的结晶、邻近基团的静电和立体位阻等因素的影响。29 3.3.1引入新基团 (1) 取代反应 聚合物经过适当的化学处理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并在分子链上引入新基团,这类反应的典型代表是聚乙烯的氯化: 氯化聚乙烯是改进PVC抗冲强度的重要添加剂。其性质与氯含量有关,见表3-19。 30氯含量/%(质量分数) Tg / 物 性070 塑性材料 30 20 橡胶状弹性体 40 10 软、粘滞状 50 20 皮革状 55 35 刚性 60 75 硬、脆 70150 硬、脆 31 除聚乙烯外,聚丙烯、聚氯乙烯
15、以及其他饱和的聚合物和共聚物都可氯化。其反应历程跟小分子饱和烃的氯化反应相同,属自由基连锁机理,热、紫外光、自由基引发剂均可引发。 聚乙烯在二氧化硫存在下氯化时,所得弹性体中含有氯和磺酰氯基团。 商品中每34重复单元含有1个氯原子,4050个重复单元约有一个磺酰氯基团。氯的取代范围很广,破坏了聚乙烯的结晶,产品变成弹性体。少数磺酰氯基团存在便于用金属氧化物(氧化铅或氧化锰)交联。32 在分子链上引入新基团的另一重要例子是聚苯乙烯的功能化,聚苯乙烯芳环上易发生各种取代反应(硝化、磺化、氯磺化等),可被用来合成功能高分子、离子交换树脂以及在聚苯乙烯分子链上引入交联点或接枝点。特别重要的是聚苯乙烯的
16、氯甲基化,由于生成的苄基氯易进行亲核取代反应而转化为许多其他的功能基。SO3HCH2ClCH2NR3Cl+CH2NR3OH+ClCH2OCH3ZnCl2NaOHH2SO4NR333 (2) 加成反应 CH2ClCH2CHClCCH3CH2H+CH3C+CH2CH2-CH2CCH3CH2CH2CH2ClCHClCCH3CH2 CH2CCH32Cl2HClCHClCH2ClCH2CCH3CHCH2343.3.2 侧基的转化反应 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将聚合物分子链上的侧基转化为其他基团,常用来对聚合物进行改性。 典型的有:(1) 聚乙烯醇的合成及其缩醛化: 聚醋酸乙烯酯本身除可用作塑料和涂料外,还可醇
17、解成维尼纶纤维的主要原料聚乙烯醇。 碱催化下聚醋酸乙烯酯用甲醇醇解可制得聚乙烯醇。 纤维用聚乙烯醇要求醇解度在98以上,不溶于冷水和甲醇。如用作氯乙烯悬浮聚合的分散剂时,则要求醇解度在80左右并可溶于水者。35 聚乙烯醇配成热水溶液,经纺丝、拉伸,即成结晶性纤维。晶区不溶于沸水,但无定形区却亲水,能溶胀。经缩甲醛化后,则不溶于水。 因此,维尼纶纤维的生产往往由聚醋酸乙烯酯的醇解、聚乙烯醇的纺丝、热拉伸、缩醛等工序组成。聚乙烯醇和醛类反应,形成聚乙烯醇缩醛。CH2CHOHCH2CHOHRCHO- H2OCH2CHCH2CHOOCHR36(2)消除反应 HCl+.CHCH2ClCHClCH.ClC
18、H2ClCHCH2Cl+CH链转移消除反应.+CHClCHCH+.CHCH2ClCHClCHHClCHCH2CHCH2CH+CHRCOOOHCH2CHCH2CHCHCH2CHCH2CHCHO+RCOOH37 (4) 环化反应 某些聚合物受热时,通过侧基反应可能环化。 例如聚丙烯腈热解环化成梯形结构。 最后在15003000下加热,析出碳以外的所有元素,形成碳纤维。CH2CHCH2CHCH2CHCH2CHCH2CNCNCNCNNNN(5) SBS加氢反应 热塑性弹性体SBS兼具橡胶和塑料的优异性能,但分子链中段是含有双键的聚丁二烯,易被氧化而使性能变差。 近年来用有机镍和烷基铝催化加氢方法可对中
19、段进行控制加氢,产物不但可似SBS一样既具橡胶弹性,亦可像塑料一样热塑性加工,还显著地提高了热加工稳定性和耐老化性能。38(6)纤维素的化学反应 纤维素有三个活泼的羟基,是一种多元醇化合物,经化学反应后主要形成纤维素酯和纤维素醚两大类纤维素衍生物。如铜氨纤维和粘胶纤维,硝化纤维和醋酯纤维等。a. 纤维素酯 纤维素与硝酸或醋酸酐作用后便生成纤维素硝酸酯或醋酸酯,俗称硝酸纤维素或醋酸纤维素。 39 醋酸纤维素中应用最广的是二醋酸纤维素,因为它溶于廉价的溶剂(如丙酮)中。 纤维素与NaOH和二硫化碳反应可制得纤维素磺酸钠,它也是一种纤维素的酯类。将此液体喷丝到酸性凝固液中得到的纤维称再生纤维素,俗称
20、粘胶法人造丝;若在酸性凝固液中再生成薄膜状,称为玻璃纸,亦即赛璐玢(Cellophane)。 纤维素也可用铜氨溶液溶解,再凝固成丝,称铜氨纤维。 4041(7)甲壳素的化学反应: 甲壳素(chitin)又名甲壳质,化学名称是(1,4)-2-乙酰氨基-2-脱氧-D-葡萄聚糖。 甲壳素广泛存在于虾、蟹等节足类动物的外壳、昆虫的甲壳、软体动物的壳和骨骼及菌、藻类等,是自然界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高分子,其年生物合成量达100亿吨。 甲壳素又是唯一大量存在的天然碱性多糖,也是除蛋白质外数量最大的含氮生物高分子。 由于存在大量氢键,甲壳素分子间作用力极强,不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但对其进行适当化学
21、处理可以改善其可加工性,并获得功能性材料,相关化学反应包括:42434445463.4 互穿聚合物网络互穿聚合物网络47 IPN的概念可追溯到1951年,而IPN(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 这一名称是Millar在1960年首先提出的。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作为聚合物改性的一个新领域,IPNs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在此研究领域代表性人物有美国的Frisch、Sperling以及乌克兰的Lipatov等。 除美国、乌克兰外,日、法、德等国在此领域的研究也非常活跃。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 近年来,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IPNs的
22、发展都十分迅速,并已进入工业规模的应用。483.4.1互穿高分子材料网络种类互穿高分子材料网络种类 关于IPN的分类,目前在国际上也不统一,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可根据IPN的制备方法和结构形态等进行分类,见表3-20。分类依据类别合成方法分步IPN、同步IPN、胶乳IPN、热塑性IPN网络形态全-IPN、拟IPN、半-IPN网络组分数二组分IPN、三组分IPN网络缠结物理缠结IPN、化学交联IPN、接枝型IPN网络链组成聚酯型、环氧树脂型、聚氨酯型、聚醚型实际应用阻尼材料、弹性体、涂料、黏合剂、复合材料、功能材料49 IPN按制备方法可分为分步IPN、同步IPN(SIN)、胶
23、乳IPN(LIPN)等。(1)分步IPN 分步IPN是将已经交联的聚合物(第一网络)置入含有催化剂、交联剂等的另一单体或预聚物中,使其溶胀,然后使第二单体或预聚体就地聚合并交联形成第二网络,得互穿聚合物网络。 分步IPN常简称IPN。常见的IPN有聚苯乙烯/聚丙烯酸酯IPN,聚氨酯/环氧树脂IPN,聚二甲基硅氧烷/聚苯乙烯IPN等。50逆IPN(Inverse-IPN):由于最先合成的IPN是以弹性体为聚合物1,塑料为聚合物2,因此,以硬聚合物(塑料)为第一网络、弹性聚合物为第二网络的IPN,生成的互穿网络聚合物就称为逆-IPN。完全IPN:两种聚合物均是交联聚合物并互相贯穿,则称为完全IPN
24、。半-IPN(Semi-IPN): 在由两种聚合物形成的网络中,如果有一种是线型分子,该网络称为半互穿聚合物网络。例如P(AA-co-MMA ) /PEG半互穿聚合物网络。图图3-15 P(AA-co-MMA )/PEG半互穿聚合物网络半互穿聚合物网络5152Millar IPN:它是由化学上完全相同的交联聚合物组成,因此也称为互穿均聚网络聚合物(Homo-IPN)。 因为此类IPN是由Millar研究由St/DVB的同种交联聚合物形成的IPN开始,因而这类IPN被称为Millar型IPN。 在Millar型IPN的形成过程中,形成第二网的单体在第一网的骨架间聚合,聚合时两层交联网络相互嵌入
25、,这样,除了各网络自身的链段间的相互缠结外,还有两层网络之间的相互穿入和缠结,从而使IPN的表观交联度增加,使这类IPN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及较低的溶胀率。53(2) 同步IPN(SIN) 同步法是将两种或多种单体在同一反应器中按各自聚合和交联历程进行反应,形成同步互穿网络。 当两种聚合物成分是同时生成而不存在先后秩序时,生成的IPN称为同步IPN,简记为SIN。例如同步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的新型化学灌浆材料(PU/EP-IPN)。(3) 胶乳IPN(LIPN) 该技术首先将合物A做为“种子”胶乳,再投入单体B及引发剂、交联剂,不加乳化剂,先使单体B就地聚合、交联,生成LIPN,LIPN在组织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