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复习提纲[直接打印].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复习提纲[直接打印].doc》由用户(simapengtu)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直接打印 人教版高二 生物 必修 知识点 复习 温习 提纲 直接 打印 下载 _必修3《稳态与环境》_人教版_生物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复习提纲考点: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单细胞生物与环境的物质交换个体生活环境就是细胞生活环境,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组成及关系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几种细胞的内环境:红细胞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 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和组织液 注: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消化酶等不属于内环境成分。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2、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血浆中酸碱度:7.35-7.45,与血浆中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 温度:37左右,会因年龄、性别不同、一天中不同时间而存在微小差异。6稳态的调节机制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 成分 和 理化性质 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自身调节功能障碍)7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8组织水肿形成原因:淋巴
3、管堵塞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营养不良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结构 细胞体 神经元 树突 突起 轴突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神经纤维:由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构成2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刺激并产生兴奋(神经冲动)反射弧 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向中枢组成及 神经中枢脑和脊髓中,对刺激进行分析和综合功能 传出神经将兴奋传至效应器 效应器由传出神
4、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判断方法:神经节在传入神经上突触方向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 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未受到刺激时): K外流,外正内负,兴奋状态(受到刺激后):a+内流,外负内正局部电流形成: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 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特点:双向性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 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组织液) 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突触小泡:存在于突触小体中含神
5、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 神经冲动传导至突触小体产生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特点:存在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单向传递。考点:人脑的高级功能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所发出的神经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的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如:排尿反射2下丘脑:内分泌腺活动的调节中枢(血糖平衡、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脑干: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3大
6、脑皮层:高级反射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语言中枢:区:不会写,区:看不懂,区:不会说,区:听不懂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1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激素,CO2等)通过体液传送,对人和对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3激素:由内分沁腺分泌的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4一些常见动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生长激素:(蛋白质)促生长发育,幼年不足:侏儒症甲状腺激素:(可口服)促进新陈代谢和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幼年不足:呆小症胰岛素:(胰岛B细胞分泌,蛋白质)降低血糖,不足:糖尿病胰
7、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分泌)升血糖性激素:(睾丸、卵巢,固醇)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5分级调节:下丘脑能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激素6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的工作。 意义:维持机体稳态 典例: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7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因具有相应的受体)考点:血糖平衡及调节1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2血糖来源:食物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3血糖去路:氧化分解供能,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4血糖平衡的调节:5血糖平衡的意义: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能量供应,维持内环境稳态。考点:神
8、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1体温调节调节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蝇枢低温环境的调节高温环境的调节2水盐平衡的调节考点59: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1人工合成昆虫性外激素,防治害虫2动物阉割,育肥提高产量考点6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免疫概念: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已,以维持内环境平衡和稳态的一种特殊保护性生理功能。2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特点:先天性(人人生来就有的);广泛性(不针对某一具体病原体)物质基础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
9、溶菌酶)、吞噬细胞3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点:后天性(出生后逐渐形成的);针对性(通常只能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物质基础 免疫器官,如:骨髓(产生)、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贮存)等免疫系统 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T细胞产生)4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5抗体:本质 :球蛋白 分布: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功能: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以消灭抗原 6淋巴细胞的产生过程:7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如:细菌外毒
10、素、病毒)16、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8.细胞免疫过程:(抗原进入细胞,如:胞内寄生菌、病毒)9第二次接触同种抗原时,免疫反应更快、更强,产生的抗体更多。10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识别并杀死病原体)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的或损伤的细胞以及癌细胞)1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再次接受过敏原 。如:花粉过敏,青霉素过敏(过于强大)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过于强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过弱)12免疫学的应用免
11、疫预防:注射疫苗,种痘,注入抗原激发产生抗体(人工免疫)免疫治疗:注入抗体,淋巴因子,胸腺素等,移植器官:器官被认为是抗原,起排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手术成败关键取决于供者与受体的(糖蛋白,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相同一半以上相同就可,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使免疫系统变得迟钝考点6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1机理:HIV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细胞,使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大部分的免疫功能。2传播途径:性滥交,毒品注射,输血,未消毒的品具母婴传染考点5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1880年,达尔文向光性实验推论:单侧光照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
12、,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生长。21910年,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产生的刺激可以通过琼脂传递给下部。31914年,拜尔实验 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刺激在 下端分布不均匀造成的41928年,温特实验 结论: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物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519311946年,郭葛实验:从尿液和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6植物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产生部位:主要是细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2生
13、长素的分布:主要在生长旺盛的部分。3运输: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 横向运输(非极性运输):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运输方式:主动运输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含义: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理解: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 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 芽 茎 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不同不同种植物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2两重性的实例顶端优势: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
14、制侧芽的生长去除顶端优势方法:去除顶芽根的向地性:因重力作用,生长素向下运输,根对生长素特敏感,近地侧浓度高抑制生长,背地侧浓度低促进生长,导致根向地生长。3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无籽蕃茄)防止落花落果四其他植物激素1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2其他植物激素赤霉素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果实的成熟。脱落酸作用: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细胞分裂素作用:促进细胞的分裂乙烯作用:促进果实的成熟3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
15、用的化学物质 乙烯利:催熟;赤霉素:芦苇纤维增长;青鲜素:抑制发芽考点77: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1提出问题:2、4D促进柳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2作出假设:2、4D促进柳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10-10mol/L左右3设计实验:原理:低浓度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 材料:柳条100根(具23芽),2、4D 步骤:将2、4D配制成10-12mol/L、10-11mol/L、10-10mol/L、10-9mol/L、10-8mol/L的具一定浓度梯度的溶液并编号为ABCDE,将柳条平均随机分成5组将柳条分别浸泡在五种溶液中10小时后插入沙
16、土中每天取出测量生根的长度(或数量)记录在表格中,连续观察5天。4注意:本实验需做预实验考点66: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2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特点:a、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差异很大 b、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出生率、死亡率 概念: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或死亡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出生率、死亡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迁入率、迁出率 概念:种群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
17、迁入率迁出率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情况)迁入率、迁出率不可忽视的因素年龄组成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类型:增长型 幼年老年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数量增多稳定型 幼年老年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稳定,数量稳定衰退型 幼年老年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数量减小研究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虫,破坏性别比例,使雌虫不能交配。3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 样方法:适用范围: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注意点:随机取样,如: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一般为m2,压线时取相邻两边及顶点标志重捕法:
展开阅读全文